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小兒感冒顆粒的製備方法
2023-06-12 20:45:41 1
專利名稱:一種小兒感冒顆粒的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製劑的製備方法,具體說是一種小兒感冒顆粒的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感冒是一種最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頭痛等感冒的 一般症狀外,還有發熱重、痰液粘稠呈黃色、喉嚨痛,通常在感冒症狀之前就痛,痰通常黃色 或帶黑色,便秘等特點。治療應以辛涼解表為原則。用於治療感冒的藥物有許多種。由於中 成藥具有副作用小、療效好的特點,故很受人們青睞。但臨床實踐證明,如果中成藥選用不 當,也可延誤病情。中醫將感冒分為風寒型感冒、風熱型感冒、暑溼型感冒和時行感冒(流 行性感冒)四種類型。根據辨證施治的原則,不同類型的感冒應選用不同的藥物治療。由於小兒冷暖調節能力差、抵抗力弱,故易於罹患。受病以後,因臟腑嫩弱,故傳變 較速,且易兼夾痰壅、食滯、驚嚇等因素而使證情複雜。風熱型感冒患兒一般選用中成藥小 兒感冒顆粒進行治療。但是目前市售的小兒感冒顆粒經臨床實踐證明療效差,有時吃上兩 周都不見好轉。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提高產品中有效 成分量、療效好的小兒感冒顆粒的製備方法。技術方案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小兒感冒 顆粒的製備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按照如下重量份數稱取原料藥廣藿香70 80份、連翹70 80份、板藍根 70 80份、地骨皮75 80份、薄荷30 50份、菊花70 80份、大青葉110 130份、地 黃75 80份、白薇75 80份、石膏120 130份;(2)將地骨皮、白薇、地黃和步驟(1)中0.8倍石膏量的石膏,加水煎煮二次,第一 次3小時,第二次1小時,合併煎煮液濾過,得到一號濾液;(3)將菊花和大青葉兩味藥先熱浸2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1小時,合併熱浸液 濾過,得到二號濾液;(4)將廣藿香、薄荷、連翹三味藥進行水蒸汽蒸餾,收集揮髮油、水濾液,水溶液濾 過得到三號濾液;(5)合併一號濾液、二號濾液與三號濾液,再進行減壓濃縮,至50°C時的相對密度 為1. 30 1. 35時得到浸膏並收集浸膏,備用;(6)將板藍根和步驟(1)中0. 2倍石膏量的石膏分別滅菌、粉碎得到板藍根粉、石 膏粉,然後與糖粉和糊精一起置於槽型混合機中,混合15分鐘,再加入浸膏混合15分鐘制 軟材、制粒、乾燥、整粒,將整粒好的顆粒與揮髮油進行總混即得到所述小兒感冒顆粒。本發明中各原料藥的優選處方為,以重量份數計廣藿香75份、連翹75份、板藍根 75份、地骨皮75份、薄荷50份、菊花75份、大青葉125份、地黃75份、白薇75份、石膏125份。步驟(5)中,收集浸膏在30萬級潔淨室內進行。步驟(6)中,乾燥過程為將制好的顆粒用負壓式沸騰乾燥床乾燥,溫度控制 50 V -70 V之間,水分控制在2. 0 %以內。步驟(6)中,整粒、總混過程為將乾燥好的顆粒從上到下依次經過12目篩、40目 篩,將篩選出的顆粒用二維運動混合機混合,加入所述揮髮油混合15分鐘後出料即可。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採用本發明配方科學,能提高產品中有效成分量,經 過臨床使用證明,藥品的療效顯著。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來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發明而不 用於限制本發明的範圍。實施例1 一種小兒感冒顆粒的製備方法,該方法為第一步,藥材前處理工序大青葉除去雜質,略洗,切碎,乾燥;廣藿香除去殘根及 雜質,先抖下葉,篩淨另放,莖洗淨,潤透切段,60°C下乾燥,再與葉混勻;地黃除去雜質,洗 淨,悶潤,切厚片,乾燥;地骨皮除去殘根及殘餘木心,洗淨,60°C下乾燥;白薇除去雜質,洗 淨,潤透,切段,乾燥;薄荷除去老莖及雜質,略噴清水,稍潤,切短段,及時60°C下乾燥;板 藍根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110°C滅菌30分鐘,粉碎後過80目篩成粗粉;石膏 洗淨,乾燥,打碎,除去雜石,直接入藥部分110°C滅菌30分鐘,粉碎後過80目篩成粗粉。第二步,提取工序;按照如下處方稱取淨藥材,以重量份數計廣藿香75份、連翹 75份、板藍根75份、地骨皮75份、薄荷50份、菊花75份、大青葉125份、地黃75份、白薇 75份、石膏125份;按照下列步驟提取(2-1)將上述75份地骨皮、75份白薇、75份地黃、100份石膏四味藥加水煎煮二 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1小時,合併煎煮液濾過,得到一號濾液;(2-2)將75份菊花和125份大青葉兩味藥先熱浸2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1小 時,合併熱浸液濾過,得到二號濾液;(2-3)將75份廣藿香、50份薄荷、75份連翹三味藥進行水蒸汽蒸餾,收集揮髮油、 水濾液,水溶液濾過得到三號濾液;(2-4)合併一號濾液、二號濾液與三號濾液,再進行減壓濃縮,至50°C時的相對密 度為1. 30 1. 35時得到浸膏並收集浸膏,備用;第三步,配料工序;將蔗糖粉碎成糖粉,過120目篩,備用;將75份板藍根、25份石 膏分別滅菌、粉碎得到板藍根粉、石膏粉,然後與糖粉和糊精一起置於槽型混合機中,混合 15分鐘,再加入浸膏混合15分鐘制軟材;第四步,制粒工序;將上述軟材在30萬級潔淨區制粒,制粒用1160型搖擺式顆 粒機。