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薯尖配方綠茶的製作方法
2023-06-18 03:55:26 1
茶葉薯尖配方綠茶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茶葉薯尖配方綠茶,它由茶葉和紅薯尖組成,所述茶葉的用量為3-8.5重量份,紅薯尖的用量為1.5-7重量份,總量為10重量份;所述的配方綠茶依次按如下方法製備:(1)殺青:通過高溫蒸發茶葉和紅薯尖內的部分水份,使葉子變軟,為揉捻造形創造條件,使茶葉和紅薯尖內的含水量保持在12-15%;(2)揉捻:通過利用外力作用,使葉片揉破變輕,卷轉成條,體積縮小,且便於衝泡;(3)乾燥:蒸發水分,並整理外形。本發明克服了茶葉和薯尖混合在一起制綠茶,綠茶的澀味會更重的行業偏見。長期飲用調節高血脂、膽固醇、高血糖效果明顯,明顯高於單獨飲用現有綠茶的效果。本發明配方綠茶製作方法簡單,成本低廉,易於大規模生產。現有的茶葉因採摘的人工成本高,使制茶的成本提高,價格較高,但紅薯尖的採摘相對茶葉容易得多,因此,成本價格相對低廉。
【專利說明】茶葉薯尖配方綠茶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茶業製備方法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是一種利用茶葉和薯尖進行聯合製備的配方綠茶。
【背景技術】
[0002]在我國茶葉一般分為六種:(I)綠茶是一種不經發酵製成的茶。因其葉片及湯呈綠色,故名。(2)紅茶是一種經過發酵製成的茶。因其葉片及湯呈紅色,故名。(3)花茶是成品綠茶之一。將香花放在茶胚中窨制而成。(4)烏龍茶是一種半發酵茶,特徵是葉片中心為綠色,邊緣為紅色,俗稱綠葉紅鑲邊。一般以產地的茶樹命名,如鐵觀音、大紅袍、烏龍、水仙、單揪等。它有綠茶的醇厚,而又比一般綠茶澀味濃烈;有綠茶的清爽,而無一般綠茶的澀味,其香氣濃烈持久,飲後留香,並具提神、消食、止痢、解暑、醒酒等功效。(5)白茶是一種不經發酵,亦不經揉捻的茶。具有天然香味,茶分大白、水仙白、山白等類,故名白茶。(6)磚茶屬緊壓茶。用綠茶、花茶、老青茶等原料茶經蒸製後放入磚形模具壓制而成。
[0003]綠茶是未經發酵製成的茶,因此較多的保留了鮮葉的天然物質,含有的茶多酚,兒茶素,葉綠素,咖啡鹼,胺基酸,維生素等營養成分也較多。綠茶中的這些天然營養成份,對防衰老、防癌、抗癌、殺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類所不及的。其幹茶色澤和衝泡後的茶湯、葉底以綠色為主調,故名綠茶。清湯綠葉是綠茶品質的共同特點。綠茶是中國產量最多,飲用最為廣泛的一種茶。它的特點是湯清葉綠,營養豐富,可以防止疾病。但綠茶的苦味較重,特別是春茶的苦味更重,夏天綠茶的澀味重,嚴重影響了綠茶的推廣飲用。
[0004]紅薯葉,為旋花科植物番薯的葉。我國各地均有栽培。春、夏、秋季均可採收,洗淨鮮用。味甘澀,性微涼。
[0005]研究發現,紅薯葉有提高免疫力、止血、降糖、解毒、防治夜盲症等保健功能。經常食用紅薯葉有預防便秘、保護視力的作用,還能保持皮膚細膩、延緩衰老。
[0006]測試表明,每百克鮮紅薯葉含蛋白質2.28克、脂肪0.2克、糖4.1克、礦物質鉀16毫克、鐵2.3毫克、磷34毫克、胡蘿蔔素6.42毫克、維生素C0.32毫克。將其與常見的蔬菜比較,礦物質與維生素的含量均屬上乘,胡蘿蔔素含量甚至高過胡蘿蔔。因此,亞洲蔬菜研究中心已將紅薯葉列為高營養蔬菜品種,稱其為「蔬菜皇后」。
[0007]由於綠茶和紅薯葉均有一種過重的澀味,因此,在制茶行業存在著不能將二者混合制茶的偏見,人們偏見地認為若將茶葉和薯尖配製在一起製作綠茶,澀味會更濃,會進一步影響綠茶的品質,並影響一部分害怕澀味的人們的飲用習慣。
【發明內容】
[0008]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的行業偏見,而提供一種茶葉薯尖配方綠茶,這種配方綠茶無澀味,且保健功效更好。本發明配方綠茶湯色亮綠、清澈,味道醇厚回甘,無澀味。
[0009]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措施來達到的:茶葉薯尖配方綠茶,其特徵在於它由茶葉和紅薯尖組成,所述茶葉的用量為3-8.5重量份,紅薯尖的用量為1.5-7重量份,總量為10重量份;
[0010]所述的配方綠茶依次按如下方法製備:
[0011](I)殺青:通過高溫蒸發茶葉和紅薯尖內的部分水份,使葉子變軟,為揉捻造形創造條件,使茶葉和紅薯尖內的含水量保持在12-15% ;
[0012](2)揉捻:通過利用外力作用,使葉片揉破變輕,卷轉成條,體積縮小,且便於衝泡;
[0013](3)乾燥:蒸發水分,並整理外形。
