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哪些地方沒淪陷(除了香港澳門還有一個地方租期99年)
2023-06-12 10:03:00 4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真名姓,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
1999年12月20日,繼香港回歸之後,澳門也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歷經近百年風霜雨雪,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一步步重拾舊山河,在這一天完成了祖國統一大業的第二步。
除卻香港和澳門之外,屈辱的近代史中我們還被迫陸續向侵略者們開放了五個通商口岸、割讓臺灣島、還設立了很多被稱為「國中之國」的租界。
根據西方列強的強盜邏輯,租界區的租借時間可以長達99年,這個數字很符合他們「佔時間長了就是我的了」的侵略邏輯。
但是有一個地方,我們沒有等待99年到期,而是提前收回,這個地方便是廣州灣,也就是投入近的湛江。
廣州灣究竟是怎麼落入法國人手裡的?為何我國能夠提前將它收回?在其反覆交接的背後,廣州灣的人民又做了哪些努力呢?
有道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清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到頂峰的時期,在這時中國依舊延續傳統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的經濟方式,在閉關鎖國的美夢裡酣暢。
可是門外的世界已然天翻地覆,工業革命的興起、海上殖民掠奪的盛行,已經將戰火蔓延至亞洲。堅船利炮等諸多先進的武器,已經成了列強們稱霸、掠奪的「敲門磚」。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地大物博,文化、財富早已享譽世界,強盜們如何能放過如此大一片肥肉,便通過走私等非法手段來賺取我國的白銀。
大量白銀外流,這所謂的貿易換來的卻是中國人民的身體健康日漸頹靡,還加劇了晚清後期的貧弱狀況。
如此惡意滲透怎能為愛國志士容忍?於是,林則徐在廣東省虎門鎮將這誤國誤民的鴉片集中銷毀。
沒想到愛國的義舉卻成為統治者眼裡挑起事端的「罪行」,清政府出於對英國武力的畏懼,在1840年鴉片戰爭英國從廣州打到天津之後,畏首畏尾的清政府不僅將林則徐革職查辦,還籤訂了《南京條約》。
這個條約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不平等條約,它徹底激起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列強見英國得以讓中國割讓香港島、開設五處通商口岸、約定關稅、賠償2100萬元,如此軟弱可欺的中國何不也前往分一杯羹呢?
《南京條約》籤訂
於是繼中日甲午戰爭之後,臺灣島成為日本的殖民地,眼紅已久的列強們終於按捺不住,掀起了瓜分中國的浪潮。
法國這時候剛剛完成工業革命,聽說英國和日本在中國都撿了大便宜,便再也坐不住了,急急忙忙開著戰艦意圖來瓜分一片好地方。
此時的法國已經佔領當時隸屬於清朝的藩屬國——越南,建立起包括寮國、越南、柬埔寨三國的印度支那聯邦,中國東南部的大門已然大開。
法國見英國、德國、日本,已經建立起在中國的殖民區,佔領的地方已經通過條約的籤訂成為定局,所以只能開闢新的殖民場所。
殖民地的選擇在此時顯得尤為重要,既要在最大利益程度上佔去中國的貿易市場來發展本國經濟,又要制約其他各國在中國的瓜分勢力擴張,以免後續再產生不必要的軍事、貿易等衝突。
所以,在籤訂廣州灣租借條約之前,法國海軍、駐印度支那總督認為要在中國的沿海尋找一處優良的軍港,以此來均衡英國在中國南部的勢力。
1897年,為躲避颱風,法國白瓦特號軍艦私自開進了廣州灣海域,也自此惦記上了這個地方。
這片海灣地理位置極好,當時的法國海軍部正需要一個深水港,位置應優良且便於防守,最大型的軍艦都可以駛入,能夠提供所有必要的軍需,同時滿足進行保養和操練的需求。
法國白瓦特號軍艦
於是博蒙海軍少將在斟酌了山東煙臺與臺灣的外島澎湖列島以及廣州灣後,決定以廣州灣為據點,重新劃定中國和東京的邊界,佔領整個東京灣。
「一個深水港,具備軍事防禦和防浪抗風條件,接待能力和供給能力需俱佳。」
博蒙認為,廣州灣扼住海南海峽,將有可能成為東京灣的門閂,還可以成為除西貢之外的另一處新船塢。
此時法國外交部德卡爾塞提出廣州灣發展策略,希望在此位置能夠實行門戶開放政策,摒棄「內陸政策」。
他們提出了一個構想,但這個計劃落實仍缺少計劃,拿到廣州灣之後,具體要怎麼能夠達到他們的戰略目的呢?
