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預測長津湖票房(長津湖今年上映)
2023-06-01 15:16:30
2020年是抗美援朝戰爭開始70周年,我們看到相關題材的電影有《金剛川》,電視劇有《戰火熔爐》、《跨過鴨綠江》等,現在這三部影視作品在豆瓣上的評分分別為6.5分、8.8分、8.8分。
實際上2020年原本要上映的抗美援朝戰爭題材的影視劇還不止於此,但是由於疫情因素影響了拍攝,有些作品未能如期上映,而已上映一些作品的製作周期也是比較緊張的。
除了上述提到的影視劇外,2020年10月25日,電影《長津湖》在北京舉行開機發布會,宣布影片正式開機。
但凡是對抗美援朝戰爭有些了解的朋友都知道長津湖之戰,更對此戰背後的艱苦程度有一定認識,而這部電影在最近有了新的進展:
2月26日,《長津湖》劇組在片場舉行了一次特別的「團圓會」,並宣布電影即將進入「攻堅拍攝階段」。
作為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重點影片,我們將在幾個月後看到這部題材特殊、陣容強大的電影。
題材特殊,其實很好理解,因為抗美援朝戰爭是十分偉大的,而多年來相關電影也並不多,尤其是長津湖之戰的電影,還是空白。
而說起陣容強大,無論是導演、演員還是編劇,其實我們都很熟悉。
電影《長津湖》的導演有陳凱歌、徐克和林超賢,演員有吳京、易烊千璽、段奕宏、朱亞文、李晨、胡軍、韓東君等。
這部電影的劇本尤其值得一說,通過現有情況的梳理,《長津湖》所用的劇本基礎是蘭曉龍的《冬與獅》。之所以是基礎,是因為還要在這個本子基礎上進行「二度創作」。
實際上,《冬與獅》原本就是蘭曉龍計劃與張黎合作的電影,在2018年蘭曉龍接受採訪時,他還這麼說道:
原先做《冬與獅》第一稿就有點「沙盤」式的寫法,劇本足有13萬字,我相信沒有一個導演能夠拍出來,不是說劇本多好,而是求全就太亂,劇本完全不具備可操作性。
《冬與獅》寫的是長津湖,一場本來就打得很亂,甚至以連排級單位抵達即戰,隨時投入戰場的大規模戰爭,也沒有一個大決戰式的東西,實際中美至今能把這戰說到一五一十的史料都欠奉,無法沙盤,而且觀眾誰要看你的沙盤?第二稿老老實實回到「大背景,小人物」,最傳統的做法,也最保險。
不過實際上,《冬與獅》的電影並未實際拍攝,到電影《長津湖》時,蘭曉龍成了這部電影的編劇。
按照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電影《長津湖》出品人於冬的說法:
蘭曉龍老師交給我的劇本有13萬字,對一部電影來講,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蘭曉龍老師準備了五年。
我們對照之前蘭曉龍所說的13萬字的劇本,其實就能對上了。當然了,這個13萬字的劇本只是第一稿,第二稿要回到「大背景,小人物」上來,因此蘭曉龍後來的「二度創作」,其實就是在原先基礎上進行更加適合電影化的修改,最終肯定就是現在電影《長津湖》的劇本了。
需要說明的是,電影《冬與獅》雖然沒有了,但是電視劇版的《冬與獅》卻同意備案了。因此一般認為,劇版和電影版應該是以一個本子為基礎的。
