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張學友23歲到60歲的封神之路(是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遺孤)
2023-06-06 12:43:35 1
而今,藝人再紅,也不敢稱天王、巨星。
只說,頂流。
天王天后,哪只流量那麼簡單。
更何況天王之王。
張學友的強悍,是無法用任何指標來衡量的:
如果你對他的景仰是從《吻別》開始——
在《吻別》之前他已榮膺「四大天王」。
如果你推崇的是他對唱片業的貢獻——
他的演唱會可能打破了更多紀錄。
如果你愛慕的是他天籟之音聲動梁塵——
可知這世上還有一言廣為流傳:
「在香港,最被低估的,就是梁朝偉的歌聲,以及張學友的演技。」
張學友的人生,小人物的傳奇。
出身:貧民;
學歷:高中。
因為一把好嗓子,23歲時拿到歌唱比賽冠軍。
首張專輯就賣了20萬張,拿了最有前途新人獎。
出道第二年,就有本事在紅館連開6場。
然後,他又得到了愛情。
那是學友第二次拍電影,第一次當男主。
與同劇組的小花羅美薇一吻定情。
日子過得不要太美。
可惜,好景不長。
他發行的個人專輯,銷量一張不如一張。
到了第五張,只有幾千張。
羅小姐沒有因此嫌棄他,仍然很愛他。
然而,這男人卻變得讓她害怕。
學友的父親是海員,酗酒、嗜賭。
結果兩個兒子各佔一樣:小兒子愛喝酒,大兒子愛賭錢。
學友成名後,曾幫哥哥學智還了600多萬的賭債。
可是賭鬼的債哪裡還得完!
於是兄弟反目,老哥離家出走。
事業、親情的雙重打擊下,張學友開始整日抱著酒瓶子。
哪有女人能忍?!
何況這個女人還是何冠昌的乾女兒、梅豔芳的乾妹妹。
於是,分手。
這下好了,一夜之間他什麼都沒有了。
臨走羅小姐撂話:你要能改,我還跟你好。
十萬點的暴擊,要麼錘死一個人,要麼砸醒一個人。
張學友幸運地成為第二種。
但他換了個打法,跑去拍戲——唱歌讓他有點傷心。
學友的本意,是打開一扇窗。
沒想到,卻推翻了一面牆。
牆裡,是會唱歌的張學友。
牆外,是會演戲的歌神。
喪到極限的年輕人,需要發洩。
這種情緒在《旺角卡門》中幫了學友大忙:
賊放得開,也豁得出去。
嘴上說著寧做一日英雄,不做一世烏蠅的豪言,卻屁本事沒有,還連累兄弟。
你可憐他,也想乾脆揍死他。
然而30年過去,這個小混蛋還是江湖上最火的表情包。
這部令王家衛一戰成名的導演處女作,拿到的惟一大獎,便是張學友的金像獎最佳男配。
不久,張學友又主演了1990版《笑傲江湖》。
此片被譽為新武俠的開山之作。
片中最具光彩的,一是音樂,二是動作,三便是這個陰險狡詐的東廠太監。
張學友再次成為一部傑作中,惟一拿到表演獎項的藝人——最佳男配角。
這使他一度成為香港最搶手的演員。
那兩三年,張學友忙過任何專業演員,一年十幾部戲。
1990年更是他集大成的一年:
除了《笑傲江湖》,還有《喋血街頭》《阿飛正傳》和《倩女幽魂2》。
《阿飛正傳》自是經典中的經典,學友文藝片也不差事。
《倩女幽魂2》則使他再次提名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但重中之重,還是《喋血街頭》。
它是1990年香港製作費最貴的一部電影。
也是導演吳宇森的半自傳體和最中意的作品。
學友不僅終於當上主角,還打贏實力強悍的對手,成為片中的演技之王。
憑此片,他首次提名金像獎影帝。
自此,開啟了與影帝擦肩而過的人生常態。
單就這一點,我們欠他的,真是還不清。
這種虧欠感,在《東成西就》時,冒漾了。
1993年,王家衛拍《東邪西毒》。
因投資商擔心虧本,便決定以原班人馬拍一個喜劇版本,便是《東成西就》。
總計花了27天。
沒想到,竟然拍出了一部港式無釐頭大片。
對於這部電影,人們的反應非常兩極:
要麼愛之深,要麼恨之切。
唯一無人否認的是——
這是香港電影無法再現的盛世:
整整十位Super Star,配全黃金卡司。
除了張學友,全都是顏值爆表的偶像選手。
所以,也只有學友能毫無障礙地一秒入戲——
那真是空前絕後的瘋癲啊!
