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用鋼模面板的結合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07:36:21 2
專利名稱:建築用鋼模面板的結合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築用鋼模面板的結合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在當兩模板的面板欲作並靠且保持在一個平整平面時所作的結合的建築用鋼模面板的結合裝置。
以往別於零散性模板,規格化的整套施工時可重複使用的系統模板,可以木材或鋼材製成,以鋼材製成的建築用鋼模中,如
圖1所示,是由面板61、骨架62及骨架62上下方的補強梁63所組成,為了增加互換性,面板61由多數塊並組而成,骨架62及補強梁63也相同,面板61的結合裝置,如圖2所示,兩接合的面板611、612上分別設有一個梯形的扣座641、642,並配合一個呈形且具人扣條651及一個握把652的扳扣65,該扳扣65一組對應側652截面較窄,另一組對應側654較寬,結合時,利用扳扣65的扣條651截面較窄的對應側653與面板61對應而穿入兩扣座641、652間,然後如圖3所示,下壓握把652,使扣條651具較寬截面的對應側654分別抵貼面板611、612及扣座641、642,使兩面板611、612在並靠時具有完整的平面。
此種鋼模面板的結合裝置適合於同一座鋼模中兩面板的結合,也就是形成外模板,如果兩座鋼模上各設有面板,且兩座鋼模間設有間接件(其上也設有面板),要使三者的面板結合,上述結合裝置就不適用。
如圖4所示,為內模板67在一個混凝土結構66間做內縮脫模的作業,每面內模板67包含位於兩側的側模板671、672及位於中間的間接件673,脫模時,使同一個混凝土結構66間的每一面內模板67中的間接件673內移或取出,使兩側模板671、672內縮與混凝土結構66脫離,此種間接件673由於本身是用來供形成整面混凝土牆的一部分,所以仍設有面板,內模板67的脫模作業是以驅動裝置驅動間接件673內移並連動兩側模板671、672對應位移來達成脫模,該驅動裝置在驅動間接件673靠模時,已維持間接件673上的面板與兩側模板671、672上面板定位形成一個完整平面,所以前述的扳扣65(如
圖1)在此情況並不被考慮。但是,此種間接件673在脫模時必須連動兩側模板671、672,不能單獨進行脫模作業。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種建築用鋼模面板的結合裝置,在脫模時可直接取出間接件,不與兩側模板產生連動,且可將兩兩並靠的面板結合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平面。
本實用新型的特徵在於該結合裝置包括多數個成對設在兩個具有面板的欲作並接構件上且具有開口扣槽的扣座,以及多數個具有握把及位於握把一端的扣杆的扳扣,每個扳扣的扣杆截面形成一組截面相對應較窄的側邊及一組相對應較寬的側邊,借扳扣上的扣杆兩端相對應較窄的側邊將扣杆置入面板上扣座的扣槽開口中,再扳移扳扣上的握把,使扣杆兩端相對應較寬的側邊卡嵌於扣座的扣槽中,將欲並接的面板結合。
下面通過最佳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建築用鋼模面板的結合裝置進行詳細說明,附圖中
圖1是一種建築用鋼模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一種建築用鋼模的面板結合方式示意圖。
圖3是一種建築用鋼模的面板另一結合方式示意圖。
圖4是建築用內模板的縮模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應用於鋼模的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應用於和兩側模板上面板結合的立體分解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應用於和兩側模板上面板結合的立體正面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應用於和兩側模板上面板結合的立體俯視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應用於和兩側模板上面板結合的立體側視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扣座的分解圖。
