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最可恨叛徒)
2023-06-26 00:49:56 1
提及叛徒,相信很多朋友們引入腦海的多是甫志高的醜惡樣子,但該人物是虛構的。然而在上世紀50年代,鴨綠江邊抗美援朝的戰場上,我軍確實出現過一個大叛徒,他曾給志願軍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讓赫赫有名的「萬歲軍」38軍在戰場上失利,損失了6700多名志願軍戰士。這個人是就是在朝鮮戰場上令人唾棄的叛徒,谷中蛟。那他為什麼會叛變的?後來又落得怎樣的下場呢?本期視頻史君就帶大家揭開由於谷中蛟的叛變而致使38軍付出慘重代價的,那段血與淚的歷史。
話說在1952年8月下旬的朝鮮戰場,我軍秘密決定從戰線前沿,對敵人發起一次反擊突襲戰。總部命令赫赫有名的王牌軍第38軍,務必攻下281.2和394.8這兩個重要的防禦高地,並殺敵5000人以上。因該處高地的山勢像一匹臥馬形狀,也稱做白馬山高地。
白馬山特殊的地理位置註定會成為戰鬥中的一個焦點。其位於鐵原西北10公裡處的藥山洞地區,東面是視野遼闊的鐵原平原,南面又是去往漢城的必經補給線,不管是在地理位置還是戰略位置上,志願軍對於該地的爭奪都是勢在必行。早在1951年秋季志願軍第42軍就曾對該地進行過攻擊,但抵不住聯合國軍的強大火力,被其重新佔領該高地。聯合國軍在重新奪回之後更是加固防禦措施,增設大量火力設備,讓再次進攻的42軍鎩羽而歸,甚至致使423人傷亡,韓國軍隊甚至將白馬山稱為「鋼鐵陣地」,以示其堅固的防禦工事。
但是白馬山的戰略地位讓我們不甘心放棄,所以志願軍總部讓打贏多場硬仗的「萬歲軍」第38軍接替第42軍,開始了部署攻克白馬山的作戰計劃。
時任第38軍軍長的江擁輝,德才兼備、軍事政治素養較高,平素以「會打勝仗打硬仗」的常勝將軍著稱。
江擁輝
他接到此次任務後,也一點不敢輕敵,命令軍中的威武之師114師負責該主要作戰計劃。全師官兵更是早早進行相關戰術訓練,熟悉手中的蘇式武器,甚至還選拔出一支突擊敢死隊當領頭軍。我軍總指揮部對於白馬山的這次戰鬥也是相當重視,在武力、戰備資源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全師積極熟悉蘇式的新裝備,進行合力通訊聯絡、步兵炮兵協同作戰等戰術的演練,並在一個多月時間裡,儲備了大量軍用物資。而且還加強了大炮和坦克的火力,參戰的各種口徑火炮達182門,坦克17輛,還有59門高射炮,和122挺高射機槍,同時擔任對空作戰。而反觀敵軍,駐紮在白馬山的軍隊是韓國的第九師,素來戰績平平無奇,武力裝備也沒有特別出彩之處。因此江軍長帶領的114師,個個官兵是摩拳擦掌,準備好好地打這場大勝仗,為我軍下一步的大反攻,佔據有利的地形。
可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誰知在戰鬥即將打響的前四天,我軍出現了一個叛徒谷中蛟,局勢發生了翻轉式的巨變。