一句歌詞,笑翻影史。
假以時日,學友的電影成就不會輸任何人。
所以這到底是幸還是不幸呢……
正在此時,他的歌唱事業也迅速回春。
《情不禁》和《真情流露》兩張專輯相繼大爆。
《每天愛你多一些》《分手總要在雨天》《相思風雨中》等歌曲橫掃大街小巷。
加上譚詠麟和張國榮退出頒獎禮,學友在香港歌壇已獨佔鰲頭。
成為許冠傑之後,香港第二個獲封「歌神」的人。
所以,就算沒有電影方面的成就,「四大天王」仍會是他的囊中物。
但可能不會高居榜首。
而1993年《吻別》的發行,更使學友成為並世無雙的存在。
《吻別》是華語樂壇屈指可數的現象級。
同名單曲被媒體評為「年度國歌」。
也使他在新加坡的個唱票價直衝雲霄,創下華人歌手之最——450新幣,約2250元。
那是1994年,拍完了《紅高粱》《秋菊打官司》的張藝謀,月薪900多。
而普通工人的月薪大概兩三百。
1995年,張學友成為首位在麥迪遜花園廣場舉行演唱會的亞洲歌手。
1996年,持續一年的100場世界巡演,也創下亞洲歌手的吉尼斯紀錄……
此情此景,令歌神宣布息影。
畢竟他自己蓋過戳:
我就是個愛唱歌的瘋子。
現在又有人聽他唱歌了,喜歡的女人也重新追回來了。
人生這麼完美,電影的療傷價值也就消失了。
就算華語電影後知後覺給予他作為演員的殊榮——全球十大華語影星票選第五名。
堆金積玉唾手可得。
學友還是揮袖而舍。
因為他算過,自己帳戶上的錢,如果省著點,夠花一輩子了。
所以他有資本,去實現一個夢——
一部華人自己的大型原創音樂劇。
1997年,張學友監製、導演、主演的《雪狼湖》,是一場龐大奢華的音樂盛事。
它的意義,不僅僅是打破各種演出紀錄——
因為有了《雪狼湖》,華人世界才有了第一部能拿出手的原創現代音樂劇。
至此,張學友成為華語樂壇的鬥南一人。
他的音樂成就,是當下100個頂流加在一起都無法想像的。
實際上,任何人能封神,都不僅僅因為其在專業領域昂霄聳壑。
學友在很多方面都令人景仰,為他人所不及。
比如,肯用事業換家庭。
在好父親的評比中,他是「贏過李嘉誠的男人」:
兩個女兒從小到大,換尿布、看醫生、上學接送,都是他。
普通男人常假口事業無法做到的事,百尺竿頭的張學友做到了。
對曾共患難的妻子,更是情義綿長。
從戀愛到結婚,無一刻不坦蕩蕩。
還專門為她寫歌,連小行星命名的機會都讓她。
羅美薇患有嚴重的潔癖。
曾創下3年炒掉21個菲傭的驚人紀錄,被菲律賓領事館列入聘請菲傭的黑名單。
學友選擇正視、理解、包容。
還自己去看心理醫生,學習怎麼和潔癖症患者相處。
這不容易,甚至會很痛苦。
有沒有想放棄的時候?
