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人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6 02:23:01 1
專利名稱:飛人裝置的製作方法
飛人裝置
(一)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空中的飛人裝置,適用於表演等場合。
(二)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觀眾對演出效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表演的道具作為演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演出效果起著重要作用。 雖然現在有空中飛人表演,但是只限於飛人在空中的水平移動,產生 的空間效果單一,無法適應多元化的演出需求。
(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現有空中飛人表演只能水平移動表演、空間 效果單一的問題,提供一種飛人裝置,使空中飛人既能水平移動,又 能同歩升降運動,具有多種立體動感效果。
為此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飛人裝置,包括有平移架、導軌梁、位於平移架下方的載人 的升降架,所述平移架上設有沿所述導軌梁滑行的行走輪,所述導軌 梁與屋頂的鋼結構固接;還包括有牽引平移架沿導軌梁滑移的水平牽 引裝置,所述的水平牽引裝置包括有巻筒、帶動巻筒轉動的驅動電機、 滑輪組、首尾相連的水平牽引繩,所述平移架上位於行走輪的下方設 有牽引繩夾緊組件,所述水平牽引繩穿過平移架後繞過滑輪組的滑 輪、回穿過平移架、繞過巻筒後首尾連接,位於平移架內的其中一段 水平牽引繩通過夾緊組件與平移架固接;還包括有牽引升降架相對平
4移架上下升降的升降牽引裝置,所述的升降牽引裝置包括有巻筒、帶 動巻筒轉動的驅動電機、滑輪組、升降牽引繩,所述平移架上設有同 軸平行布置的第一動滑輪、第二動滑輪,所述升降架上設有第三動滑 輪,所述升降牽引繩依次繞過巻筒、滑輪組的滑輪、第一動滑輪、第 三動滑輪、第二動滑輪後與牆體固接。
所述水平牽引裝置的滑輪組包括位於導軌梁起始端下方的與牆 體固接的同軸平行布置的第一垂直換向滑輪、第二垂直換向滑輪、位 於導軌梁尾端下方的與牆體固接的第一水平換向滑輪,所述水平牽引 繩穿過平移架後再依次繞過第一水平換向滑輪、回穿過平移架、繞過 第一垂直換向滑輪、纏繞巻筒數圈、再繞過第二垂直換向滑輪後首尾 連接,位於平移架內的其中一段水平牽引繩通過夾緊組件與平移架固 接。
所述升降牽引裝置的滑輪組為位於第一水平換向滑輪下方的與 牆體固接的第三垂直換向滑輪,所述升降牽引繩的起始端與巻筒固 接,纏繞巻筒數圈後依次繞過第三垂直換向滑輪、第一動滑輪、第三 動滑輪、第二動滑輪後與牆體固接,所述升降牽引繩的末端與牆體固 接點位於導軌梁起始端的下方。
所述平移架上的第一動滑輪、第二動滑輪為兩組,對稱布置在平 移架的兩側,與之配合的升降架上的第二動滑輪也為兩組,所述升降 牽引繩的起始端與巻筒固接,纏繞巻筒數圈後依次繞過第三垂直換向 滑輪、兩個第一動滑輪、兩個第三動滑輪、兩個第二動滑輪後與牆體 固接。
所述導軌梁為承重鋼絲繩,所述承重鋼絲繩的起始端、末端分別與屋頂鋼結構固接。
所述第一垂直換向滑輪、第一水平換向滑輪的連線與導軌梁平行。
所述第三垂直換向滑輪、升降牽引繩的末端固接點連線與導軌梁 平行。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1、採用平移架和升降架的組合結構,空 中飛人通過牽引裝置既能水平移動又能升降運動,表現出多種立體動 感、驚險魔幻的情節,給觀眾一種特殊的場景氣氛和視覺感受,表演 效果多姿多彩;2、平移架和升降架上分別設有兩組動滑輪,移動和 升降平穩可靠;3、結構簡單、製作成本低、使用效果好。
