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坐兩用馬桶的製作方法
2023-06-14 18:35:16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馬桶,具體地說是指蹲坐兩用馬桶。
背景技術:
衛生潔具是現代建築中室內配套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既要滿足功能要求,又要考慮節能、節水的新階段。以馬桶為例,在購買馬桶是,要麼選擇坐便器(即坐式馬桶),要麼選擇蹲便器(即蹲式馬桶),其功能單一,難以滿足上廁所時,選擇性需求,而且現有馬桶結構設計較為傳統,不夠新穎,使用也不夠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蹲坐兩用馬桶,以克服現有馬桶結構設計不夠理想,功能單一,難以滿足上廁所時選擇性需求等缺點。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蹲坐兩用馬桶,包括馬桶本體,該馬桶本體從下至上依次包括蹲便器、馬桶圈座以及蓋設在馬桶圈座上的馬桶蓋,所述馬桶蓋的後壁通過第一轉動件與馬桶圈座的後壁可打開地連接,所述蹲便器的後壁通過第二轉動件與馬桶圈座的後壁可翻開地連接。
蹲坐兩用馬桶,還包括將馬桶本體置於其內的櫃體以及設置在馬桶本體底部的帶動組件,該馬桶本體通過帶動組件驅動其伸出櫃體外供人們方便使用,所述櫃體內設有水平間隔布置並且位於馬桶本體正上方的前、後壓件,該前壓件的離地高度大於後壓件的高度,並且後壓件底面的離地高度等於或者略大於馬桶蓋關合上的頂面離地高度;所述馬桶蓋在未受壓力時會自動打開,該馬桶蓋通過第一轉動件與馬桶圈座轉動連接,所述馬桶圈座通過第二轉動件與蹲便器轉動連接,並且該馬桶圈座的前端通過一扣件將其扣合在蹲便器上。
所述第一轉動件包括扭力彈簧和固定在馬桶圈座上並且呈中空結構的條形固定基座,該條形固定基座內部穿插一個軸,所述馬桶蓋上設有左軸套和右軸套,該左、右軸套分別可轉動地套設在軸的左、右兩端部上,所述扭力彈簧也套設在軸上,並且該扭力彈簧一端牴觸在馬桶圈座上,其另一端牴觸在馬桶蓋的內壁上。
所述前、後壓件均為橫向壓杆或滾動輪或者萬向輪。
所述帶動組件包括固定在馬桶本體底部的水平板、置於地面上軌道槽以及固定在水平板底部並且與軌道槽配合的軌道、驅動水平板在軌道槽上前後移動的動力裝置以及控制動力裝置的控制器。
所述櫃體內還設置有清洗設備,該清洗設備包括用於向臀部清洗區域噴射清水的手持式噴頭、連通在手持式噴頭和自來水管道之間的第一軟管以及用於對臀部清洗區域進行吹乾的電風機。
所述手持式噴頭的出水面上設有用於對臀部清洗區域進行滾動清除汙物的滾球組件,該滾球組件位於該出水面的中央處,該滾球組件包括清理球和與出水面固定連接的基座,該基座頂面開設有半球形卡槽,所述清理球可滾動地裝設在半球形卡槽中。
所述手持式噴頭包括手握部以及與臀溝相適配的弧形出水部,該弧形出水部的弓面布設有複數個出水孔。
所述清洗設備還包括內置於牆體的容納盒以及裝設在容納盒內的控制器、電動閥門、加熱器、用於控制噴頭的出水時間的第一計時器和用於控制電風機出風時間的第二計時器,所述電動閥門和加熱器依次連接在第一軟管和自來水管道之間,並且其均受控於控制器,所述第一計時器和第二計時器均與控制器電連接。
所述第一轉動件包括設置在馬桶圈座後方的翻蓋電機、與翻蓋電機帶動連接的推桿、套設在推桿上的扭力彈簧以及橫向傾斜布置的斜杆,所述扭力彈簧的一頭固定在推桿,其另一頭搭設在斜杆上,所述斜杆置於馬桶蓋內,所述翻蓋電機、推桿和扭力彈簧置於馬桶蓋外。
所述第一轉動件和第二轉動件均為合頁。
所述馬桶圈座頂面翻合後的離地高度h控制在20cm-30cm。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馬桶為兩用式馬桶,其結構設計新穎,功能多樣,可實現蹲式和坐式任意選擇的進行使用,選擇蹲式時,將馬桶圈座翻開後,即可使用;選擇坐式時,將馬桶圈座蓋合後,即可使用, 使用方便,可以滿足上廁所時選擇性需求。而且其結構設計簡潔而且製造成本低,有利於產品的轉化投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施例一的示意圖,馬桶本體處於主視方向。
圖2為本實施例一的示意圖,馬桶本體處於側視方向。
