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純皇貴妃(歷史上出名的貴妃結局都很慘)
2023-06-14 18:41:49 1
歷史上出名的貴妃都有誰呢?我想最出名的莫過於唐朝聖寵無雙的楊玉環。身為「扒灰門」女主角,楊玉環也挺無奈的。她是皇子的老婆,正牌的王妃,若是不參與謀反,一生衣食無憂奴僕成群是肯定的。但是她卻被自己的老公公看中了,最重要的是這個老公公還是皇上,誰也反抗不了的人間老大。被這麼一個人看中,無論楊玉環是欣喜若狂還是萬分牴觸,亦或者半推半就,她想活下去,想不連累家人,就只能堆起一臉笑容進宮。
入宮後的楊玉環生活的很不錯,除了在重大場合能見到前夫李瑁,還要莊重的接受他的行禮之外,楊玉華都是快樂的。她能歌善舞通曉音律,碰巧,她的皇帝公公也喜歡這些。遇到晴朗的天氣她們就會在風景如畫的室外開一場演唱會,謫仙人李白寫詞,大唐樂聖李龜年作曲,楊玉環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翩翩起舞,跳累了就回到唐玄宗身邊坐著,再張開櫻桃小口吃兩顆集全國之力運過來的荔枝。這些別人夢寐以求的場景對於「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楊玉環來說,家常便飯而已。她和她的三郎還可以「芙蓉帳暖度春宵」,可以「春從春遊夜專夜」,居住地還能「仙樂風飄處處聞」。只可惜「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亂爆發六個月零六天後,楊玉環在馬嵬驛含恨而死。
曾經有多輝煌,結局就有多悽涼。38歲的楊玉環就這樣被深愛自己的男子放棄,然後在佛堂的梨樹下香消玉殞,後來連遺體都沒有找到。巍巍盛唐殘破了,但絕不是楊玉環一支舞、一曲笛造成的。若非要把大唐的衰敗歸結到一個人頭上,這個人也是唐玄宗而非楊玉環。但唐玄宗是皇帝,皇帝不會犯錯。因此被推出來平息眾怒的,只能是楊玉環。傾世的楊貴妃,人生的終點何其不幸。
再來說明朝的萬貴妃。我想提到這個女子很多人都會向地上吐口唾液,我呸,這麼一個狠毒的女子有什麼可憐的?徐娘半老還霸佔著皇帝不放,更狠的是不讓皇帝有自己的孩子,後宮只要發現有懷孕的女子她就去送墮胎藥,多少孩子就這麼沒了。如此雙手沾滿鮮血的女子,怎麼能說活的慘?並且萬貴妃還死在明憲宗前頭了,一生都被明憲宗保護的很好,連死後哀榮都一點不缺,哪裡慘了?
大家先不要激動,其實,萬貴妃真的是一個可憐的女子。她四歲獨自入宮成了小宮女,十九歲被派去照顧兩歲的太子朱見深,接著土木堡之變爆發,年輕的萬貞兒帶著懵懂無知的朱見深在深宮中度過八年牢籠般的生活。在此期間朱見深有多少委屈,萬貞兒就有多少磨難。朱見深受了多少打壓,萬貞兒就遭了多少屈辱。八年之後奪門之變朱見深再次成為太子,萬貴妃也終於看到了曙光,但後世的口誅筆伐也從這時開始了。
在萬貴妃的眾多罪證中,殘害皇室血脈這一條最為血跡斑斑。但這件事是存在爭議的,正史《憲宗實錄》對萬貴妃並不友好,但這套史料中並沒有提萬貴妃給後宮有孕女子灌墮胎藥的事情。最早把這件事扣到萬貴妃頭上的,是明朝萬曆年間一位叫于慎行的文人寫的《谷山筆塵》一書,這本書看名字也知道是野史。可就是野史于慎行也不敢擔責任,他把萬貴妃描寫的劣跡斑斑後又說這些不是自己的觀點,這是萬曆年間一位太監告訴我的。原話是「萬曆十二年一老中官為於道說如此」。這事可信麼?
