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倒轉式磁帶錄音機的製作方法
2023-06-12 17:52:36 5
專利名稱:自動倒轉式磁帶錄音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自動倒轉式磁帶錄音機的正反切換機構,更具體地說,是涉及包含與正方向即正轉(FWD)及反方向即倒轉(RVS)分別對應的磁頭切換、再生(FWD·PLAY/RVS·PLAY)、快進/倒回(FF/REW)、快進再生(FWD·CUE/RVS·CUE)及倒回再生(FWD·REV/RVS·REV)的切換機構。
現有的自動倒轉式磁帶錄音機,例如日本發明專利第2595699號公報所公開的,各功能構件獨立設置,並且,為使這些構件不互相產生幹擾而具備了連鎖機構。即,在磁帶的卷繞機構中,對於再生,其正轉及倒轉各自形成分開的驅動路徑,快進是用與再生分開的動力傳遞路徑。此外,增加了使這些動作不產生互相干擾的機構。另外,對於與正轉及倒轉對應而切換磁頭的機構,由用倒轉凸輪來作動作的倒轉臂通過磁頭撥叉進行切換磁頭。
在如此的現有的技術中,雖然對各構件作了改進,但整體沒有大幅度削減零件個數,依然存在著裝配工時和調整部位多的問題,對於零件管理方面和成本未必有很大的效果。因此,通過有效地使各構件連動並限制零件、或主動利用零件間的幹涉確保可靠的動作,來削減調整零件和控制構件,且不使現有的功能降低而做成簡潔的結構,是很重要的。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裝配作業方便、零件個數及材料浪費較少的自動倒轉式磁帶錄音機。
附圖的簡單說明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自動倒轉式磁帶錄音機中的旋轉驅動機構的俯視圖。
圖2是沿圖1中Ⅱ-Ⅱ線的大致剖視圖。
圖3是本發明的自動倒轉式磁帶錄音機中的驅動機構的俯視圖。
圖4是本發明的自動倒轉式磁帶錄音機中的有關磁頭及壓帶輪的部分裝配圖,(a)是表示磁頭向FWD方向設定的主視圖,(b)是表示磁頭向RVS方向設定的主視圖。
圖5是說明本發明自動倒轉式磁帶錄音機中的變速機構的大致剖視圖。
圖6是說明本發明自動倒轉式磁帶錄音機中的變速機構的低速側保持機構的大致俯視圖。
圖7是沿圖6中Ⅶ-Ⅶ線的大致剖視圖。
圖8是說明本發明自動倒轉式磁帶錄音機中的「PLAY」模式的大致剖視圖。
圖9是說明本發明自動倒轉式磁帶錄音機中的「CUE」模式的大致剖視圖。
圖10是說明本發明自動倒轉式磁帶錄音機中利用正反切換臂的「REW」模式的大致俯視圖。
圖11是說明本發明自動倒轉式磁帶錄音機中觸發器臂的上下變位臂作動位置保持功能的大致俯視圖。
圖12是說明本發明自動倒轉式磁帶錄音機中利用正反切換臂的「FWD」側磁帶盤的低速卷繞驅動的大致俯視圖。
圖13是表示本發明自動倒轉式磁帶錄音機中使FWD壓帶輪在功能位置動作的凸輪位置的大致俯視圖。
圖14是說明本發明自動倒轉式磁帶錄音機中從FWD壓帶輪到RVS壓帶輪切換功能位置的動作的大致俯視圖。
圖15是表示本發明自動倒轉式磁帶錄音機中使RVS壓帶輪在功能位置動作的凸輪位置的大致俯視圖。
圖16是表示本發明自動倒轉式磁帶錄音機中的「FWD·CUE」模式的大致俯視圖。
圖17是表示本發明自動倒轉式磁帶錄音機中的「RVS·CUE」模式的大致俯視圖。
