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線基板連結裝置製造方法
2023-06-02 01:12:16 1
配線基板連結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配線基板連結裝置,能夠使用分別安裝的第1以及第2連接器,使第1以及第2配線基板預先為可靠地面對接近重合連結而形成的相互電連結狀態,同時能夠謀求厚度尺寸的減小。包括伴隨著配線基板(12)的插塞式連接器(11)和伴隨著配線基板(32)的插座式連接器(31),插塞式連接器(11)具備兩端部由固定安裝在絕緣殼體(13)上的插塞側固定金屬部件(15)保持的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插座式連接器(31)在固定安裝在絕緣殼體(34)上的插座側固定金屬部件(37)上形成有一對透孔(39a),當絕緣殼體(34)與絕緣殼體(13)卡合時,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兩端部與形成在插座側固定金屬部件(37)上的一對透孔(39a)卡合,成為相對於絕緣殼體(34)的卡止狀態。
【專利說明】配線基板連結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申請的權利要求書中記載的發明涉及一種配線基板連結裝置,通過兩個配線基板相互面對接近地重合,成為與設在各配線基板上的配線端子部相互電連接的狀態,將兩配線基板連結在一起。
【背景技術】
[0002]在可攜式電話機等比較小型的電子儀器中也內置有許多各種各樣的電子零部件,但這些電子零部件大多實際安裝在多個配線基板上而發揮各自的功能。若例如對實際安裝了各種電子零部件的多個配線基板中的兩個進行觀察,則在收容在比較小型的電子儀器內部這種有限的空間中時,要使佔有容積儘可能地小,不得不採用一方與另一方面對接近地重合的配置將其相互連結。這種兩個配線基板中的一方與另一方面對接近地重合的連結方式在以下稱為面對接近重合連結。
[0003]一般來說,多個配線基板的相互連結大多是在各配線基板上安裝連接器,通過這些連接器相互連接而進行,即使在進行針對兩個配線基板的面對接近重合連結的情況下,也考慮使用安裝在各配線基板上的連接器。以往,提出了幾個包括用於進行針對兩個配線基板的面對接近重合連結的連接器的基板連結裝置的方案(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以及專利文獻2)。
[0004]專利文獻I所示的基板連結裝置以第I配線基板(基板(110))以及第2配線基板(基板(210))作為面對接近重合連結的對象,包括安裝在第I配線基板上的第I連接器(連接件(100))和安裝在第2配線基板上的第2連接器(連接件(200))。第I連接器具備在殼體(130)中排列配置的多個第I觸點(觸點(120)),而且,第2連接器具備在殼體(230)中排列配置的多個第2觸點(觸點(220))。並且多個第I連接器各自的頂端部形成折曲成產生彈性變形的大致U字型的部分。
[0005]這樣,第I配線基板上安裝了第I連接器的面與第2配線基板上安裝了第2連接器的面對向,成為第I配線基板與第2配線基板面對接近地重合的狀態,這樣一來,第I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相互卡合,第I連接器所具備的多個第I觸點各自上的形成折曲成大致U字型的部分的頂端部與第2連接器所具備的多個第2觸點中相對應的觸點接觸連接。這樣一來,第I連接器所具備的多個第I觸點與第2連接器所具備的多個第2觸點相互連接,進行針對第I配線基板與第2配線基板的面對接近重合連結。
[0006]此時,由於多個第I觸點各自的頂端部形成折曲成產生彈性變形的大致U字型的部分,該頂端部在彈性變形形成的接觸壓力的作用下與多個第2觸點中相對應的觸點接觸連接,所以期待可靠地進行多個第I觸點與多個第2觸點的相互連接。
[0007]而且,對比文件2所示的基板連結裝置以第I配線基板(印刷配線基板(26))以及第2配線基板(印刷配線基板(22))作為面對接近重合連結的對象,包括安裝在第I配線基板上的第I連接器(凸型連接部(24))和安裝在第2配線基板上的第2連接器(凹型連接部
(20))。第I連接器具備在第I殼體(基臺部(24M))中排列配置的多個第I觸點(觸點端子(28Ai)、(28Bi)),而且,第2連接器具備在第2殼體(基臺部(20M))中排列配置的多個第2觸點(觸點端子(34Ai)、(34Bi))。並且在第I連接器上,在壓入到第I殼體中的保持件(30)的嵌合部(30m)上形成有爪部(30N),而且,在第2連接器上,在壓入到第2殼體中的保持件(32 )的彈性片(32mr )上形成有突起部(32mn )。
[0008]這樣,第I配線基板上安裝了第I連接器的面與第2配線基板上安裝了第2連接器的面對向,成為第I配線基板與第2配線基板面對接近地重合的狀態,這樣一來,第I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相互卡合,第I連接器所具備的多個第I觸點分別與第2連接器所具備的多個第2觸點接觸連接。這樣一來,第I連接器所具備的多個第I觸點與第2連接器所具備的多個第2觸點相互連接,進行針對第I配線基板與第2配線基板的面對接近重合連結。
