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內循環汙水氧化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26 13:00:16 1
本發明涉及汙水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內循環汙水氧化裝置。
背景技術:
國內外一般都採用生化方法處理生活汙水,因為生活汙水的bod5/codcr≈0.5,可生化性強。接觸氧化法具有容積負荷高,停留時間短,有機物去除效果好,運行簡單和佔地面積小等優點,從而在生活汙水處理中被廣泛使用。
臭氧作為一種強氧化劑,對於接觸氧化法而言,不失為一個極好的氧化介質。但是,臭氧穩定性低,目前採用的含氧氣體即時製造臭氧進行利用的方法,無法保證臭氧的利用效率,無異於增加了汙水處理的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基於背景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內循環汙水氧化裝置。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內循環汙水氧化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反應爐、內筒、外筒、導氣管、三通閥、臭氧發生器、控制器和水樣檢測裝置;
內筒和外筒均安裝在反應爐內;內筒兩端敞口,其底部靠近反應爐底部且保留間隙;外筒底部敞口頂部密封,其套設在內筒外周,其頂部與反應爐頂部之間有間隙;
導氣管一端貫穿反應爐插入內筒中並靠近反應爐底部;導氣管另一端與三通閥的第一輸出口連通,三通閥第二輸出口連接臭氧發生器輸入口,臭氧發生器輸出口連通導氣管;三通閥輸入口與反應爐頂部連通;
水樣檢測裝置安裝在反應爐內,用於檢測爐內汙水淨化程度;控制器分別連接水樣檢測裝置和三通閥,並根據水樣檢測裝置的檢測結果控制三通閥的輸入端連通第一輸出端或者第二輸出端。
優選地,控制器內設置時間閾值,且每間隔一個時間閾值,控制水樣檢測裝置採集一次水樣進行檢測,獲得淨化數據,然後根據淨化數據控制三通閥工作。
優選地,控制器內設有淨化差值,控制器將相鄰兩次水樣檢測裝置檢測的有害物質含量求差獲得淨化數據,然後將淨化數據與預設淨化差值比較,當淨化數據大於或等於淨化差值,則控制三通閥輸入端與第一輸出端連通;當淨化數據小於淨化差值,則控制三通閥輸入端與第二輸出端連通。
優選地,外筒底部高於內筒底部設置。
優選地,反應爐內填充臭氧激活助劑。
優選地,臭氧激活助劑為活性炭。
優選地,反應爐下端為倒錐結構。
優選地,內筒底部靠近倒錐結構的下圓截面,外筒底部不高於倒錐結構的上圓截面。
優選地,反應爐位於外筒上方設有排氣口,三通閥輸入端與排氣口連通。
本發明中,臭氧在內筒內上升然後由於外筒的限制,在內筒和外筒組成的環形空間內下降,最後在外筒外周上升並溢出水面在反應爐頂部聚集。如此,內筒和外筒的設置,使得臭氧在汙水中行動路徑延長,從而,使得臭氧充分地與汙水中的有害物質發生氧化。
且,反應爐頂部聚集的溢出氣體可通過三通閥和導氣管從新回到內筒底部。具體的,當溢出氣體中臭氧含量較高時,可通過三通閥第一輸出口直接回到內筒底部進行循環利用;當溢出氣體中氧氣含量較高時,則可通過三通閥第二輸出口進入臭氧發生器進行轉換後在通過導氣管回到內筒底部進行汙水氧化。如此,即保證了臭氧利用率,避免浪費;又保證了反應爐內臭氧含量,保證汙水淨化效率。