在電視劇《冬與獅》的備案信息中,劇情提要主要是7連連長伍千裡回家省親,帶弟弟伍萬裡參軍,隨即趕上了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在長津湖戰場上,圍繞兄弟二人及7連這個群體,所展開的一系列劇情,以小見大,突出長津湖之戰的艱苦與志願軍戰士們的英勇頑強。
電影的核心應該也是圍繞7連及伍家兄弟二人展開的,我們都知道的是吳京出演的是兄長,而易烊千璽出演弟弟。
為什麼我們這裡重點談劇本和編劇呢?因為一部電影的成功,劇本是基礎。而偏偏蘭曉龍這個編劇,又是中國軍旅題材創作上的「奇人」,我們所熟知的《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等經典作品的編劇都是蘭曉龍。
作為一個對《士兵》和《團長》都非常喜歡的軍迷,由蘭曉龍操刀的劇本無疑是最大的期待。而很有可能的是,電影中的7連就是《士兵突擊》中鋼七連的前身,如此聯動其實也是令人期待的。
如果劇本不受外力影響的話,是沒什麼問題的;而演員其實也沒問題,吳京我們都知道,劇裡面的老段他們也都很熟悉。
值得一提的是主演之一的易烊千璽,這位年輕演員的名氣很大,有人說他是流量演員,但我不是很同意。
其實看看他主演的一些影視作品就能看得出來,無論是態度還是演技,都還是可以的。尤其眼神中有一種堅毅,這在年輕演員中是極少能看到的,出演一名年輕的志願軍戰士倒是很令人期待。
劇本、演員之外,戰爭劇的投入和場面也很關鍵,這個倒是最不用擔心的,畢竟博納影視在這方面的投入很大,而且也有相關經驗。
就最近的報導來說,僅電影的前期工作人員就多達7000人,據相關介紹稱「有超過70000人次的群眾演員,超大規模的服裝道具軍事裝備,超百公裡的戰役戰術設計」。
至於電影的導演,其實大家也很熟悉,陳凱歌、徐克、林超賢等名氣都很大,也都有代表作,就是不知道三位導演之間具體分工是怎樣的。
不過在這次「團圓會」時,陳凱歌導演透露,自己的工作在一兩個月前已經基本完成,此番重回劇組,感覺就像「回家」一樣,可見具體導演負責的應該是專門的部分。
不過雖然各位導演都很有名,但《長津湖》畢竟是講人民軍隊,希望還是在內核上能有所突出,這是有別於其他一切戰爭片的關鍵。
其實談到這裡,我們有必要多說幾句。
2020年上映的抗美援朝戰爭題材的影視作品大家也都知道。
其中,《金剛川》電影的評分與票房,與大眾預期有一定差距;而相應的是《戰火熔爐》、《跨過鴨綠江》兩部電視劇的評分很高。
如果大家注意的話,在幾年前還有一部抗美援朝題材電影《我的戰爭》,該片豆瓣評分僅有5分,而在同一年播出的電視劇《三八線》則有8.1分。
除了電影、電視劇之外,抗美援朝戰爭題材的紀錄片近幾年來也有不少,僅2020年就有至少3部紀錄片播出。其中《為了和平》豆瓣評分8.9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9.5分,還有一部紀錄片沒有出分。我們前段時間寫過的《熱的雪》,也是不錯的。
很明顯,就近幾年來抗美援朝戰爭題材的電影、電視劇、紀錄片來說,後兩類的作品在評價上是較高的,而唯有電影表現較差。
實際上,對於抗美援朝戰爭電影,大眾的期待是最高的,畢竟就紀錄片來說,大家經常能看到;就電視劇與電影對比而言,後者在單位時間內所集中與展現的資源也遠非前者可比。再加上大眾本就希望能看到好的抗美援朝戰爭題材電影,因此呼喚好作品的聲音很高。
什麼是好作品呢?