[0014]在上述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的茶葉的用量為5-7重量份,紅薯尖的用量為3-5重量份。
[0015]在上述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的茶葉的用量為8.5重量份,紅薯尖的用量為1.5重量份。
[0016]在上述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的茶葉的用量為6重量份,紅薯尖的用量為4重量份。
[0017]在上述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的茶葉的用量為5重量份,紅薯尖的用量為5重量份。
[0018]在上述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的茶葉的用量為3重量份,紅薯尖的用量為7重量份。
[0019]本發明茶葉薯尖全發酵配方綠茶中的紅薯尖是指一種菜用紅薯的葉尖,這種菜用紅薯只長葉,不長紅薯,這種菜用紅薯在南方被廣泛種植。
[0020]其中:殺青對綠茶品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通過高溫,破壞鮮葉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類物質氧化,以防止葉子紅變;同時蒸發葉內的部分水份,使葉子變軟,為揉捻造形創造條件。隨著水分的蒸發,鮮葉中具有青草氣的低沸點芳香物質揮發消失,從而使茶葉香氣得到改善。
[0021]揉捻是綠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過利用外力作用,使葉片揉破變輕,卷轉成條,體積縮小,且便於衝泡。同時部分茶汁擠溢附著在葉表面,對提高茶滋味濃度也有重要作用。制綠茶的揉捻工序有冷揉與熱揉之分。所謂冷揉,即殺青葉經過攤涼後揉捻;熱揉則是殺青葉不經攤涼而趁熱進行的揉捻。嫩葉宜冷揉以保持黃綠明亮之湯色於嫩綠的葉底,老葉宜熱揉以利於條索緊結,減少碎末。
[0022]乾燥的目的,蒸發水分,並整理外形,充分發揮茶香。乾燥方法,有烘乾、炒幹和曬乾三種形態。綠茶的乾燥工序,一般先經過烘乾,然後再進行炒幹。因揉捻後的茶葉,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幹,會在炒幹機的鍋內很快結成團塊,茶汁易粘結鍋壁。故此,茶葉先進行烘乾,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鍋炒的要求。
[0023]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I)克服了茶葉和薯尖混合在一起制綠茶,綠茶的澀味會更重的行業偏見。本發明方式制出的綠茶完全沒有澀味。(2)紅薯葉液本身就是一種清亮的紅色,採用這二種配方製成的綠茶湯色亮綠、清亮,味道醇厚回甘,完全去除了現有綠茶的澀味。(3)紅薯葉具有「蔬菜皇后」的美稱,且沒有發現會被害蟲吃的現象,是一種綠色環保食品。(4)長期飲用調節高血脂、膽固醇、高血糖效果明顯,明顯高於單獨飲用現有綠茶的效果。(5)本發明配方綠茶製作方法簡單,成本低廉,易於大規模生產。現有的茶葉因採摘的人工成本高,使制茶的成本提高,價格較高,但紅薯尖的採摘相對茶葉容易得多,因此,成本價格相對低廉。(6)長期飲用本發明配方綠茶具可以幫助胃腸消化、促進食慾,可利尿、消除水腫,明顯高於單獨飲用現有綠茶的效果。【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情況,但它們並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定,僅作舉例而已,同時通過說明本發明的優點將變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0025]本發明茶葉薯尖配方綠茶,它由茶葉和紅薯尖組成,所述茶葉的用量為3-8.5重量份,紅薯尖的用量為1.5-7重量份,總量為10重量份;
[0026]所述的配方綠茶依次按如下方法製備:
[0027](I)殺青:通過高溫蒸發茶葉和紅薯尖內的部分水份,使葉子變軟,為揉捻造形創造條件,使茶葉和紅薯尖內的含水量保持在12-15% ;
[0028](2)揉捻:通過利用外力作用,使葉片揉破變輕,卷轉成條,體積縮小,且便於衝泡;
[0029](3)乾燥:蒸發水分,並整理外形。
[0030]優選地,所述的茶葉的用量為5-7重量份,紅薯尖的用量為3-5重量份。
[0031]更優選地,所述的茶葉的用量為8.5重量份,紅薯尖的用量為1.5重量份。