圖18是表示本發明自動倒轉式磁帶錄音機中的「FWD·PLAY」模式的大致俯視圖。
圖19是表示本發明自動倒轉式磁帶錄音機中的「REV·PLAY」模式的大致俯視圖。
圖20是表示本發明自動倒轉式磁帶錄音機中底座機構的關於板金衝壓加工的板材落料一實施例的俯視圖。
下面,結合
本發明自動倒轉式磁帶錄音機的實施形態。附圖中,通用的結構均用同一符號表示。圖1是表示將來自電動機10的旋轉予以傳遞的機構,各箭頭表示各旋轉構件的旋轉方向。1O是電動機,在驅動軸11上固定有直徑大小稍不同的2層的大皮帶輪12和小皮帶輪13。
14是FWD輸帶輥,通過在與其同軸且一體旋轉的FWD飛輪15的外周和與電動機驅動軸11直接連接的一個大皮帶輪12之間掛設主皮帶16而向逆時針方向以恆速旋轉。17是RVS輸帶輥,在與其同軸且一體旋轉的RVS飛輪18的外周壓接主皮帶16,並向順時針方向恆速旋轉。
在FWD飛輪15上設有與其同軸且一體旋轉的系統齒輪19,並與有齒凸輪20嚙合。有齒凸輪20是缺齒齒輪,且在2個部位具有缺齒部分21、22,來自系統齒輪19的旋轉傳遞在所述缺齒部分21、22成為被中斷的狀態,即,當缺齒部分21、22與系統齒輪19相對時,有齒凸輪20的旋轉被停止。
在與電動機驅動軸11直接連接的另一個小皮帶輪13和雙層切換齒輪機構23的輸入皮帶輪24之間掛設有磁帶盤驅動皮帶25。輸入皮帶輪24,在軸向變位受到阻止而旋轉自如地軸支承在固定於主底座的軸承上(未圖示)。另外,雙層切換齒輪機構23中的大小變速齒輪26、27是使用合成樹脂的一體成形件,並旋轉自如地樞裝在直立設置於上下變位臂28下面的固定軸29上,與上下變位臂28一起作上下變位(參照圖2)。
圖2是沿圖1中Ⅱ-Ⅱ線的剖視圖,變速齒輪26、27的包含空心軸30的全長,形成與固定軸29大致相同長度。空心軸30的外周嵌入輸入皮帶輪24的輪轂31的內徑,並通過鍵或花鍵,使輸入皮帶輪24和變速齒輪26、27一體旋轉,而在軸向變位自如地被結合。此外,在空心軸30與輸入皮帶輪24的輪轂31之間夾裝壓縮彈簧32,由輸入皮帶輪24向上方對變速齒輪26、27和上下變位臂28施加力。
另外,圖3是表示與圖1中傳遞機構圖有關的功能構件的俯視圖。並參照圖2一起說明。從上下變位臂28上分支出卡合臂28a,與突設在有齒凸輪20下面的凸輪33滑動接觸,再在上下變位臂28的上面34,直立設有與後述的磁頭底座35有卡合關係的方棒36的方棒件(參照圖2及圖3)。
正反切換臂37轉動自如地樞裝在與輸入皮帶輪24及變速齒輪26、27同心的軸上,在固定於正反切換臂37頂端部的軸承38內,旋轉自如地樞裝有與變速齒輪26、27嚙合的中間齒輪39、40的支軸41。在支軸41上固定著傳動齒輪42。中間齒輪39、40滑動嵌入支軸41上,通過緊固件43並利用可調整的盤簧43a的貼壓力而摩擦結合。
這種摩擦結合不限於圖示的結構,可使用公知的轉矩限制器。通過採用如此的摩擦結合,例如在磁帶卷繞的末端,當在傳動齒輪42上產生超過一定轉矩的過負荷時,由於與支軸41的結合部分產生滑動而緩解應力,故驅動機構得到剩餘轉矩的保護。
磁帶盤驅動速度的切換通過變速齒輪26、27的上下變位來進行,構成速度切換構件的上下變位臂28為未受到作用力的自由狀態,大直徑的變速齒輪26與小直徑的中間齒輪39嚙合而將高速旋轉傳遞給傳動齒輪42,此時,小直徑的變速齒輪27與大直徑的中間齒輪40未嚙合。
