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熱系統及毛細管的製作方法
2023-06-14 17:34:5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家用電器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換熱系統及毛細管。
背景技術:
相關技術中,毛細管末端處理方式通常採用斜切45°角的方式,採用此種方式處理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一,容易造成斜切角度存在誤差且容易形成毛刺;其二,生產線員工操作時,毛細管末端十分鋒利,很容易劃傷手指;其三,此種方式處理,導致毛細管內的冷媒在噴發時由於管口不規則形成異音,造成客戶在使用製冷設備例如冰箱時很反感,從而投訴。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於提出一種換熱系統,所述換熱系統的噪音減小,使用性能提高。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在於提出一種毛細管,所述毛細管可以用於上述換熱系統。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換熱系統,包括壓縮機、冷凝器、蒸發器和毛細管,所述壓縮機、所述蒸發器、所述毛細管以及所述冷凝器依次串接形成循環迴路,所述毛細管的至少一端的內周沿形成有倒角或倒圓。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換熱系統,通過在毛細管上設置倒角或倒圓,使得毛細管的管口平滑,無尖銳結構,生產簡便,且不會造成損傷,員工操作安全性提高,有效解決了毛細管中冷媒在噴發時由於管口不規則造成的噴發噪音,提升了產品力。
另外,根據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的換熱系統還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徵: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毛細管的一端插入到所述蒸發器內,且所述毛細管插入所述蒸發器的端部的內周沿形成有倒角或倒圓。
進一步地,所述毛細管插入所述蒸發器的端面齊平。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毛細管的至少一端的內周沿形成有倒角,所述倒角的角度在30°到60°的範圍內。
進一步地,所述倒角的角度為45°。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毛細管與所述蒸發器焊接。
進一步地,所述毛細管與所述蒸發器環焊連接。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毛細管至少一個端部的內周沿上形成有與外周沿間隔開的倒圓或倒角。
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實施例的毛細管,所述毛細管的至少一端的內周沿形成有與外周沿隔開的倒角或倒圓。
進一步地,所述毛細管的至少一端的端面齊平且內周沿具有角度為45°的倒角。
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換熱系統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毛細管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3是現有技術中的換熱系統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4是現有技術中的毛細管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換熱系統100,
蒸發器1,毛細管2。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結合圖1至圖2詳細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換熱系統100。
具體而言,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換熱系統100,包括壓縮機、冷凝器、蒸發器1和毛細管2,所述壓縮機、蒸發器1、毛細管2以及所述冷凝器依次串接形成循環迴路,毛細管2的至少一端的內周沿形成有倒角或倒圓。這樣可以使得毛細管2的管口平滑,無尖銳結構,生產簡便,且不會造成損傷,員工操作安全性提高,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換熱系統100有效解決了毛細管2中冷媒在噴發時由於管口不規則造成的噴發噪音,提升了產品力。
其中,可以是毛細管2的一端的內周沿形成有倒角或倒圓,也可以是毛細管2的兩端的內周沿均形成有倒角或倒圓。通過在毛細管2設置倒角或倒圓,有利於減小冷媒在噴發過程中的噪聲。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換熱系統100,通過在毛細管2上設置倒角或倒圓,使得毛細管2的管口平滑,無尖銳結構,生產簡便,且不會造成損傷,員工操作安全性提高,有效解決了毛細管2中冷媒在噴發時由於管口不規則造成的噴發噪音,提升了產品力。
參照圖1和圖2,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具體實施例,毛細管2的一端插入到蒸發器1內,且毛細管2插入蒸發器1的端部的內周沿形成有倒角或倒圓。由此,使得毛細管2的管口圓滑,噴發均勻。
