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嬰兒奶癬的中藥擦洗液的製作方法
2023-06-12 22:32:56 2
一種治療嬰兒奶癬的中藥擦洗液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嬰兒奶癬的中藥擦洗液,是由以下中藥原料製成,蒲公英、荊芥、野菊花、地榆、茶樹根、黃柏、女貞葉、百部、茵陳蒿、厚樸、松花粉、大黃、地骨皮、麥芽、牡丹皮、蒼朮、薏苡仁、茯苓、魚腥草、滑石、蛇床子、紫草、漆大姑、蒼耳子、冰片,本發明是提供一種治療嬰兒奶癬的中藥擦洗液,使用中國傳統的中草藥為原料,經過科學的組方,通過臨床試驗反覆驗證配置而成,符合傳統中醫學的理論,具有原料易得,價格低廉,配方科學,而且治癒時間短,療效好。本中藥擦洗液既有治療作用,又有保護皮膚的作用,使用過程中減少了皮膚的乾燥、緊張感,而且刺激性小,嬰兒易於接受,應用前景廣闊。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嬰兒奶癬的中藥擦洗液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製劑,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嬰兒奶癬的中藥擦洗液。
【背景技術】
[0002]奶癬,發於嬰兒的一種溼瘡。出《外科正宗》卷四。又名胎癬、胎(廣斂)瘡。多因嬰兒稟性使風溼熱毒蘊留肌膚而發,好發於嬰幼兒之頭面部,或可延展於其他部位。證見其初起者形似粟米,或散發,或密集群聚,疹色紅赤,搔之即起白屑,其形若癬樣。不起泡,不流水者稱幹(廣斂),偏於風熱盛者;若皮膚起粟,瘙癢無度,破則流水,浸淫成片,稱為溼(廣斂),為偏於溼熱者。治療當辨證:風熱盛者,則宜清熱祛風;若溼熱重者,宜清熱祛溼,可內服消風導赤湯。外治:幹型者可用潤肌膏之類;溼型宜用文蛤散。相當於嬰幼兒溼疹。此外,有發於女子乳暈之溼疹。俗謂之為奶癬者。
[0003]中醫認為,本病多因懷孕時母親多食辛辣炙博、魚腥海味等發物或情志內傷,肝火內動,遺熱於兒所致或為生後餵乳失當,飲食不節,脾胃薄弱;過食肥甘脾失健運,溼熱內生而發生用凝脂類霜劑。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嬰兒奶癬的中藥擦洗液,可以將藥物直達病患部位,有效保證療效,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而且愈後也不易復發。
[0005]本發明的一種治療嬰 兒奶癬的中藥擦洗液是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藥製成:
蒲公英3-8份、荊芥1-5份、野菊花3-8份、地榆5-10份、
茶樹根5-10份、黃柏1-5份、女貞葉1-5份、百部3-8份、
茵陳蒿5-10份、厚樸2-6份、松花粉5-10份、大黃2-6份、
地骨皮3-8份、麥芽1-5份、牡丹皮2-6份、蒼朮2-6份、
薏苡仁2-6份、茯苓1-5份、魚腥草3-8份、滑石1-5份、
蛇床子2-6份、紫草5-10份、漆大姑5-10份、蒼耳子3-8份、
冰片5-10份;
製備方法如下:
(1)、按配方比例將蒲公英、荊芥、野菊花、地榆、茶樹根、黃柏、女貞葉、百部、茵陳蒿、厚樸、松花粉、大黃加十倍量的水浸泡3小時,然後用文火煎煮2小時,煮提兩次,收集濾液備用,藥渣備用;
(2)、按配方比例將地骨皮、麥芽、牡丹皮、蒼朮、薏苡仁、茯苓、魚腥草、滑石、蛇床子、紫草、漆大姑、蒼耳子除雜質,加入10倍量的水浸泡2小時後,將方法(I)中的藥渣一併混合用文火煎煮2小時,收集濾液備用;
