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溼散熱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14 04:05:31 1
專利名稱:增溼散熱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調節室內空氣溼度和供熱採暖用的散熱器。
目前,我國集中採暖已經越來越普及,據有關資料介紹,全國民用建築中,約有49%屬於採暖建築,搞好採暖房間的溫溼度問題,是供熱工程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
我國北方地區冬季比較乾燥,室外計算相對溼度一般在50%左右,有些地區甚至低於40%;據有關資料介紹冬季人感到比較舒適的室內參數為溫度18-22℃;相對溼度為40%-60%,而我國目前大部分地區室外相對溼度比較低,經散熱器升溫後,室內房間的溼度都低於30%,故人們感覺採暖房間太乾燥,有人經常出現鼻孔出血、噪子腫痛。某醫學雜誌介紹,房間的溼度太低,容易引發起感冒。而且室內太乾燥對家具和其他一些日用品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針對這種情況,人們往往採取向地面灑水、涼溼衣服等方法。近幾年來,市場上出現了各種增溼器,但價格昂貴、耗電、定時加水、連續工作性能差。
經全面檢索,沒有發現完全相同的專利。鋁管串片散熱器CN2050144U和鋁製柱式散熱器CN2054530U專利與此有部分相同的地方。其相同處為增溼散熱器的母體,跟它們的構造相同,但它們不能增溼。用上述兩種散熱器裝上頂部、底部增溼水箱和散溼管,就可製成增溼散熱器。近年來,北京科海高技術集團公司推出一種電子超聲增溼器,其結構型式是在一個封閉容器內設置一個超聲波霧化器,需要外接電源和不定期向容器內人工加水,與本實用新型毫無共同之處。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藉助現有技術中的普通散熱器來方便經濟地增加室內空氣溼度的增溼結構。
上述目的是通過如下設計來實現的現有的普通散熱器(6)主要由散熱片(10)、熱源進出管(9)、放氣閥(4)等構成。本實用新型是在這種散熱器的項部和底部分別增設一個頂部增溼水箱(11)和底部增溼水箱(7),並由放氣閥(4)引出一根小管--進水管(3),使水或水汽混合體從散熱器中壓入頂部增溼水箱(11),再從頂部增溼水箱引出一些小管--散溼管(5),其表面鑽有許多小孔,管內填充海綿Ⅲ(16),這些小管向下伸到散熱器底部,其作用是將頂部水箱的水向下引導,在水沿散溼管向下流動時,由於受熱,水份不斷從小孔中散發,未散發掉的水滴入底部增溼水箱(7)。頂部和底部增溼水箱內均設置有海綿Ⅰ(2)和海綿Ⅱ(14)。
經計算,一般情況下,採用目前常用的散熱器規格400×120mm,長度1米,若頂部和底部增溼水箱與散熱器相配,其大小(長和寬)做成與散熱器相同的話(1000×120mm),按上述本實用新型設置的增溼結構,其散溼量可達每小時5公斤左右,而一間20m2房間通常每小時有0.9公斤水的散溼量就可維持較適宜的溼度,所以本實用新型完全能夠滿足需要。
圖1為增溼散熱器的結構圖圖2為頂部增溼水箱(11)的平面圖圖3為底部增溼水箱(7)的平面圖圖4為散溼管(5)的結構圖圖中序號說明(1)--通氣孔,(2)--海綿Ⅰ,(3)--進水管,(4)--放氣閥,(5)--散溼管,(6)--散熱器,(7)--底部增溼水箱,(8)--溢流管,(9)--熱源進出管,(10)--散熱片,(11)--頂部增溼水箱,(12)--蓋子,(13)--通氣缺口,(14)--海綿Ⅱ,(15)--引水管,(16)--海綿Ⅲ(17)--供水道。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本設計由散熱器(6),放氣閥(4),頂部增溼水箱(11)、底部增溼水箱(7)、散溼管(5)等五部分組成。