(四)
圖1為本發明整體結構示意圖2為本發明平移架結構示意圖3為圖2的左側視圖4為本發明升降架結構示意圖5為圖4的側視圖6為本發明升降牽引繩的走向示意圖。
(五)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照附圖1-6, 一種飛人裝置,包括有平移架1、導軌梁3、位 於平移架下方的載人4的升降架2,所述平移架上設有沿所述導軌梁 滑行的行走輪ll,所述導軌梁與屋頂的鋼結構固接;
還包括有牽引平移架沿導軌梁滑移的水平牽引裝置,所述的水平 牽引裝置包括有巻筒51、帶動巻筒轉動的驅動電機52、滑輪組、首尾相連的水平牽引繩53,所述平移架上位於行走輪的下方設有牽引 繩夾緊組件12,所述水平牽引裝置的滑輪組包括位於導軌梁起始
端下方的與牆體固接的同軸平行布置的第一垂直換向滑輪54、第二 垂直換向滑輪55、位於導軌梁尾端下方的與牆體固接的第一水平換 向滑輪56,所述水平牽引繩53穿過平移架1後再依次繞過第一水平 換向滑輪56、回穿過平移架1、繞過第一垂直換向滑輪54、纏繞巻 筒51數圈、再繞過第二垂直換向滑輪55後首尾連接,位於平移架內 的其中一段水平牽引繩通過夾緊組件12與平移架固接;
還包括有牽引升降架相對平移架上下升降的升降牽引裝置,所述 的升降牽引裝置包括有巻筒61、帶動巻筒轉動的驅動電機62、滑輪
組、升降牽引繩63,所述平移架上設有同軸平行布置的第一動滑輪 13、第二動滑輪14,所述升降架上設有第三動滑輪21,所述平移架 上的第一動滑輪13、第二動滑輪14為兩組,對稱布置在平移架的兩 側,與之配合的升降架上的第三動滑輪21也為兩組,所述升降牽引 裝置的滑輪組為位於第一水平換向滑輪下方的與牆體固接的第三垂 直換向滑輪64,所述升降牽引繩63的起始端與巻筒61固接,纏繞 巻筒數圈後依次繞過第三垂直換向滑輪64、兩個第一動滑輪13、兩 個第三動滑輪21、兩個第二動滑輪14後與牆體固接,所述升降牽引 繩的末端與牆體固接點65位於導軌梁起始端的下方。
所述導軌梁為承重鋼絲繩,所述承重鋼絲繩的起始端31、末端 32分別與屋頂鋼結構固接。所述第一垂直換向滑輪54、第一水平換 向滑輪56的連線與導軌梁平行。所述第三垂直換向滑輪64、升降牽 引繩的末端固接點65連線與導軌梁平行。水平牽引繩穿過平移架後再依次繞過第一水平換向滑輪、回穿過 平移架、繞過第一垂直換向滑輪、纏繞巻筒數圈、再繞過第二垂直換 向滑輪後首尾連接形成迴路,位於平移架內的其中一段水平牽引繩通 過夾緊組件與平移架固接,水平牽引裝置的的驅動電機工作,水平牽 引繩帶動平移架沿導軌梁水平滑移,由於平移架通過行走輪與導軌梁 緊密接觸配合,重力向下,移動平穩輕鬆。
升降牽引繩的起始端與巻筒固接,纏繞巻筒數圈後依次繞過第三 垂直換向滑輪、兩個第一動滑輪、兩個第三動滑輪、兩個第二動滑輪 後與牆體固接,所述升降牽引繩的末端與牆體固接點位於導軌梁起始 端的下方,升降牽引裝置的的驅動電機工作,升降牽引繩帶動升降架 上下運動,由於升降架和平移架上互相配合的動滑輪為兩組,輪軸間 距拉開,鋼繩不會扭合,有利於平穩升降。
掛載在升降架下的空中飛人既可以單純地沿導軌梁水平滑移,也 可以單純地作空中升降運動,還能在水平移動的同時實現升降運動, 給觀眾以立體動感、驚險大氣的視覺感受和多姿多彩表演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飛人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有平移架、導軌梁、位於平移架下方的載人的升降架,所述平移架上設有沿所述導軌梁滑行的行走輪,所述導軌梁與屋頂的鋼結構固接;還包括有牽引平移架沿導軌梁滑移的水平牽引裝置,所述的水平牽引裝置包括有捲筒、帶動捲筒轉動的驅動電機、滑輪組、首尾相連的水平牽引繩,所述平移架上位於行走輪的下方設有牽引繩夾緊組件,所述水平牽引繩穿過平移架後繞過滑輪組的滑輪、回穿過平移架、繞過捲筒後首尾連接,位於平移架內的其中一段水平牽引繩通過夾緊組件與平移架固接;還包括有牽引升降架相對平移架上下升降的升降牽引裝置,所述的升降牽引裝置包括有捲筒、帶動捲筒轉動的驅動電機、滑輪組、升降牽引繩,所述平移架上設有同軸平行布置的第一動滑輪、第二動滑輪,所述升降架上設有第三動滑輪,所述升降牽引繩依次繞過捲筒、滑輪組的滑輪、第一動滑輪、第三動滑輪、第二動滑輪後與牆體固接。