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穴直播的製造方法
2023-06-05 21:45:31 1
旱地穴直播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關於一種旱地穴直播機,涉及農業機械領域,主要目的在於解決現有技術中傳統水稻種植的工序繁雜並且費時費力的技術問題。主要採用的技術方案為:旱地穴直播機,包括機架、鎮壓機構、播種器以及覆土機構,機架的前端設有連接部,連接部配置為與外部行走設備連接並牽引旱地穴直播機在田地間行走;鎮壓機構設置於機架,鎮壓機構配置為在旱地穴直播機行進時將待播種的土地壓緊;播種器配置為在旱地穴直播機行進時在鎮壓機構壓緊後的土地上開穴並將種子播到穴孔內;覆土機構設置於機架,覆土機構配置為在旱地穴直播機行進時在已下種的穴孔內覆蓋上一層土壤。本實用新型主要用於在旱地上將開穴、播種以及覆土的工序一次完成,省時省力。
【專利說明】旱地穴直播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旱地穴直播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水稻種植方式有三種,分別是人工撒種、人工插秧和機械插秧。傳統水稻種植用水量和人工費用投入高,近年來農業用水日益緊張,已不能滿足傳統水稻種植模式的用水需求。並且,傳統水稻種植需經過撒種、育秧、移栽等工序,水稻種植的工序多,勞動密集,費時費力。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旱地穴直播機,主要目的在於解決現有技術中傳統水稻種植的工序繁雜並且費時費力的技術問題。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5]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旱地穴直播機,包括:
[0006]機架,所述機架設有連接部,所述連接部配置為與外部行走設備連接並牽引所述旱地穴直播機在田地間行走;
[0007]鎮壓機構,設置於所述機架,所述鎮壓機構配置為在所述旱地穴直播機行進時將待播種的土地壓緊;
[0008]播種器,設置於所述機架,所述播種器配置為在所述旱地穴直播機行進時在鎮壓機構壓緊後的所述土地上開穴並將種子播到所述穴孔內;以及,
[0009]覆土機構,設置於所述機架,所述覆土機構配置為在所述旱地穴直播機行進時在已下種的所述穴孔內覆蓋上一層土壤。
[0010]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採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
[0011]前述的旱地穴直播機,所述連接部為三點懸掛機構,所述三點懸掛機構配置為與所述外部行走設備的三點懸掛機構連接。
[0012]前述的旱地穴直播機,所述鎮壓機構包括可轉動地安裝於所述機架的鎮壓輪,所述鎮壓輪設置於所述機架的前端,所述鎮壓輪配置為在所述旱地穴直播機行進時與待播種的土地相牴觸並將所述土地壓緊。
[0013]前述的旱地穴直播機,所述播種器為鴨嘴式播種器。
[0014]前述的旱地穴直播機,所述播種器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播種器依次間隔設置。
[0015]前述的旱地穴直播機,多個所述播種器形成相互平行的第一排和第二排,第一排的所述播種器與第二排的所述播種器相互錯開設置。
[0016]前述的旱地穴直播機,所述旱地穴直播機還包括物料箱,所述物料箱通過輸種管與所述播種器連接,所述物料箱配置為為所述播種器輸送種子。
[0017]前述的旱地穴直播機,所述旱地穴直播機還包括划行器,所述划行器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划行器分別設置於所述機架的兩側,兩個所述划行器配置為在所述旱地穴直播機行進時在所述機架的兩側土地上劃線。
[0018]前述的旱地穴直播機,所述覆土機構包括鏈條和圓環,所述鏈條的一端與所述機架連接,所述鏈條的另一端與所述圓環連接,所述圓環配置為在所述旱地穴直播機行進時與地面的土壤相接觸並推動所述土壤覆蓋至已下種的所述穴孔內。
[0019]前述的旱地穴直播機,所述機架的尾端設有連接臂,所述連接臂的外表面套設有滑套,所述滑套滑設於所述連接臂;
[0020]所述鏈條與所述滑套連接,所述滑套設有調節螺栓,所述調節螺栓配置為向一側擰動時與所述連接臂相牴觸並將所述滑套固定於所述連接臂。
[0021]藉由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旱地穴直播機至少具有下列優點:
[0022]因為本實用新型的旱地穴直播機包括鎮壓機構、播種器和覆土機構,在旱地穴直播機行進的過程中,鎮壓機構首先對待播種的土地壓緊整平,防止土壤鬆散;然後播種器在平整後的地面上開穴並將種子播到所述穴孔內;然後覆土機構將地表上的虛土覆蓋至已下種的所述穴孔內,其中開穴、播種和覆土一次完成,相對於現有技術,免除了傳統撒種、育秧、移栽的工序,使水稻的種植簡易輕鬆,省時省力。
[0023]另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旱地穴直播機大面積水稻旱穴直播可節省大量勞力,緩解勞力季節性緊張的矛盾。
[0024]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並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5]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旱地穴直播機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旱地穴直播機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實用新型目的所採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實用新型申請的【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徵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後。在下述說明中,不同的「一實施例」或「實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實施例。此外,一或多個實施例中的特定特徵、結構、或特點可由任何合適形式組合。