其工作原理是從散熱器(6)的手動放氣閥(4)放出水和氣的混合體,通過進水管(3)到達頂部增溼水箱(11),頂部增溼水箱(11)和蓋子(12)組成頂部增溼系統。蓋子(12)上鑽有小通氣孔(1),放氣閥放出的氣體和散熱器對流上開的熱氣體,從這些小孔逸出;水流入與散熱器連接的頂部增溼水箱(11)後,通過中間的供水道(17)被兩側的吸水海綿Ⅰ(2)所吸收,海綿吸水飽和後,水從海綿流向箱體二邊,箱體二邊開有一些與散熱器對流孔相對應的通氣缺口(13),在散熱器對流孔道內裝設散溼管(5),散溼管的上部通過引水管(15)與頂部增溼水箱相連,水從頂部增溼水箱經引水管(15)流入設在散熱器對流孔道內的散溼管(5),經散溼,一部分水變成水蒸汽由蓋子(12)的通氣孔(1)排出,另一部分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滴落到底部增溼水箱(7)。底部增水箱沒有供水道,其上部與散熱器的底部相連,箱內設有海綿Ⅱ(14),底部二邊開有與散熱器對流孔不對齊的通風缺口(13),為防止水面接觸腐蝕散熱器,底部增溼水箱裝有溢流管(8),過量的水可從溢流管排走。
本增溼散熱器,主要由頂部增溼水箱、底部增溼水箱和散溼管散發水分,通過調節放氣閥的排水量,達到調節溼度的目的,使蒸發水量等於放氣閥的排水量。也可關掉放氣閥,打開蓋子加水,可用於蒸汽採暖系統。
散熱器可採用柱形散熱器、折邊對流散熱器和其他頂部可放增溼水箱的散熱器,規格一般以400×90、400×120為好,要求表面加強防腐處理,增溼水箱可採用鍍鋅鐵皮製造,也可用塑料製造。散溼管用塑料製造,中間部分的管壁鑽上一些小孔,上部藉助引水管固定在頂部增溼水箱上,管內裝入能蓄水的材料,如海綿等等。對現已使用的散熱器,可使用本設計的構思,做一些簡單的改裝,即可達到增溼的效果。
權利要求1.一種能增加室內空氣溼度的散熱器,屬於調節室內空氣溼度和供熱採暖用的散熱器;由散熱片(10)、熱源進出管(9)、放氣閥(4)等構成,本實用新型的特徵在於在散熱器的頂部設有頂部增溼水箱(11),在散熱器的底部設有底部增溼水箱(7),具有一個進水管(3),該進水管由放氣閥(4)處引至頂部增溼水箱;具有一根以上的散溼管(5),該散溼管由引水管(15)與頂部增溼水箱相連,並伸到散熱器底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頂部增溼水箱內設有海綿Ⅰ(2),底部增溼水箱內設有海綿Ⅱ(14)。
3.如權利要求1和2所述的頂部增溼水箱,其特徵在於內設的海綿Ⅰ(2)分兩部設置,其中間沿水的流向留有供水道(17)。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散溼管(5),在其中部管壁上鑽有許多小孔,管內填充海綿Ⅲ(16)。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項部增溼系統具有一塊帶通氣孔(1)的蓋子(12)。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頂部和底部增溼水箱採用鍍鋅鐵皮或塑料製做。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散溼管(5)和引水管(15)是塑料管。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底部增溼水箱具有一根溢流管(8)。
專利摘要一種室內採暖用散熱器,它能根據室內溼度情況,在一定範圍內增加空氣的溼度。它由散熱器(6)、頂部增溼水箱(2)、底部增溼水箱(7)、散溼管(5)、蓋子(12)等構成。具有不耗電,造價低、自動排氣、溼度可調節等優點,可廣泛應用於熱水採暖系統和蒸汽採暖系統。
文檔編號F24F6/08GK2074899SQ9021423
公開日1991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1990年8月15日 優先權日1990年8月15日
發明者黃昕 申請人:齊魯石油化工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