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飛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水平牽引裝置的 滑輪組包括位於導軌梁起始端下方的與牆體固接的同軸平行布置的第一 垂直換向滑輪、第二垂直換向滑輪、位於導軌梁尾端下方的與牆體固接的 第一水平換向滑輪,所述水平牽引繩穿過平移架後再依次繞過第一水平換 向滑輪、回穿過平移架、繞過第一垂直換向滑輪、纏繞巻筒數圈、再繞過 第二垂直換向滑輪後首尾連接,位於平移架內的其中一段水平牽引繩通過 夾緊組件與平移架固接。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飛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升降牽引裝置的滑輪組為位於第一水平換向滑輪下方的與牆體固接的第三垂直換向滑輪, 所述升降牽引繩的起始端與巻筒固接,纏繞巻筒數圈後依次繞過第三垂直 換向滑輪、第一動滑輪、第三動滑輪、第二動滑輪後與牆體固接,所述升 降牽引繩的末端與牆體固接點位於導軌梁起始端的下方。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飛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平移架上的第一 動滑輪、第二動滑輪為兩組,對稱布置在平移架的兩側,與之配合的升降 架上的第二動滑輪也為兩組,所述升降牽引繩的起始端與巻筒固接,纏繞 巻筒數圈後依次繞過第三垂直換向滑輪、兩個第一動滑輪、兩個第三動滑 輪、兩個第二動滑輪後與牆體固接。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飛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導軌梁為承重鋼 絲繩,所述承重鋼絲繩的起始端、末端分別與屋頂鋼結構固接。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飛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垂直換向滑 輪、第一水平換向滑輪的連線與導軌梁平行。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飛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三垂直換向滑 輪、升降牽引繩的末端固接點連線與導軌梁平行。
全文摘要
一種飛人裝置,包括有平移架、導軌梁、位於平移架下方的載人的升降架,所述平移架上設有沿所述導軌梁滑行的行走輪,所述導軌梁與屋頂的鋼結構固接;還包括有牽引平移架沿導軌梁滑移的水平牽引裝置;還包括有牽引升降架相對平移架上下升降的升降牽引裝置。本發明採用平移架和升降架的組合結構,空中飛人通過牽引裝置既能水平移動又能升降運動,表現出多種立體動感、驚險魔幻的情節,給觀眾一種特殊的場景氣氛和視覺感受,表演效果多姿多彩;平移架和升降架上分別設有兩組動滑輪,移動和升降平穩可靠;結構簡單、製作成本低、使用效果好。
文檔編號A63J5/00GK101444672SQ20081016392
公開日2009年6月3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26日
發明者倪湘凝 申請人:倪湘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