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最新幕後花絮(007系列上映六十周年)
2023-06-14 01:18:48 1
澎湃新聞記者 王諍
眼下的這個9月,對於現年33歲的英國女作家金·舍伍德(Kim Sherwood)而言,無疑是累並快樂著的:9月1日晚間,她和演員、作家查理•希格森 (Charlie Higson)一起做客大英圖書館,第二天又馬不停蹄跑到自己擔任創意寫作講師的愛丁堡大學做新書推廣——像這樣跑通告的日子,大抵要到10月2日「威格頓圖書節」上才算告一段落。007電影的影迷們都知道,10月5日就是「詹姆斯·邦德日」,也是1962年第一部007系列電影《諾博士》全球首映的日期。
《諾博士》劇照
今年,是這一史上最長壽的商業系列電影的六十周年,紀念活動早已如火如荼地展開。
33歲的金·舍伍德回想起自己第一次被那位銀幕上的萬人迷射中心房,還是在1995年,冷戰後第一部007電影《黃金眼》上映期間,那也是第五任邦德飾演者皮爾斯·布魯斯南第一次領受「殺人執照」。彼時才6歲的小姑娘,是在自己的家鄉倫敦西北部的卡姆登小鎮看的電影。「片頭,他站在俄國人的大壩上,向下縱深一躍……我便深深迷戀上了這個角色。」
金回憶說,電影只是自己作為007忠粉「受洗」的開始。「我很快就迷上了伊恩·弗萊明的小說。十幾歲的時候,當我的英語老師讓我們寫下一位自己心儀的作家時,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弗萊明——我還在學校做過報告。」
《黃金眼》劇照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現而今,金正在續寫007小說,她將此計劃命名為「Double O」詹姆斯·邦德三部曲。今年9月1日,她的第一部作品《雙O或一無所有》(Double Or Nothing),由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團(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LLC)推出。「夢想成真很少見,我感謝弗萊明家族給我這個難得的機會。我很榮幸成為第一個通過續寫『00』特工而得以擴展邦德宇宙的小說家。我希望為『舊愛』注入新生,為經典帶來新鮮的血液。」金說。
姑娘的野心著實不小。接受媒體訪問時,她還說自己希望用三部曲,「將伊恩·弗萊明的詹姆斯·邦德的世界徹底打開」。
英國女作家金·舍伍德 Francesco Guidicini 圖
「將伊恩·弗萊明的詹姆斯·邦德的世界徹底打開」
伊恩·弗萊明(1908年5月28日-1964年8月12日),出身英國上流社會家庭,是保守黨議員瓦倫丁·弗萊明的兒子和蘇格蘭銀行家羅伯特·弗萊明的孫子。小弗萊明9歲失怙,父親在一戰戰場為國捐軀,時任軍需部長溫斯頓·邱吉爾親自在《泰晤士報》上為他撰寫訃告。
成年後,伊恩·弗萊明曾在路透社做過助理編輯和記者,並曾被派駐莫斯科駐站——不知道他是否也像日後自己筆下的007一般,每次都「shoot in and out」。上世紀30年代,納粹德國的崛起讓這位沉湎於花花世界溫柔鄉的浪蕩子嗅到了戰爭機器開動的味道,而他身上的敏感多疑又異想天開的個性,以及精通德語的本事無疑受到了皇家海軍情報局的青睞並招徠。據信,在他擔任海軍情報總監約翰·戈弗雷上將私人助理期間,不僅可以接觸到許多戰時最高機密,還曾親自領導別動隊執行過北非海岸的軍事滲透行動。
這段傳奇經歷,讓他在戰後優哉遊哉的退休日子裡,一方面出於對新締婚姻的恐懼,另一方面也想把自己的故事婉轉傳世,而端出了那臺鍍金的Royal Quiet Deluxe可攜式打字機。
伊恩·弗萊明在牙買加宅邸「黃金眼」(Goldeneye)中寫作 圖片自Ian Fleming Publications官網
「那個賤人死了。」叼著心愛的土耳其香菸(他習慣把香菸嵌入黑色膠質的登喜路菸嘴上吸食),在牙買加海岸的「黃金眼」別墅的書房裡,他敲下了這麼一行文字——第一本007小說《皇家賭場》由此誕生。
從1953年小說《皇家賭場》問世,到1966年他死後短篇集《八爪女與黎明生機》出版,13年間弗萊明創作、推出了12本邦德小說連帶2部短篇集。而讓詹姆斯·邦德真正走向主婦們的廚房白日夢,自然要歸功於製片人艾伯特·布洛克裡和哈裡·薩爾茨曼聯手炮製的007系列電影。
