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膜除塵器的製造方法
2023-06-17 21:29:31 4
陶瓷膜除塵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淨化除塵裝置,特別涉及一種陶瓷膜除塵器,屬於淨化設備【技術領域】,包括箱體,箱體底部設置卸灰口,卸灰口底部安裝卸灰閥,箱體頂部設置出氣口,箱體一側設置進氣口,對應進氣口在箱體內部四周設置導流板,導流板上方安裝陶瓷膜濾芯,陶瓷膜濾芯上方設置噴嘴,噴嘴連接分流管的一端,分流管的另一端穿過箱體頂部的蓋板連接設置在箱體外部的噴吹管,噴吹管與氣包相連通。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能有效避免噴吹管因受熱而造成的線性膨脹,避免了噴嘴對濾芯軸心的偏離,解決了由此而導致的噴吹效果大大降低的問題,同時改變了除塵器內部的氣流分布,使每條濾芯所過濾的氣體量更趨於平均,增加了除塵器的使用壽命。
【專利說明】陶瓷膜除塵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淨化除塵裝置,特別涉及一種陶瓷膜除塵器,屬於淨化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陶瓷膜除塵器因其耐高溫、耐腐蝕、耐磨損等優良性能,已在除塵淨化領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尤其在高溫除塵淨化行業,它更是顯出了明顯的優勢。如圖3所示,在現有的陶瓷膜除塵器結構中,待處理氣體從進氣口進入除塵器內部後,一般都是讓其自由流動逐漸分布到每條陶瓷膜濾芯上進行除塵淨化處理。噴吹時,則通過設置於除塵器內部的噴吹管將壓縮氣體從設置於噴吹管上的每個噴嘴中快速噴出,以此來完成噴吹作用。對於噴吹方式,陶瓷膜除塵器使用的是行噴方式,即每條膜濾芯對應一個噴嘴,這就要求必須要保證每個噴嘴與陶瓷膜濾芯保持一定的同軸度,偏離越多,效果越差,如果偏差超過5_,則噴吹的作用變得微乎其微。
[0003]對於現有的陶瓷膜除塵器的結構形式,存在以下幾點弊端:
[0004]1、氣體進入除塵器箱體時未經導流,氣流在箱體內部運動非常不均勻,造成最後分配到每條濾芯上的氣體量差別很大。這就導致部分濾芯由於過濾的氣體量大大超出了設計值,過早的被損壞,而另部分濾芯的使用率卻很低。最終,除塵器可能會出現這麼一種情況:除塵器整體因為一部分濾芯的損壞而導致整體不能運行。
[0005]2、噴吹管受過濾氣體溫度影響較大,當過濾氣體溫度較高(如300°C及以上)時,其線性膨脹(熱位移)較大,而噴嘴是在噴吹管上沿軸向線性分布的,這就導致了噴嘴與濾芯的同軸度難以保證,部分離噴吹管與氣包連接端較遠的噴嘴甚至會直接偏離濾芯中心。這將導致除塵器噴吹效果嚴重下降,部分濾芯的噴吹根本不起作用。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根據以上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緊湊,能有效避免噴吹管受熱線性膨脹,解決了由於噴嘴對濾芯軸心的偏離而造成的噴吹效果大大降低的問題,同時改變了除塵器內部的氣流分布,使每條濾芯所過濾的氣體量更趨於平均,延長了運行壽命的陶瓷膜除塵器。
[0007]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8]所述的陶瓷膜除塵器,包括箱體,箱體底部設置卸灰口,卸灰口底部安裝卸灰閥,箱體頂部設置出氣口,箱體一側設置進氣口,對應進氣口在箱體內部四周設置導流板,導流板上方安裝陶瓷膜濾芯,陶瓷膜濾芯上方設置噴嘴,噴嘴連接分流管的一端,分流管的另一端穿過箱體頂部的蓋板連接設置在箱體外部的噴吹管,噴吹管與氣包相連通。
[0009]陶瓷膜除塵器在運行時,氣體從進氣口進入箱體內部後,先經過導流板作用然後由導流板下方流出並流向陶瓷膜濾芯,使氣流在到達濾芯時基本充滿整個箱體,保證透過每支濾芯的氣體量趨於平均,避免了部分濾芯氣體量大大超出設計值過早的被損壞,而另部分濾芯的使用率卻很低的情況,最後經過除塵淨化的氣體最終從出氣口排出,灰塵則被截留在陶瓷膜濾芯外壁上。
[0010]分流管與噴嘴同軸連通,噴嘴與陶瓷膜濾芯保持同軸設置且一一對應,噴吹時,氣包內的高壓氣體通過噴吹管迅速進入每個分流管,最後通過設置在分流管下端的噴嘴快速噴射而出,由此來完成除塵器濾芯的清灰,將噴吹管設置在除塵器箱體外面,噴吹管將不會受箱體內氣體溫度的直接影響,而由於熱傳遞而造成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略避免了噴吹管受熱線性膨脹。同時,噴嘴通過分流管與噴吹管連接而無需加長,並且無需將噴嘴焊接在箱體蓋板上,這種方式對於噴嘴與分流管的同軸度要求可以降低,只要求噴嘴最終與陶瓷膜濾芯具有較高的同軸度即可滿足要求,降低了加工難度。
[0011]進一步地優選,分流管焊接在蓋板上。保證分流管、噴嘴以及陶瓷膜濾芯的同軸設置穩定性好,保證噴吹效果。
[0012]進一步地優選,導流板的上端連接在箱體的四周。無需增加另外的配件,加工方便,成本低。
[0013]進一步地優選,導流板的上端高於進氣口的上端,導流板的底端低於進氣口的下端,導流板與箱體下部錐體部分的錐面平行設置。有效防止積灰,在導流板與卸灰口之間可根據氣體灰塵含量預留一定的間隙,方便卸灰。
[0014]進一步地優選,導流板所圍成的空間設置在箱體的中心位置。使氣流更加均勻的流向濾芯,也方便了卸灰。
[0015]進一步地優選,分流管採用鋼管。進一步降低了成本。
[0016]本實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實用新型設置了導流板,使得氣流到達濾芯時基本充滿整個箱體,保證透過每支濾芯的氣體量趨於平均,避免了部分濾芯氣體量大大超出設計值過早的被損壞,而另部分濾芯的使用率卻很低的情況,除塵器整體不會因為一部分濾芯的損壞而導致整體不能運行。