[0009]此時,形成在第I連接器上壓入到第I殼體中的保持件(30)的嵌合部(30m)上的爪部(30N)與形成在第2連接器上壓入到第I殼體中的保持件(32)的彈性片(32mr)上的突起部(32mn)卡合,阻止第I連接器上的第I殼體與第2連接器上的第2殼體的脫離。這樣一來,穩定地維持了第I連接器所具備多個第I觸點與第2連接器所具備的多個第2觸點的相互連接狀態,其結果,期待穩定地進行針對第I配線基板與第2配線基板的面對接近重合連結。[0010]【專利文獻I】日本國特開2000-260509號公報(段落0033~0043,圖4、圖5), 【專利文獻2】日本國特開2004-55306號公報(段落0020~0031,圖1~圖8)。
[0011]在上述這種以往提出的幾個方案包括用於進行針對兩個配線基板的面對接近重合連結的連接器的基板連結裝置中,均發現了如下的不良情況。
[0012]首先,在專利文獻I所示的基板連結裝置中,不具備在第I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相互卡合的狀態下起到阻止第I連接器上的第I殼體與第2連接器上的第2殼體的脫離的功能的鎖定組件或者卡止組件。因此,例如在相互卡合的第I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中的某一方或者雙方上作用了不希望的外力的情況下,第I連接器所具備的多個第I觸點與第2連接器所具備的多個第2觸點的相互連接狀態不穩定,其結果,存在不再能夠穩定地進行針對第I配線基板與第2配線基板的面對接近重合連結的可能性。
[0013]而且,在專利文獻2所示的基板連結裝置中,作為在第I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相互卡合的狀態下起到阻止第I連接器上的第I殼體與第2連接器上的第2殼體的脫離的功能的鎖定組件或者卡止組件,具備形成在第I連接器上壓入到第I殼體中的保持件(30)的嵌合部(30m)上的爪部(30N),和形成在第2連接器上壓入到第I殼體中的保持件(32)的彈性片(32mr)上、爪部(32N)與其卡合的突起部(32mn)。但是,在形成了爪部(30N)的保持件(30)的嵌合部(30m)以及形成了突起部(32mn)的保持件(32)的彈性片(32mr)各自的構造上,不能夠使爪部(30N)與突起部(32mn)的卡合足夠牢固,因而例如在相互卡合的第I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中的某一方或者雙方上不希望地作用了比較大的外力的情況下,爪部(30N)從與突起部(32mn)的卡合中脫出,第I連接器所具備的多個第I觸點與第2連接器所具備的多個第2觸點的相互連接狀態不穩定,其結果,存在不再能夠穩定地進行針對第I配線基板與第2配線基板的面對接近重合連結的可能性。
【發明內容】
[0014]鑑於這一點,本申請的權利要求書中記載的發明提供一種配線基板連結裝置,在構成通過面對接近重合連結將第I配線基板與第2配線基板相互電連結的機構中,包括具有固定在第I配線基板上的第I絕緣殼體的第I連接器,和具有固定在第2配線基板上的第2絕緣殼體的第2連接器,具備在在第I連接器的第I絕緣殼體與第2連接器的第2絕緣殼體相互卡合的狀態下阻止第2絕緣殼體與第I絕緣殼體的不希望的脫離的卡止組件,能夠通過該組件非常穩定且牢固地維持第I絕緣殼體與第2絕緣殼體的相互卡合狀態,同時能夠通過非常簡單且容易的操作使第2絕緣殼體輕鬆地與第I絕緣殼體脫離,並且能夠謀求第I以及第2配線基板上與各個相互對接面正交的方向上的厚度尺寸的減小。
[0015]本申請的權利要求書中的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8中任一項所述的發明(以下稱為本申請發明)所涉及的配線基板連結裝置包括第I連接器和第2連接器,上述第I連接器具備第I絕緣殼體,多個第I觸點,和第I固定金屬部件,上述多個第I觸點各自具有與設在第I配線基板上的配線端子部相連的基板連接部,並排列配置在第I絕緣殼體中,上述第I固定金屬部件固定安裝在第I絕緣殼體上,將該第I絕緣殼體固定在第I配線基板上,上述第2連接器具備第2絕緣殼體,多個第2觸點,和第2固定金屬部件,上述第2絕緣殼體成為與第I絕緣殼體的卡合狀態,上述多個第2觸點各自具有與設在第2配線基板上的配線端子部相連的基板連接部,排列配置在第2絕緣殼體中,並成為分別與多個第I觸點接觸連接的狀態,上述第2固定金屬部件固定安裝在第2絕緣殼體上,將該第2絕緣殼體固定在第2配線基板上。並且在該本申請發明所涉及的配線基板連結裝置中,第I連接器具備彈性可動卡止部件,該彈性可動卡止部件沿著第I絕緣殼體的長度方向延伸,兩端部由配置在第I絕緣殼體上的長度方向的兩端部分的第I固定金屬部件的部分保持,而且,第2連接器在配置在第2絕緣殼體上的長度方向的兩端部分的各個第2固定金屬部件的部分形成有卡合部,當第2絕緣殼體成為與第I絕緣殼體的卡合狀態時,由第I固定金屬部件的部分保持的彈性可動卡止部件的兩端部與形成在第2固定金屬部件的部分的卡合部卡合,成為相對於第2絕緣殼體的卡止狀態。
[0016]在上述這種本申請發明所涉及的配線基板連結裝置中,第I配線基板上固定了第I連接器所具有的第I絕緣殼體的面與第2配線基板上固定了第2連接器所具有的第2絕緣殼體的面對向,當第I配線基板與第2配線基板面對接近地重合時,第2絕緣殼體成為與第I絕緣殼體的卡合狀態。此時,排列配置在第2絕緣殼體中的多個第2觸點分別與排列配置在第I絕緣殼體中的多個第I觸點接觸連接。這樣一來,第I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置於相互卡合狀態,設在第2配線基板上的多個配線端子部經由多個第2觸點以及多個第I觸點分別與設在第I配線基板上的多個配線端子部相連,其結果,第I配線基板與第2配線基板通過面對接近重合連接而相互電連結。