第一本007小說《皇家賭場》
007小說 圖片自Ian Fleming Publications官網
2021年,最新一集007電影《無暇赴死》公映期間,伊恩•弗萊明出版社(Ian Fleming Publications)和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團同步官宣,將由女作家金•舍伍德撰寫全新的「Double O」詹姆斯•邦德三部曲系列。
伊恩•弗萊明出版社管理著弗萊明所有的文學作品,並為弗萊明家族所有。從2005年到2008年,這家出版社曾支持查理•希格森的五部「少年邦德「小說的出版,它們講述了1930年代少年詹姆斯•邦德的冒險經歷。2005年,該公司又推出了另一系列與邦德相關的衍生書,女作家薩曼莎•溫伯格(Samantha Weinberg)的《錢潘妮小姐的日記》(The Moneypenny Diaries。錢潘妮是MI6局長的私人秘書,在小說和電影中和邦德常有打情罵俏卻不逾矩的互動)。
所以,金·舍伍德並不是第一個寫邦德衍生劇的女作家。審視她的「Double O」三部曲先導海報:金色的波點,是007電影片頭經典的視覺元素,而「金色」二字不僅在弗萊明的小說命名中多次出現,更表徵著戲裡戲外他和邦德一樣喜歡的浮華人生;海報左下角那隻金色的蕉森鶯大有來頭,不僅是的官方logo,也連帶出弗萊明當年為自己筆下特工起名字時的一段典故:他希望這位新主角的名字特別無趣,好讓讀者更加關心人物,或至少不把注意力都放在名字上面。絞盡腦汁之際,他瞥見了手頭的那本《西印度群島的禽鳥》,該書由一位美國的鳥類專家撰寫。沒錯,他就叫:邦德,詹姆斯·邦德。
金·舍伍德「Double O」三部曲先導海報,左下角的小鳥是Ian Fleming Publications的官方logo。
而「Double O」的書名,則是冷戰後皮爾斯•布魯斯南一任時,007電影中才逐漸叫開的諢號——在小說和電影中,MI6的「00」級別外勤特工擁有先斬後奏的生殺之權。在2002年布魯斯南最後一部007電影《擇日而亡》中,裴淳華飾演的米蘭達在和邦德歡好時,先就感慨,「這太瘋狂了,你可是00級情報員。」邦德不以為意地回道,「It's only a number.」(那不過是個數字罷了)
這個時髦的細節同金·舍伍德是從《黃金眼》才開始崇拜邦德的過往相觀照,無疑顯示出上世紀90年代和新世紀頭十年間,布魯斯南和丹尼爾·克雷格新老交替這段時間出品的007電影,對於世界觀和認知能力形成期的金影響更大些——儘管從近幾部邦德電影的趨勢不難看出,製片人正在努力擴大更年輕的電影粉絲群落,比如電影《無暇赴死》主題曲的演唱者,破天荒地請到比莉·艾利什這位時年還不到20歲的流行音樂小天後來演繹。007電影和小說的擁躉,他們會認可這位如此年輕的女作家來續寫邦德小說嗎?
《無暇赴死》劇照
「詹姆斯·邦德失蹤了!撥快了嘀嗒的時鐘。」
2018年,金·舍伍德憑藉處女作《遺囑》登上文壇。這部小說從她的祖母在二戰時經歷的苦難受到啟發,作為匈牙利籍的猶太倖存者,祖母僥倖逃過了大屠殺種族滅絕的厄運。小說中,這段過往由父親講述出來,一家三代人該如何面對曾經的創痛記憶?故事由此展開。
金想續寫007小說的資憑,還得源於祖父,英國演員、作家喬治·貝克同007電影的淵源。作為大英帝國勳章的獲得者,當年第一部007電影《諾博士》開拍前,貝克曾是小說原著作者伊恩·弗萊明屬意的邦德飾演者理想人選。由於當時貝克恰好有片約在身,而沒有進入最終的角色角逐(世人都知道,肖恩·康納利雀屏中選)。
儘管沒有機緣飾演邦德,喬治·貝克還是在日後的007電影中三度出境。分別是:1969年的《女王密使》,他在其中飾演希拉蕊·布雷爵士(在他扮演布雷的同時,也為飾演邦德的演員喬治·拉扎貝部分配音)。電影中這位爵士第一次向觀眾揭示了邦德的家族傳承,特別的,更點出了邦德家族的世代箴言,「THE WORLD IS NOT ENOUGH」(永遠不夠的世界)。他還曾在《你只活兩次》(1967)中作為NASA工程師,以及在《海底城》(1977)作為Benson艦長兩次現身。或許覺得「票友」出演並不過癮,貝克在1970年代的一部情景喜劇中,乾脆扮演了名為「Jamus Bondus」的角色!