圖3為圖2中馬桶蓋處於打開狀態的示意圖。
圖4為圖2中馬桶圈座處於翻轉後狀態的示意圖。
圖5為本實施例二中馬桶蓋和馬桶圈座之間的配合示意圖,馬桶蓋處於關合狀態。
圖6為本實施例二中馬桶蓋和馬桶圈座之間的配合示意圖,馬桶蓋處於打開狀態。
圖7為本實施例三的示意圖。
圖8為本實施例三的示意圖,其中櫃體未畫出。
圖9為圖8中馬桶蓋處於打開狀態的示意圖。
圖10為圖8中馬桶圈座處於打開狀態的示意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中滾動輪和馬桶蓋之間配合的示意圖。
圖12為本實施例四的示意圖,其中馬桶本體為另一種造型。
圖13為圖12中馬桶本體的主視方向的示意圖。
圖14為圖13中馬桶本體的後視方向的示意圖,其中第二、第三復位彈簧機構未畫上。
圖15為本實施例四中清洗設備的示意圖。
圖16為本實施例四中清洗設備的原理框圖。
圖17為本實施例四中另一種造型的清洗設備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參考圖1、圖2、圖3和圖4。蹲坐兩用馬桶,包括馬桶本體1,該馬桶本體1包括從下至上依次包括蹲便器11、馬桶圈座12以及蓋設在馬桶圈座12上的馬桶蓋13,所述馬桶圈座12的四周豎直向下延伸形成圍壁120,所述蹲便器11的後壁通過第一轉動件14與馬桶圈座12的後壁可翻開地連接,所述馬桶蓋13的後壁通過第二轉動件15與馬桶圈座12的後壁可打開地連接。所述第一轉動件14和第二轉動件15均為合頁。本馬桶本體可實現蹲式和坐式任意選擇的進行使用,選擇蹲式時,將馬桶圈座12翻開後,即可使用,具體可參照說明書附圖4。選擇坐式時,將馬桶圈座12關合後,即可使用,具體可參照說明書附圖3。而且馬桶圈座12頂面翻合後的離地高度h控制在20cm-30cm(離地高度h可以選擇20cm或者30cm或者25cm等),方便了人們排便,克服了現有坐便器普片偏高導致排便不順暢的問題。
實施例二
參考圖5和圖6。本實施例和實施例一的實施方式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於:所述馬桶蓋13或者馬桶圈座12的打開方式也可以自動打開,本馬桶蓋13和馬桶圈座12的自動開啟方式相同(即第一轉動件14和第二轉動件15組成部件均相同)。現以馬桶蓋13自動打開為例,所述第二轉動件15均包括設置在馬桶圈座12後方的翻蓋電機154、與翻蓋電機154帶動連接的推桿155、套設在推桿155上的扭力彈簧156以及橫向傾斜布置的斜杆157,所述扭力彈簧156的一頭固定在推桿155,其另一頭搭設在斜杆157上,所述斜杆157置於馬桶蓋13內,所述翻蓋電機154、推桿155和扭力彈簧156置於馬桶蓋13外。打開時,啟動翻蓋電機154,使得翻蓋電機154帶動推桿155收縮,扭力彈簧156受到推桿155收縮而發生扭力形變,使得搭設在斜杆157上另一頭由傾斜狀態逐步變成豎直狀態,從而頂起馬桶蓋13,達到開啟馬桶蓋13的目的。
實施例三
參考圖7、圖8、圖9和圖10。蹲坐兩用馬桶,包括馬桶本體1、馬桶本體1置於其內的櫃體2以及設置在馬桶本體1底部的帶動組件,所述馬桶本體1包括從下至上依次包括蹲便器11、馬桶圈座12以及蓋設在馬桶圈座12上的馬桶蓋13,所述馬桶圈座13的四周豎直向下延伸形成圍壁,所述馬桶蓋13的後壁通過第二轉動件15與馬桶圈座的後壁可打開地連接,所述蹲便器11的後壁通過第一轉動件14與馬桶圈座12的後壁可翻開地連接,該馬桶本體1通過帶動組件驅動其伸出櫃體2外供人們方便使用。
參考圖7、圖8和圖9。所述帶動組件包括固定在馬桶本體1底部的水平板30、置於地面上軌道槽31以及固定在水平板30底部並且與軌道槽31配合的軌道32、驅動水平板30在軌道槽31上前後移動的動力裝置(圖中未畫出)以及控制動力裝置(圖中未畫出)的控制器33。
參考圖7和圖8。所述馬桶蓋13在未受壓力時會自動打開,所述櫃體2內設有水平間隔布置並且位於馬桶本體1正上方的前壓件4和後壓件5,該前壓件4的離地高度大於後壓件5的高度,並且後壓件5底面的離地高度等於或者略大於馬桶蓋13關合上的頂面離地高度。所述前壓件4為前橫向壓杆,所述後壓件5為後橫向壓杆,所述前、後橫向壓杆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均通過對應的軸承6與所述櫃體1內壁可轉動地連接。