萬曆十二年萬貴妃已經去世一百多年了,萬貴妃剛剛去世時的《憲宗實錄》都沒有寫的事情,她去世一百多年後一個太監卻知道了,可信度有多少?但是一位叫「毛奇齡」的學者信了,還在自己的作品《勝朝彤史拾遺記》中引用了這件事。接著毛奇齡又被清朝選中編撰《明史》,他就把萬貴妃毒害皇子和殘害明孝宗母親的事情寫了進去。到此,萬貴妃的形象才變得面目可憎。
若是萬貴妃沒有做這些人神共憤的事情,那麼她得有多冤?若是萬貴妃在長達數年的黑暗中經過不懈努力和抗爭後終於成為了皇帝的心頭肉,然後一直規規矩矩恪守本分直到去世,卻還被後人傳的面目全非橫加痛罵,那她得有多慘?並且,她幼年不幸,還經歷喪子之痛。
再來說明朝的鄭貴妃。或許剛剛看到這三個字大家有點蒙,但提到萬曆年間的「國本之爭」,只怕無人不知。萬曆皇帝為了把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封為太子,與大臣較勁二十餘年。在這二十多年中萬曆皇帝身心俱疲,鄭貴妃機關算盡,但他們都輸給了明朝這座龐大的國家機器。
鄭貴妃並非十惡不赦之人,身為母親想讓自己的兒子當皇帝並沒有錯。即便她這麼做會傷害到其他人的利益,但身處政治旋渦之中還想要活下去,傷害到一些人的利益是最正常的事情。
她費盡心思博得皇帝寵愛,用盡一切手段把兒子留在京城,但機關算計後,太子之位是別人的,皇后之位是別人的,兒子朱常洵也被趕到封地。萬曆皇帝去世後,他生前冊封鄭貴妃為皇后的遺詔就此作廢,命令鄭貴妃死後下葬定陵玄宮的旨意也無人執行。鄭貴妃比萬曆皇帝多活了十年,這十年裡護著她的人不在了,她只能在繁華宮廷中住一座靜如死灰的宮殿,一邊思念遠在洛陽的兒子,一邊回憶萬曆皇帝對她的呵護。十年牢籠生活結束,她帶著無限不甘走向朝臣給她安排的、自己並不喜歡的墓地。十一年後,她的兒子朱常洵被李自成殺害,據說,死相極其悽慘。
最後來說一下清朝的董鄂妃,能讓少年天子順治愛的著迷,董鄂妃絕非普通以色侍人的女子。史書說她天資聰穎好讀史書,並且過目不忘。性格溫婉精於書法且悟性極高。這樣一個女子,哪個男子能不喜歡呢?
順治皇帝為董鄂妃破了很多先例,甚至可以說空前絕後。她入宮後被封為賢妃,一個月後被封為皇貴妃。升遷速度之快歷朝罕見。清朝只有在冊立皇后的時候皇上才頒布詔書公告天下,但是董鄂氏受封皇貴妃時,順治親自頒布詔書並大赦天下。頒布詔書已經違背祖制,大赦天下更是連皇后都沒有的資格,但是順治就這麼做了。一年後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順治高興的再次大赦天下,並昭告天地說這是「皇第一子」。
董鄂妃是美好的,她的孩子子憑母貴也是前途無量,但他們似乎命中福薄無法消受這份聖寵。董鄂妃的孩子出生幾個月後就去世了,之後她日漸消瘦,在21歲時病逝。這樣一個溫婉聰穎蕙質蘭心的女子就這樣消失在人世間,真的令人惋惜。但這些都是後世的看法,當年,只怕沒幾個人同情她,因為順治對她太好。
在當時人的眼中,是董鄂妃的出現讓帝後關係更加惡劣,順帶,順治與孝莊的母子關係也出現裂痕。董鄂妃的兒子得到順治太多關注,長此以往必然破壞嫡長制。更糟糕的是她去世後順治傷心過度,一年後也離開人世。皇帝思念一個女子竟然達到無法自拔甚至英年早逝的地步,這樣的女子一定是狐媚子。哪怕順治是得天花而死,那也是因為董鄂妃之死悲傷過度體質變弱才這樣的。董鄂妃自身並無過錯,但在封建士大夫眼中,這個女子恐怕不值得娶。
為什麼歷史上出名的貴妃都不能得嘗所願呢?大概是愛情惹的禍。困於柴米油鹽中的人類不配談愛情更何況是等級森嚴的皇宮,一個標準的皇帝連喜歡的菜都不能多吃,更不要提椒房專寵。皇帝一旦喜歡上某位妃子就會想給她更多的好處以彰顯不同,會寵愛她的孩子,會提拔她的家人,會讓她在後宮所向無敵。而這些,都會引發前朝後宮一連串政治地震。楊玉環、萬貴妃、鄭貴妃都是如此,董鄂妃沒有引起這麼大的連鎖反應,是因為她與順治都死的早。若是他們全都長壽,或許就沒有康熙什麼事了。
女子攪弄前朝後宮,太后以及前朝老臣都不會答應,於是她們成了眾矢之的。這些人只是貴妃皇貴妃,連皇后的位子都沒有替自己掙來,可見她們不是呂后武則天的類型,更沒有她們的政治手腕。一個能力撐不起野心、政治資本低於帝王寵愛值的人,註定只是曇花一現。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簾外西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