如圖5所示,整體鋼模由兩側模板1及中間的間接件2所組成,每一側模板1都設有供形成混凝土牆面的面板11及作為補強用的肋骨12,肋骨12上橫向設有補強梁13。
如圖6所示,間接件2與兩側模板1的結合,該側模板1的面板11呈相對應伸設,其對應的端部14形成斜劈狀。
該間接件2設於兩側模板1間,具有一個兩側與側模板1面板11端部14上斜劈對應端部21的面板22,及一個寬度較面板22大的靠板23,靠板23上設有多數個鏤孔24,靠板23借鏤孔24內緣與面板22焊接固定。
本實用新型的結合裝置包括多數個扣座4及多數個扳扣3,扣座4相對地設在側模板1的面板11上,每一個扣座4上形成一個開口朝下的扣槽41,扣槽41開口42處較窄,內部形成寬度較大的置穴43。
每個板扣3具有握把31及橫向設在握把31一端的扣杆32,扣焊32的長度大於間接件2上靠板23的寬度,扣焊32截面具有一組寬度較窄的側邊33及一組邊較寬的側邊34,側邊33的寬度比扣座4的開口42小,側邊34的寬度約等於該扣座4的置穴43減去靠板23厚度後的寬度。
當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進行面板的結合時,如圖7、8、9所示,先將間接件2置靠於兩側模板1的面板11端部14間,使靠板23置貼於兩側模板1的面板11,並擋住面板22與兩側模板1面板11間的縫隙,然後將扳扣3的握把31朝上,將扳扣3扣焊32上較窄的側邊33從兩面板11上扣座4的扣槽41開口42置入,再扳動扳扣3下傾至約略水平位置,使扣焊32上較寬的側邊34卡嵌34卡嵌於扣座4上較寬的置穴43中,因為扳扣3側邊34的寬度與扣座4的置穴43減去靠板23厚度從的寬度約相等,所以,橫設於兩扣座4間的扣杆32能卡推靠板23,使靠板23靠附於兩側的側模板1的面板11,而使兩面板11及間接件2的面板22形成一個完整的平面。
本實用新型也可如
圖10所示,該扣座5以螺接件51螺設於面板11結合的肋骨12上,並延長板扣6扣杆61的長度,同樣可達到上述的效果。而且,因為螺接件51與肋骨12上供螺設的開孔52孔徑間存在微小的餘隙,當扳扣6的扣杆61嵌於扣座5的置穴53時,其扳撐力量使扣座5稍微位移,就可以利用前述螺接件51與開孔52孔徑間的極小餘隙,使扳扣6的扣設關係更適當。
另外,本實用新型的結合裝置如果應用在兩側模板間沒有間接件時,也就是要使同一個模板中兩面板結合時,可在兩面板上各設有對應的扣座,並取消扣座中扣槽與面板間的段差,利用相同的扳扣,也可以使同一個模板中兩面板相結合。
由以上說明可知,本實用新型提供兩側模板與間接件三者的面板結合,並且提供當間接件上設有補強及具有防滲漏效果的靠板時也可達成面板間結合的效果,其構造簡單,操作容易,確實符合建築施工要求簡化且有效的功能。
權利要求1.一種建築用鋼模面板的結合裝置,包括多數個成對設在兩個具有面板的欲並接構件上的扣座,以及多數個扳扣,每一個扳扣具有一個握把及一個位於該握把一端的扣杆,該扣杆的截面形成相對應較窄的側邊及相對應較寬的側邊,其特徵在於每一個扣座上設有具開口的扣槽,該扣杆兩端相對應較寬的截面的側邊卡嵌於該扣座的扣槽中。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築用鋼模面板的結合裝置,其特徵在於兩個具有面板的欲並接構件間設在一個間接件,該間接件包括一個面板及一個比面板寬度寬的靠板,該扳扣的扣杆卡抵於該間接件的靠板上,該靠板附兩欲並接構件的面板上,該間接件的面板與兩欲並接構件的面板間形成平面結合。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築用鋼模面板的結合裝置,其特徵在於兩欲並接構件的面板上各設有肋骨,該扣座固定於該肋骨上。
專利摘要一種建築用鋼模面板的結合裝置,包括多數個成對設在兩個具有面板的欲並接構件上的扣座及多數個扳扣,每個扣座上各設有具開口的扣槽,每個扳扣各設有一個握把及位於握把一端的扣杆,扣杆的截面形成一組相對應較窄的側邊及一組相對應較寬的側邊,扣杆兩端分別以相對應較窄的側邊從扣座的扣槽開口置入扣槽中,並扳移扳扣,使扣杆相對應成較寬的截面側邊卡嵌於扣座的扣槽,將欲並接的面板結合。
文檔編號E04G17/04GK2219926SQ9520254
公開日1996年2月14日 申請日期1995年1月27日 優先權日1995年1月27日
發明者李文元 申請人:李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