啟動機器試運行,無異常情況後停機,裝好18目篩網,放好接料盤後開機,將適量軟 材加入料鬥中,經機器滾筒轉動擠壓形成顆粒,顆粒落入接料盤中;再將制好的溼顆粒,用 負壓式沸騰乾燥床乾燥,在45°C 65°C之間乾燥,水分控制在2. 0%以內;乾燥後打開放料 口,將乾燥好的顆粒從上到下依次經過12目篩、40目振蕩篩,將篩選出的顆粒,送總混間, 用二維運動混合機混合,加入第二步0-3)中得到的揮髮油混合15分鐘後出料,即得小兒感冒顆粒。然後包裝成每袋6g。實施例2 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處方,以重量份數計廣藿香70份、連 翹70份、板藍根70份、地骨皮75份、薄荷30份、菊花70份、大青葉110份、地黃75份、白 薇75份、石膏120份。實施例3 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處方,以重量份數計廣藿香80份、連 翹80份、板藍根80份、地骨皮80份、薄荷50份、菊花80份、大青葉130份、地黃80份、白 薇80份、石膏130份。下面通過臨床病例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根據患者病情選擇100名患者進行系統臨床觀察,將患者隨機分成試驗組和對照 組,每組50人,試驗組按照實施例1或者實驗例2中的藥方和使用方法進行治療;對照組服 用市售的感冒藥治療;用法用量用開水衝服。一歲以內一次6g(l袋),一歲至三歲一次6 12g(l袋-2 袋),四歲至七歲一次12 ISgQ袋-3袋),八歲至十二歲一次24gG袋),一日2次。7 天為一療程,共3個療程。療效評定標準顯效一個療程後無發熱、頭脹、咳嗽、咽喉腫痛、鼻塞、流涕的現象。有效一個療程後無發熱、頭脹、咳嗽、咽喉腫痛的現象,兩個療程後症狀全消。無效兩個療程後症狀仍無明顯改善。試驗組和對照組臨床試驗的療效如下表所示
權利要求
1.一種小兒感冒顆粒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按照如下重量份數稱取原料藥廣藿香70 80份、連翹70 80份、板藍根70 80份、地骨皮75 80份、薄荷30 50份、菊花70 80份、大青葉110 130份、地黃 75 80份、白薇75 80份、石膏120 130份;(2)將地骨皮、白薇、地黃和步驟(1)中0.8倍石膏量的石膏,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 小時,第二次1小時,合併煎煮液濾過,得到一號濾液;(3)將菊花和大青葉兩味藥先熱浸2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1小時,合併熱浸液濾 過,得到二號濾液;(4)將廣藿香、薄荷、連翹三味藥進行水蒸汽蒸餾,收集揮髮油和水濾液,水溶液濾過得 到三號濾液;(5)合併一號濾液、二號濾液與三號濾液,再進行減壓濃縮,至50°C時的相對密度為 1. 30 1. 35時得到浸膏並收集浸膏,備用;(6)將板藍根和步驟(1)中0.2倍石膏量的石膏分別滅菌、粉碎得到板藍根粉、石膏粉, 然後與糖粉和糊精一起置於槽型混合機中,混合15分鐘,再加入浸膏混合15分鐘制軟材、 制粒、乾燥、整粒,將整粒好的顆粒與揮髮油進行總混即得到所述小兒感冒顆粒。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小兒感冒顆粒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1)中,以重量份 數計廣藿香75份、連翹75份、板藍根75份、地骨皮75份、薄荷50份、菊花75份、大青葉 125份、地黃75份、白薇75份、石膏125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小兒感冒顆粒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5)中,收集浸膏 在30萬級潔淨室內進行。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小兒感冒顆粒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6)中,乾燥過程 為將制好的顆粒用負壓式沸騰乾燥床乾燥,溫度控制50°C _70°C之間,水分控制在2. 0% 以內。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小兒感冒顆粒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6)中,整粒、總混 過程為將乾燥好的顆粒從上到下依次經過12目篩、40目篩,將篩選出的顆粒用二維運動 混合機混合,加入所述揮髮油混合15分鐘後出料即可。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小兒感冒顆粒的製備方法,該方法為按照處方量稱取各原料藥;將地骨皮、白薇、地黃、石膏四味藥加水煎煮二次,合併煎煮液濾過;將菊花和大青葉兩味藥熱浸2次,合併熱浸液濾過;將廣藿香、薄荷、連翹三味藥進行水蒸汽蒸餾,收集揮髮油、水濾液,水溶液濾過;合併水濾液和以上二濾液進行減壓濃縮,至50℃時的相對密度為1.30~1.35時得到浸膏並收集浸膏,備用;將板藍根粉、石膏粉與糖粉和糊精一起置於槽型混合機中,混合15分鐘,再加入浸膏混合制軟材、制粒、乾燥、整粒,將整粒好的顆粒與揮髮油進行總混即可。採用本發明配方科學,能提高產品中有效成分量,經過臨床使用證明,藥品的療效顯著。
文檔編號A61K9/16GK102133301SQ20111007157
公開日2011年7月27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24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24日
發明者丁子君, 湯太平, 胡世成 申請人:江蘇蘇南藥業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