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黃飛鴻最新消息(黃飛鴻何以經久不衰)
2023-06-01 07:50:38 1
徐克黃飛鴻最新消息?前不久,一部名為《黃飛鴻之南北英雄》的網大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主演是趙文卓當「佛山無影腳」配合《男兒當自強》的背景音樂出現時,一下子勾起了我童年的記憶那個時候讓我熱血沸騰的,也是黃飛鴻,而他的扮演者裡,也有趙文卓,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徐克黃飛鴻最新消息?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徐克黃飛鴻最新消息
前不久,一部名為《黃飛鴻之南北英雄》的網大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主演是趙文卓。當「佛山無影腳」配合《男兒當自強》的背景音樂出現時,一下子勾起了我童年的記憶。那個時候讓我熱血沸騰的,也是黃飛鴻,而他的扮演者裡,也有趙文卓。
那是上個世紀末香港電影最後的燦爛時光,當年的徐克導演攜手李連杰和趙文卓,拍出了中國電影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一個武俠系列。徐克拍攝的黃飛鴻系列電影,包括《黃飛鴻之壯志凌雲》、《黃飛鴻2男兒當自強》、《黃飛鴻3獅王爭霸》、《黃飛鴻4王者之風》、《黃飛鴻5龍城殲霸》和《黃飛鴻6西域雄獅》。
這六部電影,造就了李連杰和趙文卓功夫巨星的身份,也讓黃飛鴻成為一代青年人心目中的偶像。
變革年代最需要英雄,在清末民初那樣一個動蕩的亂世裡,霍元甲、葉問等許許多多的國術代表都被人們所推崇,被影視作品相中。可放眼整個武俠電影史上,成系列、有規模,並且產生巨大影響力的系列電影,黃飛鴻首屈一指。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是黃飛鴻?
亂世豪俠,有智識才有未來
清末民初,亂世紛紜,中國始終處於一個動蕩的時代,國家往何處去?是廟堂中人和知識分子思慮的問題。
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文要高於武,講究的是「以文馭武」。出身草莽的江湖人士,受制於環境,對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很難有自覺的思想探索,而這恰恰是清末民初社會最需要的東西。
誰能在思想上領先大多數人,誰就是大俠。當年大刀王五參與到戊戌變法中,就是受戊戌六君子的感召,在這之前他只算一個俠客,可當他參與到國家命運中去時,王五就成了大俠。
在這一點上,黃飛鴻比王五更幸運一點。身處廣東的他,得風氣之先,見識了太多西方的「奇技淫巧」。在思想上,黃飛鴻天然就不那麼因循守舊,加上父親對他的教育,使得黃飛鴻習武,從最初就不是為了打打殺殺,可以說起點很高了。
《黃飛鴻之壯志凌雲》裡我們領略了中西文化碰撞下,黃飛鴻作為一個思考者的痛苦。影片中,徐克對那股「你有洋槍,我有神功」的民族主義論調進行了一番巧妙地批駁。《黃飛鴻2男兒當自強》中,黃飛鴻和白蓮教鬥在一起,民族的出路,不能靠宗教的自我麻痺。在革命與宗教迷信中,黃飛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
在《黃飛鴻3獅王爭霸》裡,李鴻章為了迎合慈禧太后,舉辦了「獅王爭霸」比賽,比賽各方進行了慘烈的較量,黃飛鴻在結尾更是說了一段擲地有聲的話:「李大人,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剛才天炮一響,如果沒有天燈擋槍的話,勝負歸誰,還真沒人知道。現在金牌在我黃某的手上,並非我贏了。大人為了大顯我民神威而舉辦的這場『獅王爭霸』,死傷這麼多人,在世人面前,其實我們都輸了。依小民之見,我們不只要練武強身、以抗外敵,最重要還是廣開民智、智武合一,那才是國富民強之道。區區一個牌子,能否改變國運?還請李大人三思。這金牌,留給您做紀念吧!告辭了!」
回想百年近代史,再看這段話,無限感慨。當電影的光芒照進現實,臺詞就有了現實意義。徐克的整個黃飛鴻系列,以第三部最有指向性和思考價值。