叛變前的谷中蛟,當時是我志願軍38軍114師340團3營7連的一名普通的文化教員,年齡約二十七八歲,職位算是副排級。在1949年6月解放戰爭接近尾聲的階段,谷中蛟從家鄉湖南,投身至解放軍隊伍,被編入了第38軍。他並沒參加過具體的戰鬥,但因為識字讀過些書,有一些文化基礎,為人也比較機靈,經軍事幹部培訓後成為了一名文化教員,主要是幫助戰士掃盲。1950年10月,抗美援朝的戰爭正式打響後,谷中蛟也跟隨隸屬的部隊來到了朝鮮戰場,但他屬於知識型的文化人才,常規屬於非戰鬥人員,一般情況下是不需要他去進行真槍實彈的去打仗。可谷中蛟這個人,想要出人頭地,但膽子小又吃不了苦,參軍三年的他,不甘心自己只是個普通教員,但他又不兢兢業業的建功立業,更不想用生命和鮮血來換取軍功和升職,是一名典型的精緻利己主義者,滿腦子都是投機思想。他積極投身參加戰前緊張的軍事演練,表現的極為刻苦勇武,又多次言辭懇切地寫請戰書呈交給上級,其實他心裡是有自己的思量的,他知道自己作為文職教員,是不會被安排上戰場的,而這些舉動又可以讓高層領導看到其出色表現。但是這個如意小算盤並沒有如他所願,上級見其請戰態度堅決,軍訓表現的又認真勇猛,而且預測此次戰鬥的傷亡也不大,於是3營領導為了不打擊這位知識好青年的進步積極性,決定給他一個立軍功的機會,把他選入了衝鋒突擊隊,一下子就批准了他上前線的請求。谷中蛟得知這個結果後也是不知所措,他深知戰鬥打響後,自己所屬的突擊營勢必將成為第一支和敵人交火拼命的領頭軍。一想到這裡,這個軟骨頭腿都軟了,非常害怕,對於即將來臨的戰爭也越來越恐懼。不過壓倒他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因為關於棉衣的分配。
10月初的朝鮮,已經有點寒風刺骨了,眼看著對面的敵軍都套上了厚厚的棉衣棉褲,而自己的營隊還沒有消息。這時,谷中蛟又接到了突擊作戰的指令,他的心裡極度不平衡,認為要執行那麼危險的任務,卻連起碼的棉衣棉褲保暖都沒有。其實志願軍的厚棉服也已經運到朝鮮了,按常規想法來考慮,立馬發放,讓前線的戰士穿暖和,更好地浴血奮戰。但是可知那時我們的新中國剛成立不久,物資還很匱乏,營長以及指導員考慮到軍用棉衣都是大後方的老百姓們節衣縮食省出來的,作為極易損耗的物品,為了達到棉衣最大化的使用效果,鑑於目前秋天還尚未到天寒地凍的時節,統一部署是等到該次戰鬥結束後,根據各部隊人數全員再發放,並優先考慮傷員。這個決定也是得到了部隊戰士的支持。就只有谷中蛟私心作祟,認為自己作為衝鋒在前線的突擊隊員,時刻面臨戰死的處境,卻連件棉衣都得不到,心理扭曲的他最終決定叛逃。
根據相關軍事史料記載,谷中蛟是在1952年10月2日從我3營集結區脫離連上,第二日10月3日一早被俘獲,主動向敵軍韓方投降了。
當時站崗放哨的韓軍士兵,見到這位看起來文質彬彬的谷中蛟自己手無寸鐵地跑過來,一開始都挺稀奇的。畢竟戰場上寧死不屈的志願軍見得多了,主動投降得還真是罕見。消息很快層層上報上去,連此次白馬山戰鬥的最高指揮官韓軍第9師師長金鐘五都被驚動了,安排人員對谷中蛟進行了突擊審訊。
谷中蛟便將自己所知道的關於志願軍此次準備進攻白馬山的一切消息毫無保留的全都告知了敵軍,谷中蛟是個小教員,僅僅算副排級幹部,雖所知重要的軍事機密也沒多少,但關鍵時刻,谷中蛟的叛變卻拯救了瀕死的韓9師。他向他們提供了關於38軍即將進攻白馬山的大量情報,包括兵力以及武器裝備的情況,還有一些甚至兵力部署的大概位置。當時韓9師還正在舉行全師運動會,戰備紀律處於鬆懈的狀態,在得到谷中蛟提供的這些信息之後,師長金鐘五還是選擇了相信,隨即宣布韓九師馬上進入備戰狀態。
首先就是加強防禦。在白馬山沿線外圍,韓軍部隊連夜加固修築了防禦工事,將用於阻隔的鐵絲網由3層增至7層,同時還設置了大量的防步兵地雷、照明雷以及凝固汽油彈雷。又加強了通訊工事,將營、連、排之間的所有電話線全部埋入地下,保障前方陣地與後方指揮機關時刻通訊暢通。並且大量補充食物補給品和飲水,以保證能夠堅持一周以上的戰鬥時間。同時也將這一情況上報給了聯軍的司令部,於是美軍為了支援韓國的第九師,便將步兵第三師以及遠東空軍都秘密地調過去,想打志願軍個措手不及。