(3 )合併方法(I)、方法(2 )收集的濾液按配方比例加入冰片溶解,靜置3個小時,取上清液分裝,滅菌,包裝即得到本發明的中藥擦洗液。
[0006]本發明的一種治療嬰兒奶癬的中藥擦洗液是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藥製成:蒲公英4-6份、荊芥2-4份、野菊花4-6份、地榆6-8份、
茶樹根6-8份、黃柏2-4份、女貞葉2-4份、百部4-6份、
茵陳蒿6-8份、厚樸3-5份、松花粉6-8份、大黃3-5份、
地骨皮4-6份、麥芽2-4份、牡丹皮3-5份、蒼朮3-5份、
薏苡仁3-5份、茯苓2-4份、魚腥草4-6份、滑石2-4份、
蛇床子3-5份、紫草6-8份、漆大姑6-8份、蒼耳子4-6份、
冰片6-8份。
[0007]本發明的一種治療嬰兒奶癬的中藥擦洗液是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藥製成:
蒲公英5份、荊芥3份、野菊花5份、地榆7份、
茶樹根7份、黃柏3份、女貞葉3份、百部5份、
茵陳蒿7份、厚樸4份、松花粉7份、大黃4份、
地骨皮5份、麥芽3份、牡丹皮4份、蒼朮4份、
薏苡仁4份、茯苓3份、魚腥草5份、滑石3份、
蛇床子4份、紫草7份、漆大姑7份、蒼耳子5份、
冰片7份。
本發明是提供一種治療嬰兒奶癬的中藥擦洗液,使用中國傳統的中草藥為原料,經過科學的組方,通過臨床試驗反覆驗證配置而成,符合傳統中醫學的理論,具有原料易得,價格低廉,配方科學,而且治癒時間短,療效好。
【具體實施方式】
[0008]實施例1
蒲公英3g、荊芥lg、野菊花3g、地榆5g、
茶樹根5g、黃柏lg、女貞葉lg、百部3g、
茵陳蒿5g、厚樸2g、松花粉5g、大黃2g、
地骨皮3g、麥芽lg、牡丹皮2g、蒼朮2g、
薏該仁2g、獲茶lg、魚腥草3g、滑石lg、
蛇床子2g、紫草5g、漆大姑5g、蒼耳子3g、
冰片5g ;
製備方法如下:
(1)、按配方比例將蒲公英、荊芥、野菊花、地榆、茶樹根、黃柏、女貞葉、百部、茵陳蒿、厚樸、松花粉、大黃加十倍量的水浸泡3小時,然後用文火煎煮2小時,煮提兩次,收集濾液備用,藥渣備用;
(2)、按配方比例將地骨皮、麥芽、牡丹皮、蒼朮、薏苡仁、茯苓、魚腥草、滑石、蛇床子、紫草、漆大姑、蒼耳子除雜質,加入10倍量的水浸泡2小時後,將方法(I)中的藥渣一併混合用文火煎煮2小時,收集濾液備用;
(3)合併方法(I)、方法(2)收集的濾液按配方比例加入冰片溶解,靜置3個小時,取上清液分裝, 滅菌,包裝即得到本發明的中藥擦洗液。
[0009]實施例2
蒲公英8g、荊芥5g、野菊花8g、地榆10g、茶樹根10g、黃柏5g、女貞葉5g、百部8g、
茵陳蒿10g、厚樸6g、松花粉10g、大黃6g、
地骨皮Sg、麥芽5g、牡丹皮6g、蒼朮6g、
薏該仁6g、獲茶5g、魚腥草8g、滑石5g、
蛇床子6g、紫草10g、漆大姑10g、蒼耳子8g、
冰片10g。
[0010]製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0011]實施例3
蒲公英4g、荊芥2g、野菊花4g、地榆6g、
茶樹根6g、黃柏2g、女貞葉2g、百部4g、
茵陳蒿6g、厚樸3g、松花粉6g、大黃3g、
地骨皮4g、麥芽2g、牡丹皮3g、蒼朮3g、
薏苡仁3g、茯苓2g、魚腥草4g、滑石2g、
蛇床子3g、紫草6g、漆大姑6g、蒼耳子4g、
冰片6g。
[0012]製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0013]實施例4
蒲公英6g、荊芥4g、野菊花6g、地榆8g、
茶樹根8g、黃柏4g、女貞葉4g、百部6g、
茵陳蒿8g、厚樸5g、松花粉8g、大黃5g、
地骨皮6g、麥芽4g、牡丹皮5g、蒼朮5g、
薏該仁5g、獲茶4g、魚腥草6g、滑石4g、
