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聲變換器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6 14:57:11 1
專利名稱:電聲變換器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在外殼內部收納有電聲變換器的電聲變換器裝置。
背景技術:
一般,在便攜電話機等的便攜用通信設備中,配置有通話用接收器、來信報知用揚聲器等的電聲變換器。
此時,在專利文獻1中,描述了下述電聲變換器裝置,其將便攜用通信設備的外殼,用作收納電聲變換器的外殼。
在該專利文獻1中描述的電聲變換器裝置中,以電聲變換器的隔膜為邊界,將外殼的內部空間分隔為前方側空間和後方側空間,在外殼的前面壁和後面壁上,分別開設有使前方側空間和後方側空間與外殼的外部空間連通的前部放音孔和後部放音孔。另外,通過採用這樣的結構,可將通過電聲變換器產生的聲音朝向外殼的前後方向放射。
專利文獻1JP特開2001-230841號公報上述專利文獻1所述的電聲變換器裝置採用具有作為揚聲器的功能的結構,但是,也可在其中附加作為接收器的功能。即,如果將從前部放音孔放射的聲音用作揚聲器的聲音,另一方面,將從後部放音孔放射的聲音用作接收器的聲音,則可由揚聲器和接收器共同使用1個電聲變換器。
此時,為了通過外殼的共鳴效果,確保充分的音質,對於揚聲器優選將前方空間減小某種程度,對於接收器優選將後方空間減小某種程度。但是,象這樣前方側空間與後方側空間均較小的場合,具有下述這樣的問題。
即,在將電聲變換器用作接收器的場合,由於按照將耳朵與便攜用通信設備的外殼的後面壁接觸的方式進行通話,故可減小其輸入信號的功率。另外,在該場合,由於還將隔膜的振幅抑制在較小程度,故不產生特別的問題。另一方面,在將電聲變換器用作揚聲器的場合,在與便攜用通信機離開的位置,聆聽有信息來的聲音等,故必須使其輸入信號的功率很大。此外,在此場合,由於隔膜的振幅也很大,故具有如果該後方側空間較小,則無法充分地吸收反壓,由此,具有不能夠確保所需的音壓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針對這樣的情況而提出的,本發明的目的在於針對在外殼內部收納有電聲變換器的電聲變換器裝置,提供一種即使在該電聲變換器為揚聲器和接收器共用的情況下,仍可確保充分的音質,並且可在作為揚聲器而使用時確保所需的音壓的電聲變換器裝置。
本發明通過針對後方側空間的組成採取措施的方式,來實現上述目的。
即,本發明的電聲變換器裝置是在外殼內部收納有電聲變換器的電聲變換器裝置,其特徵在於以上述電聲變換器的隔膜為邊界,將上述外殼的內部空間分隔為前方側空間和後方側空間;在上述外殼的前面壁上,形成有使上述前方側空間與該外殼的外部空間連通的前部放音孔,並且在上述外殼的後面壁上,形成有使上述後方側空間與該外殼的外部空間連通的後部放音孔;上述後方側空間的容積設定為比上述前方側空間的容積還大的值;上述後方側空間基本上分隔為與上述後部放音孔面對的第一空間和該第一空間以外的第二空間。
上述「電聲變換器」的驅動形式不是特別限定的,比如,可採用電動型的電聲變換器、或電磁型的電聲變換器等。
上述「外殼的內部空間」不僅指上述外殼內的位於電聲變換器外側的空間,而且指還包括位於電聲變換器的內側的空間的空間。
如果上述「後方側空間的容積」設定為比前方側空間的容積還大的值,其具體的值不是特別限定的,但是,從充分地吸收作為揚聲器而使用時產生的反壓的觀點來說,優選為在從結構上允許的範圍內的儘可能大的值。
上述「基本上分隔開」指在作為接收器使用時,實質上,僅僅對第一空間按照與共鳴效果有關的程度分隔開。
象上述方案所示的那樣,雖然本發明的電聲變換器裝置為電聲變換器收納於外殼的內部的構成,但是,由於以電聲變換器的隔膜為邊界,將外殼的內部空間分隔為前方側空間和後方側空間,另外,在外殼的前面壁上,形成有使前方側空間與該外殼的外部空間連通的前部放音孔,並且在外殼的後面壁上,形成使後方側空間與外殼的外部空間連通的後部放音孔,另外,後方側空間的容積設定為比前方側空間的容積還大的值,另外,將後方側空間基本上分隔為與後部放音孔面對的第一空間和該第一空間以外的第二空間,故從前部放音孔放射的聲音用作揚聲器的聲音,另一方面,將從後部放音孔放射的聲音用作接收器的聲音,可獲得下述這樣的作用效果。
即,如果將前方側空間的容積減小某種程度,通過上述前方側空間的共鳴效果,可確保作為揚聲器的充分的音質。同樣在象這樣的場合,由於後方側空間的容積設定為比前方側空間的容積還大的值,故隔膜的振幅增加的情況下,仍可充分地吸收反壓,由此,可確保作為揚聲器的所需的音壓。
