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雨刮裝置及工程機械的製作方法
2023-06-25 17:43:31 1
一種雨刮裝置及工程機械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雨刮裝置,包括刮臂和刮刷及曲柄搖杆機構,刮臂與刮刷連接,曲柄搖杆機構包括輸出軸、搖杆、連杆、曲柄、輸入軸;輸出軸與搖杆和刮臂連接;搖杆與連杆鉸接,連杆與曲柄鉸接,曲柄與輸入軸連接。另外還提供了使用該雨刮裝置的一種工程機械。本實用新型提出雨刮裝置,刮臂能在限定的刮刷區域自動往返連續擺動,另外可以調整刮刷區域。採用手柄與輸入軸連接,避免了電火花產生,造成安全事故,且能應用於常規12V或24V電動雨刮無法工作的電源環境。
【專利說明】—種雨刮裝置及工程機械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工程機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雨刮裝置及工程機械。
【背景技術】
[0002]雨刮裝置也叫刮水器或雨刮器,是用於除去擋風玻璃上的水、雪及沙塵,保證在不良天氣時駕駛室仍具有良好的視線。
[0003]目前,工程機械所使用的雨刮器多為電控雨刮器,採用電機驅動,容易產生電火花,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另外,由於塔機等特殊工程機械的額定電壓為220V,常規電動雨刮(12V、24V)在這種供電環境下無法使用。為了解決上述問題,CN201220147165.8號專利公開了一種工礦電機車的手動雨刮器,包含手柄、轉軸、刮杆、刮片,轉軸安裝在玻璃上;結構簡單,滿足視野要求,避免產生電流及火花,安全性好。CN201120517250.4號專利公開了一種工礦電機車的手動雨刮器,包含刮片、刮臂、手搖把、轉軸、連接板、O型密封圈及尼龍套管;結構簡單,密封性好,使用壽命長。
[0004]上述的兩個專利需要操作手左右往返搖動,不符合常規360度連續搖動的習慣;不能限定刮刷區域,不能避免刮刷刮出玻璃導致損壞刮刷和無法回到玻璃上。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雨刮裝置及工程機械,以解決輸入軸連續旋轉,刮臂能自動往返連續搖動的問題。
[0006]一方面,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雨刮裝置,包括刮臂和刮刷及曲柄搖杆機構,刮臂與刮刷連接,曲柄搖杆機構包括輸出軸、搖杆、連杆、曲柄、輸入軸;輸出軸與搖杆和刮臂連接;搖杆與連杆鉸接,連杆與曲柄鉸接,曲柄與輸入軸連接。
[0007]進一步地,搖杆與輸出軸和連杆兩連接點距離可以調節。
[0008]進一步地,搖杆上設置有至少3個連接孔。
[0009]進一步地,搖杆與輸出軸相連接的連接孔為腰形孔,或者搖杆與連杆相連接的連接孔為腰形孔。
[0010]進一步地,連杆與搖杆和曲柄兩連接點距離可以調節。
[0011 ] 進一步地,連杆包括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第一板與搖杆鉸接,第三板與曲柄鉸接,第三板分別與第一板和第二板連接,第三板上開設有至少3個連接孔。
[0012]進一步地,連杆與搖杆相連接的連接孔為腰形孔,或者連杆與曲柄相連接的連接孔為腰形孔。
[0013]進一步地,搖杆或連杆或曲柄長度可以調節。
[0014]進一步地,包括與輸入軸連接的手柄。
[0015]另外還提供了一種工程機械,包括上述的雨刮裝置。
[0016]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雨刮裝置及工程機械,採用曲柄搖杆機構驅動刮臂連續擺動,輸入軸連續旋轉,刮臂能在限定的刮刷區域自動往返連續擺動。搖杆與輸出軸和連杆兩連接點距離可以調節;連杆與搖杆或者連杆與曲柄兩連接點距離可以調節,實現了刮刷區域調節。或者通過調整搖杆或連杆或曲柄長度,調節刮刷角度和區域。採用手柄與輸入軸連接,避免了電火花產生,造成安全事故,且能應用於常規12V或24V電動雨刮無法工作的電源環境。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雨刮裝置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圖1的曲柄連杆機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並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0021]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一種雨刮裝置,包括刮臂3和刮刷2及曲柄搖杆機構1,刮臂3與刮刷2連接,曲柄搖杆機構I包括輸出軸10、搖杆11、連杆12、曲柄13、輸入軸14、手柄16 ;輸出軸10與搖杆11和刮臂3通過螺母鎖緊;搖杆11與連杆12通過球頭球碗鉸接,連杆12與曲柄13通過球頭球碗鉸接,曲柄13與輸入軸14通過螺母鎖緊,手柄16與輸入軸14通過螺母連接。輸入軸14通過軸套(圖中未示出)可旋轉的固定在支架15上,輸出軸10通過軸套(圖中未示出)可旋轉地固定在駕駛室內外鈑金(圖中未示出)上,輸出軸10和軸套採用墊片和卡簧(圖中未示出)連接,限定輸出軸10的軸向位置。
[0022]如圖2所示,操作手通過手柄16旋轉輸入軸14,輸入軸14帶動曲柄13旋轉,曲柄13帶動連杆12運動,連杆12帶動搖杆11左右往返擺動,擺動角度(即刮刷2在玻璃面上的刮刷區域)為固定值,以限定刮刷2在玻璃面的左右最大位置。手柄16可順時針或逆時針360度旋轉,連續旋轉操作;搖杆11帶動刮臂3左右往返擺動。
