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拿下全球票房榜首的科幻大片(全球票房前十的電影中)
2023-06-26 05:28:42 1
每經記者:董興生 杜蔚 每經編輯:宋紅
科幻迷們都知道,在中國科幻圈,科幻銀河獎可謂是最高獎。自「銀河獎」創立以來,已經推選出1200多篇優秀中短篇科幻小說,先後有100多位作者登上領獎臺,不僅有劉慈欣、王晉康、何夕、韓松等中國首屈一指的實力派科幻作家,也有江波、夏笳、陳楸帆、張冉、索何夫等一大批年輕的科幻新生代作家。「銀河獎」逐漸成為中國科幻創作的「孵化器」和「發動機」。
10月24日,「閱文杯」第31屆中國科幻銀河獎頒獎典禮在成都舉行,又一批優秀的科幻作品獲此殊榮,頒發的十三項獎項反映了過去一年我國科幻文創作和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和未來方向。
頒獎典禮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頒獎典禮上,科幻文學與科幻影視成為熱門話題。來自科幻出版機構、影視行業,以及編劇行業的從業者都認為,科幻文學為科幻影視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土壤,科幻影視也成為科幻文學的助推器,二者相互賦能。
獲獎名單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中國科幻已從單純的科幻文學創作邁向了產業化發展
設立於1985年的「銀河獎」,是我國歷史最悠久、最權威的科幻專業獎項之一,代表著中國科幻文學創作的最高水平,《三體》等國內頂尖科幻作品均獲得過相關獎項。
值得一提的是,在票房近47億元、中國影史排名第三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的帶動下,中國科幻已從單純的科幻文學創作邁向了產業化發展的新天地。不過,科幻文學創作始終是科幻產業的基石,也愈發受到廣泛推崇和關注。在這當中,與「銀河獎」牽手四年的閱文集團,通過旗下大批網文作者、多平臺的推廣等,為中國科幻文學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並打破了該產業曲高和寡的局面。
「『銀河獎』是中國幻想小說界最高榮譽,為中國科幻作家、科幻愛好者、奇幻作家和奇幻愛好者搭建了一個展示作品的平臺。」閱文集團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談到了自2016年起便冠名「銀河獎」的初衷。「我們擁有國內最廣泛的網文作家群體,其中科幻小說頻道也湧現了眾多優秀作品。通過與科幻世界雜誌社的戰略合作,希望能夠將雙方科幻作家、優秀內容、平臺讀者和資源結合,發揮各自優勢,推動中國科幻內容在不同領域方向的廣泛傳播。」
與此同時,上述負責人希望,能挖掘出更多科幻領域的優秀作者和作品,進一步推動平臺內容生態的多元化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中國科幻銀河獎-最佳網絡文學獎」的桂冠由作家火中物的科幻作品《千年回溯》(又名《我真沒想當救世主啊》)斬獲,這也是閱文集團旗下作品連續四年獲得該獎項。
「這幾年,科幻網文進步非常大。從文章質量來講,已經有了一些獨特的優勢。」《科幻世界》雜誌社副總編拉茲專門向每經記者表示,因為創作篇幅不受限,所以網文科幻在內容上可以更寬鬆、更自由,「因此發展迅速,已經成為中國科幻領域一個非常大的板塊 」。
拉茲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經過4年的合作,上述閱文集團相關負責人也深刻感受到了「銀河獎」評定的變化,他告訴每經記者,「今年的『銀河獎』評委首次由專業領域擴大到產業領域,這再次表明中國傳統科幻文學對不同形式內容及創作者的包容、認可。」
不僅如此,閱文集團相關負責人還在現場表示,剛剛經歷過變革的閱文集團,今後也將加大對科幻題材的布局。
傳統文學日漸走弱的情況下,科幻文學能成為獨特亮點
科幻文學作品的影視化改編,成為本次頒獎典禮上的重要話題。來自科幻出版機構、影視行業,以及編劇行業的從業者都認為,科幻文學是科幻影視的基石和土壤,但科幻影視也是科幻文學的助推器,二者相互賦能。
「中國電影的繁榮,一定是伴隨著文學的繁榮,文學一定是影視作品的母體,這是毋庸置疑的。」北京電影學院管理學院副院長夏衛國認為,「在全球票房前十的電影中,有6部是科幻片,大量的科幻影視作品都來源於科幻小說。」
夏衛國說,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何當今傳統文學日漸走弱的情況下,科幻文學能成為獨特的亮點。
拉茲也認為,在中國科幻發展歷史上,科幻文學為科幻影視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這個基礎不僅表現在科幻文學作品改編為科幻影視作品,還表現在科幻文學培養了一批科幻愛好者。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這是所有科幻作家做的最重要、最成功,也是最有成就感的事,讓科幻在中國扎了根。」拉茲說。而科幻影視反過來也推動了科幻文學的發展。「科幻影視覆蓋面更廣,把科幻文學從粉絲群體擴大到普通觀眾,這是雙向的賦能。」
夏衛國也認為,科幻影視的加持和擴散作用,是當下科幻文學發展繁榮的重要原因。「科幻影視對科幻文學的變現和導流能力是非常強的,能讓傳統科幻文學的土壤更加肥沃。」夏衛國說。
另一方面,科幻電影需要特別好看的底層邏輯和視覺奇觀,需要更加極致的人物情感。「這都對科幻文學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讓作家在創作過程中不僅關注個人表達,讓作品的市場性更好。」
不過,科幻文學和科幻影視互相影響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現負面影響。
「影視是很浮躁的行業,是個巨大的名利場,科幻作家進入這個行業,會變得無所適從,創作的周期和作品厚度也會受影響。」夏衛國認為。
《流浪地球》編劇嚴東旭也有類似的觀點。他說:「最近幾年,一些科幻作家在寫作時就考慮到影視化方向,也用到了相應的技巧。」這種趨勢雖然值得肯定,但從編劇角度來看,嚴東旭有不同的看法。「作家在創作時可以不用考慮太多影視化,應該放手去寫,讓科幻編劇放手去做科幻影視的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