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以前看電影(孩時看電影的經歷)
2023-06-05 19:56:08
三歲以前看電影?現在到處都是電影院,新電影隨都可以去著,而一些老電影電視臺經常播放,天天都可以看到想想自己孩提時期看電影的經歷,真是熱熱鬧鬧,同時有許多遺憾,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於三歲以前看電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三歲以前看電影
現在到處都是電影院,新電影隨都可以去著,而一些老電影電視臺經常播放,天天都可以看到。想想自己孩提時期看電影的經歷,真是熱熱鬧鬧,同時有許多遺憾。
我上小學的時候是半天制,下午不上課時要到學習小組(4、5個人)中的一個同學家中去寫作業或預習第二天的功課。這期間小同學、小夥伴經常在一起玩耍說笑,有時小夥伴們談起頭天看的電影,也是津津有味兒,引起我極大的興趣和羨慕。雖說當年一場電影的門票才五分錢,但我家九口人七個子女靠父親一個人工資生活,母親經常打一些臨時工以補不足,所以我們家子女都沒有零花錢,沒有多餘的錢去看電影。可是同學們描繪的電影裡的精彩情節,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就琢磨一定要想辦法去看電影。
那時我家附近有一個露天劇場,幾乎天天晚上都上演電影,劇場裡面是石灰長凳,不用對號入座,人多一些的時候可以互相擠著坐在長凳,再多些時長凳周圍可以站著看。第一次去露天劇場看電影的情景我還是記憶猶新,雖然電影名字記不得了,但是至今記得是如何進去的。那天我們跟著拿票的家長,我和另一個沒有票的同學被夾在中間,當時我緊張急了心裡直跳,劇場進口處隊排的很長,人非常擁擠,當查票的人查到我時,我就說票在後面大人手裡了,後面的家長舉著票喊「票在這兒呢」,我就這樣進去看了一場電影,心裡既緊張又激動。打那以後就常用此法去看電影,當然也經常被查票人發現給轟了出來。這時候我們就在劇場外面「聽電影」,一直等到電影快結束前5到10分鐘,劇場打開大門放出提前退場仔人,而我們就進去看片子的結尾,有時候跑進劇場的時候就看到了銀幕上「劇終」二字,既使這樣我們也經常去看。
去的次數多了膽子也大了,我還自己畫過電影票去看電影呢,居然也看成過許多次。那時電影票印刷的比較粗糙,紙很薄一般是油印的,我就借來電影票,找一張同色的薄厚一樣的紙放在電影票的上面,用黑色的鋼筆水照著下面的票樣,像描紅模子一樣畫下來,再用紅色鋼筆水把日期紅戳描下來,跟真的票也差不多,反正露天電影都是晚場,進場時天色己經逐漸黑下來了,查票人也看不清楚。我們幾個小孩每次都是趁著電影快開演的時候,入場人多查票的人忙不過來不仔細看票,我們就擠在人群當中,把票塞到查票人手裡,就立刻跑進劇場裡。「文革」時電影比較少看的人比較多,有時候進不去電影劇場,為了看一場電影,我們就爬到劇場外圍的牆上去看,有時乾脆騎在牆頭上看,有時趁著工作人員沒有注意的時候,就立刻跳到牆裡面迅速進入人群當中。還有的時候我們爬到牆外面的比較高的樹上,坐在樹枝上往裡邊看電影。還記得有一次我是通過劇場的排水溝從外邊爬到劇場裡面,再頂開蓖子鑽進劇場看了一場電影。
有兩個距電影劇場比較遠的家屬區,電影隊每周都到那裡去放露天電影,在一個空場的地方掛上屏幕,觀眾自己帶著凳子,由於沒有圍牆也不收票,到天黑下來就開演。每當我聽說某地演電影的時候,就早早的搬著凳子去佔地,等著看電影。但是露天放電影要看天氣情況,下雨就不能播放,所以每周哪天放電影時間是不固定的,而是電影隊到了現場再廣播通知大家,大家互相轉告。我家離放電影的地方比較遠,聽不到準確放映消息,有的時候聽到了有人喊演電影,就跟著眾人跑那去看,難免有白跑一趟的時候。最好笑的是,有一次我們聽到要放電影,就拿著小凳子往那裡去趕,路上碰到幾個小夥伴往回走,我們問他們演什麼名字電影?他們說「草原英雄不拉幕」,心想只聽說有「草原英雄小姐妹」沒有聽說什麼叫不拉幕的啊,又想管它什麼電影呢看了就是了,仍歡天喜地往放電影的地方跑去。可到那一看根本就沒有人,也沒有掛上幕布,不像要演電影的樣子,這時候才琢磨「不拉幕」三個字,原來小夥伴們己經告訴我們不放電影了,不拉幕怎麼能演電影呢?只怪我們沒聽明白白跑了一趟。在回去的路上,看到其他小朋友往放電影處趕的時候,我們也不明確告訴他們不放電影,而是跟他們說電影的名字叫「白跑的戰士磨鞋底」,意思是你們就白跑一趟磨鞋底吧。文革中那時候電影比較少,基本就是「三戰」和樣板戲等片子。有時候同一部片子,我們幾個小朋友可以兩個處跑,一個片子一天就能看上兩遍。
如今,電影院到處都有,而且放的都是新片子,也不為買不起電影票發愁了,但確一兩年也進不了一次電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