直到1897年底德國強佔膠州灣,為法國趁機謀佔類似租借地提供了殖民範本,創造了有利的歷史時機。
其實,清政府也不是一味妥協,在面對國土一寸寸被蠶食鯨吞之後,統治者也意識到這樣的侵略終將會使得政權傾覆瓦解,出於維護自身統治地位的目的,清政府派人前往與法國商議廣州灣的勘界問題。
由於清政府在1898年4月9、10日交換照會前沒有意識到雙方在廣州灣地理概念理解上的歧見,在交涉過程之中也沒有注意到要核查這方面的信息,這就給了法國混淆概念的機會。
中方始終認為 「廣州灣」僅僅是吳川縣的一個陸地村坊及其附近港汊海面。
而法方所想要殖民地「廣州灣」卻囊括雷州府遂溪縣和高州府吳川縣的部分陸地和水域、島嶼。
這便是法國的狡詐之處,利用對於廣州灣地理範圍概念的模糊不清,先是取得了清政府的認可籤訂條約之後,事先模糊的概念此刻便得以有了狡辯的空間。
趁著清政府沒有事前意識到廣州灣範圍存在分歧,法國人表示先「在其地查勘後,將來彼此商訂該租界四至,租價將來另議」。
他們打了一手好算盤,先把地佔下來,仗著當時清政府打不過他們,模糊合約必要時間、價錢條款,想要將此處先昧下來。
於是,腰杆子沒法挺直的清政府只得答應了他們的要求,法國艦船和士兵浩浩蕩蕩地進入了廣州灣。
法軍突然而至,使地方民眾充滿恐慌,加上地方秘密社會組織三點會的煽動,地方民眾與法軍最終還是爆發了衝突。
軟弱怕事的清政府只好「抽刀向更弱者」,通過彈壓百姓們的愛國運動來獲取與法國息事寧人的機會。最終,法國答應了與清政府談判交涉。
廣州灣地圖1909年版
中法的初步交涉並不順利,雙方分歧極大。清政府代表潘培楷、譚鍾麟據理力爭不願退讓,態度頗為強硬。
而法方對外交談判似乎並無多大興趣,為了實現殖民目的,法國一邊故意拖延甚至找藉口中斷中方官員的外交交涉,一邊暗中派軍隊直接非法強佔土地,擴張自己的殖民領地,進而威脅清政府,以再次發動戰爭為藉口逼迫清政府妥協。
幾番交涉之後,雙方拉扯無果,恰在這時,「平石事件」突然爆發,讓清政府處於下風。
1899年11月12日,法國駐守在吳川縣屬門頭的「笛卡爾」號巡洋艦上的兩名法國人沒有攜帶任何隨從來到平石村執行測量任務。
廣州灣人民抗擊法軍
在此之前廣州灣土匪遍布,所以當地人本就因此草木皆兵、民風剽悍。更妄論法國軍艦進駐之後曾組織火力和當地人民火拼,想要武力搶奪話語權,雖然法國沒打贏過,但兩方矛盾已久。
於是這兩個法國人引起了當地人民的警覺,地方團練見到後「即鳴鑼集眾」,將二人殺死並割下首級赴縣衙請賞。
「平石事件」在勘界談判的關鍵時期正好授予法方口實,使清政府在外交上相當被動。
外交形勢逐漸惡化,清廷最終只得授權欽差大臣蘇元春對法妥協並籤訂《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約》,將廣州灣租借給法國99年,並被迫接受法國多項索補條款。
從此,廣州灣被劃歸印度支那總督府管轄,雖保留了租借地的地位,但在被納入法國殖民大體系、沿用聯邦的規章和稅務制度後,很快淪為印度支那聯邦的附屬品,舉步維艱。
但40年後,這一局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為法國向德國投降而產生了新的變化。
日本進駐1940年6月德國佔領巴黎,法國向德國投降,政府南遷到南部的維希建立了親德的維繫政府。
維希政府實際上由德國人掌握話語權,本質上是親日本的,所以導致此後日本加入了廣州灣的控制賽道。
維繫政府時期旗幟
這對於我國抗日來說,是一個重大打擊。原因就在於廣州灣是抗戰資源的進出口渠道。
自從1941年,國民黨政府正式對日宣戰以來,有鑑於當時的國力情況,國民政府把抗戰和建設的立足點放在外援上,而抗戰前期國民政府用以獲取外援的主要方式是以貨易貨。
如蘇聯先後給中國3筆共計2.5億美元的易貨援華貸款;美國則批准了第1筆對華的「桐油貸款」。
如此,一方面有大批抗戰物資亟待運入,另一方面又有大量償債物資亟須輸出,因此必須有安全而暢達的國際交通線加以保證。