[0017]而且,此時,第I連接器所具備的、沿著第I絕緣殼體的長度方向延伸、兩端部由配置在第I絕緣殼體上的長度方向的兩端部分的第I固定金屬部件的部分保持的彈性可動卡止部件使其兩端部與分別形成在第2連接器上配置在第2絕緣殼體上的長度方向的兩端部分的第2固定金屬部件的部分的卡合部卡合,這樣一來,彈性可動卡止部件的兩端部成為相對於第2絕緣殼體的卡止狀態。彈性可動卡止部件的兩端部與形在各個第2固定金屬部件的部分的卡合部卡合的狀態不會被彈性可動卡止部件所具備的彈性解除地維持,這樣一來,穩定地維持了彈性可動卡止部件的兩端部形成的相對於第2絕緣殼體的卡止狀態。因此,第I連接器所具備的彈性可動卡止部件構成了阻止第2連接器上的第2絕緣殼體與第I連接器上的第I絕緣殼體的不希望的脫離的卡止組件。
[0018]之後,彈性可動卡止部件的兩端部與形成在第2固定金屬部件的部分的卡合部卡合,成為相對於第2絕緣殼體的卡止狀態,例如,若通過卡止解除操作部件,彈性可動卡止部件的兩端部彈性位移而與卡合部隔離,則彈性可動卡止部件的兩端部形成的相對於第2絕緣殼體的卡止狀態被解除。這樣一來,第2連接器上的第2絕緣殼體能夠與第I連接器上的第I絕緣殼體脫離。
[0019]在該結構中,裝備在第I連接器上、構成阻止第2連接器上的第2絕緣殼體與第I連接器上的第I絕緣殼體的不希望的脫離的卡止組件的彈性可動卡止部件例如是由第I連接器所具備的第I固定金屬部件的部分保持的兩端部相對於第I固定金屬部件的部分能夠在第I連接器所具備的第I絕緣殼體的長度方向上彈性位移。
[0020]在配置在第I連接器所具備的第I絕緣殼體上的長度方向的兩端部分的第I固定金屬部件的部分,例如形成有彈性可動卡止部件的兩端部分別貫通的一對透孔,彈性可動卡止部件的兩端部由這些透孔保持。而且,配置在第2連接器所具備的第2絕緣殼體上的長度方向的兩端部分的第2固定金屬部件的部分的卡合部例如是由第I固定金屬部件的部分保持的彈性可動卡止部件的兩端部分別卡合的一對透孔。
[0021]在本申請發明所涉及的配線基板連結裝置中,第I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置於相互卡合狀態,第2絕緣殼體成為與第I絕緣殼體的卡合狀態,當排列配置在第2殼體中的多個第2觸點分別與排列配置在第I絕緣殼體中的多個第I觸點接觸連接時,第I連接器所具備的彈性可動卡止部件的兩端部成為相對於第2絕緣殼體的卡止狀態,這樣一來,阻止了第2連接器上的第2絕緣殼體與第I連接器上的第I絕緣殼體的不希望的脫離。第I連接器所具備的彈性可動卡止部件沿著第I絕緣殼體的長度方向延伸,兩端部由配置在第I絕緣殼體上的長度方向的兩端部分的第I固定金屬部件的部分保持,使其兩端部在第2連接器上與形成在各個配置在第2絕緣殼體的長度方向的兩端部分的第2固定金屬部件的部分的卡合部卡合,成為相對於第2絕緣殼體的卡止狀態。
[0022]彈性可動卡止部件的兩端部與形成在各個第2固定金屬部件的部分的卡合部卡合的狀態不會被彈性可動卡止部件所具備的彈性解除地維持,這樣一來,穩定地維持了彈性可動卡止部件的兩端部形成的相對於第2絕緣殼體的卡止狀態。並且在之後,彈性可動卡止部件的兩端部與形成在第2固定金屬部件的部分的卡合部卡合,成為相對於第2絕緣殼體的卡止狀態,例如若通過卡止解除操作部件,彈性可動卡止部件的兩端部彈性位移而與卡合部隔離,則彈性可動卡止部件的兩端部形成的相對於第2絕緣殼體的卡止狀態被解除,第2絕緣殼體能夠與第I絕緣殼體脫離。
[0023]因此,根據本申請發明所涉及的配線基板連結裝置,通過第I連接器所具備的彈性可動卡止部件,和形成在由第I固定金屬部件保持的彈性可動卡止部件的兩端部卡合的第2連接器上的第2固定金屬部件上的卡合部,能夠非常穩定且牢固地維持第I連接器的第I絕緣殼體與第2連接器的第2絕緣殼體的相互卡合狀態,同時能夠通過非常簡單且容易的操作,使第2絕緣殼體輕鬆地與第I絕緣殼體脫離。而且,第I連接器所具備的彈性可動卡止部件沿著第I絕緣殼體的長度方向延伸,兩端部由配置在第I絕緣殼體上的長度方向的兩端部分的第I固定金屬部件的部分保持,能夠減小固定第I絕緣殼體的第I配線基板以及固定第2絕緣殼體的第2配線基板上與各個相互抵接面正交的方向上的厚度尺寸,能夠謀求包括配置在第I配線基板與第2配線基板之間的第I連接器以及第2連接器的裝置整體的薄型化。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4]圖1是將構成本申請發明所涉及的配線基板連結裝置的一例的插塞式連接器與其固定著絕緣殼體的第I配線基板一同表示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圖1所示的插塞式連接器與第I配線基板的俯視圖;
圖3是將構成本申請發明所涉及的配線基板連結裝置的一例的插座式連接器以由假想線示出固定著其絕緣殼體的第2配線基板的方式表示的立體圖;
圖4是表示圖3所示的插座式連接器與由假想線示出的第2配線基板的俯視圖;
圖5是表示圖3所示的插座式連接器與第2配線基板的仰視圖;
圖6是表示伴隨著圖1所示的第I配線基板的插塞式連接器與伴隨著圖3所示的由假想線示出的第2配線基板的插座式連接器相互對向配置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7是表示伴隨著圖1所示的第I配線基板的插塞式連接器與伴隨著圖5所示的第2配線基板的插座式連接器相互卡合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8是將伴隨著圖1所示的第I配線基板的插塞式連接器與伴隨著圖5所示的第2配線基板的插座式連接器相互卡合的狀態以由假想線示出第2配線基板的方式表示的立體圖;