另外,當上下變位臂28受到向下方強制移動的作用力時,就解除大直徑的變速齒輪26與小直徑的中間齒輪39的嚙合,使小直徑的變速齒輪27與大直徑的中間齒輪40嚙合,低速旋轉傳遞給傳動齒輪42。
如圖3所示,在正反切換臂37的向與軸支承傳動齒輪42的軸承38相反側延長的臂的頂端,直立設有與突設在有齒凸輪20單面的正反切換凸輪45相卡合的作用銷46,如後所述,因正反切換凸輪45的作用而使正反切換臂37繞轉動軸44擺動,並使傳動齒輪42與FWD磁帶盤齒輪47或與RVS磁帶盤齒輪48相對的輸入齒輪48a中的任一個嚙合。另外,在磁帶盤齒輪47、48的中心,分別設有捲軸47b、48b,以放置磁帶的帶輪而使其向正方向或反方向旋轉卷繞磁帶。另外,通過所述磁帶盤齒輪47、48、正反切換臂37、傳動齒輪42及有齒凸輪20等的連接,構成捲軸機構。
圖3中,49是觸發器臂,轉動自如地樞裝在支軸50上,其一端與電磁線圈51的插棒式鐵心52頂端卡合。電磁線圈51經通電而吸引插棒式鐵心52,因吸引,插棒式鐵心52向圖中右方移動,一旦解除通電,則回復到圖示的位置。
觸發器臂49的另一端分支成二分岔,在一方的控制臂53上豎立設置控制銷54,以起到有齒凸輪20的起動停止的作用。而另一方的抑制臂55,起到用設置於頂端的突起爪56來控制後述的壓帶臂撥叉57變位的作用。此外,在控制臂53的根部附近設置的鉤子58,在與正反切換臂37的凸片59的卡合中對正反切換臂37的擺動進行控制。
圖4是與磁帶滑動接觸而作錄音/再生的磁頭60及其附近機構的主視圖。磁頭60以軸61a為中心而轉動自如地樞裝在支承框61上,並通過向左右移動的齒條65的作用和與其同軸設置的扇形小齒輪64嚙合,而在180°的範圍內作往復轉動。由於在限制磁頭旋轉的磁頭鎖鉤62上掛設有肘式彈簧63,卡止片67與設置在磁頭左右的方位調整螺釘66抵接,並利用肘式彈簧63的彈力壓接,故磁頭的轉動範圍及位置可正確地設定。68是旋合方位調整螺釘的板。另外,圖4(a)是與FWD方向的磁帶行走相對應的圖,圖4(b)表示與RVS方向的磁帶行走相對應的磁頭60的轉動位置。
樞裝磁頭60的支承框61固定在圖3俯視圖所示的磁頭底座35上並與磁頭底座35一起移動。底座機構S上在與磁帶(未圖示)分離、接觸的方向(圖中上下方向)導向而滑動自如的磁頭底座35,向圖中上方受到拉伸彈簧71的彈力,該拉伸彈簧71掛設在將磁頭底座35的局部折彎的彈性鉤69與主底座的固定件70之間。所述彈力,對在將磁頭底座35的局部折彎而與突設的突片72抵接的有齒凸輪20的中央附近所展開的模式凸輪73的側面予以支承,並沿與有齒凸輪20一起作旋轉的模式凸輪73側面的凸輪形狀來控制磁頭底座35的移動。
另外,在磁頭底座35上直立設置將局部折彎而形成的大致圓弧狀的導向片74、74,沿圓弧狀滑動導向壓帶臂撥叉57。在壓帶臂撥叉57的圖中左右兩端部形成軸承架76、76,在壓帶臂撥叉基體77與對面設置的軸承板78、78之間,分別夾持並旋轉自如地樞裝FWD壓帶輪79及RVS壓帶輪80。
壓帶臂撥叉57,向圖中右方即向FWD壓帶輪79的方向受到掛設在與磁頭35間的拉伸彈簧81的彈力,當未承受作用力時,FWD壓帶輪79處於和對應的FWD輸帶輥14的距離為較近的功能位置,RVS壓帶輪80處於遠離對應的RVS輸帶輥17的停止位置。