正是認識到國民政府在經濟和軍事上對外國的嚴重依賴性以及在國際交通中的缺陷,戰爭爆發後,日本即迅速地實施封鎖戰略,全面實施對華經濟作戰的方針和策略,對海上交通優勢的中國實行「海面監視,促成對方經濟上的破產和軍需上的枯竭」的戰略。
1937年8月25日,日本海軍第三艦隊封鎖長江口以南至汕頭海岸;進而又將封鎖區域擴至北起秦皇島、南迄北海的全部中國海岸,以進行臨時檢查、捕拿和扣留船隻為手段阻斷中國海上交通,並由海軍進行了一系列的封鎖作戰。
中國政府被迫通過廣九鐵路與粵漢鐵路的接軌,獲取戰略物資。
針對此情況,日本在1938年10月又迅速佔領了華南重要港口廣州和華中重鎮武漢,切斷了中國當時最重要的交通動脈———粵漢鐵路。
其後中國國民政府進行了反封鎖策略,陸續開發了滇越鐵路、滇緬公路、西北路線、印支路線、駝峰航線等,尋求國際交通線路的支援。
在日本到來之前,當時的法租借地廣州灣作為「第三國之租界地」,為國民政府開闢國際交通線路留下一個大的空間。
日本覬覦廣州灣日久,這個被法國佔據的租界,一直是日方意圖侵吞中國、對中國進行封鎖戰略、意圖阻斷外來援華物資的戰略要地。
而此時的德國容許日本軍隊進駐廣州灣,可謂是截斷了對國民政府的物資運輸線。
從這之後,中國的海上交通除沿岸小港有零星的走私外,幾乎全在日本的控制之下。
日軍進入廣州灣
儘管法國表面上對日本妥協,但隨著日本擴大對中國的侵略,提出「建設東亞新秩序」,日法矛盾增大。
特別是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形成後,法國又轉而與中國感同身受。
所以,法國在廣州灣的政權對廣州灣人民的抗日活動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
後來,日軍「和平進駐」廣州灣,但行政上仍由法國管理,法國對中國抗日活動仍採取視而不見的態度,甚至在某些方面提供方便。
同時,在抗戰時期,地方各派勢也積極向廣州灣滲透,這些地方勢力爭權奪利,互相牽制。
於是在抗戰前期,廣州灣成了法國、日本以及國內諸多勢力所牽涉管理的地區,形勢混雜。
隨著侵華戰爭的深入,我國主權完整面臨大廈將傾的關鍵時刻,廣州灣的人民以及社會各界對於廣州灣的局勢表現出高度的重視。
一場又一場抗日救亡運動在廣州灣展開,而廣州灣也在各方愛國勢力的努力下成為物質輸送的關鍵港口。
1931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強佔中國東北。愛國心切、滿腔熱血且對帝國主義侵略有切膚之痛的廣州灣青年知識分子奮起反抗。
當地進步師生於同年12月組織學生宣傳隊,在廣州灣城鄉進行抗日宣傳,集會遊行,發表通電,聲討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中國東北三省的罪行,強烈要求南京政府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武裝民眾,出兵收復失地。
1935年北京「一·二九」愛國學生運動爆發後,廣州灣的抗日救亡活動更是活躍。
大批進步教師和青年學生一道,利用課堂向廣大學生披露日本侵佔華北及繼續擴大對華侵略的陰謀與罪行,激發起民眾抗日救國的強烈願望。
全面抗戰爆發後,廣州灣抗日救亡運動掀起了高潮,逐步形成了遂灣、合浦、高州幾個抗日救亡運動的中心。
不止如此,廣州灣還肩負起為中國抗戰運輸物資的重任,在日本對於我國各個口岸嚴密把控,廣州灣人民上下一心,利用廣州灣由於日法之間的複雜關係建立對外聯繫的窗口。
即便日軍多方圍堵,經過華僑、法國、國內勢力的多方努力,廣州灣仍然被保存了下來,成了我國通往海外唯一可以利用的吞吐港,可以自由通商的口岸。
與我國政府有貿易往來關係的海外、港澳船隻大都經這裡進出,成為當時僅存的通關要地。