此後的《黃飛鴻4王者之風》和《黃飛鴻5龍城殲霸》,主演換成了趙文卓,第四部裡的紅燈照,更像是對第二部白蓮教的復刻,而第五部更是淪落到和海盜惡霸打在一起的局面,格局又縮回去了。等到了最後一部《黃飛鴻6西域雄獅》,整體構架極佳,但影響力已不能同日而語了。
一部武俠電影的偉大,一定不僅僅是炫目的動作場面和打鬥技術,而是思想性上的偉大。思想的偉大是決定一部影片高低的先決條件,黃飛鴻系列一以貫之的思考,是處於轉型時期的動蕩中國,究竟該如何對待外來侵略,對待外來文明,對待新生事物,以及如何珍視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
徐克在黃飛鴻系列當中達到的思考深度,是後來同類題材影視作品罕能企及的,這也是黃飛鴻系列廣受推崇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只會打打殺殺,終究是一介武夫,唯有智識超群,膽略過人,方是仁者無敵,一代大俠。
功夫過硬,能戰才配言和
武俠電影,「武俠」二字,武在俠前。思想境界多高暫且不論,能打是必須的。只有武功好,然後才有資本行俠仗義,手裡的功夫不硬,行走江湖,想主持正義,很容易淪為笑柄。
黃飛鴻能打。黃飛鴻是「廣東十虎」之一黃麒英的兒子,家學過硬。很多人誤認為黃飛鴻位列「廣東十虎」,那是以訛傳訛。作為洪拳代表人物,他開館授徒,名滿嶺南,精通金錢鏢、鐵線拳、單雙虎爪等功夫,影迷們津津樂道的無影腳僅僅是其中之一。
不光功夫過硬,黃飛鴻還心系蒼生,懸壺濟世,開設醫館「寶芝林」救治病人。醫術高明之外,更是心繫國家,被黑旗軍將領劉永福聘為軍醫和技擊總教練。
1894年,黃飛鴻隨軍隊前往臺灣,在甲午中日戰爭中,他是上了前線的。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後,黃飛鴻回到廣東,心灰意冷之餘再也不傳授武功,只是專心行醫濟世,寶芝林門前掛著一幅文字:「武藝功夫,難以傳授;千金不傳,求師莫問。」
歷史上的黃飛鴻本人
這樣一個傳奇人物,被徐克相中也不稀奇。在打鬥安排上,徐克遵循歷史的同時,儘量設置得漂亮。無論《黃飛鴻之壯志凌雲》裡雨夜的打鬥,還是《黃飛鴻2男兒當自強》中布棍的糾纏,這幾場打戲的設置都非常精彩,在整個中國武俠電影史上,都是排在前面的。
徐克天馬行空的布置,讓打鬥場景非常抓人眼球,打得既漂亮又熱血沸騰。黃飛鴻這個題材不是說之前沒有人拍過,從上世紀四十年代起關德興就開始拍黃飛鴻系列,是迄今飾演黃飛鴻次數最多的演員,但是這些作品後來都被徐克系列「覆蓋」了。
1991年《黃飛鴻之壯志凌雲》上映時,關德興在電影院看完之後很震撼,因為這是一個和他拍的黃飛鴻完全不同的形象。關德興版的黃飛鴻更符合我們傳統認知的俠客,除暴安良,扶危濟困,但是格局就比較小。
反觀徐克,他把黃飛鴻置於一個變革的時代裡,用歷史推著人物往前走,也借人物之口反思時代的去向,這樣的思想高度配合著豐富的武打設計,讓人覺得,黃飛鴻就應該是這樣,也只有這樣的身手,才配得上他的思想高度。
戰鬥力爆棚但不恃強凌弱,富有同情心又愛憎分明,對待國家前途和人民命運的深刻關切。這一切,與其說黃飛鴻是舊時代大俠的代表,不如說是新時代知識分子的某種寄託。
流水落花,終是俠影成空
「國亂思良將」,黃飛鴻身上,寄託著香港電影人的很多理想,可是當這個系列火爆之後,一路拍下去,眾多的跟風之作和雷同電影,最終毀掉了這個系列,在1997年的《黃飛鴻6西域雄獅》裡,徐克讓洪金寶擔任導演,自己隱居幕後成為製片,依舊是李連杰,依舊是黃飛鴻,可故事的背景卻跑到了遙遠的美國,失憶的黃飛鴻和一群印第安人打在一起,顯得十分彆扭。
在中國備受尊敬的大俠最終流落異域,曾經抵制的生活最終成為了日常。
當命運的1997年最終到來,香港電影也如同闖入新天地的黃飛鴻一樣,開始了一段新的生活。多少年過去了,徐克再也沒有拍過以黃飛鴻為主角的電影,風雲變幻,到頭來終是俠影成空。
與其說黃飛鴻是多麼了不起的大俠,倒不如說他更像一面鏡子,在戲裡,讓觀眾領略了一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在戲外,照出了一代香港電影人的憂思迷茫。也給今天的我們,留下了一份寶貴的追思記憶。
【文/趙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