除了演戲,貝克也寫過不少劇本,他的《致命的春天》曾贏取過聯合國和平獎。孫女現而今走上寫作的道路,看來也是有家傳的。就像最新一集007電影《無暇赴死》中,丹尼爾·克雷格飾演的邦德第一次「死」在了大銀幕上,金在小說構思期間就提出了自己的路數:詹姆斯·邦德失蹤了!「據推測被俘,甚至已經被殺。而邦德的所有同時代人都走了,新一代的雙O特工亟需被招募來取代他們並與全球威脅作鬥爭。與此同時,M和Moneypenny正在軍情六處尋找內奸……」
以此相應,看看這本《Double Or Nothing》金箔精裝版的書匣,上面的提示正是「詹姆斯·邦德失蹤了!撥快了嘀嗒的時鐘。」而翻看故事簡介:007被一家陰險的私人軍事公司俘獲,甚至可能已經被殺。是時候認識新一代的間諜了……約翰娜·哈伍德代號003、約瑟夫·德萊頓代號004、希德·巴希爾代號009——兩位男士,一位女士,代表了軍情六處現而今最優秀、最聰明的人。他們技藝高超,冷酷無情,有「殺人執照」,為了保衛國家,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科技億萬富翁伯特倫·帕拉迪斯爵士聲稱,自己可以扭轉氣候危機並拯救地球。但他真的可以嗎?新的特工們必須揭露真相,因為人類的未來懸而未決。
《Double Or Nothing》同邦德最愛的雞尾酒Vesper並置擺拍 Harper Collins 圖
伊恩•弗萊明出版社的董事總經理科琳·特納就此表示,「在金·舍伍德的第一部小說《遺囑》中,她在人物塑造,故事時間和地點描寫方面表現出了一種罕見的天賦。她將讀者帶入了一段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展開的旅程——這些才能,以及她對弗萊明和邦德近乎全情投入的熱情,使她成為擴展007宇宙這個激動人心版圖的完美選擇。我迫不及待地想讓讀者看到她創造了什麼。」
儘管有家族出版社蓋章認證,但這樣的故事線與人設起碼在現而今的特工類型片中並不新鮮——利用氣象武器搞訛詐?1998年根據60年代風靡一時的英劇《復仇者》改編的同名電影就是這個主題,肖恩·康納利親自出演了片中的大反派;「組團打怪」的套路?也已經被湯姆·克魯斯飾演的伊森·亨特小隊玩得爐火純青,眼下第七部、第八部《碟中諜》系列電影已經預訂了明年和後年的北美暑期檔;而21世紀的新人特工該如何起範兒?泰隆·艾奇頓主演的《特工學院》早已給出了答案。
特工的故事究竟該如何續寫?肖恩·康納利在《諾博士》中曾經以調侃敵酋的方式,點出過這類故事的老梗,「統治全球的舊夢,精神病院裡充斥著自以為是神或者拿破崙的瘋子。」而在《無暇赴死》中,丹尼爾·克雷格所明顯顯示出的疲態雖然同劇情本身並不違和,但片尾那句,「你知道,歷史對於妄圖扮演上帝的人從無悲憫。」作為某種意義上的互文與致意,也算完成了六十年一個甲子的意義閉環。
是時候翻開新的篇章了,這首先需要真正面對現而今世界的真實問題與威脅。電影中的詹姆斯·邦德確實「失蹤」了,原因是抽離了他所處的時代真實,而讓他總是凌空虛蹈,像堂吉訶德一般衝向無物之陣……如果說投資體量巨大的商業電影考慮到全球推廣,為此而裹足不前尚可理解。文學界的小說家們,你們倒是應該把步子邁得再大一點。
別忘了,伊恩·弗萊明雖然不是毛姆、約翰·勒卡雷這樣的嚴肅文學作家。可在他的筆下,從不迴避真實的冷戰故事背景。
責任編輯:陳詩懷
校對:張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