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資源化綜合處理利用的系統及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06-17 15:39:01 3
專利名稱:一種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資源化綜合處理利用的系統及工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資源化綜合處理利用的系統及工藝。
背景技術:
近年來,我國製藥工業一直保持較快發展速度,已成為世界原料藥生產和出口大國。製藥工業產品種類多、更新速度快、涉及的生產工序複雜;所用原材料繁雜,且相當一部分原材料是有毒有害物質;有時因為染菌等問題,整個生產周期的料液被廢棄,往往幾噸、幾十噸甚至上百噸原材料才能製造出一噸成品。廢物量大、成分複雜,且工藝環節收率不高等特點,使製藥工業被列為全國重汙染行業之一。製藥工業產生的汙染物,尤其是菌絲廢渣成為製藥工業汙染防治的難點。環保部頒布的《製藥工業汙染防治技術政策》提出,應對製藥工業產生的化學需氧量(C0D)、氨氮、殘留藥物活性成份、惡臭物質、揮發性有機物(V0C)、抗生素菌渣等汙染物進行重點防治。生產抗生素類藥物和生物工程類藥物產生的菌絲廢渣,應按危險廢物處置。此外,生產維生素、胺基酸及其他發酵類藥物產生的菌絲廢渣經鑑別為危險廢物的,按照危險廢物處置。因此目前傳統的廢渣制肥工藝不適用於抗生素類藥物和生物工程類藥物產生的菌絲廢渣。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含水率較高,即使經過板框壓濾後含水率為60%以上,熱值較低,烘乾後呈細粉末狀,很容易被助燃空氣帶出焚燒爐,而且藥渣著火點達到600°C,難以停留足夠長時間完全燃燒。因此解決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燃燒特性成為焚燒工藝一大難點。目前國內尚無成熟、經濟的處理方法和裝備,也無相關專利文獻記載。現有專利文獻多記載有汙泥、生活垃圾等焚燒方法,但由於其燃燒特性與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不同,因此存在較大技術上的差異。如現有技術中申請號為20111005732公開的一種高熱值剩餘汙泥的處置方法,其是將汙泥乾燥為粉狀後進行焚燒,僅適合黏性較大的汙泥處理。而申請號為200510021985.7公開的城市垃圾焚燒爐顆粒燃料的製備方法,造粒工藝為:向粒徑彡50mm的垃圾塊料中添加垃圾塊料重量3 8%的助劑,混合均勻後再進行擠壓造粒,形成粒徑為20 30mm、長度為40 100 mm的垃圾顆粒料,其優選值為:粒徑20mm、長度60 80mm,將上述垃圾顆粒料在100 200°C之間烘乾,至含水率< 20% ;其適用於體積較大的、熱值較高易燃的城市垃圾焚燒。兩者均不適用於體積細小、熱值低、不易燃的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焚燒處理。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資源化綜合處理利用的系統及工藝,其克服了現有技術無法解決 的菌絲焚燒停留時間短焚燒不充分的問題,具有實現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的無害化處理的優點。一種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資源化綜合處理利用的系統,依次包括幹化預處理系統、造粒系統和焚燒系統。增加造粒系統,是使得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充分完全燃燒的關鍵,解決了現有難以焚燒處理的問題,實現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的無害化處理。焚燒系統後連接有餘熱循環利用系統,節能高效。餘熱循環利用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餘熱鍋爐和餘熱利用裝置,餘熱利用裝置由氣氣換熱器和氣水換熱器組成。餘熱鍋爐出口的高溫煙氣先經過氣氣換熱器產生熱空氣供焚燒爐助燃,再經過氣水換熱器產生熱水,該熱水進入餘熱鍋爐作為供水,充分利用餘熱,節能環保。餘熱循環利用系統後連有尾氣處理系統,實現無害化排放。餘熱鍋爐和幹化預處理系統間連有蒸汽再利用系統,餘熱鍋爐產生的蒸汽供幹化預處理系統內的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烘乾用,該做法充分利用餘熱,節能環保。幹化預處理系統和焚燒系統間連接有廢氣處理及利用系統,幹化預處理系統內產生的含水蒸汽廢氣經廢氣處理及利用系統的噴淋除臭後導入焚燒爐利用,該做法充分利用廢氣助燃,環保高效。一種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資源化綜合處理利用的工藝,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①幹化預處理步驟:將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投入幹化預處理系統,對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進行壓濾後用破碎機器進行破碎處理,再送入烘乾機進行烘乾,使其含水率降至20 30% ;