韓軍那邊因為一個小小的谷中蛟的「投誠」忙的「熱火朝天」,我軍這邊又是一個怎樣的情形吶?當天我軍就知道谷中蛟叛逃到敵軍了,但由於事發突然,誰也沒想到昨天還信誓旦旦願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的谷教員,轉眼間就成了可惡的叛徒。面對這種始料未及的狀況我軍高層經過商議只能當機立斷,將突襲戰變成了攻堅戰。當時江擁輝軍長也猶豫過,若不打,太可惜,從8月份到現在準備這麼久了,就為了這一錘子硬仗。若打,那么正好趁這個叛徒剛跑過去,敵人那邊尚未辨明真偽,或者掌握一點情況目前還來不及調整部署,那我軍就提前作戰,打他個猝不及防!要麼就乾脆再等上十天半個月的,或者個把月不攻打,等敵人鬆懈下來再打他個措手不及。正在江軍長左右思考權衡時,上層的作戰命令也來了,命令明確規定:白馬山反擊作戰統一於10月6日開始。行伍出身,身經百戰的江擁輝一橫心,一股子豪氣湧上頭,打!突襲如果打不了,我們就強攻,也要啃下白馬山這塊硬骨頭。
然而韓敵軍的聯軍,美遠東空軍第5航空隊也從10月3日夜裡起,就開始出動大批的戰鬥轟炸機向我軍後方的炮兵陣地進行轟炸。見此情形,10月5日,38軍準備一開始是改變進攻計劃的,後在三兵團司令王近山的支持下,依然按照原計劃才是實施。
10月6日晚,潛伏一天的志願軍突擊隊開始發起進攻,猛烈的聯軍火力與空軍轟襲對我志願軍部隊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不少連隊在敵軍密集的炮火中很快傷亡過半 ,失去戰鬥力。不過儘管如此,第三十八軍的官兵們依然發揮了「王牌萬歲軍」的一貫的硬朗頑強風格,在敵人強烈的炮火轟擊下,佔領了394.8高地次峰等若干陣地,並連續擊退韓9師多次反擊,與其形成了對峙之勢。軍長江擁輝對局勢進行了相應的分析,第38軍雖然已經佔領了白馬山地區大部分的高地,但韓軍第9師因為得到了谷中蛟提供的情報,早就有所準備,提前部署了軍事設備,後面還有美步兵第3師部隊隨時進行支援,若繼續與之拉鋸爭奪,我軍目前的陣地也很難鞏固了。 不如當機立斷撤出戰鬥,以保存實力。與此同時,美軍將目光轉向了上甘嶺,上甘嶺戰役由此爆發。
於是志願軍停止了對白馬山高地的進攻,開始轉向前往上甘嶺地區。10月15日,第38軍全面撤離白馬山地區。我三十八軍整整血戰了九天兩百零一個小時,傷亡六千七百餘名英勇的士兵,代價是極其慘痛的。青松無言,蒼山垂淚!作為韓戰中韓軍對中國軍隊唯一的獲勝事例,白馬山戰役開始被韓國軍隊大肆宣傳。韓國第9師甚至還贏得了「白馬師」的稱號,成為韓國的榮譽部隊,該師的參謀長樸正熙後來也因此戰的勝利,成為競選韓國總統的光輝一筆。而「萬歲軍」38軍,也在此戰結束後的4個月之後撤換到後方擔任了預備隊直到1953年回國。雖然這次的失利並沒有改變38軍在軍隊中的地位,但沒能親手將這筆印記划走,總歸讓38軍全體上下心有不甘。
而谷中蛟在此次戰鬥後,甚至多次申請成為韓國公民,但都沒有被韓方獲準。後來又被遣送往了臺灣。最後結局不得而知,但是作為國家的叛徒,民族的敗類,他也將永遠地被釘在中華歷史的恥辱柱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