另一方面,如果在後方側空間內,以某種程度減小與後部放音孔面對的第一空間的容積,則通過該第一空間的共鳴效果,可確保作為接收器的充分的音質。另外,在作為接收器而使用的場合,由於隔膜的振幅較小,故即使在前方側空間的容積較小的情況下,仍不產生特別的問題。
如果象這樣採用本發明,在於外殼的內部收納有電聲變換器的電聲變換器裝置中,即使在由揚聲器和接收器共同使用該電聲變換器的情況下,仍可確保充分的音質,並且可在作為揚聲器而使用時確保所需的音壓。
在上述的方案中,構成後方側空間的第一空間和第二空間的具體值不特別限定,如果將第二空間的容積設定為比第一空間的容積還大的值,則在作為接收器而使用時,將第一空間的容積減小某種程度,通過其共鳴效果,提高接收器的音質,並且可在作為揚聲器而使用時確保充分的反壓吸收空間。
另外,在上述方案中,如果使第一空間和第二空間在上述電聲變換器的外側完全地分隔開,另一方面在上述電聲變換器的內側相互連通,由於可在後部放音孔的附近,確定第一空間的形狀,故可容易計算第一空間的共鳴效果。
或者,由於如果按照代替上述方式,而使上述第一空間和第二空間在上述電聲變換器的外側通過規定的連通孔而相互連通,並且上述第一空間按照與上述隔膜面對的方式形成,則不必在電聲變換器的內側使第一空間和第二空間相互連通,故可減小應形成於電聲變換器上的放音孔的數量,由此,可簡化電聲變換器的組成。在此場合,對於上述「規定的連通孔」,在作為接收器而使用時,如果在不對其共鳴效果產生實質的影響的範圍內,其尺寸、形狀、數量、配置等的具體組成不受到特別限制。
但是,本發明的電聲變換器裝置也可作為單元而裝配於便攜用通信設備中,然而,如果使該電聲變換器裝置的外殼構成便攜用通信設備的外殼的一部分,則可簡化該便攜用通信設備的組成,並且可緊湊地形成該外殼。在此場合,如果上述「便攜用通信設備」為可便攜的通信設備,則其種類是沒有特別限定,可採用便攜電話機、PHS電話機、PDA、固定電話機的子機等。
圖1為表示以朝上方式配置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電聲變換器裝置的狀態的側截面圖。
圖2為表示以朝上方式配置上述電聲變換器裝置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3為表示以朝上方式配置上述電聲變換器裝置的狀態的仰視圖。
圖4為圖1中的主要部分的詳細圖。
圖5為表示上述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與圖4相同的圖。
圖6為表示上述實施方式的另一變形例的、與圖1相同的圖。
標號的說明10電聲變換器裝置;12電聲變換器;14外殼;14A前部外殼;14Aa前面壁;14Ab前部放音孔;14Ac環狀凸緣部;14B後部外殼;14Ba後面壁;14Bb後部放音孔;14Bc環狀凸緣部;22隔膜;24支架;24a、24d環狀凸緣部;24b隔膜支承部;24c放音孔;24e連通孔;26音圈;28磁電路單元;30蓋;30a放音孔;32基座;32a放音孔;34磁鐵;36磁軛;38、40墊圈;50外殼;Cf前方側空間;Cr後方側空間;Cr1第一空間;Cr2第二空間。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描述。
圖1為表示以朝上方式配置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聲變換器裝置10的狀態的側截面圖,圖2和圖3為其俯視圖和仰視圖。
象這些附圖所示的那樣,在本實施方式的電聲變換器裝置10中,在外殼14的內部,收納有電聲變換器12,在裝配於便攜電話機等中的狀態下使用。
上述電聲變換器12為外徑在10~20mm左右的電動型電聲變換器,其包括隔膜22、支承該隔膜22的外周緣部的支架24;前端部固定於隔膜22上的音圈26;形成有收納該音圈26的後端部的筒狀磁間隙的磁電路單元28;從前方側覆蓋隔膜22的蓋30。
圖4為圖1的主要部分的細部圖。
還如該圖所示的那樣,支架24呈環狀,在其外周端部,形成有朝上的環狀凸緣部24a。另外,在該支架24的環狀凸緣部24a的內周側,形成有支承隔膜22的隔膜支承部24b,在該隔膜支承部24b的內周側,在沿周向的多個部位,形成有多個放音孔24c。另外,在該支架24的內周端部,形成有朝向後方突出的環狀凸緣部24d。
磁電路單元28由鋼製的基座32、磁鐵34、與鋼製的磁軛36構成,支架24的內周端部固定於該基座32的外周部。在該磁電路單元28的基座32,在沿周向的多個部位,形成有多個放音孔32a。
上述蓋30的外周端部固定於支架24的隔膜支承部24b上。在該蓋30的中心部和其周圍,形成有多個放音孔30a。
