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煎松花江(三花五羅十八子)
2023-06-17 14:47:00 1
立春已過,天氣逐漸轉暖,民諺所謂七九河開,八九燕來。再過一個多月松花江就開江了,龍江大地正式結束了嚴冬季節,慢慢步入春天。按照老哈爾濱人的習慣,這時候是吃開江魚的時候了。養了一冬的江魚,肥美鮮嫩,開江魚就小燒酒,是老哈津津樂道的美事。
松花江發源於長白山和嫩江,自西向東流入黑龍江,松花江流域物產豐富,水草豐美。孕育了無數鮮美的魚類。哈爾濱依松花江而建,清代便是著名貢魚的網場。哈爾濱人對魚也是情有獨鍾,若是能捕到三花五羅十八子,那更是人們爭相購買的尤物。現在比較年輕的哈爾濱人,能完整說出三花五羅十八子是哪些魚的,估計越來越少了。
三花:鰲花、鯿花、鯽花。
鰲花
鰲花,就是鱖魚,也有叫桂魚的,松花江水質好,水溫低,所以,出產的鰲花肉質細白,格外鮮嫩。黑龍江省雖然冬季漫長,魚類生長緩慢,個頭大的也多。
鯿花
鯿花,學名長春鯿。乍一看有點像武昌魚,應該同屬於鯿魚類,它身形扁,肉質好,雖然鯿花脂肪含量豐富,肉嫩味鮮,吃起來口感香。鯿花可煎可燉,味道鮮美。
鯽花
鯽花,就是鯽魚,東北民間俗稱鯽瓜子。但它長的並不與我們現在常吃的鯽魚相同。這裡說的鯽花指的是松花江野生鯽魚,叫江鯽,一般鯽魚是梭子形,但鯽花卻是橢圓形,體形肥大,銀白色鱗,讓人喜愛。松花江野生一般鯽魚鯽花很常見,當地人經常吃,也最愛吃。鯽花大的不多, 野生鯽花一般也就半斤多,也有長到三四斤的,很少見,越大越好吃。鯽花體大肉鮮,可以做湯,煨的時間長好吃,也可清燉,清蒸、煎燜、紅燒均可,怎麼做都好吃,而且膠質大,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鯽魚燉豆腐,那是飲酒下飯的好菜。
五羅:哲羅、法羅、雅羅(當地叫華子魚)、胡羅、銅羅。哲羅
也叫哲羅鮭。這哲羅是冷水鮭魚中的大型肉食魚,世界稀有冷水魚種之一。體型大,長的圓滾滾的,我們熟悉的大馬哈魚與哲羅魚都屬於鮭魚。哲羅在冷水中生長,又以活物為食,因此肉質格外細膩。以前,黑龍江人常用它做餡包餃子,味道美極了。也可以用來吃涮魚片,吃法很多。
發羅,大名三角魴,體形與鯿花有一象,但比鯿花寬。算是大型魚,但與哲羅比,小很多。最大能長到十來斤。和鯿花一樣,發羅的肉也富含脂肪,同樣可煎可燉,用發羅做湯,味美鮮香,要是做成酸辣口,可以醒酒。
剩下的三羅,雅羅、胡羅、銅羅,都是小魚。小羅雖小,卻是水中珍品,肉嫩刺酥,醬燜、香酥、燉湯都是佳餚。這三羅雖然小,但是很難見到,所以,非常珍貴。
十八子:七星子(學名日本七鰓鰻)、七粒浮子(學名鱘魚)、青根棒子(學名青魚)、 草根棒子(學名草魚)、黑魚棒子(學名烏鱧)、川丁子 (學名蛇鮈)、白漂子(學名餐條,地方名也叫青鱗子,泛叫白鰷)、 葫蘆子(學名黑龍江鰟鮍)、嘎牙子(學名黃顙)、泥了夠子(學名泥鰍)、鯽瓜子(學名銀鯽,通常也叫鯽魚)、 鰱子(學名鰱魚,地方名也叫胖頭、白鰱)、鯉子(學名黑龍江鯉,地方名也叫鯉拐子)、紅眼睜子(學名赤眼鱒)、黃姑子(學名銀鯝)、斑鱒子(學名黑龍江茴魚)、麥穗子(學名麥穗魚,地方名也叫小麥穗)、沙咕鱸子(學名葛氏鱸塘鱧,地方名也叫老頭魚、山胖頭、還陽魚),「十八子」計18種。
現在三花五羅雖然偶爾也能在哈爾濱段松花江打到,但已經是很難見到了,不知道今年的開江魚裡,還能有多少三花五羅十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