鹼蒸發站中的溫度控制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18 01:36:21 1
專利名稱:鹼蒸發站中的溫度控制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鹼蒸發技術,尤其涉及一種鹼蒸發站中的溫度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用於鹼蒸發的鹼 蒸發站的結構主要包括第一蒸發器、第二蒸發器和第三 蒸發器,第一蒸發器、第二蒸發器和第三蒸發器的結構相同都包括一個管式降膜加熱器和 一個蒸發罐;第一管式降膜加熱器上端的原液進口通過進液管與原液槽相連接,第一蒸發 罐上端的二次蒸汽出口通過第一出氣管與蒸汽冷凝器相連接,第一蒸發罐下端的鹼液出口 通過第一連接管與第二管式降膜加熱器上端的原液進口相連接,在第一連接管上設置有第 一鹼泵;第二蒸發罐上端的二次蒸汽出口通過第二出氣管與第一管式降膜加熱器相連接, 第二蒸發罐下端的鹼液出口通過第二連接管與第三管式降膜加熱器上端的原液進口相連 接,在第二連接管上設置有第二鹼泵;第三管式降膜加熱器與新蒸汽進氣管相連接,第三預 熱器與冷凝水罐相連接,第三蒸發罐上端的二次蒸汽出口通過第三出氣管與第二管式降膜 加熱器相連接,第三蒸發罐下端的鹼液出口通過第三連接管與鹼槽相連接,在第三連接管 上設置有第三鹼泵和冷卻裝置,第三連接管和第二連接管一起通過第一預熱器,第三連接 管和第一連接管一起第二預熱器,第三連接管與冷卻水管一起通過第三預熱器。在第一連 接管上設置有第一連接支管,第一連接支管通過第四預熱器;在第二連接管上設置有第二 連接支管,第二連接支管通過第五預熱器;第三管式降膜加熱器通過第四連接管與冷凝水 罐相連接,冷凝水罐的下端連接有冷凝水管,冷凝水管依次通過第五預熱器和第四預熱器。 使用時,鍋爐來的新蒸汽進入第三蒸發器加熱第二蒸發器來的鹼液,第三蒸發器產生的二 次蒸汽進入第二蒸發器加熱第一蒸發器來的鹼液,第二蒸發器產生的二次蒸汽進入第一蒸 發器加熱原液鹼槽來的鹼液,第一蒸發器產生的二次蒸汽進蒸汽冷凝器通過和冷卻水換熱 變成冷凝水。眾所周之,鹼液有一個沸點升高的特點即鹼液的沸點比同壓力參數下水的沸 點高,且隨著鹼液濃度的升高,鹼液的沸點升也就越大。三個蒸發罐產生的二次蒸汽都是過 熱蒸汽。如果直接將產生的二次蒸汽送到相應的下一蒸發器中,那麼從過熱溫度到飽和溫 度階段是不發生相變的,即相當於不凝性氣體,不凝性氣體的存在嚴重影響蒸發器的傳熱 效果,如加熱蒸汽中若存在1 %的不凝性氣體,那麼蒸發器的總傳熱係數就會下降約60 %。 上述鹼蒸發站使用時很難保證從第一連接支管到第一連接管內的鹼液溫度與第一連接管 內的鹼液溫度保持一致;從第二連接支管到第二連接管內的鹼液溫度與第二連接管內的鹼 液溫度保持一致。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方便調節進入管式降膜加熱器的鹼 液溫度的鹼蒸發站中的溫度控制裝置。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鹼蒸發站中的溫度控制 裝置,包括第一蒸發器、第二蒸發器和第三蒸發器,第一蒸發器、第二蒸發器和第三蒸發器的結構相同都包括一個管式降膜加熱器和一個蒸發罐;第一管式降膜加熱器上端的原液進 口通過進液管與原液槽相連接,第一蒸發罐上端的二次蒸汽出口通過第一出氣管與蒸汽冷 凝器相連接,第一蒸發罐下端的鹼液出口通過第一連接管與第二管式降膜加熱器上端的原 液進口相連接,在第一連接管上設置有第一鹼泵;第二蒸發罐上端的二次蒸汽出口通過第 二出氣管與第一管式降膜加熱器相連接,第二蒸發罐下端的鹼液出口通過第二連接管與第 三管式降膜加熱器上端的原液進口相連接,在第二連接管上設置有第二鹼泵;第三管式降 膜加熱器與新蒸汽進氣管相連接,第三蒸發罐上端的二次蒸汽出口通過第三出氣管與第二 管式降膜加熱器相連接,第三蒸發罐下端的鹼液出口通過第三連接管與鹼槽相連接,在第 三連接管上設置有第三鹼泵,第三連接管和第二連接管一起通過第一預熱器,第三連接管 和第一連接管一起第二預熱器,第三連接管與冷卻水管一起通過第三預熱器,在第一連接 