②造粒步驟:將烘乾後的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送入造粒系統的混合攪拌裝置,使其與生物質類粉末如鋸木屑、秸杆末進行混合,再送入造粒系統的造粒機製作成圓柱形顆粒,其大小為直徑5 IOmm,長度30 50mm ;
③焚燒步驟:將造粒處理後的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送入焚燒系統焚燒。上述工藝步驟中,幹化預處理後的菌絲廢渣20 30%的含水率有利於造粒成型,使得下一步的造粒步驟中圓柱形顆粒大小為直徑5 IOmm,長度30 50mm的造粒成為可能,含水率高了或低了都不利用成型,成型率低。顆粒形狀為圓柱形,直徑5 10mm,長度30 50mm的設計主要是考慮到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在爐體停留時間,因為爐膛內是高壓鼓風,如果太大的話停留時間太長,爐膛面積要大,等於要改造現有多數焚燒爐,沒有必要,也不易燃燼;如果太小,停留時間不夠,無法保證燃燒完全。本發明所制大小顆粒使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能在焚燒爐內停留更長時間以進行完全燃燒,克服了傳統菌絲難以停留較長時間進行燃燒且著火點較高難以快速燃燒的缺點,有利於其進行充分燃燒。通過幹化預處理使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含水率在20 30%,同時配合造粒處理控制其圓柱形顆粒大小為直徑5 IOmm,長度30 50mm,以及添加生物質類粉末如鋸木屑、稻杆末的助燃物質,改善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的物理特性,從而改善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的焚燒特性。因此,相比現有技術,本發明的造粒工藝更適合於體積較小、物理性質特殊的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焚燒,即使其易燃且能燃燒徹底。該工藝還包括餘熱循環利用步驟,餘熱利用步驟為將焚燒爐內菌絲燃燒產生的高溫煙氣通向餘熱鍋爐進行利用,餘熱鍋爐出口的高溫煙氣經餘熱利用裝置進行利用,餘熱利用裝置的餘熱再供給焚燒爐和餘熱鍋爐利用。該餘熱利用裝置工藝步驟為餘熱鍋爐出口的高溫煙氣依次經氣氣換熱器、氣水換熱器進行利用,並將氣氣換熱器產生的熱空氣和氣水換熱器產生的熱水分別通入焚燒爐、餘熱鍋爐進行利用。餘熱鍋爐、餘熱利用裝置實現了焚燒爐高溫煙氣的充分利用。該工藝還包括蒸汽再利用步驟,即將餘熱鍋爐產生的蒸汽用於幹化預處理中菌絲的烘乾,形成蒸汽循環利用系統。該工藝還包括廢氣處理及利用步驟,即將幹化預處理步驟中產生的含水蒸汽廢氣抽入一級噴淋裝置,噴入5 10%氫氧化鈉溶液以去除廢氣中酸性氣體,再抽入二級噴淋裝置,噴入5 10%次氯酸鈉以去除廢氣中惡臭氣體,最後通過脫水裝置後由風機鼓入焚燒爐內進行助燃。餘熱循環利用、蒸汽再利用、廢氣處理及利用步驟,實現了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幹化、焚燒一體化,有效地節約能源,降低運行成本,實現其無害化資源化目的。該工藝還包括尾氣處理步驟,即將經餘熱利用裝置利用後的冷卻的尾氣經過依此通過加溼塔、活性炭/消石灰噴粉裝置和布袋除塵器進行淨化處理後,由引風機送入煙囪排放。
具體實施例方式現提供實施例以詳細說明本發明的一種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資源化綜合處理利用的系統及工藝。一種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資源化綜合處理利用的系統,依次包括幹化預處理系統、造粒系統和焚燒系統。焚燒系統後連接有餘熱循環利用系統。餘熱循環利用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餘熱鍋爐和餘熱利用裝置,餘熱利用裝置由氣氣換熱器和氣水換熱器組成。餘熱鍋爐和幹化預處理系統間連有蒸汽再利用系統。幹化預處理系統和焚燒系統間連接有廢氣處理及利用系統。餘熱循環利用系統後連有尾氣處理系統。一種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資源化綜合處理利用的工藝,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①幹化預處理步驟:將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投入幹化預處理系統,對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進行壓濾後用破碎機器進行破碎處理,再送入烘乾機進行烘乾,使其含水率降至20 30% ;
②造粒步驟:將烘乾後的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送入造粒系統的混合攪拌裝置,使其與生物質類粉末如鋸木屑、秸杆末進行混合,再送入造粒系統的造粒機製作成圓柱形顆粒,其大小為直徑5 IOmm,長度30 50mm ;