參考圖9和圖10。所述第一轉動件14為第一復位彈簧機構,所述第二轉動件15為第二復位彈簧機構,所述第二復位彈簧機構15包括扭力彈簧7和固定在馬桶圈座12上並且呈中空結構的條形固定基座150,該條形固定基座150內部穿插一個軸151,所述馬桶蓋13上設有左軸套152和右軸套153,該左、右軸套152、153分別可轉動地套設在軸151的左、右兩端部上,所述扭力彈簧7也套設在軸151上,並且該扭力彈簧7一端牴觸在馬桶圈座12上,其另一端牴觸在馬桶蓋13的內壁上。所述第二復位彈簧機構的內部構造以及其動作原理均和第一復位彈簧機構的內部構造以及其動作原理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詳述第二復位彈簧機構的內部構造以及其動作原理。
另外,所述帶動組件可以採用手動拉動的方式將馬桶本體1拉出櫃體2外供人們方便使用。所述帶動組件只包括固定在馬桶本體1底部的水平板30、置於地面上軌道槽31以及固定在水平板30底部並且與軌道槽31配合的軌道32。另外。參考圖11。所述前壓件4和後壓件5也可以均為滾動輪8或者萬向輪(圖中未畫出),實現滾動擠壓馬桶蓋13頂面。
實施例四
參考圖12、圖13和圖14。本實施例和實施例三的實施方式基本相同,主要不同之處在於:所述馬桶本體造型不同,本馬桶本體1從下至上依次包括帶有左腳踩臺111和右左腳踩臺112的蹲便器11、馬桶圈座12以及蓋設在馬桶圈座12上的馬桶蓋13。所述蹲便器11的前段部用前罩板110包裹住,所述左腳踩臺111和右腳踩臺112位於其後端部左右兩側。所述馬桶蓋95在未受壓力時會自動打開,該馬桶蓋13通過第二復位彈簧機構15與馬桶圈座12轉動連接;所述馬桶圈座12通過第三復位彈簧機構(圖中未畫出)與蹲便器11轉動連接,並且該馬桶圈座12的前端通過一扣件122將其扣合在蹲便器11上。
參考圖12、圖15和圖16。所述櫃體2內還設置有清洗設備99,該清洗設備99包括用於向臀部清洗區域噴射清水的手持式噴頭990以及連通在手持式噴頭990和自來水管道991之間的第一軟管992,所述手持式噴頭990的出水面993上設有用於對臀部清洗區域進行滾動清除汙物的滾球組件,該滾球組件位於所述出水面993的中央處,該滾球組件包括清理球994和與出水面993固定連接的基座995,該基座995頂面開設有半球形卡槽996,所述清理球994可滾動地裝設在半球形卡槽996中。所述清洗設備99,還包括用於對臀部清洗區域進行吹乾的電風機,該電風機包括電風機本體997以及與電風機本體997通過第二軟管998相連通的手持式出風頭999。所述第一軟管992和第二軟管998均為拉伸式軟管。
考圖12、圖15和圖16。所述清洗設備99,還包括內置於櫃體2後方牆體的容納盒135以及裝設在容納盒135內的控制器130、電動閥門131、加熱器132、用於控制噴頭990的出水時間的第一計時器133和用於控制電風機本體997出風時間的第二計時器134,所述電動閥門131和加熱器132依次連接在第一軟管992和自來水管道991之間,並且其均受控於控制器130,所述第一計時器133和第二計時器134均與控制器130電連接。使用時,當人們拉完排洩物後,手拿起噴頭990對臀部清洗區域噴射清水清洗,同時可通過清理球994對臀部清洗區域進行滾動清除汙物,清洗完成後,然後再通過電風機的手持式出風頭999對臀部清洗區域進行吹乾處理即可。
另外,參考圖17。所述手持式噴頭990另一種造型,其包括手握部800以及與臀溝相適配的弧形出水部801,該弧形出水部802的弓面布設有複數個出水孔802,該造型的手持式噴頭990的設計,清洗臀部時,弧形出水部801可伸向人體臀部的臀溝區域,進行邊噴射邊擦洗,清洗效果理想。所述手持式噴頭990也可以是若干個單元噴頭組成,該若干個分噴頭依次間隔圍設在馬桶圈座12底部,並且均向臀部清洗區域噴射清水。所述手持式出風頭999也可以是若干個單元出風頭組成,該若干個單元出風頭依次間隔圍設在馬桶圈座12底部,並且均向臀部清洗區域吹乾,若干個單元出風頭和若干個單元噴頭相互錯開布置。
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並不局限於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於侵犯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