本實施方式中,由控制器根據水樣檢測裝置的檢測結果控制三通閥的輸入端連通第一輸出端或者第二輸出端,實現了汙水淨化程度的自動檢測,和臭氧循環的自動控制,有利於人力解放,提高汙水淨化的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內循環汙水氧化裝置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內循環汙水氧化裝置,其包括:反應爐1、內筒2、外筒3、導氣管4、三通閥5、臭氧發生器6、控制器7和水樣檢測裝置8。
反應爐1內填充臭氧激活助劑如活性炭,反應爐1下端為倒錐結構以便對臭氧激活助劑進行聚集,提高其工作性能。內筒2和外筒3均安裝在反應爐1內。
內筒2兩端敞口,其底部靠近反應爐1底部即倒錐結構的下圓截面且保留間隙。外筒3底部敞口頂部密封,其套設在內筒2外周,其頂部與反應爐1頂部之間有間隙其底部不高於倒錐結構的上圓截面。
導氣管4一端貫穿反應爐1插入內筒2中並靠近反應爐1底部即倒錐結構的下圓截面。導氣管4另一端與三通閥5的第一輸出口連通,三通閥5第二輸出口連接臭氧發生器6輸入口,臭氧發生器6輸出口連通導氣管4。反應爐1位於外筒3上方設有排氣口9,三通閥5輸入端與排氣口9連通。
利用本實施方式提供的裝置進行汙水淨化時,向反應爐1內填充的汙水應浸沒外筒3且水面與反應爐1頂部保留間隙以便容納溢出氣體。具體淨化時,向內筒2底部或者說內筒2內靠近反應爐底部的位置通入臭氧此處的臭氧可通過其他裝置直接接入,也可通過導氣管接入,或者直接由與導氣管連通的臭氧發生器提供;臭氧在內筒2內上升然後由於外筒3的限制,在內筒2和外筒3組成的環形空間內下降,最後在外筒3外周上升並溢出水面在反應爐1頂部聚集。如此,內筒2和外筒3的設置,使得臭氧在汙水中行動路徑延長,從而,使得臭氧充分地與汙水中的有害物質發生氧化。
反應爐1頂部聚集的溢出氣體可通過三通閥5和導氣管4從新回到內筒2底部。具體的,當溢出氣體中臭氧含量較高時,可通過三通閥5第一輸出口直接回到內筒2底部進行循環利用;當溢出氣體中氧氣含量較高時,則可通過三通閥5第二輸出口進入臭氧發生器6進行轉換後在通過導氣管4回到內筒2底部進行汙水氧化。
本實施方式中,反應爐1內臭氧的升降攪動水流,從而可攜帶部分臭氧激活助劑流動,如此,部分臭氧激活助劑在內筒2內上升後在外筒3和內筒之間下降,反應爐1下端的倒錐結構有利於臭氧激活助劑的下降,從而,使得臭氧激活助劑堆積與內筒2下方,方便臭氧激活助劑的循環利用。
本發明具體實施時,反應爐1下端還可採用其他結構,但是在保證反應爐1、外筒3和內筒2底部連通時,外筒3底部應該高於內筒2底部設置,以便臭氧經過內筒2和外筒3之間的環形區域後能夠在外筒3和反應爐1之間的局域內上升,保證整個反應爐1內臭氧分布的均勻性。
水樣檢測裝置8安裝在反應爐1內,用於檢測爐內汙水淨化程度。控制器7分別連接水樣檢測裝置8和三通閥5,並根據水樣檢測裝置8的檢測結果控制三通閥5的輸入端連通第一輸出端或者第二輸出端。
本實施方式中,控制器7內設置有時間閾值和淨化差值。
控制器7將相鄰兩次水樣檢測裝置8檢測的有害物質含量求差獲得淨化數據,然後將淨化數據與預設淨化差值比較,並根據比較結果控制三通閥5工作。具體的,當淨化數據大於或等於淨化差值,說明反應爐1內汙水氧化反應進行的較好,即汙水中臭氧含量較高,此時,控制器7控制三通閥5輸入端與第一輸出端連通;當淨化數據小於淨化差值,說明反應爐1內汙水氧化反應進行的較弱,即汙水中氧氣含量較高臭氧含量低,此時,控制器7控制三通閥5輸入端與第二輸出端連通,將氧氣含量較高的溢出氣體導入臭氧發生器6進行轉換後再導入反應爐1工作。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範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