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全自動上水電熱水壺的製作方法
2023-06-18 03:21:4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熱水壺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全自動上水電熱水壺。
背景技術:
電熱水壺的工作原理為:利用水沸騰時產生的水蒸氣使蒸汽感溫元件的雙金屬片變形,並利用變形通過槓桿原理推動電源開關,從而使電熱水壺在水燒開後自動斷電。其斷電是不可自復位的故斷電後水壺不會自動再加熱。按結構分為直插式和旋轉式。直插式就是壺體與底座不能旋轉,用發熱管直接加熱;旋轉式是壺體與底座可以360度旋轉,用發熱盤加熱。市場上的大多數產品為旋轉式。一般有分體式電源底座,水沸自動開關,有水位指示標準和電源指示燈、乾燥保護等安全裝置,一般技術指標為950W左右,水容量從0.5到2公升均有,電壓220—240V。
電熱水壺自上市以來受到廣大人民的青睞,現有技術中的電熱水壺結構簡單,難以實現自動上水,不能滿足人們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全自動上水電熱水壺,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全自動上水電熱水壺,包括加熱座本體和加熱水壺本體,所述加熱座本體底部固定連接有支腿,所述加熱座本體頂部設有加熱埠,所述加熱水壺本體位於加熱埠頂部,所述加熱水壺本體包括壺嘴、壺把和壺蓋,所述壺蓋頂部設有加水口,所述壺蓋上還鉸接有復位旋蓋,所述復位旋蓋位於加水口頂部,所述加熱座本體頂部一側安裝有支架,所述支架頂部設有旋轉加水架,所述旋轉加水架一端的底部設有出水口,所述支架和旋轉加水架之間還設有電動轉杆,所述支架上設有限位塊,所述電動轉杆上設有擋塊,所述電動轉杆、支架和旋轉加水架內部貫穿有水管,所述加熱座本體頂部邊緣還設有控制面板,所述復位旋蓋和出水口在同一水平高度。
優選的,所述支腿底部設有防滑墊,且防滑墊上設有防滑紋。
優選的,所述加水口為漏鬥形。
優選的,所述限位塊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於支架,所述擋塊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於電動轉杆。
優選的,所述壺把上覆蓋有隔熱結構層。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全自動上水電熱水壺,結構新穎,操作方便,通過控制電動轉杆旋轉,使旋轉加水架將復位旋蓋頂開,通過擋塊和限位塊的設計,使出水口剛好為加水口頂部時停止旋轉,從而實現自動加水,加完水後,自動復位,不需要人工加水,節約時間,通過防滑墊的設計,提高裝置的穩定性,具有很高的實用性,大大提升了該一種全自動上水電熱水壺的使用功能性,保證其使用效果和使用效益,適合廣泛推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加熱座本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加熱水壺本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A處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B處結構示意圖。
圖中:1加熱座本體、2加熱水壺本體、3支腿、4壺嘴、5壺蓋、6壺把、7加水口、8復位旋蓋、9加熱埠、10支架、11旋轉加水架、12出水口、13控制面板、14電動轉杆、15限位塊、16擋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全自動上水電熱水壺,包括加熱座本體1和加熱水壺本體2,所述加熱座本體1底部固定連接有支腿3,所述加熱座本體1頂部設有加熱埠9,所述加熱水壺本體2位於加熱埠9頂部,所述加熱水壺本體2包括壺嘴4、壺把6和壺蓋5,所述壺蓋5頂部設有加水口7,所述壺蓋5上還鉸接有復位旋蓋8,所述復位旋蓋8位於加水口7頂部,所述加熱座本體1頂部一側安裝有支架10,所述支架10頂部設有旋轉加水架11,所述旋轉加水架11一端的底部設有出水口12,所述支架10和旋轉加水架11之間還設有電動轉杆14,所述支架10上設有限位塊15,所述電動轉杆14上設有擋塊16,所述電動轉杆14、支架10和旋轉加水架11內部貫穿有水管,所述加熱座本體1頂部邊緣還設有控制面板13,所述復位旋蓋8和出水口12在同一水平高度,所述支腿3底部設有防滑墊,且防滑墊上設有防滑紋,所述加水口7為漏鬥形,所述限位塊15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於支架10,所述擋塊16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於電動轉杆14,所述壺把6上覆蓋有隔熱結構層。
工作原理:本實用新型一種全自動上水電熱水壺,使用時,首先將加熱水壺本體2放在加熱座本體1頂部的加熱埠9上,電動轉杆14、支架10和旋轉加水架11內部貫穿的水管一端連接到外界水管,需要加水時,通過控制電動轉杆14旋轉,使旋轉加水架11將復位旋蓋8頂開,通過擋塊16和限位塊15的設計,使出水口12剛好為加水口7頂部時停止旋轉,從而實現自動加水,加完水後,自動復位,具有很高的實用性。
儘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