另外,從壓帶臂撥叉57下垂而固定的作用銷82與設置在有齒凸輪20上的變位凸輪83卡合,通過隨有齒凸輪20的旋轉而作旋轉的變位凸輪83的作用,克服拉伸彈簧81的彈力而強制使壓帶臂撥叉57向圖中左方即RVS壓帶輪80的方向移動。
通過所述移動,用從各軸承板78下垂的導向銷78a與壓帶臂撥叉基體77的角部77a夾裝的磁頭底座35由圓弧狀導向片74導向而呈大致圓弧狀滑動,在其移動的終點,RVS壓帶輪80接近對應的RVS輸帶輥17而成為功能位置,FWD壓帶輪79成為遠離對應的FWD輸帶輥14的停止位置。
使所述磁頭60轉動的齒條65固定在壓帶臂撥叉57上,與壓帶臂撥叉57的移動連動並可使磁頭60旋轉。因此,當FWD壓帶輪79處於功能位置時,磁頭60必定定位在與磁帶的FWD行走相對應的位置,當RVS壓帶輪80處於功能位置時,磁頭60必定定位在與磁帶的RVS行走相對應的位置。
因此,當FWD壓帶輪79接近於對應的FWD輸帶輥14的功能位置而使磁頭底座35向輸帶輥14、17的方向移動時,可使FWD壓帶輪79與輸帶輥14壓接,而RVS壓帶輪80不會與對應的輸帶輥17接觸。
相反,當RVS壓帶輪80接近於對應的RVS輸帶輥17的功能位置而使磁頭底座35向輸帶輥14、17的方向移動時,可使RVS壓帶輪80與輸帶輥17壓接,而FWD壓帶輪79不與對應的輸帶輥14接觸。
下面說明與有齒凸輪20有關聯的上述的上下變位臂28、正反切換臂37、觸發器臂49及壓帶臂撥叉57的作用。本發明的自動倒轉式磁帶錄音機由電動機10驅動,但裝置的起動,是通過將電脈衝作用於起動觸發器臂49的電磁線圈51來進行的。
如圖3所示,處於停止狀態的有齒凸輪20,在2個部位設置的缺齒部分21、22的任一個與嚙合的系統齒輪19相對。此時,觸發器臂49為未受到負荷的自然狀態,且由扭轉彈簧84支承,將卡合的電磁線圈插棒式鐵心52保持成自由位置,位於在有齒凸輪20的單面突設的保持突起85的移動路徑上的控制銷54,嵌入該保持突起85內。
保持突起85用與移動路徑的圓周大致正交的二個面夾持控制銷54並抵接,且所述二個面是向外方稍縮小的面。因此,由扭轉彈簧84向外方附加力的控制銷54輕輕地與保持突起85的2個面壓接。由於觸發器臂49的支軸50相對保持突起85的移動圓周大致位於切線上,故有齒凸輪20可靠地被固定,不會因振動等而移動位置。該保持突起85設成二處與二處的缺齒部分21、22相對應。
當電脈衝通向電磁線圈51、立即吸引插棒式鐵心52而觸發器臂49產生順時針方向的旋轉時,控制銷54克服扭轉彈簧84的彈力而脫離保持突起85,當在保持突起85附近與保持突起85相同地突設於有齒凸輪20的推動凸輪86的斜面抵接時,通過推動凸輪86而使有齒凸輪20向順時針方向推進。
有齒凸輪20靠這稍微的轉動而實現與連續旋轉的系統齒輪19的嚙合作旋轉驅動。有齒凸輪缺齒部分21、22的嚙合開始側,即,在齒面的下側設有切口,即使在嚙合之初有不良情況,但由於進入側的齒面作彈性變形,故嚙合可順利進行。雖然有齒凸輪20繼續旋轉到下一個缺齒部分,但因任一缺齒部分與系統齒輪19相對的定時而再次把電脈衝作用到電磁線圈51上並使缺齒部分通過,故可使有齒凸輪20繼續旋轉。
觸發器臂49除了作為起動裝置外,還具備控制上下變位臂28、正反切換臂37及壓帶臂撥叉57的功能。先結合圖5~8來說明作為切換磁帶盤驅動速度的切換構件的對上下變位臂28的控制功能。當突設於有齒凸輪20下面的凸輪33與上下變位臂28的卡合臂28a卡合時,上下變位臂28向下方壓下,被切換成低速側的變速齒輪27與中間齒輪40嚙合而成為「PLAY」模式的速度。