[0023]為了實現搖杆11擺動角度可以調節,也就是刮刷2區域可以調節。可以採用調節搖杆11與輸出軸10和連杆12兩連接點距離L1,L1的距離越大,搖杆11擺動角度越小,刮刷區域越小,否則越大。或者調節連杆12與搖杆11和曲柄13兩連接點距離L2,L2的距離越大,搖杆11擺動角度越大,刮刷2區域越大,否則越小。
[0024]為了實現LI和L2距離可調,可以通調整搖杆11、連杆12中的一個或兩個長度,將搖杆11、連杆12中的一個或兩個設置為伸縮杆件。也可以將曲柄搖杆機構I中各構件的鉸接孔設置有腰形孔,腰形孔也就是長度和寬度不相等的孔,例如:將搖杆11與輸出軸10相連接的連接孔為腰形孔,或者搖杆11與連杆12相連接的連接孔為腰形孔。將連杆12與搖杆11相連接的連接孔為腰形孔,或者連杆12與曲柄13相連接的連接孔為腰形孔。
[0025]另外,也可以在搖杆11、連杆12上設置至少三個連接孔。如圖2所示,搖杆11上設置有3個連接孔,其中兩個連接孔分別與輸出軸10和連杆12連接。當需要縮短搖杆11與輸出軸10和連杆12兩連接點距離LI時,可以將中間的連接孔與輸出軸10連接,使LI的距離縮短,使搖杆11的擺動角度增大,刮刷2區域越大。
[0026]連杆12包括第一板120、第二板122、第三板121,第一板120與搖杆11鉸接,第三板121與曲柄13鉸接,第三板121分別與第一板120和第二板122連接,第三板121上開設有至少3個連接孔。採用第三板121上的不同的連接孔搖杆11和曲柄13鉸接,可以調節L2的距尚,使連杆12伸長和縮短。
[0027]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工程機械,包括上述的雨刮裝置。
[0028]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工程機械和雨刮裝置,採用曲柄搖杆機構I驅動刮臂3連續擺動,輸入軸14連續旋轉,刮臂3能在限定的刮刷區域自動往返連續擺動。搖杆11與輸出軸10和連杆12兩連接點距離可以調節;連杆12與搖杆11和曲柄13兩連接點距離可以調節,實現了刮刷區域調節。或者通過調整搖杆11或連杆12或曲柄13長度,調節的刮刷角度和區域。採用手柄16與輸入軸14連接,避免了電火花產生,造成安全事故。
[0029]以上所述的鉸接是指兩個部件可以相互旋轉的連接方式。以上所述的腰形孔是指長寬不相等的孔。
[0030]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雨刮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刮臂(3)和刮刷(2)及曲柄搖杆機構(1),刮臂(3)與刮刷(2)連接,曲柄搖杆機構(I)包括輸出軸(10)、搖杆(11)、連杆(12)、曲柄(13)、輸入軸(14);輸出軸(10)與搖杆(11)和刮臂(3)連接;搖杆(11)與連杆(12)鉸接,連杆(12)與曲柄(13)鉸接,曲柄(13)與輸入軸(14)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雨刮裝置,其特徵在於,搖杆(11)與輸出軸(10)和連杆(12)兩連接點距離(LI)可以調節。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雨刮裝置,其特徵在於,搖杆(11)上設置有至少3個連接孔(110)。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雨刮裝置,其特徵在於,搖杆(11)與輸出軸(10)相連接的連接孔為腰形孔,或者搖杆(11)與連杆(12)相連接的連接孔為腰形孔。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雨刮裝置,其特徵在於,連杆(12)與搖杆(11)和曲柄(13)兩連接點距離(L2)可以調節。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雨刮裝置,其特徵在於,連杆(12)包括第一板(120)、第二板(122)、第三板(121),第一板(120)與搖杆(11)鉸接,第三板(121)與曲柄(13)鉸接,第三板(121)分別與第一板(120)和第二板(122)連接,第三板(121)上開設有至少3個連接孔(1210)。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雨刮裝置,其特徵在於,連杆(12)與搖杆(11)相連接的連接孔為腰形孔,或者連杆(12)與曲柄(13)相連接的連接孔為腰形孔。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雨刮裝置,其特徵在於,搖杆(11)或連杆(12)或曲柄(13)長度可以調節。
9.根據權利要求1至8任意一項所述的雨刮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與輸入軸(14)連接的手柄(16)。
10.一種工程機械,其特徵在於,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9任意一項所述的雨刮裝置。
【文檔編號】B60S1/18GK204095757SQ201420438121
【公開日】2015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5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5日
【發明者】張珂, 胡丕傑, 唐超群 申請人:湖南中成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