[0028]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提出的一種旱地穴直播機,包括機架1、鎮壓機構3、播種器4以及覆土機構5。
[0029]機架I設有連接部2,連接部2可以與外部行走設備連接並牽弓I旱地穴直播機在田地間行走。
[0030]鎮壓機構3設置於機架1,鎮壓機構3配置為在旱地穴直播機行進時將待播種的土地壓緊;播種器4設置於機架1,播種器4配置為在旱地穴直播機行進時在鎮壓機構3壓緊後的土地上開穴並將種子播到穴孔內;覆土機構5設置於機架I,覆土機構5配置為在旱地穴直播機行進時在已下種的穴孔內覆蓋上一層土壤。
[0031]具體在實施時,外部行走設備牽引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旱地穴直播機在田間行走,首先,鎮壓機構3將待播種的土地壓緊整平,防止土壤鬆散;然後,播種器4在平整後的土地上開穴並將種子播到所開設的穴孔內;然後,覆土機構5將地表虛土覆蓋至已下種的穴孔內。其中開穴、播種和覆土一次完成,相對於現有技術,免除了傳統撒種、育秧、移栽的工序,使水稻的種植簡易輕鬆,省時省力。
[0032]另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旱地穴直播機大面積水稻旱穴直播可節省大量勞力,緩解勞力季節性緊張的矛盾,對實現水稻種植的規模化有著重要的意義,具有廣闊的推廣前旦
-5^ O
[0033]具體在實施時,為了實現前述連接部2的功能,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還提供如下的實施方式:前述的連接部2為三點懸掛機構,三點懸掛機構與外部行走設備的三點懸掛機構連接。其中,三點懸掛機構是指在機架I的三個不同位置上同時與外部行走設備連接,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旱地穴直播機與外部行走設備之間的連接更加穩固可靠,並且旱地穴直播機在行走時也更加平穩,不會左右晃動。其中,三點懸掛機構的具體結構為現有技術中的常用技術,可以根據需要在現有技術中進行選取,在此不再贅述。
[0034]具體在實施時,為了實現前述鎮壓機構3的功能,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還提供如下的實施方式:前述的鎮壓機構3包括可轉動地安裝於機架I的鎮壓輪,鎮壓輪設置於機架I的前端。具體地,鎮壓輪設有輪軸,機架I上設有兩個軸孔,輪軸的兩端分別安裝於該兩個軸孔,鎮壓輪通過輪軸可相對於機架I旋轉。當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旱地穴直播機行進時,鎮壓輪與待播種的土地相牴觸並將土地壓緊整平。其中,鎮壓輪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對待播種的土地壓緊整平。
[0035]進一步的,在一個實施例中,前述的播種器4為鴨嘴式播種器。鴨嘴式播種器為滾筒式,鴨嘴式播種器在旋轉的過程中可以在待播種的土地上開穴,並將鴨嘴式播種器內部的種子播到開設的所述穴孔內。其中,鴨嘴式播種器的具體結構為現有技術中的常用技術,可以根據需要在現有技術中選取,在此不再贅述。
[0036]其中,播種器4在播種的過程中,每個穴孔內下種6?8粒種子,以便於水稻種子發芽出土。當然,在另一實施例中,播種器4在每個穴孔內下種的種子數量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不限於本實施例中的設置。
[0037]進一步的,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前述播種器4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播種器4依次間隔設置。其中,該多個播種器4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旱地穴直播機行進時同時播種,可以提高播種效率。並且,相鄰兩個播種器4之間的間隔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設置,使之能夠滿足種子例如水稻的種植行距要求。
[0038]進一步的,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前述的多個播種器4形成相互平行的第一排和第二排,第一排的播種器4與第二排的播種器4相互錯開。此處的「錯開」是指在側向上錯開,第一排播種器4與第二排播種器4兩者在水稻旱地穴直播機的行進方向上的前進軌跡相互平行且不重合。因為播種器4的體積較大,當在同一排緊密設置時,相鄰兩個播種器4所開設的穴孔之間的間距仍較大,使得穴孔內種子的行間距較為稀疏。通過將播種器4設置為前後兩排,相鄰兩排播種器4之間間隔錯開設置,從而使相鄰兩穴孔之間的間距能夠滿足設定要求,既不會太大而導致種子之間過於稀疏,又不至於太小而影響種子的發育。進一步的,在一個實施例中,前述第一排的播種器4與第二排的播種器4相互錯開,使水稻播種的行距為20釐米,以滿足水稻生長的通風要求。當然,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水稻播種的行距還可以為10釐米、15釐米、25釐米、30釐米或10釐米?30釐米之間其它的數值,這樣也可以滿足水稻生長的行距要求,具體數值可以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進行設置。
[0039]進一步的,為了使播種器能夠連續播種,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還提供如下的實施方式:前述的旱地穴直播機還包括物料箱6,物料箱6通過輸種管(圖中未標示)與播種器4連接,物料箱6可以為播種器4輸送種子。其中,物料箱6可以滿載種子,播種器4在播種的過程中,物料箱6可以隨時為播種器4提供種子,使播種器4能夠連續播種,從而提高了播種器4的播種效率。
[0040]進一步的,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前述的旱地穴直播機還包括划行器7,划行器7的數量為兩個,兩個划行器7分別設置於機架I的兩側。其中,當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旱地穴直播機在行進時,兩個划行器7可以在機架I兩側的土地上劃線,作業人員通過划行器7劃出的線條能夠清楚地看出哪些土地上已經播完種,哪些土地上待播種,能夠有效防止某些土地被重複播種而浪費種子。