在該狀態下,使觸發器臂49動作,如圖6所示,為從上面遮住卡合臂28a的伸出部28b而使控制臂53的根部部分與抵接板87滑動接觸(參照圖7)。即使解除卡合臂28a與凸輪33的卡合,上下變位臂28也不會因壓縮彈簧32的彈力而回復到上方位置,而暫時維持低速的「PLAY」行走。
在上下變位臂28維持於下方位置期間,由於與上下變位臂28為一體且構成其局部的方棒36處於低位,故如圖8所示,磁頭底座35越過方棒36的上方而自由前進,設定的壓帶輪利用拉伸彈簧71的張力而貼壓在對應的輸帶輥上,磁頭60的面與磁帶壓接。
此時,由於磁頭底座35壓住方棒36的上端,且因壓縮彈簧32的回覆力所產生的上下變位臂28的上升復位被阻止,故即使觸發器臂49的抵接板87所產生的抑制被解除,也不切換變速齒輪26、27而保持在低速側,使「PLAY」模式行走繼續下去。
圖9表示上下變位臂28處於上方位置並變速齒輪26與中間齒輪39的嚙合關係處於高速側的情況。
如圖9所示,當磁頭底座35通過拉伸彈簧71的張力而前進時,由於方棒36處於高位置,故磁頭底座35的前進被方棒36阻止。因此,任一個壓帶輪79、80均不能與輸帶輥14、17接觸,僅磁頭60與高速行走的磁帶輕輕接觸,並因產生再生音而成為「CUE/REV」模式。
接著,對觸發器臂49的正反切換臂37的控制功能進行說明。如圖6所示,正反切換臂37因扭轉彈簧88的彈力而受到逆時針方向的轉動力,當作用銷46與正反切換凸輪45a的外周面壓接而滑動時,正反切換臂37的傳動齒輪42保持在中立位置,不與FWD磁帶盤齒輪47及RVS磁帶盤齒輪48的輸入齒輪48a中的任一個嚙合。
如圖10所示,當有齒凸輪20旋轉、作用銷46到達正反切換凸輪45a的縫隙45b時,作用銷46從正反切換凸輪45a的外周面被解放,正反切換臂37靠扭轉彈簧88的彈力而向逆時針方向轉動。有齒凸輪20的缺齒部分22就這樣地旋轉到系統齒輪19的位置而停止。因此,傳動齒輪42與RVS磁帶盤齒輪48的輸入齒輪48a嚙合而將旋轉傳遞給RVS磁帶盤齒輪48,把磁帶卷繞在倒轉側的捲軸上。
解除該狀態時,通過電磁線圈51的瞬時通電靠觸發器臂49的起動而使有齒凸輪20旋轉,使作用銷46沿正反切換凸輪的斜面45e而返回到正反切換凸輪45a的外周,從而使正反切換臂37回復到中立位置。
另外,在圖11中,在作用銷46到達正反切換凸輪45a的縫隙45b的定時,向電磁線圈51通電而使觸發器臂49的鉤子58與正反切換臂37的凸片59卡合,阻止因正反切換臂37的扭轉彈簧88所產生的逆時針方向的轉動,因此,作用銷46通過正反切換凸輪45d的斜面45c而被引導到凸輪45d的外面。
如圖12所示,作用銷46移動到正反切換凸輪45的最外面45d後,有齒凸輪20在缺齒部分22停止。通過該移動,正反切換臂37克服扭轉彈簧88的彈力而向順時針方向轉動,傳動齒輪42與FWD磁帶盤齒輪47嚙合,磁帶卷繞在正轉側的捲軸上。
再結合圖13~14對觸發器臂49的壓帶臂撥叉57的控制功能進行說明。在與有齒凸輪20的正反切換凸輪45相反側的面上設置的變位凸輪83對壓帶臂撥叉57的作用銷82進行控制。即,拉伸彈簧81的彈力將作用銷82向FWD變位凸輪83a的外壁按壓,使FWD壓帶輪79移動到FWD輸帶輥14的最近的功能位置。