[0032]更優選地,所述的茶葉的用量為6重量份,紅薯尖的用量為4重量份。
[0033]更優選地,所述的茶葉的用量為5重量份,紅薯尖的用量為5重量份。
[0034]更優選地,所述的茶葉的用量為3重量份,紅薯尖的用量為7重量份。
[0035]實施例1
[0036]茶葉薯尖配方綠茶,它由茶葉和紅薯尖組成,所述茶葉的用量為8.5重量份,紅薯尖的用量為1.5重量份,總量為10重量份;每重量份為1000克。
[0037]所述的配方綠茶依次按如下方法製備:(I)殺青:通過高溫蒸發茶葉和紅薯尖內的部分水份,使葉子變軟,為揉捻造形創造條件,使茶葉和紅薯尖內的含水量保持在12-15% ;
[0038](2)揉捻:通過利用外力作用,使葉片揉破變輕,卷轉成條,體積縮小,且便於衝泡;
[0039](3)乾燥:蒸發水分,並整理外形。
[0040]實施例2
[0041]茶葉薯尖配方綠茶,它由茶葉和紅薯尖組成,所述茶葉的用量為5重量份,紅薯尖的用量為5重量份,總量為10重量份;每重量份為1000克。
[0042]製備方法同實施例1。
[0043]實施例3
[0044]茶葉薯尖配方綠茶,它由茶葉和紅薯尖組成,所述茶葉的用量為6重量份,紅薯尖的用量為4重量份,總量為10重量份;每重量份為1000克。
[0045]製備方法同實施例1。
[0046]實施例4
[0047]茶葉薯尖配方綠茶,它由茶葉和紅薯尖組成,所述茶葉的用量為7重量份,紅薯尖的用量為3重量份,總量為10重量份;每重量份為1000克。
[0048]製備方法同實施例1。
[0049]實施例5[0050]茶葉薯尖配方綠茶,它由茶葉和紅薯尖組成,所述茶葉的用量為3重量份,紅薯尖的用量為7重量份,總量為10重量份;每重量份為1000克。
[0051]製備方法同實施例1。
[0052]實施例6
[0053]茶葉薯尖配方綠茶,它由茶葉和紅薯尖組成,所述茶葉的用量為4重量份,紅薯尖的用量為6重量份,總量為10重量份;每重量份為1000克。
[0054]製備方法同實施例1。
[0055]實施例7
[0056]茶葉薯尖全發酵配方綠茶,它由茶葉和紅薯尖組成,所述茶葉的用量為8重量份,紅薯尖的用量為2重量份,總量為10重量份;每重量份為1000克。
[0057]製備方法同實施例1。
[0058]下面通過對比實驗來說明本發明配方綠茶與傳統綠茶在殺青工藝中含水量與去除澀味效果比較(表1):
[0059]
【權利要求】
1.茶葉薯尖配方綠茶,其特徵在於它由茶葉和紅薯尖組成,所述茶葉的用量為3-8.5重量份,紅薯尖的用量為1.5-7重量份,總量為10重量份; 所述的配方綠茶依次按如下方法製備: (1)殺青:通過高溫蒸發茶葉和紅薯尖內的部分水份,使葉子變軟,為揉捻造形創造條件,使茶葉和紅薯尖內的含水量保持在12-15% ; (2)揉捻:通過利用外力作用,使葉片揉破變輕,卷轉成條,體積縮小,且便於衝泡; (3)乾燥:蒸發水分,並整理外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茶葉薯尖配方綠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茶葉的用量為5-7重量份,紅薯尖的用量為3-5重量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茶葉薯尖配方綠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茶葉的用量為8.5重量份,紅薯尖的用量為1.5重量份。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茶葉薯尖配方綠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茶葉的用量為6重量份,紅薯尖的用量為4重量份。
5.根據權利要求2述的茶葉薯尖配方綠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茶葉的用量為5重量份,紅薯尖的用量為5重量份。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茶葉薯尖配方綠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茶葉的用量為3重量份,紅薯尖的用量為7重量份。
【文檔編號】A23F3/06GK103988927SQ201410210927
【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9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9日
【發明者】李榮亮 申請人:武漢市木蘭湖綠島茶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