首先,既然是戰爭題材電影,最好不要有什麼常識性錯誤,對於武器裝備道具的選擇和戰術還原要儘可能貼近歷史。
比如評分不佳的《我的戰爭》,電影中的「人海戰術」是我們的敵人抹黑志願軍而瞎編的,結果這部電影的衝鋒情節比韓國電影《太極旗飄揚》還要誇張。除此之外,劇中的劇情也經不起推敲來,自然很難讓人給出很高評價。
與之相對比的是,當年的電視劇《三八線》拍出了志願軍的「三三制」戰術,好評就比較多。而2020年的《戰火熔爐》在更多的細節上進行了還原再現,評價也非常高。
其實這是一個尊重歷史的問題,現在大家都能從文字資料中看到那些細節,只是希望能拍出來。但是要是忽視這些細節,反倒弄些違背歷史的東西出來,大家怎麼會喜歡呢?甚至不僅是不喜歡,還會認為這是刻意抹黑。
在網上曾有一段時間,有人編了很多段子去抹黑志願軍,諸如所謂的人海戰術就是如此。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我們在絕大多數時候的兵力優勢都不到2比1,而且還要護衛東西海岸線、保護後勤線,而敵軍有絕對制空權、制海權,無需考慮反登陸和後勤線的防衛,其火力還要超過我們幾十倍。
在這種情況下,怎麼「人海」去呢?這種只能騙騙軍盲的段子,怎麼能搬上銀幕呢?事實上在戰爭中,美韓軍隊依靠其火力優勢,其步兵衝鋒時它們反倒是人海戰術。
所以我們對抗美援朝電影的期待,首先就是希望還原歷史,而不是創造歷史。當然了,電影不是紀錄片,是可以進行藝術升華的,但這個基礎必須是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上。
比如有一些作品,個別創作者本身態度可能就不端正,總想加點自己的私貨進去,這樣拍出來的東西就很擰巴。
對大眾來說,我們看抗美援朝電影並不是衝著私貨和擰巴來的,是想看先輩們是如何在困境中,將智慧和精神發揮到極致,去戰勝強敵的。
為什麼抗美援朝紀錄片大都評分很高?為什麼那些貼近史實的抗美援朝電視劇評分也很高?而有的電影作品就不行呢?其實原因都在這上面。
正因為之前電影的不大成功,我們便對《長津湖》抱有更大的期待。而從種種客觀條件來說,這部電影確實是有極大的可能可以拍好的。
我們希望這部電影能夠在展現艱苦程度的同時,能將志願軍的精神突出出來,而且突出的還不僅僅是精神,還要將志願軍的指揮、戰術和組織能力有所突出。畢竟,我們打贏抗美援朝戰爭,靠的不僅僅是精神,超越美軍的指揮藝術和基層指戰員的戰術水平也希望能夠得到體現。
最後,我們也簡單談一下長津湖之戰,給大家一個基本認識,而非網上那些斷章取義的說法。
長津湖之戰,指的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東線作戰,在這個作戰方向上,我志願軍投入了第9兵團的20軍、26軍和27軍,總計有約15萬人;敵軍在此線有第10軍和韓軍第1軍團,轄有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陸軍步兵第3師、第7師、韓軍首都師團、第3師團及少量英軍,共計約10萬人。
請注意除此之外,聯軍還有大量軍艦及航空兵投入戰鬥。近現代戰爭可不僅僅是比人數,制空權、制海權和火力輸出強度更為重要。
戰役最早從圍殲美軍陸戰1師主力及第7師一部開始,到美軍從興南港撤出為止,我志願軍9兵團戰鬥傷亡19202人,美韓軍隊在東線的戰鬥損失據其自己統計是10495人,其中大多為與9兵團交手的戰損。在雙方火力差距極大,美軍掌握絕對制空權及後勤補給遠超我軍的情況下,能打出這樣的戰損比,其實已經不用多說什麼了。
實際上在戰場上給雙方軍隊造成更大減員的是惡劣的環境,其中志願軍9兵團凍傷減員達28954人,凍死1000餘人,凍傷嚴重不治3000餘人;而美軍的非戰鬥減員也達到14000人,其中主要是東線的凍傷,而且美軍也只有嚴重凍傷的才會住院,實際凍傷人數更多。
需要強調的是美軍的保暖條件和飲食供應遠超我軍,在這種情況下凍傷尚且如此,志願軍的情況可想而知。
因此就實際作戰而言,惡劣的環境對志願軍的影響比美軍更大,我們不僅承受著大量凍傷減員對戰鬥力的破壞,同時還要迎著幾十倍於我的火力展開進攻。即便如此,最終仍然殲滅了美軍的北極熊團,重創了美軍的陸戰1師,迫使其從東線大撤退。
一場戰役的勝利,不僅看傷亡人數多少,更重要的是戰略目的是否達成。我們上面強調人數及戰場環境,只是希望大家能對那場冰血之戰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而只有真正意識到志願軍9兵團奮戰的意義所在,才能更好地理解犧牲和頑強,這才是對志願軍將士們最大的尊重!
最後,希望《長津湖》這部電影能夠拍好,只要質量高、口碑好,將志願軍的精神和智慧很好地展現出來,必然是可以創造票房奇蹟的,因為人民群眾的喜歡,就是最大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