但是,即使在該狀態使有齒凸輪20旋轉,作用銷82也通過拉伸彈簧81的張力從FWD變位凸輪83a的縫隙83b向RVS變位凸輪83c的內側83d移動,然後,由FWD變位凸輪83a的斜面83e誘導而再次回到FWD變位凸輪83a的外壁。
另一方面,在作用銷82到達FWD變位凸輪83a的縫隙83b的時刻,當如圖14那樣向電磁線圈51通電時,在觸發器臂49的抑制臂55頂端設置的突起爪56與壓帶臂撥叉57右端的卡止爪57a抵接,阻止因拉伸彈簧81所產生的壓帶臂撥叉57的移動。因此,作用銷82不能從FWD變位凸輪83a的縫隙83b向RVS變位凸輪83c的內側83d移動,而由RVS變位凸輪83c的斜面83f引導向RVS變位凸輪83c的外壁移動。因此,拉伸彈簧81被拉伸到最大,並可將RVS壓帶輪80移動到靠近RVS輸帶輥17的功能位置(參照圖15)。
實施例下面,根據本發明的自動倒轉式磁帶錄音機的實施形態結合附圖來簡單說明實施例。圖16是有齒凸輪20的保持突起85與觸發器臂49的控制銷54嚙合而處於鎖定狀態的示圖。並且,由於上下變位臂28位於上方而處於高速側,方棒36處於高位置而阻止磁頭底座35因拉伸彈簧71所產生的前進,故壓帶輪79、80與輸帶輥14、17不接觸,而且,將方棒36阻止磁頭底座35前進的位置,設定在磁頭60與磁帶輕輕接觸的位置上。
另外,正反切換臂37的作用銷46向正反切換凸輪45的最外面45d移動,從而傳動齒輪42與FWD磁帶盤齒輪47嚙合,因FWD壓帶輪79處於接近FWD輸帶輥14的功能位置,故磁頭與FWD的方向對應定向。這就是磁帶為高速再生而卷繞在FWD捲軸上的狀態,即,圖17顯示「FWD·CUE」的模式。
圖17是觸發器臂49的控制銷54與保持突起85嚙合而鎖定有齒凸輪20的示圖。而關於上下變位凸輪28、壓帶輪79、80及磁頭60與圖16相同,為高速旋轉。另外,因正反切換臂37的作用銷46位於正反切換凸輪45的內側,故傳動齒輪42與RVS磁帶盤齒輪48的輸入齒輪48a嚙合而將旋轉傳遞給RVS磁帶盤齒輪48,把磁帶卷繞在倒轉側的捲軸上。而且,因RVS壓帶輪80處於接近RVS輸帶輥17的功能位置,故磁頭與RVS的方向對應。即,圖17顯示了「RVS·CUE」的模式。
圖18是有齒凸輪20的保持突起85與觸發器臂49的控制銷54嚙合而處於鎖定狀態的示圖。並且,磁頭底座35越過方棒36以自由狀態前進,並因抑制方棒36的上方移動,故磁帶的卷繞處於低速側,而且,由於拉伸彈簧71的作用力產生作用,故FWD壓帶輪79與FWD輸帶輥14壓接,而磁頭60與磁帶緊貼。另外,RVS壓帶輪80處於離開RVS輸帶輥17的位置。
此外,由於正反切換臂37的作用銷46向正反切換凸輪45的最外面45d移動而使傳動齒輪42與FWD磁帶盤齒輪47嚙合,故圖18顯示了「FWD·PLAY」的模式。
在圖19中,使觸發器臂49的控制銷嵌入在有齒凸輪20的保持突起85間而處於鎖定狀態,磁頭底座35越過方棒36前進,抑制方棒36的上升而將磁帶的卷繞控制在低速側,磁頭60與磁帶緊貼這一點與圖18相同。
然而,拉伸彈簧71的作用力起到使RVS壓帶輪80與RVS輸帶輥17壓接的作用。另外,FWD壓帶輪80處於離開FWD輸帶輥14的位置。另外,由於正反切換臂37的作用銷46位於正反切換凸輪45d的內側,正反切換臂37使傳動齒輪42與RVS磁帶盤齒輪48的輸入齒輪48a嚙合,故圖19顯示了「RVS·PLAY」的模式。