在外殼14中,前部外殼14A與後部外殼14B接合。
在前部外殼14A的前面壁14Aa的中心部,形成有3個橢圓形的前部放音孔14Ab。另外,在該前面壁14Aa的內面,按照圍繞3個前部放音孔14Ab的方式,形成有環狀凸緣部14Ac。該環狀凸緣部14Ac的內徑稍稍大於電聲變換器12的支架24的外徑。
另一方面,在後部外殼14B的後面壁14Ba的中心部上,形成有2個稍短的橢圓形的後部放音孔14Bb。另外,在後面壁14Ba的內面,按照圍繞2個後部放音孔14Bb的方式,形成有環狀凸緣部14Bc。該環狀凸緣部14Bc的內徑稍稍大於電聲變換器12的支架24的環狀凸緣部24d。
此外,電聲變換器12按照定位於前部外殼14A的環狀凸緣部14Ac的內周側的方式,收納於外殼14中。
此時,在支架24的環狀凸緣部24a與前部外殼14A之間,沿環狀凸緣部14Ac的內周面,夾設有墊圈38,由此,以隔膜22為邊界,將外殼14的內部空間分隔為前方側空間Cf與後方側空間Cr。
還有,在支架24的環狀凸緣部24d與後部外殼14B之間,沿環狀凸緣部14Bc的內周面,夾設有墊圈40,由此,在電聲變換器12的外側,將後方側空間Cr分隔為與後部放音孔14Bb面對的第一空間Cr1與該第一空間Cr1以外的第二空間Cr2。
如後所述,根據將在作為揚聲器使用時所產生的反壓充分吸收的觀點,優選後方側空間Cr的容積為儘可能大的值。具體來說,優選後方側空間Cr的容積設定在為前方側空間Cf的容積的10倍以上的值,特別是優選設定在為前方側空間Cf的容積的20倍以上的值,尤其是優選設定在為前方側空間Cf的容積的30倍以上的值。此時,根據在作為接收器使用時確保充分的音質的觀點,在後方側空間Cr,由於與後部放音孔14Bb面對的第一空間Cr1的容積優選設定在某種程度的較小值而可獲得適當的共鳴效果,故優選將第二空間Cr2的容積設定在儘可能大的值。
從這樣的觀點來說,在本實施方式中,前方側空間Cf的容積設定在0.1cc左右,後方側空間Cr的第一空間Cr1的容積設定在0.1cc左右,後方側空間Cr的第二空間Cr2的容積設定在4cc左右。
下面對本實施方式的作用效果進行描述。
本實施方式的電聲變換器裝置10按照由揚聲器和接收器共用該電聲變換器12的方式形成。即,從前部放音孔14Ab放射的聲音作為揚聲器的聲音而用於來信報知,另一方面,從後部放音孔14Bb放射的聲音作為接收器的聲音而用於通話。此時,作為揚聲器的聲音的輸入信號的功率為0.3W左右,這是較大的值,由此,隔膜22以較大程度振動。此外,作為接收器的聲音的輸入信號的功率為1mW,這是比較小的值,隔膜22以較小程度振動。
在本實施方式的電聲變換器裝置10中,如果隔膜22以較大程度振動,則象圖4中的箭頭A所示的那樣,聲音從前方側空間Cf,通過前部放音孔14Ab,朝向前方放射。此時,象圖4中的箭頭B所示的那樣,聲音還從後方側空間Cr的第一空間Cr1,通過後部放音孔14Bb,朝向後方放射,但是,由於3個前部放音孔14Ab的開口總面積大大超過2個後部放音孔14Bb的開口總面積,故聲音主要朝向前方放射。此時,由於前方側空間Cf設定在0.1cc的較小容積,故通過該前方側空間Cf的共鳴效果,可確保作為揚聲器的充分的音質。另外,此時,由於後方側空間Cr的第二空間Cr2設定為4cc的較大的容積,故象圖4中的箭頭C所示的那樣,即使在隔膜22的振幅較大的情況下,仍可充分地吸收反壓,由此,可確保作為揚聲器的所需的音壓。
另一方面,同樣在隔膜22以較小程度振動的場合,象箭頭A所示的那樣,聲音從前方側空間Cf,通過前部放音孔14Ab,朝向前方放射,並且象箭頭B所示的那樣,聲音從後方側空間Cr的第一空間Cr1,通過後部放音孔14Bb,朝向後方放射,此時,聲音主要朝向前方放射。但是,由於在作為接收器而使用時,使耳朵與外殼14的後面壁14Ba接觸,進行通話,故聽到來自後部放音孔14Bb的聲音。此時,由於第一空間Cr1設定在0.1cc的較小容積,故通過該第一空間Cr1的共鳴效果,確保作為接收器的充分的音質。另外,在用作接收器的場合,由於隔膜22的振幅較小,故即使在前方側空間Cf設定在0.1cc的較小容積的情況下,仍不產生特別的問題。
如果象這樣採用本實施方式,同樣在由揚聲器和接收器同時使用電聲變換器12的場合,不但確保充分的音質,而且在作為揚聲器使用時,確保所需的音壓。
特別是在本實施方式中,由於第一空間Cr1的容積與前方側空間Cf的容積設定在基本相同的較小值,故無論是揚聲器,還是接收器,均可充分地提高音質。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於第一空間Cr1和第二空間Cr2在電聲變換器12的外側完全分隔開,通過支架24的放音孔24c和基座32的放音孔32a,在電聲變換器12的內側,相互連通,故可確保後部放音孔14Bb的附近的第一空間Cr1的形狀。由此,可容易計算第一空間Cr1的共鳴效果,這樣,可提高特別強調音質的接收器的音質。