管上設置有第一連接支管,第一連接支管通過第四預熱器;在第二連接管上設置有第二連 接支管,第二連接支管通過第五預熱器;第三管式降膜加熱器通過第四連接管與冷凝水罐 相連接,冷凝水罐的下端連接有冷凝水管,冷凝水管依次通過第五預熱器和第四預熱器,在 所述的第一預熱器與第三管式降膜加熱器之間的第二連接管上設置有第一調節閥和第一 溫度儀;在所述的第五預熱器與第二連接管之間的第二連接支管上設置有第二調節閥和第 二溫度儀;在所述的第二預熱器與第二管式降膜加熱器之間的第一連接管上設置有第三調 節閥和第三溫度儀;在所述的第四預熱器與第一連接管之間的第一連接支管上設置有第四 調節閥和第四溫度儀。 為了更好地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的第 一調節閥和第三調節閥為手動控制閥,第二調節閥和第四調節閥為自動控制閥。為了更好地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的第 一蒸發器、第二蒸發器和第三蒸發器均為分體式蒸發器,管式降膜加熱器通過連接管與蒸 發罐相連接。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上述鹼蒸發站中的溫度控制裝置,可以對進入管式降膜加 熱器的鹼液溫度進行調節,保證從第一連接支管到第一連接管內的鹼液溫度與第一連接管 內的鹼液溫度保持一致;從第二連接支管到第二連接管內的鹼液溫度與第二連接管內的鹼 液溫度保持一致。
圖1為本實用新型鹼蒸發站中的溫度控制裝置的結構原理示意圖。圖中1、第一管式降膜加熱器,2、進液管,3、原液槽,4、第一蒸發罐,5、第一出氣 管,6、第一連接管,7、第二管式降膜加熱器,8、第一鹼泵,9、第二蒸發罐,10、第二出氣管, 11、第二連接管,12、第三管式降膜加熱器,13、第二鹼泵,14、新蒸汽進氣管,15、第三蒸發 罐,16、第三出氣管,17、第三連接管,18、鹼槽,19、第三鹼泵,20、第一預熱器,21、第二預熱 器,22、冷卻水管,23、第三預熱器,24、第一連接支管,25、第四預熱器,26、第二連接支管, 27、第五預熱器,28、第四連接管,29、冷凝水罐,30、冷凝水管,31、第五連接管,32、第六連接 管,33、第七連接管,34、蒸汽冷凝器,35、第一調節閥,36、第一溫度儀,37、第二調節閥,38、 第二溫度儀,39、第三調節閥,40、第三溫度儀,41、第四調節閥,42、第四溫度儀。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詳細描述一下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內容。如圖1所示,鹼蒸發站中的溫度控制裝置,包括第一蒸發器、第二蒸發器和第三 蒸發器,第一蒸發器、第二蒸發器和第三蒸發器的結構相同都包括一個管式降膜加熱器和 一 個蒸發罐;第一管式降膜加熱器1上端的原液進口通過進液管2與原液槽3相連接,第一 蒸發罐4上端的二次蒸汽出口通過第一出氣管5與蒸汽冷凝器34相連接,第一蒸發罐4下 端的鹼液出口通過第一連接管6與第二管式降膜加熱器7上端的原液進口相連接,在第一 連接管6上設置有第一鹼泵8 ;第二蒸發罐9上端的二次蒸汽出口通過第二出氣管10與第 一管式降膜加熱器1相連接,第二蒸發罐9下端的鹼液出口通過第二連接管11與第三管式 降膜加熱器12上端的原液進口相連接,在第二連接管12上設置有第二鹼泵13 ;第三管式 降膜加熱器12與新蒸汽進氣管14相連接,第三蒸發罐15上端的二次蒸汽出口通過第三出 氣管16與第二管式降膜加熱器7相連接,第三蒸發罐15下端的鹼液出口通過第三連接管 17與鹼槽18相連接,在第三連接管17上設置有第三鹼泵19,所述的第三連接管17和第二 連接管11 一起通過第一預熱器20,所述的第三連接管17和第一連接管6 —起第二預熱器 21,所述的第三連接管17與冷卻水管22 —起通過第三預熱器23。在第一連接管6上設置 有第一連接支管24,第一連接支管24通過第四預熱器25 ;在第二連接管11上設置有第二 連接支管26,第二連接支管26通過第五預熱器27 ;第三管式降膜加熱器12通過第四連接 管28與冷凝水罐29相連接,冷凝水罐29的下端連接有冷凝水管30,冷凝水管30依次通過 第五預熱器27和第四預熱器25。