③焚燒步驟:將造粒處理後的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送入焚燒系統焚燒。該工藝還包括餘熱循環利用步驟,即將焚燒爐內菌絲燃燒產生的高溫煙氣通向餘熱鍋爐進行利用,即餘熱鍋爐出口的高溫煙氣依次經氣氣換熱器、氣水換熱器進行利用,並將氣氣換熱器產生的熱空氣和氣水換熱器產生的熱水分別通入焚燒爐、餘熱鍋爐進行利用。該工藝還包括蒸汽再利用步驟,即將餘熱鍋爐產生的蒸汽用於幹化預處理中菌絲的烘乾,形成蒸汽循環利用系統。該工藝還包括廢氣處理及利用步驟,即將幹化預處理步驟中產生的含水蒸汽廢氣抽入一級噴淋裝置,噴入5 10%氫氧化鈉溶液以去除廢氣中酸性氣體,再抽入二級噴淋裝置,噴入5 10%次氯酸鈉以去除廢氣中惡臭氣體,最後通過脫水裝置後由風機鼓入焚燒爐內進行助燃。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採用現有焚燒工藝時,在焚燒爐內只能停留3飛秒,依照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的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資源化綜合處理利用工藝則可於焚燒爐內停留30分鐘,燃燒效率能達到80%以上,大大提高菌絲廢渣的燃燒效率。
權利要求
1.一種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資源化綜合處理利用的系統,其特徵在於:依次包括幹化預處理系統、造粒系統和焚燒系統。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資源化綜合處理利用的系統,其特徵在於:焚燒系統後連接有餘熱循環利用系統;餘熱循環利用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餘熱鍋爐和餘熱利用裝置,餘熱利用裝置由氣氣換熱器和氣水換熱器組成;餘熱循環利用系統後連有尾氣處理系統。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資源化綜合處理利用的系統,其特徵在於:餘熱鍋爐和幹化預處理系統間連有蒸汽再利用系統。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資源化綜合處理利用的系統,其特徵在於:幹化預處理系統和焚燒系統間連接有廢氣處理及利用系統。
5.一種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資源化綜合處理利用的工藝,其特徵在於: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①幹化預處理步驟:將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投入幹化預處理系統,對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進行壓濾後用破碎機器進行破碎處理,再送入烘乾機進行烘乾,使其含水率降至20 30% ; ②造粒步驟:將烘乾後的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送入造粒系統的混合攪拌裝置,使其與生物質類粉末進行混合,再送入造粒系統的造粒機製作成圓柱形顆粒,其大小為直徑5 IOmm,長度 30 50mm ; ③焚燒步驟:將造粒處理後的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送入焚燒系統焚燒。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資源化綜合處理利用的工藝,其特徵在於:該工藝還包括餘熱循環利用步驟,即將焚燒爐內菌絲燃燒產生的高溫煙氣通向餘熱鍋爐進行利用,餘熱鍋爐出口的高溫煙氣經餘熱利用裝置進行利用,餘熱利用裝置的餘熱再供給焚燒爐和餘熱鍋爐利用。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資源化綜合處理利用的工藝,其特徵在於:該餘熱利用裝置工藝步驟為餘熱鍋爐出口的高溫煙氣依次經氣氣換熱器、氣水換熱器進行利用,並將氣氣換熱器產生的熱空氣和氣水換熱器產生的熱水分別通入焚燒爐、餘熱鍋爐進行利用。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資源化綜合處理利用的工藝,其特徵在於:該工藝還包括蒸汽再利用步驟,即將餘熱鍋爐產生的蒸汽用於幹化預處理中菌絲的烘乾,形成蒸汽循環利用系統。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資源化綜合處理利用的工藝,其特徵在於:該工藝還包括廢氣處理及利用步驟,即將幹化預處理步驟中產生的含水蒸汽廢氣抽入一級噴淋裝置,噴入5 10%氫氧化鈉溶液以去除廢氣中酸性氣體,再抽入二級噴淋裝置,噴入5 10%次氯酸鈉以去除廢氣中惡臭氣體,最後通過脫水裝置後由風機鼓入焚燒爐內進行助燃。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資源化綜合處理利用的工藝,其特徵在於:該工藝還包括尾氣處理步驟,即將經餘熱利用裝置利用後的冷卻的尾氣經過依此通過加溼塔、活性炭/消石灰噴粉裝置和布袋除塵器進行淨化處理後,由引風機送入煙囪排放。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資源化綜合處理利用的系統,依次包括幹化預處理系統、造粒系統和焚燒系統,其相應的工藝步驟為①幹化預處理步驟;②造粒步驟;③焚燒步驟。該系統及生產工藝解決了解決因製藥工業產生的菌絲廢渣燃燒特性而難以實現焚燒處理的問題,實現了的菌絲的完全焚燒的無害化處理。
文檔編號F23G7/02GK103090398SQ20131006466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日
發明者陳澤峰, 曾紀進, 盧川鑫, 姚豔, 林楨, 李麗娟 申請人:福建省豐泉環保控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