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大譴責小說出現的背景(晚清四大譴責小說有哪些)
2023-06-12 15:39:47 1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是指晚清劉鶚的《老殘遊記》、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吳沃堯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和曾樸的《孽海花》等四部小說。「四大譴責小說」的名號最早得名於魯迅先生的《中國小說史略》,他並認為四部小說高下相間,水平不一:《官》「臆說頗多,難雲實錄」、「千篇一律」;《二》「雜集話柄」、「言違真實」;《老》「時有可觀』;《孽》則「頗多話柄」、「張大其詞」,「結構精巧,文採斐然」。但魯迅先生之所以對四部小說有所推崇,是因為這些小說都有「揭發伏藏,顯其弊惡,而於時政,嚴加糾彈,或更擴充,並及風俗」的特點,可為時用。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四部小說的主要內容。
(魯迅先生)
《官場現行記》作者李寶嘉(1867——1906),江蘇武進(今常州)人。全書分為5編,每編12回,共由30多個短篇故事連綴而成,緊緊圍繞清末官場做題,上自王公大臣,下至佐雜小吏,有所指涉的人物達百餘人之多,無所不有。通過這些故事,作者將清末官場的賄賂公行,烏煙瘴氣,利慾薰心的官員形象描繪殆盡。全書主旨可以第十八回慈禧的話作結「通天底下一十八省,哪裡來的清官」。受其影響,描寫其他各界如學界、商界等領域之作不斷湧現,可以說是一部有力地暴露了職場黑暗的小說。
(李寶嘉)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作者吳沃堯(1866——1910),廣東南海人。全書共分108回,全書主人翁自號「九死一生」,家族骨肉相殘、親朋爾虞我詐同時在他身上上演,書中時間跨度從1884年中法之戰迄至1904年間的20年,淋漓地展現了清王朝官場賄賂公行、賣國投敵,道德淪喪,瀕臨崩潰的社會現狀,並側面描繪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瘋狂侵略,亦對人性進行深刻披露。
(吳沃堯)
《老殘遊記》被公認為四大譴責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一種,作者劉鶚(1857——1909),江蘇丹徒(今鎮江)人。書中借關心國家命運的主人公老殘的所見所聞,重點揭露了「清官之惡者」,描寫了許多才能卓著的「清官」剛愎自用、誤國誤民的行為,這使得作者的批判力度更加深刻。胡適認為書中的景色描寫「可算前無古人」。
(劉鶚)
《孽海花》作者曾樸(1872——1935),筆名東亞病夫,江蘇常熟人,《孽海花》共30回,前6回系金天翮所作,剩下部分皆由曾補筆完成。作品以洪鈞與名妓賽金花的婚姻為線索,並串聯起大批官員士子。八國聯軍入北京,天子、太后西逃西安,因德軍堅持慈禧太后以命抵命。李鴻章求助於賽金花,向與賽有舊情的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疏通,終使辛丑條約的籤定問題順利解決。書中重點揭露了列強的侵略行徑和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士大夫的昏庸墮落,最後靠得一位風塵女子拯救危局,文中也反映出作者倡導時變,謀求富強的願望。
(曾樸)
巴爾扎克曾說過「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晚清四大譴責小說無疑展現了晚清道德淪喪,面臨亡國滅種的破滅感和危機感,時至今日仍發人省思,這應當也是魯迅先生極為推介的原因。
參考文獻:
1、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
2、江曙:《魯迅「譴責小說」概念的構建及其局限》,《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