圖9是除去第2配線基板後表示伴隨著圖1所示的第I配線基板的插塞式連接器與伴隨著圖5所示的第2配線基板的插座式連接器相互卡合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10是表示伴隨著圖1所示的第I配線基板的插塞式連接器與伴隨著圖5所示的第2配線基板的插座式連接器相互卡合的狀態的主視圖;
圖11是表示圖10中的V1-VI線截面的剖視圖;
圖12是表示圖10中的YD-VII線截面的剖視圖;
圖13是表示圖9中的VD1-VDI線截面的剖視圖;
圖14是放大表示圖13中的雙點劃線框A內的局部剖視圖;
圖15是伴隨著圖1所示的第I配線基板的插塞式連接器與伴隨著圖3所示的由假想線示出的第2配線基板的插座式連接器相互對向配置的狀態中,供插塞式連接器上的彈性可動卡止部件與插座式連接器上的卡合部的位置關係的說明的局部剖視圖;
圖16是除去第2配線基板後表示伴隨著圖1所示的第I配線基板的插塞式連接器與伴隨著圖5所示的第2配線基板的插座式連接器相互卡合,在插塞式連接器上的彈性可動卡止部件上卡合有卡止解除操作部件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17是除去第2配線基板後表示伴隨著圖1所示的第I配線基板的插塞式連接器與伴隨著圖5所示的第2配線基板的插座式連接器相互卡合,插塞式連接器上的彈性可動卡止部件的兩端部彈性位移的狀態的俯視圖。
[0025]附圖標記說明:
11:插塞式連接器(第I連接器),12:第I配線基板,13、34:絕緣殼體(第I絕緣殼體、第2絕緣殼體),14:插塞側觸點(第I觸點),14a、35a:基板連接部,14b,35b:接觸連接部,15:插塞側固定金屬部件(第I固定金屬部件),16、38:基板連結部,18: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9:(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端部,21:(插塞側固定金屬部件15的)側端部,21a、33、39a:透孔,22:保持部,23:(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中間部分,31:插座式連接器(第2連接器),
32:第2配線基板,35:插座側觸點(第2觸點),36:(絕緣殼體34的)端部,37:插座側固定金屬部件(第2固定金屬部件),39:(插座側固定金屬部件37的)側端部,40:卡止解除操作部件,41:突出卡合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以針對以下所述的本申請發明所涉及的配線基板連結裝置的實施例對用於實施本申請發明的方式進行說明。
[0027]【實施例】
圖1 (立體圖)以及圖2 (俯視圖)表示成為構成本申請發明所涉及的配線基板連結裝置的一例的第I連接器的插塞式連接器11以及安裝了插塞式連接器11的第I配線基板12。插塞式連接器11具備由合成樹脂等絕緣材料形成的絕緣殼體13 (第I絕緣殼體),絕緣殼體13固定在第I配線基板12上的圖1中朝向上方的面(以下稱為上表面)上。
[0028]在絕緣殼體13中,以在絕緣殼體13的長度方向上延伸並相互對向的兩列排列配置有多個插塞側觸點14 (第I觸點),該多個插塞側觸點14各自呈由具有彈性的導電性板材形成的折曲帶狀部件。在多個插塞側觸點14各自上,作為構成各個帶狀部件的兩端部分,設有與設在第I配線基板12的上表面的配線端子部(省略了圖示)相連的基板連接部14a,和與裝備在構成後述的第2連接器的插座式連接器上的插座側觸點抵接的接觸連接部 14b。
[0029]而且,在絕緣殼體13上,固定安裝有沿著第I配線基板的上表面包圍其外周面部地包覆的插塞側固定金屬部件15 (第I固定金屬部件)。在插塞側固定金屬部件15上設有分別與第I配線基板12的上表面相連的多個基板連結部16。並且插塞側固定金屬部件15在多個基板連結部16與第I配線基板12的上表面相連時將絕緣殼體13固定在第I配線基板12的上表面上。
[0030]上述這種具備絕緣殼體13、多個插塞側觸點14以及插塞側固定金屬部件15的插塞式連接器11還具備沿著絕緣殼體13的長度方向、即多個插塞側觸點14的排列方向延伸的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構成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兩端部的一對端部19由分別配置在絕緣殼體13上的長度方向的兩端部分的插塞側固定金屬部件15的一對側端部21分別保持。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通過具有彈性的金屬棒狀材料等彈性棒狀材料折曲而形成,分別由插塞側固定金屬部件15的一對側端部21保持的一對端部19各自能夠相對於插塞側固定金屬部件15的側端部21在絕緣殼體13的長度方向上彈性位移。
