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窩器與打窩釣魚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12 14:40:42 3

本實用新型屬於漁具技術領域,具體地來說,是一種打窩器與打窩釣魚裝置。
背景技術:
釣魚是一種捕捉魚類的方法,曾是人類獲取食物的重要生產方式。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釣魚逐漸成為一種娛樂休閒活動,受到人們的熱烈追捧與喜愛。
釣魚需要藉助一定的工具,包括釣竿、釣鉤、魚餌等。但傳統的釣魚方式更依賴於釣手的個人經驗與水平,並不重視釣具的設計,釣具發揮的作用很小。因而不同釣手的漁獲差異很大,尤其是業餘釣手常常出現空竿的情況,減少了釣魚活動的樂趣。
為了提高垂釣效率,多有向垂釣點投放脫離魚鉤之誘餌的做法,俗稱「打窩」。這種做法雖然可以吸引魚類,但由於誘餌與魚鉤缺乏相互作用,魚類咬鉤的機率並不高,且容易發生脫鉤現象,對於垂釣成功率的提高效果十分有限。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打窩器與打窩釣魚裝置,有效提高垂釣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打窩器,包括殼體與貫穿所述殼體的魚線:
所述殼體具有一可彈性變形的閉合倉,所述閉合倉之周壁設有進水孔,所述閉合倉可滑動地保持於所述殼體內;
所述魚線用於驅動所述閉合倉發生變形與滑動,所述魚線的兩端分別用於連接釣竿與魚鉤。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閉合倉包括第一止推件、第二止推件與彈性作用組件:
所述第一止推件與所述第二止推件可滑動地保持於所述殼體內,並與所述殼體包圍而成所述閉合倉,所述第一止推件與所述第二止推件之間通過所述彈性作用組件連接;
所述彈性作用組件用於發生彈性力。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魚線與所述第一止推件或所述第二止推件連接,並可滑動地保持於所述第二止推件或所述第一止推件。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彈性作用組件包括配重塊與彈性元件:
所述配重塊位於所述第一止推件遠離所述第二止推件的一側,並與所述魚線固定連接;
所述彈性元件位於所述第一止推件與所述第二止推件之間。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止推件與所述第二止推件上分別設有過線孔,所述魚線可滑動地穿過所述過線孔。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殼體至少具有一處流線型端部,所述流線型端部與所述第二止推件分居所述第一止推件兩側。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殼體包括圓環柱狀本體與設於所述圓環柱狀本體一端的所述流線型端部,所述圓環柱狀本體遠離所述流線型端部的一端開口設有限位部。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止推件或所述第二止推件或所述殼體上設有所述進水孔。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打窩器上設有至少一個夜光珠。
一種打窩釣魚裝置,包括以上任一項所述的打窩器與魚鉤,所述魚鉤設於所述魚線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置具有殼體與貫穿所述殼體的魚線的打窩器,殼體具有一可彈性變形的閉合倉,閉合倉周壁設有進水孔並可滑動地保持於殼體內,魚線用於驅動閉合倉發生變形與滑動,進而在魚線上連接魚鉤,閉合倉內的餌料可充分發揮引誘作用,並通過魚線對魚鉤施加彈性力而防止魚類脫鉤,提供了一種具有極高的垂釣效率的打窩器與打窩釣魚裝置。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範圍的限定,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打窩器的結構透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打窩釣魚裝置的結構透視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0-打窩釣魚裝置,0100-打窩器,0110-殼體,0111-流線型端部,0112-圓環柱狀本體,0113-限位部,0120-閉合倉,0121-第一止推件,0122-第二止推件,0123-彈性作用組件,0123a-配重塊,0123b-彈性元件,0124-進水孔,0130-魚線,0140-夜光珠,0200-魚鉤。