明十三陵景點介紹(5A景區皇家風範)
2023-06-14 03:01:53
去年國慶黃金周,我們一家三口遊覽了北京明十三陵中的定陵。這也是我們從山西大同經北京返回天津的途中,繼龍慶峽之後在京郊遊覽的第二站。
明十三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後13位皇帝的皇家陵寢的總稱,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裡。明十三陵是北京市第一批重點古建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重點風景名勝保護區、世界文化遺產和國家5A景區,也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明十三陵目前已開放景點有長陵、定陵、昭陵、神路。當天,我們駕車導航至明十三陵神路入口,經諮詢得知景區很大,決定選擇其中的定陵參觀,隨即開車來到了幾公裡之外的定陵。
以下請看詳細攻略。

景區入口前廣場的世界文化遺產標誌。定陵也是迄今為止國內惟一一座按照國家計劃、主動進行考古發掘的古帝王陵。

買完門票,進入景區。

路旁的明十三陵分布圖。簡介顯示,明十三陵始建於1409年。

定陵全景導覽圖,值得參考。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曆,廟號神宗)和兩位皇后的合葬陵墓,建於1584年,用時6年完成,佔地約18萬平方米。

即將進入定陵大門。

定陵博物館於1959年建成,並於當年對外開放。大門一側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的標識牌。

陵前由長方形青石板鋪就的神道。

先後經過祾恩門和祾恩殿遺址,據資料顯示,二者如今均已不復存在。

御路石雕,經歷了數百年風雨,圖案已經不是很清晰了。

前面是欞星門,簡介如下。


欞星門背面。

路牌顯示,再往前是明樓和地下宮殿。

石五供,簡介如下。後面就是明樓,樓頂上下簷之間的榜額刻著「定陵」兩個大字。


經臺階登上明樓。

古樹長在城牆上,也是奇觀。


有些道路是封閉的。

這裡古樹參天,根深葉茂。

前往地下宮殿方向。

這株古樹生長出很多分支,由圍欄保護起來,應該是著名的鹿角柏。

快到地宮了。地宮是定陵的主要景點之一,在地下27米,簡介如下。


從這裡經安檢進入地宮。

往下走了好幾層臺階,即將進入地宮內部。由於可以理解的原因,我沒有繼續拍照,大家有機會可以去參觀感受。總之,這座地下宮殿給人的感覺很震撼。

參觀地宮之後,我們從出口來到明樓。

據資料記載,樓壁前、後、左、右四面各闢券門,樓內樹聖號碑一通,高6.195米。

碑首為方形,前後刻雙龍戲珠圖案,正面有篆額「大明」兩字。碑身正面刻「神宗顯皇帝之陵」七個徑尺楷書大字。

從明樓往下俯瞰,松柏茂盛,蔚為壯觀。

明樓兩側還有環形的道路。

離開明樓後,我們往回走。這是第二展室,正在維修,暫時關閉。

對面是第一展室。

裡面正在舉辦定陵出土文物精品展,展出了定陵博物館的部分精品。這也是此次遊覽的另一重點。

展覽前言介紹,定陵是十三陵中規模較大且最為奢華宏麗的一座帝陵,用銀800餘萬兩建造。

著名的金冠。用極細的金絲編織堆壘出二龍戲珠圖案,孔眼細小而均勻,造型生動活潑,手工技藝極為高超。

金冠正面。

定陵原貌圖。

金酒注。

金盆。明朝的金器還是很多的。

左:鑲珠寶玉花蝶金簪。右:鑲珠寶「喜慶萬年」鎏金銀簪。

左邊是玉革帶,右邊是玉鎮圭。

青花梅瓶。

小巧玲瓏的青花胭脂盒。

旁邊配有詳細介紹。

牆上的圖文介紹,有些展品在這裡描述得較為詳細,可以參考實物來進一步了解。不過展廳不大,觀展的遊客確實很多,我也沒顧上細看。


明朝的刀。

九龍九鳳冠,非常精美。

百子衣。

織金妝花奔兔紗匹料。

參觀展覽之後,我們走出定陵博物館。在離開景區之前,看到了售票處附近的神功聖德碑,簡介如下。



石碑四周以木欄相圍。
小結:遊覽定陵大約需要兩三個小時,作為明十三陵中已開放的著名景點,定陵的建築、出土文物等都很有看點,是了解我國明代歷史文化的一扇窗口,值得參觀。如果有機會,明十三陵的其他景點我一定會再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