[0031] 在插塞側固定金屬部件15的一對側端部21各自上形成有透孔2Ia,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一對端部19各自沿著絕緣殼體13的長度方向從插塞側固定金屬部件15的外側朝向內側貫通透孔21a,並由插塞側固定金屬部件15的側端部21保持。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一對端部19各自沿著絕緣殼體13的長度方向從插塞側固定金屬部件15的外側朝向內側貫通透孔21a的狀態在對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從插塞側固定金屬部件15的外側朝向內側施力的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所具備的彈性的作用下穩定地維持。而且,在分別配置在插塞側固定金屬部件15的一對側端部21的內側、包含在絕緣殼體13上的兩端部分上的一對側板狀部20各自上,作為構成槽部的部件,設有與插塞側固定金屬部件15的側端部21 —同保持貫通形成在插塞側固定金屬部件15的側端部21上的透孔21a後的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的保持部22。
[0032]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上的一對端部19之間的中間部分23與插塞側固定金屬部件15的端面部24抵接,這樣一來,以貫通形成在插塞側固定金屬部件15的側端部21上的透孔21a的端部19為轉動軸的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轉動受到阻止。
[0033]圖3 (立體圖)以及圖4 (俯視圖)將與圖1以及圖2所示的插塞式連接器11 一同構成本申請發明所涉及的配線基板連結裝置的一例、構成第2連接器的插座式連接器31以由假想線示出安裝了插座式連接器的第2配線基板32的方式表示,而且,圖5 (仰視圖)表示插座式連接器31以及安裝了插座式連接器31的第2配線基板32。針對第2配線基板32,將圖3中朝向下方的面稱為下表面,將圖3中朝向上方的面稱為上表面。
[0034]如圖3所示,插座式連接器31安裝在第2配線基板32的下表面上。並且在第2配線基板32上形成有各自貫通上表面以及下表面的一對透孔33,穿過這些透孔33能夠從上表面的外部面向下表面一側。
[0035]如圖3?圖5所示,插座式連接器31具備由合成樹脂等絕緣材料形成的絕緣殼體34 (第2絕緣殼體),絕緣殼體34固定在第2配線基板32的下表面上。在絕緣殼體34中,以在絕緣殼體34的長度方向上延伸並相互對向的兩列排列配置有多個插座側觸點35 (第2觸點),該多個插座側觸點35各自呈由具有彈性的導電性板材形成的折曲帶狀部件。在多個插座側觸點35各自上,作為構成各個帶狀部件的兩端部分,設有與設在第2配線基板32的下表面上的配線端子部(省略了圖示)相連的基板連接部35a,和與裝備在構成第I連接器的插塞式連接器11上的插塞側觸點14抵接的接觸連接部35b。
[0036]而且,在構成絕緣殼體34的長度方向的兩端部分的一對端部36上分別固定安裝有一對插座側固定金屬部件37 (第2固定金屬部件)。在一對插座側固定金屬部件37各自上設有分別與第2配線基板32的下表面相連的多個基板連結部38。並且一對插座側固定金屬部件37的每一個在多個基板連結部38與第2配線基板32的下表面相連時將絕緣殼體34固定在第2配線基板32的下表面上。
[0037]在一對插座側固定金屬部件37各自的側端部39上,形成有成為裝備在插塞式連接器11上的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卡合的狀態的透孔39a。該透孔39a構成由插塞側固定金屬部件15的側端部21保持的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卡合的卡合部,在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與該卡合部卡合之際,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沿著絕緣殼體34的長度方向從插座側固定金屬部件37的外側朝向內側貫通形成在插座側固定金屬部件37的側端部39上的透孔39a。並且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一對端部19各自沿著絕緣殼體34的長度方向從插座側固定金屬部件37的外側朝向內側貫通形成在一對插座側固定金屬部件37各自的側端部39上的透孔39a的狀態在對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從插座側固定金屬部件37的外側朝向內側施力的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所具備的彈性作用下穩定地維持。
[0038]這樣,當第2配線基板32上固定了插座式連接器31的絕緣殼體34的下表面與第I配線基板12上固定了插塞式連接器11的絕緣殼體13的上表面對向,第2配線基板32與第I配線基板12面對接近地重合時,構成本申請發明所涉及的配線基板連結裝置的一例的成為第I連接器以及第2連接器的插塞式連接器11以及插座式連接器31通過插座式連接器31所具備的絕緣殼體34與插塞式連接器11所具備的絕緣殼體13卡合而成為相互卡合狀態。
[0039]此時,首先如圖6 (由假想線示出第2配線基板32)所示,伴隨著圖1的配線基板12的插塞式連接器11與伴隨著第2配線基板32的插座式連接器31相互對向配置。此時,插座式連接器31的絕緣殼體34與插塞式連接器11的絕緣殼體13對向,排列配置在插座式連接器31的絕緣殼體34中的多個插座側觸點35成為分別與排列配置在插塞式連接器11的絕緣殼體13中的多個插塞側觸點14相對應的位置。