[0018]2、、本實用新型將噴吹管設置在箱體外部,避免了箱體內氣體溫度的直接影響,而熱傳遞則忽略不計,解決了除塵器處理高溫氣體時由於噴吹管的線性膨脹而導致噴嘴嚴重偏離濾芯軸心的問題,保證噴吹效果更佳,延長了除塵器的整機壽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為本實用新型噴嘴與噴吹管連接結構示意圖;
[0021]圖3為現有的陶瓷膜除塵器結構示意圖;
[0022]其中,1、箱體;2、導流板;3、陶瓷膜濾芯;4、氣包;5、分流管;6、噴嘴;7、出氣口 ;8、噴吹管;9、蓋板;10、進氣口 ;11、卸灰口 ;12、卸灰閥。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做進一步描述:
[0024]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陶瓷膜除塵器,包括箱體1,箱體I底部設置卸灰口 11,卸灰口 11底部安裝卸灰閥12,箱體I頂部設置出氣口 7,箱體I 一側設置進氣口10,對應進氣口 10在箱體I內部四周焊接或通過螺釘緊固導流板2,導流板2上方安裝陶瓷膜濾芯3,陶瓷膜濾芯3上方設置噴嘴6,噴嘴6連接分流管5的一端,分流管5的另一端穿過箱體I頂部的蓋板9連接設置在箱體I外部的噴吹管8,噴吹管8與氣包4相連通,分流管5採用鋼管且焊接在蓋板9上,分流管9、噴嘴6和陶瓷膜濾芯3 —一對應,同軸設置。
[0025]其中,導流板2採用鋼板,導流板2的上端焊接在箱體I的四周,導流板2的上端高於進氣口 10的上端,導流板2的底端低於進氣口 10的下端,導流板2所圍成的空間為四稜台形狀,導流板2焊接在箱體I內部並設置在箱體I的中心位置,導流板2的每個面均與箱體I下部錐體部分的錐面保持平行設置,且導流板2與卸灰口 11保持一定的間隙,導流板2靠近進氣口 10的一面採用塗襯耐磨材料,減輕了設備的磨損。
[0026]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使用過程:
[0027]所述的陶瓷膜除塵器在使用時,氣體通過進氣口 10進入除塵器箱體I時,在導流板2的作用首先充滿導流板2與箱體I之間形成的空間,接著從導流板2下方流出並沿?箱體I中心向陶瓷膜濾芯3流去,此時氣體流速大大降低,在接近陶瓷膜濾芯3時有足夠時間擴散至基本充滿箱體1,從而保證了氣流的均勻化,實現了每支陶瓷膜濾芯3所過濾淨化的氣體趨於平均值。淨化後的氣體從出進口 7排出,雜質被截留下來,附著在陶瓷膜濾芯3外壁上。
[0028]除塵器進行噴吹時,控制系統打開氣包4與噴吹管8的通道,此時壓縮氣體經過噴吹管8流向每個分流管5,最後通過噴嘴6射出形成高壓氣流,高壓氣流連通帶動的一部分氣體迅速進入陶瓷膜濾芯3的內腔,在此作用下,附著在陶瓷膜濾芯3外壁的粉塵迅速脫落並最終通過卸灰口 11排出。
[0029]本實用新型使流經陶瓷膜過濾器的氣流均勻,能保證各支陶瓷膜濾芯工作負荷趨於均等,同時還避免了過濾高溫氣體時噴嘴錯位導致的噴吹不利問題,特別適合高溫低壓氣體的淨化除塵處理。
【權利要求】
1.一種陶瓷膜除塵器,包括箱體(1),箱體⑴底部設置卸灰口(11),卸灰口(11)底部安裝卸灰閥(12),箱體(1)頂部設置出氣口(7),其特徵在於:箱體(1) 一側設置進氣口(10),對應進氣口(10)在箱體⑴內部四周設置導流板(2),導流板⑵上方安裝陶瓷膜濾芯(3),陶瓷膜濾芯(3)上方設置噴嘴(6),噴嘴(6)連接分流管(5)的一端,分流管(5)的另一端穿過箱體(1)頂部的蓋板(9)連接設置在箱體(1)外部的噴吹管(8),噴吹管(8)與氣包(4)相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膜除塵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分流管(5)焊接在蓋板(9)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膜除塵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導流板(2)的上端連接在箱體(1)的四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陶瓷膜除塵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導流板(2)的上端高於進氣口(10)的上端,導流板(2)的底端低於進氣口(10)的下端,導流板(2)與箱體(1)下部錐體部分的錐面平行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陶瓷膜除塵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導流板(2)所圍成的空間設置在箱體(1)的中心位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陶瓷膜除塵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分流管(5)採用鋼管。
【文檔編號】B01D46/54GK204193707SQ201420580550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9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9日
【發明者】譚秀遷 申請人:山東工業陶瓷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