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於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打窩器與打窩釣魚裝置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打窩器與打窩釣魚裝置的優選實施例。但是,打窩器與打窩釣魚裝置可以通過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並不限於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打窩器與打窩釣魚裝置的公開內容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於」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相反,當元件被稱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時,不存在中間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打窩器與打窩釣魚裝置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實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實施例1
請參閱圖1,打窩器0100包括殼體0110與貫穿殼體0110的魚線0130,其中:
殼體0110具有一可彈性變形的閉合倉0120,閉合倉0120之周壁設有進水孔0124,閉合倉0120可滑動地保持於殼體0110內;
魚線0130用於驅動閉合倉0120發生變形與滑動,魚線0130的兩端分別用於連接釣竿與魚鉤0200。
具體地,餌料預先置入閉合倉0120內,避免在打窩器0100下水過程中發生灑落浪費。
當打窩器0100進入水中時,環境水自閉合倉0120的進水孔0124進入閉合倉0120。餌料遇水膨脹而逐漸軟化,並從進水孔0124溢出於打窩器0100外,並隨水體流動而散播,吸引周圍魚類前來覓食,提高魚類咬鉤的機率。
當魚類咬鉤時,魚類試圖逃脫而對魚鉤0200施加作用力,魚鉤0200沿魚線0130而將作用力傳遞於閉合倉0120。由於閉合倉0120可彈性變形,反向作用下,閉合倉0120通過魚線0130向魚鉤0200施加拉力,使魚鉤0200具有沿接近閉合倉0120的方向運動的趨勢,進一步鎖緊魚類,防止魚類逃脫。
顯見地,在此結構下,垂釣者釣魚的成功率顯著提高,垂釣樂趣得以彰顯,使釣魚運動更具吸引力。
優選地,閉合倉0120包括第一止推件0121與第二止推件0122:
第一止推件0121與第二止推件0122可滑動地保持於殼體0110內,並與殼體0110包圍而成閉合倉0120,第一止推件0121與第二止推件0122之間通過彈性作用組件0123連接;
彈性作用組件0123用於發生彈性力。
具體地,彈性作用組件0123可通過彈性變形而發生彈性力,使第一止推件0121與第二止推件0122的間距發生變化,閉合倉0120得以實現其彈性變形。
優選地,魚線0130與第一止推件0121或第二止推件0122連接,並可滑動地保持於第二止推件0122或第一止推件0121。
具體地,在本實施例中,魚線0130一端與第一止推件0121連接,並沿該方向而向外延伸至與釣竿連接;魚線0130另一端穿過或繞過第二止推件0122,魚線0130與第二止推件0122之間保持自由。
在此結構下,魚線0130可對第一止推件0121施加作用力,使第一止推件0121隨魚線0130發生位置變動。相應地,第一止推件0121與第二止推件0122之間的距離隨之發生變化。
在此過程中,彈性作用組件0123在第一止推件0121與第二止推件0122的拉壓下發生彈性變形,並向第一止推件0121施加反向作用力,同時通過魚線0130而向外傳遞該反向作用力。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魚線0130一端與第二止推件0122連接,另一端滑動地保持於第一止推件0121上。
優選地,彈性作用組件0123包括配重塊0123a與彈性元件0123b:
配重塊0123a位於第一止推件0121遠離第二止推件0122的一側,並與魚線0130固定連接;
彈性元件0123b位於第一止推件0121與第二止推件0122之間。
進一步優選,配重塊0123a與第一止推件0121保持接觸。