[0040]接著,第2配線基板32成為使固定了插座式連接器31的絕緣殼體34的下表面接近第I配線基板12的固定了插塞式連接器11的絕緣殼體13的上表面的位置,若第2配線基板32與第I配線基板12面對接近地重合,則如圖7 (立體圖),圖8 (由假想線示出第2配線基板32的立體圖),圖9 (省略了第2配線基板32的圖示的俯視圖),以及圖10 (主視圖)所示,插座式連接器31的絕緣殼體34成為與插塞式連接器11的絕緣殼體13的卡合狀態,伴隨著第2配線基板32的插座式連接器31與伴隨著第I配線基板12的插塞式連接器11置於相互卡合狀態。
[0041]此時,如示出圖10中的V1-VI線截面的圖11以及示出圖10中的νπ-νπ線截面的圖12所示,排列配置在插座式連接器31的絕緣殼體34中的多個插座側觸點35上的接觸連接部35b分別與排列配置在插塞式連接器11的絕緣殼體13中的多個插塞側觸點14上的接觸連接部14b接觸連接。這樣一來,設在連接有多個插座側觸點35的各個基板連接部35a的第2配線基板32上的多個配線端子部分別經由多個插座側觸點35以及多個插塞側觸點14與設在連接有多個插座側觸點14的各個基板連接部14a的第I配線基板12上的多個配線端子部相連,第I配線基板12與第2配線基板32相互電連結。
[0042]而且,此時如示出圖9中的VD1-VDI線截面的圖13以及放大表示圖13中的雙點劃線框A內的圖14所示,沿著插塞式連接器11的絕緣殼體13的長度方向從插塞側固定金屬部件15的外側朝向內側貫通形成在插塞式連接器11上的插塞側固定金屬部件15的側端部21上的透孔21a、並由插塞側固定金屬部件15的側端部21保持的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沿著插座式連接器31的絕緣殼體34的長度方向從插座側固定金屬部件37的外側朝向內側貫通形成在插座式連接器31上的插座側固定金屬部件31的側端部39上的透孔39a。S卩、插塞式連接器11上的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一對端部19分別與形成在插座式連接器31上的一對插座側固定金屬部件37的側端部39上的一對卡合部(透孔39a)卡合,這樣一來,成為相對於插座式連接器31的絕緣殼體34的卡止狀態。
[0043]在該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與形成在插座側固定金屬部件37的側端部39上的透孔39a如圖6所示,伴隨著第I配線基板12的插塞式連接器11與伴隨著第2配線基板32的插座式連接器31相互對向配置時,如圖15所不,置於形成在插塞側固定金屬部件37的側端部39上的透孔39a配置在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的上方的位置關係。並且之後當第2配線基板32與第I配線基板12面對接近地重合時,插塞側固定金屬部件37向圖15中的下方移動,接近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設在插塞側固定金屬部件37上的折曲部37a與形成在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的頂端的傾斜面部19a抵接,將其傾斜面部19a向圖15中的下方推壓。這樣一來,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一度向圖15中的左方彈性位移,之後,若隨著插塞側固定金屬部件37向圖15中的下方的移動,設在插座側固定金屬部件37上的折曲部37a成為從形成在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的頂端的傾斜面部19a脫出的狀態,貝U通過自身的彈性在形成在插座側固定金屬部件37的側端部39上的透孔39a內向圖15中的右方彈性位移而返回原來的位置。其結果,能夠得到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貫通了形成在插座側固定金屬部件37的側端部39上的透孔39a的狀態。
[0044]如上所述,通過插塞式連接器11上的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一對端部19分別與形成在插座式連接器31上的一對插座側固定金屬部件37的側端部39上的一對卡合部(透孔39a)卡合,成為相對於插座式連接器31的絕緣殼體34的卡止狀態,阻止了插座式連接器31的絕緣殼體34與其卡合的插塞式連接器11的絕緣殼體13的不希望的脫離。
[0045]之後,如圖16 (省略了第2配線基板32的圖示的立體圖)所示,插座式連接器31的絕緣殼體34成為與插塞式連接器11的絕緣殼體13的卡合狀態,伴隨著第2配線基板32的插座式連接器31與伴隨著第I配線基板12的插塞式連接器11置於相互卡合狀態,設在卡止解除操作部件40上的一對突出卡合部41分別穿過形成在第2配線基板32上的一對透孔33插入第2配線基板32與第I配線基板12之間,當一對突出卡合部41分別插入插塞式連接器11上的插塞側固定金屬部件15的側端部21與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上的中間部分23和端部19之間的部分42之間時,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部分42隨著端部19向與插塞側固定金屬部件15的側端部21隔離的方向彈性位移。設在卡止解除操作部件40上的一對突出卡合部41分別穿過形成在第2配線基板32上的一對透孔33向第2配線基板32與第I配線基板12之間的插入,以及一對突出卡合部41各自向插塞側固定金屬部件15的側端部21與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部分42之間的插入例如通過手動進行。