蛇床子5g、紫草8g、漆大姑8g、蒼耳子6g、
冰片8g。
[0014]製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0015]實施例5
蒲公英5g、荊芥3g、野菊花5g、地榆7g、
茶樹根7g、黃柏3g、女貞葉3g、百部5g、
茵陳蒿7g、厚樸4g、松花粉7g、大黃4g、
地骨皮5g、麥芽3g、牡丹皮4g、蒼朮4g、
薏該仁4g、獲茶3g、魚腥草5g、滑石3g、
蛇床子4g、紫草7g、漆大姑7g、蒼耳子5g、
冰片7g。
[0016]製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0017]溼疹的日常護理
1、避免有剌激性的物質接觸皮膚 ,不要用鹼性肥皂洗患處,也不要用過燙的水洗患處,不要塗化妝品或任何油脂。
2、室溫不宜過高,否則會使溼疹癢感加重。衣服要穿得寬鬆些,以全棉織品為好。
3、母乳餵養可以防止由牛奶餵養而引起異性蛋白敏所致的溼疹。4、嬰兒溼疹發作期間不要種牛痘(天花已消失,現已不種牛痘),也不要和有單純皰疹的人接觸,以免發生皰痘。
[0018]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首先從根本上入手,完全清除熱氣、除溼;其次,殺死和消除皮膚表皮下面的真菌,使臉頰等病發部位的奶癬現象得到緩解和消除,從而使患者達到康復的目的,因有利於皮膚的生理功能的發揮;既有治療作用,又有保護皮膚的作用,使用過程中減少了皮膚的乾燥、緊張感,而且刺激性小,嬰幼兒易於接受,應用前景廣闊。
[0019]藥效評定:
本發明的治療嬰兒奶癬的中藥擦洗液在臨床上對300例嬰兒症患者使用,經統計證明有效率為100%,治癒率在93%以上,在治療劑量下臨床使用未曾發現毒副及過敏反應。[0020]典型病例:
病例1:
黃某,女,2個月,初起於兩頰,發生紅斑丘疹,因劇癢搔抓而顯露有多量滲液的鮮紅糜爛面。診斷:小兒奶癬引起的丘疹,採用本發明的中藥擦洗液實施例1進行外用擦洗,每日3次。I周后皮疹明顯減少,2周大部分消失,3周痊癒。
[0021]病例2:
馬某,男,2個月,面部紅色丘疹、膿庖I月就診,查體見面部多個丘疹、膿庖。診斷小兒奶癬引起的過敏性丘疹,採用本發明的中藥擦洗液實施例2進行外用擦洗,每日3次。I周后皮疹減少,2周繼續減少,3周恢復正常。
[0022]病例3:
馮某,男,I個月,面部淺紅的斑片,伴有少量脫屑;確診:典型的小兒奶癬初期症狀,採用本發明的中藥擦洗液實施例3進行外用擦洗,每日3次。I周后恢復正常。
[0023]病例4:
李某,女3個月,面部紅色丘疹、潮溼,用過膚輕鬆等無效,確診小兒奶癬,採用本發明的中藥擦洗液實施例4進行外用擦洗,每日3次。I周后痊癒。
[0024]病例5:
秦某,女I個月面部出現紅色丘疹、膿皰,確診:因小兒奶癬引起的丘疹,採用本發明的中藥擦洗液實施例5進行外用擦洗,每日3次,I周后膿皰消失,丘疹減少;3周丘疹全部消失。
[0025]病例6:
張某,男,9個月,面部紅色丘疹、膿皰,曾多次就診治療,效果不佳。確診:典型的小兒奶癬。採用本發明的中藥擦洗液實施例3進行外用擦洗,每日3次,I周后膿皰明顯減少,2周後丘疫減少明顯,3周膿皰丘疫全部消失。
[0026]病例7:
牛某,女,2個月,紅色丘疹,大紅色丘疹,額部、雙頰為著。確診:典型的小兒奶癬。採用本發明的中藥擦洗液實施例1進行外用擦洗,每日3次,I周后丘疹減少;3周丘疹全部消失。
[0027]病例8:
張某,女,面部起紅色丘疹、膿皰6個月,查體見面部大紅色丘疹、膿皰,分布對稱,額部、雙頰為著。確診:典型的小兒奶癬。採用本發明的中藥擦洗液實施例5進行外用擦洗,每日3次,I周后膿皰消失,丘疹減少;3周丘疹全部消失。
[0028]病例9:
姜某,女,面部起紅色丘疹、膿皰8個月,確診:典型的小兒奶癬。採用本發明的中藥擦洗液實施例4進行外用擦洗,每日3次,2周後膿皰消失,丘疹減少;3周丘疹全部消失。
[0029]病例10:
趙某,女,面部起紅色丘疹3個月,額部、雙頰為著。確診:典型的小兒奶癬。採用本發明的中藥擦洗液實施例2進行外用擦洗,每日3次,I周后丘疹減少;3周丘疹全部消失。
[0030]病例11:
陳某某,男,面部起紅色丘疹、膿皰5個月,額部、雙頰為著。確診:典型的小兒奶癬。採用本發明的中藥擦洗液實施例5進行外用擦洗,每日3次。I周后膿皰消失,丘疹減少;2周丘疹全部消失。`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嬰兒奶癬的中藥擦洗液,其特徵在於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製成: 蒲公英3-8份、荊芥1-5份、野菊花3-8份、地榆5-10份、 茶樹根5-10份、黃柏1-5份、女貞葉1-5份、百部3-8份、 茵陳蒿5-10份、厚樸2-6份、松花粉5-10份、大黃2-6份、 地骨皮3-8份、麥芽1-5份、牡丹皮2-6份、蒼朮2-6份、 薏苡仁2-6份、茯苓1-5份、魚腥草3-8份、滑石1-5份、 蛇床子2-6份、紫草5-10份、漆大姑5-10份、蒼耳子3-8份、 冰片5-10份; 製備方法如下: (1)、按配方比例將蒲公英、荊芥、野菊花、地榆、茶樹根、黃柏、女貞葉、百部、茵陳蒿、厚樸、松花粉、大黃加十倍量的水浸泡3小時,然後用文火煎煮2小時,煮提兩次,收集濾液備用,藥渣備用; (2)、按配方比例將地骨皮、麥芽、牡丹皮、蒼朮、薏苡仁、茯苓、魚腥草、滑石、蛇床子、紫草、漆大姑、蒼耳子除雜質,加入10倍量的水浸泡2小時後,將方法(I)中的藥渣一併混合用文火煎煮2小時,收集濾液備用; (3)合併方法(I)、方法(2)收集的濾液按配方比例加入冰片溶解,靜置3個小時,取上清液分裝,滅菌,包裝即得到本發明的中藥擦洗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嬰兒奶癬的中藥擦洗液,其特徵在於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 料藥製成: 蒲公英4-6份、荊芥2-4份、野菊花4-6份、地榆6-8份、 茶樹根6-8份、黃柏2-4份、女貞葉2-4份、百部4-6份、 茵陳蒿6-8份、厚樸3-5份、松花粉6-8份、大黃3-5份、 地骨皮4-6份、麥芽2-4份、牡丹皮3-5份、蒼朮3-5份、 薏苡仁3-5份、茯苓2-4份、魚腥草4-6份、滑石2-4份、 蛇床子3-5份、紫草6-8份、漆大姑6-8份、蒼耳子4-6份、 冰片6-8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嬰兒奶癬的中藥擦洗液,其特徵在於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製成: 蒲公英5份、荊芥3份、野菊花5份、地榆7份、 茶樹根7份、黃柏3份、女貞葉3份、百部5份、 茵陳蒿7份、厚樸4份、松花粉7份、大黃4份、 地骨皮5份、麥芽3份、牡丹皮4份、蒼朮4份、 薏苡仁4份、茯苓3份、魚腥草5份、滑石3份、 蛇床子4份、紫草7份、漆大姑7份、蒼耳子5份、 冰片7份。
【文檔編號】A61K36/904GK103860995SQ201410107349
【公開日】2014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1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21日
【發明者】吳伶 申請人:吳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