圖20表示本發明的自動倒轉式磁帶錄音機的底座機構S的經板金衝床衝壓成形的零件材料的板材落料。以往,對於貫通底座機構而發揮功能的作用銷和操作構件的構件,其本身形狀尺寸和移動範圍的穿孔衝壓成必需最小限度的形狀尺寸,來減少切屑。但是,在本發明的自動倒轉式磁帶錄音機中,倒是在包含磁頭底座的移動區域部分的範圍,以適當大小的尺寸形狀設置寬大範圍的衝壓空間,可由該部分形成另一構件。
在圖20所示的一實施例中,在底座機構S的大範圍內設置形狀尺寸選擇恰當的空腔,同時衝壓形狀尺寸與其適合而形成的磁頭底座35、方位調整板68及磁頭鎖鉤62。因此,無廢棄較大邊材的情況,因可有效利用材料,故經濟效果極大。
如上說明,本發明的自動倒轉式磁帶錄音機,由於將捲軸卷繞的正反及變速集中在一個驅動路徑,通過使壓帶臂撥叉作圓弧運動而將壓帶輪的縱橫變位匯總為單一動作,且集中底座機構的貫通部分並從形成適當形狀尺寸的較大的空腔同時衝壓與其適合的關聯構件,故結構簡單,可減少零件個數,容易管理零件,提高生產性,並可降低產品成本。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動倒轉式磁帶錄音機,具有根據選擇而向正方向或反方向來驅動磁帶的一對捲軸;與所述捲軸分別對應配置並向互相相反的方向作旋轉的一對輸帶輥;放置與所述輸帶輥分別對應的壓帶輪、並與所述輸帶輥相對而移動設定所述壓帶輪的壓帶臂撥叉;與所述磁帶的正反方向的驅動對應而作位置切換的磁頭;其特徵在於,所述壓帶臂撥叉與所述壓帶輪的移動設定對應而進行所述磁頭的位置切換。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倒轉式磁帶錄音機,其特徵在於,具有支承所述磁頭並向與所述磁帶分離、接觸的方向作移動控制的磁頭底座;滑動自如地導向所述磁頭底座並支承所述捲軸的底座機構;將所述一對捲軸的正方向及反方向的驅動切換成高速及低速2級的切換構件;在高速驅動時,由所述切換構件的局部限制磁頭底座的移動。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倒轉式磁帶錄音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壓帶輪的移動設定,通過所述壓帶臂撥叉由所述磁頭底座導向而作大致圓弧運動來進行。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倒轉式磁帶錄音機,其特徵在於,用鋼板衝壓加工形成所述底座機構及磁頭底座的構件,所述底座機構中的捲軸機構設置區域部分,做成所述磁頭底座結構構件可採用的組合形狀尺寸的結構。
全文摘要
一種自動倒轉式磁帶錄音機,作用銷靠拉伸彈簧的彈力而與FWD變位凸輪的外壁滑動接觸,將FWD壓帶輪設定在功能位置,當向電磁線圈通電而用觸發器臂頂端的突起爪阻止因彈簧帶來的撥叉磁頭的移動時,作用銷從縫隙由斜面誘導而向RVS模式凸輪的外壁移動,將RVS壓帶輪設定在功能位置,因撥叉磁頭由圓弧狀導向片作圓弧狀導向,故以一個動作結束在前後左右的移動和定位。本發明可減少零件個數及材料的浪費。
文檔編號G11B15/44GK1206190SQ9811558
公開日1999年1月27日 申請日期1998年6月30日 優先權日1997年7月1日
發明者中村智則 申請人:東京鴿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