[0046]這樣一來,通過設在卡止解除操作部件40上的突出卡合部41,如圖17 (省略了第2配線基板32以及卡止解除操作部件40的圖示的俯視圖)所示,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沿著絕緣殼體34的長度方向從插座式連接器31上的插座側固定金屬部件37的內側向外側彈性位移,與形成在插座側固定金屬部件37的側端部39上的構成卡合部的透孔39a隔離。
[0047]其結果,通過插塞式連接器11上的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一對端部19與形成在插座式連接器31上的一對插座側固定金屬部件37的側端部39上的一對卡合部(透孔39a)隔離,解除了相對於插座式連接器31的絕緣殼體34的卡止狀態,使插座式連接器31的絕緣殼體34成為輕鬆地解除與插塞式連接器11的絕緣殼體13的卡合的狀態,成為能夠解除插座式連接器31與插塞式連接器11的相互卡合狀態的狀態。
[0048]之後,若例如通過解除插座式連接器31的絕緣殼體34與插塞式連接器11的絕緣殼體13的卡合,設在卡止解除操作部件40上的一對突出卡合部41分別穿過形成在第2配線基板32上的一對透孔33並從第2配線基板32與第I配線基板12之間脫出地移動,一對突出卡合部41各自從插塞式連接器11上的插塞側固定金屬部件15的側端部21與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上的中間部分23和端部19之間的部分42之間拔出,則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部分42在自身的彈性作用下隨著端部19返回原來的位置。這樣一來,維持了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一對端部19各自貫通形成在絕緣殼體13上的插塞側固定金屬部件15的側端部21上的透孔21a而由插塞側固定金屬部件15的側端部21保持的狀態。
[0049]在上述這種包括插塞式連接器11與插座式連接器31的本申請發明所涉及的配線基板連結裝置的一例中,插塞式連接器11與插座式連接器31置於相互卡合狀態,插座式連接器31的絕緣殼體34成為與插塞式連接器11的絕緣殼體13的卡合狀態,當排列配置在絕緣殼體34中的多個插座側觸點35分別與排列配置在絕緣殼體13中的多個插塞側觸點14接觸連接時,插塞式連接器11所具備的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一對端部19各自成為相對於絕緣殼體34的卡止狀態,這樣一來,阻止了插座式連接器31上的絕緣殼體34不希望地與插塞式連接器11上的絕緣殼體13的脫離。插塞式連接器11所具備的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通過具有彈性的彈性棒狀材料折曲而形成,沿著絕緣殼體13的長度方向延伸,一對端部19分別由插塞式連接器11上的插塞側固定金屬部件15的側端部21保持,使一對端部19分別與形成在插座式連接器31上的一對插座側固定金屬部件37各自的側端部39上的構成卡合部的一對透孔39a卡合,成為相對於絕緣殼體34的卡止狀態。
[0050]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一對端部19分別與形成在插座側固定金屬部件37的側端部39上的透孔39a卡合的狀態不會被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所具備的彈性解除地維持,這樣一來,穩定地維持了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一對端部19形成的相對於絕緣殼體34的卡止狀態。並且在之後,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一對端部19分別與形成在插座側固定金屬部件37的側端部39上的透孔39a卡合,成為相對於絕緣殼體34的卡止狀態,例如,若通過各個設在卡止解除操作部件40上的一對突出卡合部41使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一對端部19各自彈性位移而與透孔39a隔離,則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一對端部19形成的相對於絕緣殼體34的卡止狀態被解除,絕緣殼體34能夠與絕緣殼體13脫離。