圖5為表示上述實施方式的變形實例的、與圖4相同的圖。
象該圖5所示的那樣,同樣在本變形實例中,其基本結構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但是本變形實例與上述實施方式不同之處在於放音孔24c未完全地形成於支架24中,環狀凸緣部24d在周向多個部位開口而形成多個連通孔24e。
由此,在本變形實例中,第一空間Cr1和第二空間Cr2在電聲變換器12的外側,通過多個連通孔24e,相互連通,另外,第一空間Cr1按照與隔膜22面對的方式形成。
由於採用本變形實例的方案,第一空間Cr1和第二空間Cr2不必在電聲變換器12的內側相互連通,故可將應形成於電聲變換器12中的放音孔僅僅取作基座32的放音孔32a,由此,可簡化電聲變換器12的結構。
此外,雖然在上述實施方式這樣形成,即,第一空間Cr1和第二空間Cr2在電聲變換器12的外側完全地被分隔開,但是,也可採用兩者連通的方案。即,也可採用如下的結構即除了支架24的放音孔24c和基座32的放音孔32a之外,還象上述變形實例那樣,在環狀凸緣部24d中形成連通孔24e。在採用這樣的結構時,可通過適當地改變連通孔24e的大小、形狀、數量、配置等的因素,調整音響效果。
但是,在上述實施方式和其變形實例中,對電聲變換器裝置10作為單元而裝配於便攜電話機等中的場合進行了描述,但是,也可象圖6所示的那樣,使電聲變換器裝置10的外殼14構成便攜電話機等的外殼50的一部分。通過採用這樣的結構,可簡化便攜電話機等的組成,以緊湊的方式構成外殼50。
權利要求
1.一種電聲變換器裝置,在外殼內部收納有電聲變換器,其特徵在於以所述電聲變換器的隔膜為邊界,將所述外殼的內部空間分隔為前方側空間和後方側空間;在所述外殼的前面壁上,形成有使所述前方側空間與該外殼的外部空間連通的前部放音孔,並且在所述外殼的後面壁上,形成有使所述後方側空間與所述外殼的外部空間連通的後部放音孔;所述後方側空間的容積設定為比所述前方側空間的容積還大的值;所述後方側空間基本上分隔為與所述後部放音孔面對的第一空間和該第一空間以外的第二空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聲變換器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空間的容積設定為比所述第一空間的容積還大的值。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聲變換器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空間和第二空間在所述電聲變換器的外側被完全分隔開,另一方面,在所述電聲變換器的內側相互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聲變換器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空間和第二空間在所述電聲變換器的外側,通過規定的連通孔而相互連通;所述第一空間與所述隔膜面對地形成。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聲變換器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外殼構成便攜用通信設備的外殼的一部分。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聲變換器裝置,即使在由揚聲器和接收器同時採用該電聲變換器時,仍確保充分的音響,且可確保作為揚聲器而使用時所需的音壓。以隔膜為邊界,將收納電聲變換器的外殼的內部空間,分隔為前方側空間和後方側空間,將後方側空間分隔為與後部放音孔面對的第一空間和其以外的第二空間。另外,從前部放音孔放射的聲音用作揚聲器的聲音,從後部放音孔放射的聲音用作接收器的聲音。此時,前方側空間和第一空間的容積較小,通過其共鳴效果,確保作為揚聲器和接收器的充分的音質。另外,第二空間的容積充分大,即使在隔膜的振幅較大的情況下,仍充分吸收反壓,確保所需的音壓。
文檔編號H04R9/00GK1525790SQ20031010345
公開日2004年9月1日 申請日期2003年11月3日 優先權日2003年2月28日
發明者出野勝也, 漆畑潔 , 申請人:星精密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