由於現有的製冷系統中毛細管2的末端都是與蒸發器1的蒸發管連接,由於孔徑的差異造成冷媒在噴發時形成噪音。現有技術中的處理毛細管末端的方式,由於埠不規則,冷媒的系統循環中,使產生的噴發聲音極易不規律,形成噴發異音,造成用戶使用過程中產生抱怨,本實用新型採用內倒角工藝,管口圓滑,噴發均勻,有效解決了此問題。
進一步地,毛細管2插入蒸發器1的端面齊平。這樣可以減少毛刺,從而避免劃傷操作人員,還有利於提高冷媒的噴發均勻度,減小冷媒在噴發過程中的噪聲。
如圖1和圖2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具體實施例,毛細管2的至少一端的內周沿形成有倒角,倒角的角度(參照圖2中的角度θ)可以在30°到60°的範圍內。由此,有利於降低冷媒在噴發過程中的噪聲,提高客戶滿意度。
其中,倒角的角度θ可以為30°、35°、40°、45°、50°、55°或60°等。倒角的角度θ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適應性設置。
優選地,倒角的角度可以為45°。這樣不僅便於倒角的加工,而且還使得冷媒的噴發更加均勻,使得冷媒在噴發過程中的噪聲減小。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具體實施例,毛細管2與蒸發器1焊接。由此,可以實現毛細管2與蒸發器1之間的可靠連接,且具有較好地密封性能,提高換熱系統100的使用性能。
進一步地,毛細管2與蒸發器1環焊連接。這樣使得毛細管2與蒸發器1之間的密封連接易於實現。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具體實施例,毛細管2至少一個端部的內周沿上形成有與外周沿間隔開的倒圓或倒角。也就是說,毛細管2至少一個端部的內周沿上形成有倒圓或倒角,所述倒圓或所述倒角與外周沿間隔開。這樣可以避免在毛細管2的端面形成刀刃,使得毛細管2的端部更加平滑,避免劃傷操作人員,還有利於實現冷媒的均勻噴發,降低噪聲。
其中,可以是毛細管2的一個端部的內周沿上形成有與外周沿間隔開的倒圓或倒角。也可以是毛細管2的兩個端部的內周沿上均形成有與外周沿間隔開的倒圓或倒角。
參照圖2並結合圖1,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實施例的毛細管2,毛細管2的至少一端的內周沿形成有倒角或倒圓,所述倒角或所述倒圓與外周沿隔開。這樣通過在毛細管2的一端(例如尾端)採用內倒角方式,使得冷媒能夠均勻噴發,從而有效降低噪音。
進一步地,毛細管2的至少一端的端面齊平,而且毛細管2的內周沿具有角度為45°的倒角。由此,使得毛細管2的端面平滑,從而能夠降低因存在毛刺而劃傷操作人員的風險,另外,通過在毛細管2上設置角度為45°的倒角,有利於實現冷媒的均勻噴發,有效降低噪音。
本實用新型主要是將現有的節流裝置,毛細管末端由現在的斜切45°角處理更改為內倒圓角45°處理。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採用的內倒角處理的毛細管2具有以下優點:管口平滑,無尖銳結構,生產簡便,只需來料增加一道內倒角工序,簡單方便;內倒角工藝的毛細管末端處理後,管口圓滑,員工操作安全方便,不會造成損傷;從性能方面有效解決了毛細管中冷媒在噴發時由於管口不規則造成的噴發噪音,提升了產品力。由於現有技術毛細管末端處理方式,由於工藝問題,極易造成噴發異音,以及員工操作時造成機械損傷。本實用新型有效解決了噴發異音的問題以及員工造作時造成的機械損傷,提升了產品競爭力。
由於現有的製冷系統中毛細管2的末端都是與蒸發器1的蒸發管連接,由於孔徑的差異造成冷媒在噴發時形成噪音。現有技術中的處理毛細管末端的方式,由於埠不規則,冷媒的系統循環中,使產生的噴發聲音極易不規律,形成噴發異音,造成用戶使用過程中產生抱怨,採用內倒角工藝,管口圓滑,噴發均勻,有效解決了此問題。
由於現有換熱系統需要將毛細管插入蒸發器進口端,然後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在一起,在員工將通過斜切方式處理毛細管插入蒸發管中,此過程因毛細管末端十分尖銳造成員工機械損傷,從而造成不必要的傷害以及損失,採用內倒角工藝,管口圓滑,有效避免了由於管口尖銳造成的損失。
由於現有技術毛細管末端處理方式,由於工藝問題,極易造成噴發異音,以及員工操作時造成機械損傷。本實用新型有效解決了噴發異音的問題以及員工造作時造成的機械損傷,提升了產品競爭力。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換熱系統100,毛細管末端內倒角結構,以及毛細管內倒角的角度為45°,兩邊對稱噴發均勻,毛細管2與蒸發器1的連接方式可以為連接環(例如環焊)的方式連接在一起。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徵、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於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須針對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徵、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將本說明書中描述的不同實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實施例或示例的特徵進行結合和組合。
儘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範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