在所述的第一預熱器20與第三管式降膜加熱器12之間 的第二連接管11上設置有第一調節閥35和第一溫度儀36 ;在所述的第五預熱器27與第 二連接管11之間的第二連接支管26上設置有第二調節閥37和第二溫度儀38 ;在所述的 第二預熱器21與第二管式降膜加熱器7之間的第一連接管6上設置有第三調節閥39和第 三溫度儀40 ;在所述的第四預熱器25與第一連接管6之間的第一連接支管24上設置有第 四調節閥41和第四溫度儀4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調節閥35和第三調節閥39為手動控制閥,第二調節閥 37和第四調節閥41為自動控制閥。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蒸發器、第二蒸發器和第三蒸發器均為分體式蒸發器, 管式降膜加熱器通過連接管與蒸發罐相連接,如圖1所示,第一管式降膜加熱器1通過第五 連接管31與第一蒸發罐4相連接,第二管式降膜加熱器7通過第六連接管32與第二蒸發 罐9相連接,第三管式降膜加熱器12通過第七連接管33與第三蒸發罐15相連接。鹼蒸發時,原液槽3中的蒸發原液(低濃度的鹼)通過進液管2進入到第一管式 降膜加熱器1中,然後經過第五連接管31進入到第一蒸發罐4中,經第一蒸發器蒸發濃縮 後濃度增加,蒸發過程中產生的二次蒸汽經第一出氣管5排出進入到二次蒸汽冷凝器34內 進行冷凝。由第一鹼泵8將鹼液通過第一連接管6和第一連接支管24輸送到第二管式降 膜加熱器7中,此時,第一連接管6會通過第二預熱器21與第三連接管17進行換熱,使第 一連接管6中的低溫鹼液與第三連接管17中的高溫鹼液進行換熱得到升溫。第一連接支 管24通過第四預熱器25與冷凝水管30進行換熱,使第一連接支管24中的低溫鹼液與冷凝 水管30中的高溫冷凝水進行換熱得到升溫。第二管式降膜加熱器7中的鹼液經過第六連 接管32進入到第二蒸發罐9中,經第二蒸發器蒸發濃縮後濃度繼續增加,蒸發過程中產生的二次蒸汽經第二出氣管10進入到第一管式降膜加熱器1中。由第二鹼泵13將鹼液通過 第二連接管11和第二連接支管26輸送到第三管式降膜加熱器12中,此時,第二連接管11 會通過第一預熱器20與第三連接管17進行換熱,使第二連接管11中的低溫鹼液與第三連 接管17中的高溫鹼液進行換熱得到升溫。第二連接支管26通過第五預熱器27與冷凝水 管30進行換熱,使第二連接支管26中的低溫鹼液與冷凝水管30中的高溫冷凝水進行換熱 得到升溫。第三管式降膜加熱器12中的鹼液經過第七連接管33進入到第三蒸發罐15中, 經第三蒸發器蒸發濃縮後濃度達到要求,由第三鹼泵19將高溫鹼液通過第三連接管17進 行輸送,在輸送過程中,第三連接管17中的高溫鹼液會與第二連接管11中的低溫鹼液和第 一連接管6中的低溫鹼液進行熱交換,最後通過第三預熱器23與冷卻水管22進行熱交換, 使鹼的溫度達到要求,最後進入到鹼槽18中進行成品貯槽。鍋爐來的新蒸汽通過新蒸汽進 氣管14進入到第三管式降膜加熱器12中,產生的高溫冷凝水通過第四連接管28進入到冷 凝水罐29內,冷凝水罐29內的高溫冷凝水進入到冷凝水管30中,冷凝水管3中的高溫冷 凝水會與第二連接支管26中的低溫鹼液和第一連接支管24中的低溫鹼 液進行熱交換,使 冷凝水的溫度降低,符合用戶的溫度參數要求,使其熱能得到有效利用,減少了新蒸汽和冷 卻水的用量,降低了能耗。上述結構的鹼蒸發站中的溫度控制裝置用於鹼蒸發時,首先手動將第一調節閥門 35打開到合適的開度,根據第一溫度儀36可以知道第二連接管11內的鹼液溫度,由控制裝 置控制第二調節閥37打開到合適的開度,使第一溫度儀36與第二溫度儀38上顯示的溫度 一致。從第二連接支管26到第二連接管11內的鹼液溫度與第二連接管11內的鹼液溫度 保持一致。同樣的操作使第三溫度儀40與第四溫度儀42上顯示的溫度一致。保證從第一 連接支管24到第一連接管6內的鹼液溫度與第一連接管6內的鹼液溫度保持一致。上述實施例僅供說明本實用新型之用,而並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有關技術 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還可以作出各種變化和 變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也應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疇。
