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天地玄黃觀後感模板

2023-07-30 09:38:18 3

  大家看過天地玄黃嗎?下面小編整理了天地玄黃觀後感模板,歡迎大家參考借鑑!

  天地玄黃觀後感(一)

  看了這部紀錄片,我真的不覺得我能寫出什麼東西可以真實地表達出我的感受,我覺得我的思想達不到這部紀錄片的深度。我也看不出這是一部反映你從哪兒來,往哪兒去的高深哲學的紀錄片,我看見的是這個所呈現的信仰。

  信仰,這個看著就讓人蕩滌心靈的詞,我覺得最能反映的就是一個人的眼睛,這部紀錄片也似乎特別注意人眼睛的神態。

  雖然看不出拉薩卓康寺的僧人的眼神,但是他專注的點蠟燭的動作就能看出他的心裡住著一個偉大的神,一個可以守護整個西藏、喜馬拉雅山的山神。

  日本僧人雖然只是靜坐在門口,但絲毫沒有波動,好像整個世界都與他無關,眼神中便可以看出智慧的光芒。儘管日本在現代是一個人潮湧動的地方,人們的腳步越來越匆忙,等待地鐵的女學生的眼神呆滯甚至是有一些的挑釁的意味,但戴著鬥笠搖一次鈴鐺走一步走的僧人卻依然遺世獨立,他仔細地走著腳下的每一步,像是要踏實的走完自己的一生。

  耶路撒冷的哭牆,白色的一片,沉寂,肅殺,看著的時候沒有一絲想要哭的氣氛,但是當音樂想起的時候,悲傷的情緒開始在每個人的心中遊走,悼念每個逝去的靈魂。他們的虔誠似乎可以和那些逝去的英魂交流,只有真正信仰的人才可以吧。

  原始的卡雅布族和瑪塞族都跳著他們自己的舞蹈,眼神裡沒有一絲絲的感情,動作僵硬,雖然都覺得很原始,也會不停地想如果他們走出那些原始部落遇見現代文明,那會是怎樣的情況?我想更大的一種情況是難以融入這樣的社會,他們所認為的文明還遠遠沒有達到我們現在所呈現的。我也不知道他們部落的發展是不是會像所有的原始文明一樣發生同樣的歷史進程,一年一年的歷史重複,戰爭,貧窮,反抗,鬥爭?這是尊重歷史的車輪還是固步自封?像是《瘋狂原始人》當中的情節,因為死亡所以讓人不敢前進,不敢走出那個窟。為了可以吃到東西,要花費很大的力氣甚至是生命。但如果可以走出來,嘗試不同的方法,有一點點的反叛精神,世界就會變得不一樣。

  我最感慨的就是歐洲在教皇時代幾乎花費大量的資本在教堂上,幾乎走進每一個教堂都能感受到當年的繁華,這個裡面所展現的聖彼得大教堂可見一斑,難以言表。文藝復興,讓很多人解放了思想,不再受教皇的控制,但是當時代發展了,人又回到了信教的時代,因為那是人心裡根本的東西,所謂的一些主和神是不存在的,但這卻是只要你相信就會存在你的心裡,別人的言語無法傷害到你,更沒有辦法拔出在你思想裡根深蒂固的東西,至少在一切都很困難的時候,它還在拉著你向前,給你看見曙光的可能。

  沙特麥加的克爾白神殿裡,眾多的信徒穿著他們最神聖的衣服,叩首,拜見著他們心目中的神。這樣的場面在中國是罕見的,尤其是在現代,去佛寺似乎都成了一件旅遊的事,人們只是抱著一顆去遊玩的心態,哪裡還有虔誠,哪裡還有對於神的敬畏?

  當日食恢復時,一個輪迴似乎結束了,一切重新開始,那些美景還在我們的身邊,我們該去哪?是繼續這樣丟失自我的活著,還是該找尋自我,找回自己丟失的信仰?

  看了很多期的《開講啦》,裡面的最多一個話題就是理想與信念,理想總是美好的。但在這個丟失理想和信仰的年代裡,大談理想與沒有理想都成為了這個社會最無力的辯白。那些在路上尋找理想蹤跡的人聲嘶力竭,但他們卻總是形單影隻,那種空洞與無力感難以支撐,但他們任然抱著那個大愛的心在散播,希望可以點燃我們油盡燈枯的理想與信念。我們會死灰復燃嗎?

  流沙河曾經在《理想》中吶喊要將失去的理想找回來,千萬要當心,不能再丟失。我們離這樣的時代還有多遠?

  天地玄黃觀後感(二)

  影片《天地玄黃》是一九九二年美國出品的著名記錄片。英文名為《Baraka》這是一個古代伊斯蘭蘇非派單詞,含義是「祝福」。人類和地球是偉大的,是高深莫測的,要為人類和地球祝福和祈福。中文翻譯為《天地玄黃》。

  「天地玄黃」一句出自於《易經》。《易經》裡說「天玄地黃」,這裡為了押韻改作「天地玄黃」。玄,在顏色上指的是深藍近於黑的顏色,在意義上來說,指的是高遠、高深莫測。這是形而上的天道高深莫測,所以叫天玄。黃,也是讚嘆溫暖的大地有滋養和哺育作用,所以我們又把大地尊稱為「母親」。黃也代表地道的深邃。該影片無論從人、環境和音樂等角度來看,用「高深厚重。神秘莫測」來形容絕不為過。

