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戰役張靈甫多少人被消滅(孟良崮戰役數據)
2023-06-12 11:51:52 3
在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有一支由張靈甫領導的精銳的武裝部隊,被眾人稱為難啃的硬骨頭——國民黨整編第74師。在1947年5月13日至16日國共戰役中,共產黨由粟裕領導指揮的華東野戰軍,在這場大規模運動與陣地智搏相結合的戰爭中,將整編第74師軍團全員乾淨徹底地殲滅於蒙陰東南之蘆山的孟良崮地區。故這場戰爭稱為孟良崮戰役。
孟良崮戰役中,整編74師率先佔據上風。而解放軍是並沒有很大優勢,但他們以即使在百萬軍隊的阻擋下,也勢必要取得對方將領首級的氣勢去對抗強敵。最終擊斃整編第74師指揮首領張靈甫。在這場戰爭中,我們面臨敵人的重兵密集以及猛烈攻擊,包括阻擋來自各路援助敵人。華東野戰軍們堅持不懈歷經3天時間勇猛地與國民黨的精銳部隊拼死相抗,浴血奮戰。
圖 |整編74師
終於在三天後,從整編74師的陣線中央割裂他們部署,將他們全體殲滅,成為解放戰爭時期進攻主力的優秀榜樣。在這場戰爭中,解放軍一共殲滅敵人32676人,取得這樣輝煌的勝利更是成為扭轉華東戰局的關鍵,同時也打破了國民黨軍想要進攻山東解放區的想法,加速的解放戰爭的進程。
而為了拿下整編74師這個精銳武裝部隊,華東野戰軍也是下了不少功夫,付出了許多代價。華東野戰軍先是採取了分析74師已經表現出的戰術特點,解放軍們深知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這支精銳武裝部隊善於小群體作戰,他們分組戰鬥,一般每組不超過5人。他們還有一大特點就是善於側面襲擊,使用武器主要是湯姆遜衝鋒鎗和手榴彈,進攻時通常是採用正面突擊,派上小股兵力和較強的炮火。而衝擊時則是採用先扔一排手榴彈的方式,之後再衝鋒鎗開路。
他們詭計多端,善於布置疑陣,以引誘我軍的方法,把事先布置的暗器放出對我軍造成嚴重傷害,十分狡猾又會偽裝。此外,他們的硬體條件也十分充足,兵多,炮多,彈藥充足,各部分兵力也分配恰當,重視聯絡,能夠準確地發出訊號。
因此,解放軍面對這支裝備精良、彈藥充足,有著比較較多作戰經驗的國民黨軍主力部隊也折損不少。據統計,解放軍參戰部隊犧牲2043人,負傷9300人,其他減員846人,合計損失12189人。但我們解放軍還是理性分析了整編74師的不足,並從不足中尋找突破口。
圖 |炮兵陣地
其實整編74師的弱點顯而易見。因為小組太過分散的原因只要我軍採取包圍的方式,他們就會下意識只求自保,而且容易喪失信心,只要我軍多採用迂迴包圍,就會讓他們氣勢大減。其次硬體條件充足也為他們帶來弱點,那便是他們太過於依賴軍火,如果我軍炮火打擊他們,便很容易造成他們的失敗。戰鬥精神不強致使他們要是遇上近夜戰鬥,就很快敗下陣來。
深入孟良崮戰役,聚焦當時的緊張時刻,踏著歷史的足跡去深入這場戰爭。在孟良崮戰役的沂蒙山區,並非是普通的作戰區域,它向來有七十二崮的形容。其實在解放戰爭中許多戰役都慘烈無比,例如上甘嶺、松骨峰,同樣惡劣的地理環境如同絞肉機,但往往這些複雜的地形都是我軍取得勝利,戰爭的進程也更是驗證了這個規律。
在七十二崮中,崮是指形狀奇怪的山,崮的山頂不同於平時所見之山是尖頂,而是平平的頂,在它的周圍更是險峻的懸崖,難以攀爬,望而生畏。孟良崮戰役中的孟良崮便是其中最高最險的那一座崮。
而華東野戰軍正是抓住了時機將整編74師困於孟良崮,因為國民黨有多路的援軍,所以那時的張靈甫心裡期待著援軍,堅信只要他們固守等待援軍,以自己的中心為誘餌再包圍解放軍。也正因為這樣的想法,才能吸引大批國民黨援軍,讓我軍有機會一舉殲滅大批的國民黨軍隊。
圖 |國民黨軍部隊
我們打殲滅戰,主攻是很重要的,但是阻擋援軍也十分重要,能否阻擋援軍在整場戰鬥中舉足輕重。孟良崮戰役在當時的情況下更是危機與戰機同時產生,如果成功就攻打下蔣介石手中的王牌軍隊,如果失敗還很有可能被敵人包圍。