[0051]因此,根據包括插塞式連接器11與插座式連接器31的本申請發明的所涉及的配線基板連結裝置的一例,通過插塞式連接器11所具備的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和形成在由插塞側固定金屬部件15保持的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的一對端部19所卡合的插座式連接器31所具備的插座側固定金屬部件37上的卡合部(透孔39a),能夠非常穩定並牢固地維持插塞式連接器11的絕緣殼體13與插座式連接器31的絕緣殼體34的相互卡合狀態,同時能夠通過非常簡單且容易的操作使絕緣殼體34輕鬆地與絕緣殼體13脫離。而且,插塞式連接器11所具備的彈性可動卡止部件18沿著絕緣殼體13的長度方向延伸,一對端部19由分別配置在絕緣殼體13上的長度方向的兩端部分的插塞側固定金屬部件15的一對側端部21保持,能夠減小絕緣殼體13所固定的第I配線基板12以及絕緣殼體34所固定的第2配線基板32上與各個相互對接面正交的方向上的厚度尺寸,能夠謀求包括配置在第I配線基板12與第2配線基板32之間的插塞式連接器11以及插座式連接器13的裝置整體的薄型化。
[0052]以上這種本申請發明所涉及的配線基板連結裝置包括具有固定在第I配線基板上的第I絕緣殼體的第I連接器,和具有固定在第2配線基板上的第2絕緣殼體的第2連接器,具備卡止組件,該卡止組件阻止在第I連接器的第I絕緣殼體與第2連接器的第2絕緣殼體為相互卡合的狀態下第2絕緣殼體與第I絕緣殼體的不希望的脫離,通過這種組件,能夠非常穩定且牢固地維持第I絕緣殼體與第2絕緣殼體的相互卡合狀態,同時能夠通過非常簡單且容易的操作使第2絕緣殼體輕鬆地與第I絕緣殼體脫離,而且,能夠謀求第I以及第2配線基板上與各個相互對接面正交的方向上的厚度尺寸的減小,能夠廣泛地適用於各種電子儀器等中。
【權利要求】
1.一種配線基板連結裝置,其特徵在於, 包括第I連接器和第2連接器,上述第I連接器具備第I絕緣殼體,多個第I觸點,和第I固定金屬部件,上述多個第I觸點各自具有與設在第I配線基板上的配線端子部相連的基板連接部,並排列配置在上述第I絕緣殼體中,上述第I固定金屬部件固定安裝在上述第I絕緣殼體上,將該第I絕緣殼體固定在上述第I配線基板上,上述第2連接器具備第2絕緣殼體,多個第2觸點,和第2固定金屬部件,上述第2絕緣殼體成為與上述第I絕緣殼體的卡合狀態,上述多個第2觸點各自具有與設在第2配線基板上的配線端子部相連的基板連接部,排列配置在上述第2絕緣殼體中,並成為分別與上述多個第I觸點接觸連接的狀態,上述第2固定金屬部件固定安裝在上述第2絕緣殼體上,將該第2絕緣殼體固定在上述第2配線基板上, 上述第I連接器具備彈性可動卡止部件,該彈性可動卡止部件沿著上述第I絕緣殼體的長度方向延伸,兩端部由配置在上述第I絕緣殼體上的長度方向的兩端部分的上述第I固定金屬部件的部分保持, 上述第2連接器在配置在上述第2絕緣殼體上的長度方向的兩端部分的各個上述第2固定金屬部件的部分形成有卡合部, 當上述第2絕緣殼體成為與上述第I絕緣殼體的卡合狀態時,由上述第I固定金屬部件的部分保持的上述彈性可動卡止部件的兩端部與形成在上述第2固定金屬部件的部分的卡合部卡合,成為相對於上述第2絕緣殼體的卡止狀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配線基板連結裝置,其特徵在於,在上述第I絕緣殼體上的長度方向的兩端部分,設有與上述第I固定金屬部件的部分一同保持上述彈性可動卡止部件的兩端部的保持部。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配線基板連結裝置,其特徵在於,在上述第I固定金屬部件的部分形成有上述彈性可動卡止部件的兩端部分別貫通的一對透孔,上述彈性可動卡止部件的兩端部由該一對透孔保持。
4.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配線基板連結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彈性可動卡止部件通過彈性棒狀材料折曲而形成,由上述第I固定金屬部件的部分保持的上述兩端部能夠相對於該第I固定金屬部件的部分彈性位移。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配線基板連結裝置,其特徵在於,在上述第2絕緣殼體成為與上述第I絕緣殼體的卡合狀態的過程中,上述第2固定金屬部件的部分與上述彈性可動卡止部件的兩端部抵接卡合,成為使該彈性可動卡止部件的兩端部在上述第I絕緣殼體的長度方向上彈性位移的狀態。
6.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配線基板連結裝置,其特徵在於,形成在上述第2固定金屬部件的部分的卡合部是由上述第I固定金屬部件的部分保持的上述彈性可動卡止部件的兩端部分別卡合的一對透孔。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配線基板連結裝置,其特徵在於,通過由上述第I固定金屬部件的部分保持的上述彈性可動卡止部件的兩端部與形成在上述第2固定金屬部件的部分的卡合部卡合,成為相對於上述第2絕緣殼體的卡止狀態,通過卡止解除操作部件,上述彈性可動卡止部件的兩端部彈性位移而與上述卡合部脫離,從而上述卡止狀態被解除。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配線基板連結裝置,其特徵在於,成為上述彈性可動卡止部件的兩端部分別通過穿過設在上述第2配線基板上的透孔而插入到上述第I配線基板與上述第2配線基 板之間的上述卡止解除操作部件而彈性位移的狀態。
【文檔編號】H01R13/639GK103915723SQ201310734388
【公開日】2014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8日
【發明者】武本政利 申請人:第一精工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