[0041]具體在實施時,為了實現前述覆土機構5的功能,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還提供如下的實施方式:前述的覆土機構5包括鏈條51和圓環52,鏈條51的一端與機架I連接,鏈條51的另一端與圓環52連接。其中,鏈條51和圓環52均設置於機架I的尾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旱地穴直播機在行進時,圓環52與地面的土壤相接觸並推動土壤覆蓋至已下種的穴孔內。其中,鏈條51和圓環52的體積較小,並且結構也較簡單,圓環52由於呈圓形,具有較大的外形輪廓,圓環52可以將地面上的虛土推動至已下種的穴孔內。又因為圓環52的重量較輕,不會壓壞種子。進一步的,在一個實施例中,前述的鏈條51為鐵鏈,前述的圓環52為鐵環。
[0042]具體在實施時,對於水稻種子,每個穴孔覆土要適中,不能太厚,否則會影響水稻種子的出土,其中,鐵鏈長度的設置要以此為標準。
[0043]進一步的,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前述機架I的尾端設有連接臂8,連接臂8的外表面套設有滑套9,滑套9滑設於連接臂8,滑套9受驅動後可以沿連接臂8的外表面來回滑動。鏈條51與滑套9連接,從而鏈條51通過滑套9間接地與機架I連接。滑套9設有調節螺栓,調節螺栓配置為向一側擰動時與連接臂8相牴觸並將滑套9固定於連接臂8。其中,擰動調節螺栓直至調節螺栓與連接臂8相牴觸,通過調節螺栓與連接臂8之間的摩擦阻力將滑套9固定於連接臂8的設定位置,進而鏈條51和圓環52的位置也被固定。具體在實施時,可以通過調節螺栓調節鏈條51和圓環52的位置,使圓環52可以將地面的虛土剛好覆蓋至已下種的穴孔內,從而提高了圓環52的覆土質量。
[0044]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旱地穴直播機,其特徵在於,包括: 機架,所述機架設有連接部,所述連接部配置為與外部行走設備連接並牽引所述旱地穴直播機在田地間行走; 鎮壓機構,設置於所述機架,所述鎮壓機構配置為在所述旱地穴直播機行進時將待播種的土地壓緊; 播種器,設置於所述機架,所述播種器配置為在所述旱地穴直播機行進時在鎮壓機構壓緊後的所述土地上開穴並將種子播到所述穴孔內;以及, 覆土機構,設置於所述機架,所述覆土機構配置為在所述旱地穴直播機行進時在已下種的所述穴孔內覆蓋上一層土壤。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旱地穴直播機,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部為三點懸掛機構,所述三點懸掛機構配置為與所述外部行走設備的三點懸掛機構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旱地穴直播機,其特徵在於,所述鎮壓機構包括可轉動地安裝於所述機架的鎮壓輪,所述鎮壓輪設置於所述機架的前端,所述鎮壓輪配置為在所述旱地穴直播機行進時與待播種的土地相牴觸並將所述土地壓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旱地穴直播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播種器為鴨嘴式播種器。
5.如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旱地穴直播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播種器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播種器依次間隔設置。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旱地穴直播機,其特徵在於,多個所述播種器形成相互平行的第一排和第二排,第一排的所述播種器與第二排的所述播種器相互錯開設置。
7.如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旱地穴直播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旱地穴直播機還包括物料箱,所述物料箱通過輸種管與所述播種器連接,所述物料箱配置為為所述播種器輸送種子。
8.如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旱地穴直播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旱地穴直播機還包括划行器,所述划行器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划行器分別設置於所述機架的兩側,兩個所述划行器配置為在所述旱地穴直播機行進時在所述機架的兩側土地上劃線。
9.如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旱地穴直播機,其特徵在於,所述覆土機構包括鏈條和圓環,所述鏈條的一端與所述機架連接,所述鏈條的另一端與所述圓環連接,所述圓環配置為在所述旱地穴直播機行進時與地面的土壤相接觸並推動所述土壤覆蓋至已下種的所述穴孔內。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旱地穴直播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機架的尾端設有連接臂,所述連接臂的外表面套設有滑套,所述滑套滑設於所述連接臂; 所述鏈條與所述滑套連接,所述滑套設有調節螺栓,所述調節螺栓配置為向一側擰動時與所述連接臂相牴觸並將所述滑套固定於所述連接臂。
【文檔編號】A01C5/04GK204119780SQ201420537712
【公開日】2015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8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8日
【發明者】張華 , 葛盤盈, 熊志遠, 郭俊江, 譚志環, 姚仕林, 李坪 申請人:張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