學友的回答令人動容,他說,有。
我們學友,從來不是偶像。
對人性的弱點,他甚至比普通人還坦誠:
會糾結,但更念舊情。
對電影,亦如此。
2001年,名滿天下的歌神電影復出。
能力、名氣都擺在那兒,只要肯鬆口,多少人找上門。
但,條件苛刻。
不是片酬高,也無所謂大製作,最重要是不能妨礙他顧家。
所以上下學時間不拍、節假日不拍、香港之外的戲不拍。
就這,同樣「難搞」的許鞍華還是肯請他,還以他的年齡命名——《男人四十》。
一個鬱悶、壓抑、躁動的中年語文老師。
特別悶騷,特別掙扎,特別慫。
歌神臉上的每條褶子,都湧動著牛叉的演技。
然而好氣噢,這麼炸的學友,竟然再次痛失金像影帝。
還是輸給了絕非巔峰狀態的周星馳。
再後來,是著名的《月滿軒尼詩》。
請看這豐富的小眼神……
以及這活靈活現宅男的肢體語言……
學友再次令人驚豔。
也再次與金像獎擦肩。
眾所周知,文藝片很傷神的。
結果還這麼令人傷感。
既然如此,索性來點熱鬧的。
2010年的《72家租客》,有「港版《建國大業》」之稱——
170多位明星登場。
TVB更是傾巢出動。
學友高居演員表之首。
一部商業片想玩明星連連看,不容易。
好巧,兩次大的,非專業演員張學友都趕上了。
但這不是他的榮幸,而是香港電影的運氣——
這麼些年,只有請過張學友的人,才知道有多難。
有多難,就有多驚喜。
2015年的《赤道》讓觀眾看到了演員張學友的另一種可能——
優雅又強悍的暗黑系教授。
你看他,淡淡地說著狠話。
一分淺笑,十分心機,不愧是跨國涉核案的終極大BOSS!
《赤道》質量不算上乘,但卻飽含著華語電影一次極為珍貴的進取心:
這種規模的現代商業大片,之前是沒人敢試的。
極少拍戲的學友,在港片發展的重要節點上,神奇地一次也沒落下。
後來,《赤道2》一桿子支到2020年。
有粉絲表示,非常理解:
當然要到2020年啊,張學友2016年10月份開始巡演到2019年的1月份,他又沒有替身去替他拍戲……
是噢,我們學友是歌神,唱歌才是他的本職。
也只有他,在音樂如此弱雞的年代,還開得起演唱會。
並且場場爆。
是那種就算每場都能抓到逃犯,逃犯還是忍不住去看的那種爆。
其他唱歌的,只能靠綜藝過活了。
音樂競技類節目最火的那幾年,歌手的出場費好過開幾場萬人演唱會。
所以為生計也好,想擁有舞臺也罷,對歌手來說都是不錯的選擇。
但,多少錢也請不到學友。
誠然,他不缺錢,也不缺少舞臺。
但沒人會嫌錢多。
只是總有人,有不管多少錢也不會放棄的原則。
所以,28年了,中國再也沒誕生下一位歌神。
再說,就算他肯去,誰敢評呢?!
而今,學友已年近花甲。
仍能連唱200場,每場唱足200分鐘。
他創造的所有新紀錄,都是在打破自己的舊紀錄。
連他的頭號粉絲,都沿著他的腳步走成「行走的CD」。
所以很多人以為,擁有如此神績的學友,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拿過影帝。
其實不是。作為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遺孤,他同樣碩果纍纍。
雖然不停地錯過金像,但他拿過更牛的——
早在2002年,就憑《男人四十》獲得印度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國際A類電影節的影帝。
所以,歌神若真有遺憾,也不是一個影帝。
而是堅持了這麼些年,仍然孤立無援:
唱歌的,都沒有歌。
四大天王,也只剩他還在唱。
有時候,既便看著他站在舞臺的中央,周圍是極致的熱烈,還是莫名覺出他的孤單。
香港電影沒有他,還有劉德華、張家輝、古天樂。
香港音樂沒有他,早就涼透了。
一向不太評人的郭富城曾說:張學友是娛樂圈最後一個好人。
他的好,不只是對朋友掏心掏肺。
還有對這個世界自覺懷有的使命感。
縱然單槍匹馬20年,心還熱、血未涼。
這樣的學友,才不愧是哥哥最喜歡的歌手、我們永遠的歌神。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文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