  作為一部紀錄片,《天地玄黃》帶給我的視聽震撼超過了任何一部我所觀賞過的記錄片,那種幾乎就要融入天地的感覺,簡直難以言表。凡是這顆蔚藍色星球上的碳基生命,都不應該錯過這些讓人感動的天地之美,也許那是終其一生都無法觸摸的偉大風景。這是一部沒有對白,也不需要對白的電影。氣勢磅礴的音樂與震撼人心的人文鏡頭,讓人類的思維在靜謐中無休止地撞擊,所有的語言這一刻都成為多餘。時空在電影中不斷地變幻,前一秒鐘你還在美國車如流水的馬路上,這一刻你已經站在中國工廠裡的流水線旁,而下一刻你卻在澳洲的艾爾斯巖,欣賞著妙曼質樸的土著舞蹈。塔可夫斯基所謂「電影是時間的藝術」體現得淋漓盡致。苦難的臉、和美的笑、壯闊的山川、汙穢的河流,在人與自然的混沌中一古腦地湧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擊著你的視覺,來不得細細咀嚼,澄澈的心便已經被宇宙自然席捲而去。

  影片的開始,是恢宏的寺廟,預示著人類文明初始的混沌不可知,默默守護這個秘密的,是寺廟兩側沉寂的石獅。人類起初的一切,玄秘,寂靜,文明開始慢慢流淌……無神論者們,忠實的馬列主義者們,看到這個場面時候是否能有一點點靈性的發作?

  接踵而來的片段,預示著人類瘋了。都市裡車如流水馬如龍,紅男綠女對著口誦經文的僧人視若無睹;都市火柴盒般的高樓裡禁錮著蛻變後的物質男女,窗口飄揚的衣服仿佛人類一張張的遮羞布;雪山上的猴子眯著眼睛聆聽著天籟之音,人類在車間的流水線上機械地勞作;山窩裡的土著人歡快地歌唱,地鐵中的人潮洶湧澎湃地爭道。這裡,到底什麼是文明?什麼是原始?劇烈的映襯讓心忍不住顫抖……

  自然界中,飛瀑直下三千尺,山川俊秀明麗,火山熔巖蠕動,自然的丰神俊朗妙不堪言。驟然,滿目瘡痍的河水汩汩奔流,映入眼帘的是一個著魔的世界。印度恆河裡的女人們正笑容璀璨地迎接著新的一天,她們弓著腰舀起一勺水歡快地梳洗,而河流的那邊,是漂浮的死屍,在垃圾堆裡漸漸西去。此岸與彼岸,今生與來世,在這裡巧妙地相遇。我想,上帝的眼睛是否也會流淚?此情此景,上帝會流淚麼?

  到底人類的文明是進步還是沉淪?我們是時間中的存在,還是為了時間而存在,還是存在的幻覺?廠房裡流水線邊麻木的眼神,竟然比不上綠意盎然草坪上那條藍色眼睛的狗,它看著日出日落、雲捲雲舒時總是流露著一股愜意的神氣。人類畢竟只是動物,物性斐然。當文明在偽構築中分崩離析,所謂的人類將會何去何從呢?

  影片最後又一次回歸宗教,莊嚴肅穆,僧人喃喃念經,朝拜者五體投地,祈禱、祈禱……但過於膨脹的喧囂文明似乎無法在此地寄居。人類文明的輝煌盡處,將是虛無。

  《天地玄黃》會讓你躁動的靈魂安靜下來,你會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全,身體好像和靈魂開始分離,身體在無限的縮小,靈魂則在瘋狂的膨脹,這是宗教徒可能會有的感覺,美的「宗教」讓人認識到自我的渺小,認識到生命本身的偉大,那一顆平和、寬容的心可以讓人走得更坦然。

  回歸宗教的本源,其實我們什麼也沒有!

  天地玄黃觀後感(三)

  這部紀錄片主要講的是人與自然,和諧、衝突的過程,並留了一個問題,我們選擇何種方式與自然相處?

  開始的簫聲(假定是蕭)寧靜、祥和、自然。在雪山的溫泉中,幾隻猴子在其中,整個畫面中融合在一起,沒有衝突,只有和諧、寧靜的生活。根據進化論,人類的始祖就是猴子,這代表了人類最初與自然的和諧。

  然後就出現了人,一個僧侶面對著門外禪坐,然後從這個僧路的腦海中出發,展現了一片星空。說明人的創造力、智力的無窮,創造出了一個現代的世界。從寧靜禪坐的僧侶,逐漸到現在的世界。這個僧侶靜坐的畫面與猴子泡溫泉讓我影響極深

  各式各樣的宗教儀式,向菩薩、上帝、阿拉真主、基督或一些土著族的天神等等祈禱,祈求福佑。這時候的人,是敬畏自然,敬畏天地的。在自然的環境下生活,接觸自然。

  現代化城市,快速的音樂節奏,一輛一輛的車駛過,從黎明到第二天的黎明,街上、商場裡的人流川流不息,忙忙碌碌,似乎已經忘記了自己的本源是來自哪裡;相對比的是工業生產,流水線作業,一隻一隻的小雞經過工業生產過程,雞蛋裝箱,孵化生出小雞,檢查、注射、高溫弄彎雞喙、集裝、在狹窄的在籠中長大,不見天日,他們可能想不到,外面的自然有多麼的美好,他們的祖先以前就生活在自然中,如此的融洽協調。

  現代對資源的消耗越來越多、越來越快,一棵一棵在原始森林的古樹,隨著切割機的轟鳴黯然落下,當地的土著人用驚懼、忿怒、悲痛、不解、無奈的眼神看待這一切。一個土著的小孩藏在樹葉後,露出迷茫、無助的眼神。砍啊!挖啊!用啊!這就是我們對待自然的方式。

  但這並不是不能改變的,記錄片的後部分,提醒我們是可以與世界和諧相處的。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