5月13日,歷經2天的生死激戰在黃昏正式開始,起初我們攻打下幾個小山頭,我們的軍隊前赴後繼,拼死搏殺。張靈甫的主力在主峰難以攻入,我們甚至換了好幾個連長,戰況一度到山頭都被削平,低了好幾尺,卻無法進展。此次戰役,在解放戰爭中的激烈程度數一數二。
此次戰爭的兇險程度更是難以預料,在我們與孟良崮上74師焦灼時,黃百韜的整編25師,李天霞的整編83師以及桂系鍾紀的第7軍這些援軍早就包圍在我軍周圍,他們甚至不惜採用人海戰術,整支營隊撞擊,炮火轟鳴。
當時的我們面臨界牌失守,三山店、交界墩被敵人強佔,天馬山、履浮山、蛤蟆崮等全線告急。而敵人的援軍漫山遍野甚至由蔣介石親自指揮,而我們身後只剩七八個戰士一度和前線指揮失去所有聯繫,我們拼命阻擋也難敵對方的炮火轟鳴,猛烈撞擊。
圖 |粟裕
在這場險戰中,靠的是我軍時刻都能擰成一股繩團隊協作,連當時的一縱隊司令的葉飛也忍不住感嘆,在這樣內外壓力的艱難情況突出重圍只有在我們人民軍隊才會出現。位於天馬山北面的山溝,解放軍部隊趕往孟良崮,在廖政國向他們說明情況後,他們心裡清楚這不是命令,也不是人情,只是為了心中統一的目標。他們飛速前進去援救解放軍,阻擋援軍,將敵人擊退。
而解放軍能夠擊退國民黨軍也因為他們內部有矛盾,整編83師李天霞與張靈甫素來不和,之前國民黨要求李天霞去支援張靈甫時,僅僅是派出一個連,假模假樣支援,同時卻打著派了一個旅的口號,讓國民黨軍對派志願隊伍掉以輕心。在正式打響戰鬥時更是一邊下令要全力支援,一邊暗自私下告知要保留實力及時撤退。
圖 |蔣介石
然而,李天霞只是個例,許多援軍與張靈甫的關係都不怎麼好,除了猛攻天馬山的黃百韜,是全心為國民黨想要自己的戰功,其餘都保留著自己的私心。甚至桂系的第7軍因與蔣介石之間的矛盾,故意只派出了一個團,也正因為如此在解放軍的大無畏的團結對比之下,孟良崮戰役的成敗在冥冥中已經註定了。
看著自己的王牌部隊陷入絕境,蔣介石急紅了眼,這時候其他援軍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但為時已晚,即便蔣介石下死令說凡是援助不到位,有懈怠的,猶豫不前進,耽誤了作戰時機的,一律受嚴重處罰,以及強調了這次戰役在整場解放戰爭中的重要性。雖然司令部發急電告知各部隊絕不能見死不救,但在那樣的狀況下,軟硬兼施都不奏效了。各路援軍還是沒辦法將華東野戰軍包圍,一切都成了定局。
圖 |張靈甫被擊斃
1947年5月16日下午,最終整編74師還是葬身沂蒙山區,曾被稱為國民黨的五大主力軍的整編74師,張靈甫以及74師最後落到全軍覆沒的下場。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種結果更是表明了,國民黨內部紀律混亂,官員相互包庇,知情不報,山頭林立,完全沒有同仇敵愾的精神。反觀之,我們人民解放軍之所以能夠殺出重圍,我們不像他們的分崩離析,組織性讓我們更加團結,紀律性讓我們行事穩健靠譜。
孟良崮戰役是解放戰爭的一個縮影,即便是分散在全國各地解放軍,只要中央的一聲令下都能夠團結一心,攻克艱難境況。國民黨的問題早就不是精良武裝和提高素質能夠解決了。而在現在的時代,中國仍然面臨著許許多多的挑戰,但是如同解放戰爭一樣,只要是站在人民對立面的都註定會失敗,我們更是無需害怕所謂霸權。
圖 |粟裕
值得一提的是,在解放戰爭中的孟良崮戰役勝利是離不開粟裕的高超指揮,以及華東野戰軍的戰鬥力。雖然逆歷史潮流的軍隊自然失敗,但是他們不懼怕任何困難,能夠一步步走向勝利,絲毫不畏懼強勁的敵人,在戰火中越來越勇,更是中國解放軍難能可貴的品質。因此,孟良崮戰役,最後以張靈甫兵敗身亡,解放軍取得孟良崮戰役勝利落下帷幕。
-完-
作者:大國
注釋:【 原創內容請勿抄襲;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