法國政府為鉗制日本,也十分「上道」地協助中國完成廣州灣航運港口的擴建,擴建後的港口使得大部分海外華僑及反法西斯盟國支援我國抗戰的物資以及西南大後方的抗日物資如武器、醫藥用品等源源不斷地經這裡順利運往各抗日戰場。
即便是1941年7月,日本為阻斷中國對外聯繫與法國籤訂了《廣州灣共同防禦協定》,由日方派出海軍商務委員團監督廣州灣港,企圖禁止中國進口抗日軍需物資,但是中國政府仍能夠使用各種辦法避開日軍監督。
中國政府與愛國商人以各種方式與手段與日軍周旋,將大批抗日物資經廣州灣運往內地。
尤其是在各「咕喱行」勞作的人員——挑夫,正是他們將廣州灣的貨物挑運入內地,浩浩蕩蕩,寒來暑往行進在崎嶇小路,還經常要避開日偽軍攔截,警惕日機轟炸,防止土匪打劫。
儘管他們只能賺到微薄的工錢,但覺得能為抗戰出力也倍感自豪。
雖然1943年2月日軍佔領廣州灣,不允許廣州灣再轉運抗戰物資,廣州灣承擔大規模轉送抗日物資的使命就此終結。
但廣州灣人民用肩膀把數以萬噸的軍用和民用物資挑進大後方,使堆積如山的貨物能順利地流通到各地,對抗戰勝利作出了偉大貢獻的功績將永存史冊。
挑夫
在中國人民浴血奮戰之下,1945年中國贏得了抗戰勝利,歷時46年被殖民的廣州灣終於在1945年日本投降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然而法國依然賊心不死,企圖拿著當時清政府與之籤訂的條約生事,妄想繼續佔有廣州灣的權益。
此一時彼一時,中國作為戰勝國,依然不是清政府那樣軟弱可欺的卑微姿態了。法國的威脅並不足以動搖我們光復廣州灣的決心。
早在1943年2月24日,法國允許日軍進入廣州灣那刻開始,重慶國民政府便正式照會法國維希政府,單方面宣告《廣州灣租租界條約》失效。
其失效的依據是法國維希政府的行為違背了條約第一款的規定,片面允許日軍佔領廣州灣,且不加以任何抵抗,事前事後皆未將經過情形通知中國。
這樣的宣告是從條約本身的法理出發,而1945年日軍投降後,針對自己的違約行為法國只能悻悻離開,廣州灣正式回歸,更名為湛江。
其實當時的列強對華態度一直是唯利是圖,美國能戰勝國幫助中國收復廣州灣也是出於制約法國的目的,以此來在中國政府面前「刷好感」,意圖為後續更貪戀的目的作鋪墊。
比如後期蔣介石政府企圖「恃美」要挾共產黨妥協,但分裂祖國、挾洋自重的歪路終究走不長,美國的狼子野心也隨著蔣政府的竄逃而宣告流產。
1949年12月19日,解放軍南下解放了湛江市全境,並在湛江駐紮,而後湛江市的中南軍區海軍司令部就成為我國海軍南海艦隊的前身。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1996年和1999年,香港和澳門也依次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徹底翻篇了外國殖民統治恥辱的一頁,也結束了白人在亞洲的統治。
殖民地廣州灣經歷了從邊緣之地到融入大一統、從殖民統治到建設民族國家的歷史變遷,可謂是中國歷史的一個縮影,也反映了中國歷史的變與常。
在抗戰中,廣州灣人民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不分男女老幼,都在盡心盡力為中國抗戰儘自己綿薄之力,用血肉築成了一座長城,構成了一幅全民族抗戰的歷史畫卷。
終於在官兵眾志成城抵禦外敵的不懈努力下,中國人民逐漸收復了丟失的主權和領土,重新以一個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東方。
生活在新中國的我們,回顧百年前那一段屈辱的歷史,勿忘先輩們熱血換來的統一、勿忘因落後招致被動挨打的血淚、勿忘人民掙扎於亂世的苦難,要砥礪前行,要世代銘記,要知恥而後勇。以史為鏡,牢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對於廣州灣的時局變遷,各位讀者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