權利要求鹼蒸發站中的溫度控制裝置,包括第一蒸發器、第二蒸發器和第三蒸發器,第一蒸發器、第二蒸發器和第三蒸發器的結構相同都包括一個管式降膜加熱器和一個蒸發罐;第一管式降膜加熱器上端的原液進口通過進液管與原液槽相連接,第一蒸發罐上端的二次蒸汽出口通過第一出氣管與蒸汽冷凝器相連接,第一蒸發罐下端的鹼液出口通過第一連接管與第二管式降膜加熱器上端的原液進口相連接,在第一連接管上設置有第一鹼泵;第二蒸發罐上端的二次蒸汽出口通過第二出氣管與第一管式降膜加熱器相連接,第二蒸發罐下端的鹼液出口通過第二連接管與第三管式降膜加熱器上端的原液進口相連接,在第二連接管上設置有第二鹼泵;第三管式降膜加熱器與新蒸汽進氣管相連接,第三蒸發罐上端的二次蒸汽出口通過第三出氣管與第二管式降膜加熱器相連接,第三蒸發罐下端的鹼液出口通過第三連接管與鹼槽相連接,在第三連接管上設置有第三鹼泵,第三連接管和第二連接管一起通過第一預熱器,第三連接管和第一連接管一起第二預熱器,第三連接管與冷卻水管一起通過第三預熱器,在第一連接管上設置有第一連接支管,第一連接支管通過第四預熱器;在第二連接管上設置有第二連接支管,第二連接支管通過第五預熱器;第三管式降膜加熱器通過第四連接管與冷凝水罐相連接,冷凝水罐的下端連接有冷凝水管,冷凝水管依次通過第五預熱器和第四預熱器,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的第一預熱器與第三管式降膜加熱器之間的第二連接管上設置有第一調節閥和第一溫度儀;在所述的第五預熱器與第二連接管之間的第二連接支管上設置有第二調節閥和第二溫度儀;在所述的第二預熱器與第二管式降膜加熱器之間的第一連接管上設置有第三調節閥和第三溫度儀;在所述的第四預熱器與第一連接管之間的第一連接支管上設置有第四調節閥和第四溫度儀。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鹼蒸發站中的溫度控制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調節 閥和第三調節閥為手動控制閥,第二調節閥和第四調節閥為自動控制閥。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鹼蒸發站中的溫度控制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 蒸發器、第二蒸發器和第三蒸發器均為分體式蒸發器,管式降膜加熱器通過連接管與蒸發 罐相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方便調節進入管式降膜加熱器的鹼液溫度的鹼蒸發站中的溫度控制裝置,包括第一蒸發器、第二蒸發器和第三蒸發器,在第一預熱器與第三管式降膜加熱器之間的第二連接管上設置有第一調節閥和第一溫度儀;在第五預熱器與第二連接管之間的第二連接支管上設置有第二調節閥和第二溫度儀;在第二預熱器與第二管式降膜加熱器之間的第一連接管上設置有第三調節閥和第三溫度儀;在第四預熱器與第一連接管之間的第一連接支管上設置有第四調節閥和第四溫度儀。
文檔編號B01D1/30GK201727976SQ20102021297
公開日2011年2月2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31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31日
發明者弧素琴, 彭小紅, 朱仁華, 李軍華, 杜修權, 鄭美娟, 馬榮輝 申請人:張家港化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