具體地,配重塊0123a與第一止推件0121保持力的作用。由此,通過配重塊0123a與第一止推件0121的配合,魚線0130與第一止推件0121之間的力傳遞得以實現。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彈性作用組件0123亦可僅包括彈性元件0123b,魚線0130直接連接於第一止推件0121上。
其中更佳地,配重塊0123a可以是鉛墜。鉛墜屬於垂釣活動中常見的輔具,來源豐富、取材方便,利於降低製造成本,也易於更換維護。
其中更佳地,彈性元件0123b可以是彈簧。彈簧屬於標準化產品,利於降低製造成本。猶佳地,彈性元件0123b為壓縮彈簧,其與第一止推件0121、第二止推件0122之間的作用更佳。
進一步優選,第一止推件0121與第二止推件0122上分別設有過線孔,魚線0130可滑動地穿過過線孔。
具體地,魚線0130與第一止推件0121、第二止推件0122均不直接連接。魚線0130一端穿過第一止推件0121的過線孔,並與配重塊0123a固定連接;魚線0130另一端穿過第二止推件0122的過線孔,並向外延伸而與魚鉤0200連接。
進一步,殼體0110上亦設有過線孔,以供魚線0130穿出於殼體0110而連接於釣竿或魚鉤0200上。
更進一步,第一止推件0121、第二止推件0122與殼體0110上的過線孔具有共軸關係,魚線0130的走向更為合理,不致發生彎曲纏繞。
優選地,殼體0110至少具有一處流線型端部0111,流線型端部0111與第二止推件0122分居第一止推件0121兩側。
具體地,流線型通常表現為平滑而規則的表面,沒有大的起伏和尖銳的稜角。流體在流線型端部0111表面主要表現為層流,沒有或很少有湍流,保證打窩器0100受到較小的阻力,易於划過較遠的距離並潛入水深較大的區域。
進一步優選,殼體0110包括圓環柱狀本體0112與設於圓環柱狀本體0112一端的流線型端部0111,圓環柱狀本體0112遠離流線型端部0111的一端開口設有限位部0113。
具體地,限位部0113用於防止第二止推件0122自殼體0110脫落。由此,第一止推件0121、彈性作用組件0123等亦免於脫落,保證打窩器0100的使用安全。
更進一步,限位部0113為可拆卸結構。
具體地,限位部0113可自殼體0110的開口卸下,使第二止推件0122得以脫出殼體0110,以便垂釣者對閉合倉0120進行餌料填充,亦利於對打窩器0100的元件進行維護或更換。
優選地,殼體0110的過線孔設於流線型端部0111上。魚線0130依次穿過殼體0110、第一止推件0121與第二止推件0122的過線孔,而連接釣竿與魚鉤0200。
優選地,第一止推件0121或第二止推件0122或殼體0110上設有進水孔0124。
具體地,上述三者至少有一者上設有進水孔0124,保證水流得以進入閉合倉0120。
優選地,打窩器0100上設有至少一個夜光珠0140。
具體地,夜光珠0140是指可於黑暗環境中自行發光的物體。水下環境亮度較低,夜光珠0140發出螢光可極大地引起魚類的注意,吸引魚類前來覓食咬鉤,提高垂釣效率。
在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打窩器0100兩端均設有夜光珠0140。夜光珠0140繫於自打窩器0100兩端穿出的魚線0130上,可隨魚線0130而移動。
請參閱圖2,打窩釣魚裝置1000包括以上所述的打窩器0100與魚鉤0200,魚鉤0200設於魚線0130上。
具體地,魚鉤0200設於圓環柱狀本體0112遠離流線型端部0111的一端開口處,並連接於魚線0130上。
優選地,魚鉤0200可為多個,以進一步提高垂釣效率。其中,當魚鉤0200為兩個時,兩個魚鉤0200之間以八字環連接。
優選地,打窩釣魚裝置1000還包括端蓋。
具體地,端蓋用於封閉圓環柱狀本體0112遠離流線型端部0111的一端開口。在非工作狀態下,魚鉤0200可安全地存放於打窩器0100內,便於打窩釣魚裝置1000的攜帶運輸。而需要使用時,僅需將端蓋取下,即可使魚鉤0200自殼體0110內露出。
應用時,打窩器0100的封閉倉內填充餌料。打窩釣魚裝置1000隨之投入水中,餌料在水下受溼而膨脹,對周圍魚類產生引誘作用。
魚類覓食而容易咬鉤,咬鉤後,魚類受到封閉倉的彈性作用力而被鉤緊,進一步提高打窩釣魚裝置1000的垂釣效率。
在這裡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體值應被解釋為僅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為限制,因此,示例性實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後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