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水冷循環散熱式電機殼的製作方法
2023-06-02 01:03:31
專利名稱:內水冷循環散熱式電機殼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鋁合金型材電機殼,尤其涉及一種內水冷循環散熱式電機殼。
背景技術:
隨著數控系統技術和電動汽車領域的發展,對伺服電機、驅動電機的技術性能有了更高要求。例如,工具機數控伺服系統、高速高精加工工具機的直線電機驅動技術的應用、汽車領域中除電動車驅動電機外,汽車電子伺服系統如電子動力方向盤和線控剎車燈業的電機除需要具有效率高、推力密度大、可控性能好等高標準性能外,同時必須解決散熱、隔磁問題。目前電機殼體的散熱性能差已成為電機技術發展的瓶頸。為解決電機散熱問題,日本研究開發了在電機殼體外附裝螺旋盤管水循環的外致冷系統。該系統體積較大,由於是通過螺旋盤管帶走電機最外部的溫度的工作原理,而溫度較高的電機內部其降溫效果不好, 並不能真正達到良好的降溫目的。尤其是船舶,高速鐵路機車及載重汽車的大型電機外殼一次成型需要大型擠壓設備,製造成本很高,推廣內冷式散熱的電機更為困難。申請人:公開了一種液體冷循環散熱電機殼體,包括殼體,其特徵是所述殼體由若干塊分體式帶有循環水冷內腔分殼體固接成整體,所述分殼體內外壁之間均勻相間設置軸向凸臺構成循環水冷內腔,所述凸臺的頂端設有導流槽,所述殼體外表面上設置有與循環水冷內腔聯通的進、出水口。所述導流槽在相鄰兩凸臺頂端呈相對首尾式設置,所述導流槽上設有密封蓋。殼體製造工藝是由鋁合金分體熱擠壓後,再經過氬弧焊焊接成形,殼體內設有中空循環水道,殼體外表面設有與中空循環水道連通的進出水口,進入水道的水可以均勻地將電機旋轉時產生的熱量帶走,從而實現高散熱性能。電機殼兩端循環水道密封狀態,由於採用焊接形式進行封閉,其缺陷在於不僅生產工藝複雜,加工困難、成本較大而且循環水道長期使用所產生的結垢、殘渣無法清除,循環水道造成堵塞。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內水冷循環散熱式電機殼,不僅有效解決了生產工藝複雜的難題,提高了生產效率。可以反覆拆開清理循環水道內的結垢。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內水冷循環散熱式電機殼,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外壁之間均勻相間設置軸向凸臺構成循環水冷內腔,所述凸臺的頂端設有導流槽,所述導流槽在相鄰兩凸臺頂端呈相對首尾式設置,所述導流槽上設有密封蓋,其特徵是所述殼體端面與密封蓋之間設有循環水道密封膠圈,所述循環水道密封膠圈一側端面對應導流槽位置設有密封凸臺,所述密封凸臺與導流槽密封配合。有益效果研製了電機殼體循環水道密封膠圈,不僅有效解決了生產工藝難題、有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能夠反覆拆開,便於隨時清理循環水道內的結垢、殘渣,防止杜塞,延長使用壽命。
圖I是本實用新型局部結構剖視示意圖;圖2是圖I中密封膠圈的示意圖;圖3是圖2的A-A剖視圖;圖4是殼體的端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具體實施方式
詳述如下詳見附 圖,一種內水冷循環散熱式電機殼,包括殼體I,所述殼體內外壁之間均勻相間設置軸向凸臺構成循環水冷內腔2,所述凸臺的頂端設有導流槽3,所述導流槽在相鄰兩凸臺頂端呈相對首尾式設置,所述導流槽上設有密封蓋4,所述殼體端面與密封蓋之間設有循環水道密封膠圈5,所述循環水道密封膠圈一側端面對應導流槽位置設有密封凸臺6,所述密封凸臺與導流槽密封配合。維修時,打開密封蓋,即可隨時清理循環水道內的結垢、殘渣,防止杜塞,延長使用壽命。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1.ー種內水冷循環散熱式電機殼,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外壁之間均勻相間設置軸向凸臺構成循環水冷內腔,所述凸臺的頂端設有導流槽,所述導流槽在相鄰兩凸臺頂端呈相對首尾式設置,所述導流槽上設有密封蓋,其特徵是所述殼體端面與密封蓋之間設有循環水道密封膠圈,所述循環水道密封膠圈ー側端面對應導流槽位置設有密封凸臺,所述密封凸臺與導流槽密封配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內水冷循環散熱式電機殼,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外壁之間均勻相間設置軸向凸臺構成循環水冷內腔,所述凸臺的頂端設有導流槽,所述導流槽在相鄰兩凸臺頂端呈相對首尾式設置,所述導流槽上設有密封蓋,其特徵是所述殼體端面與密封蓋之間設有循環水道密封膠圈,所述循環水道密封膠圈一側端面對應導流槽位置設有密封凸臺,所述密封凸臺與導流槽密封配合。有益效果研製了電機殼體循環水道密封膠圈,不僅有效解決了生產工藝難題、有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能夠反覆拆開,便於隨時清理循環水道內的結垢、殘渣,防止杜塞,延長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H02K5/20GK202384897SQ20112053822
公開日2012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1日
發明者劉志明, 吉冬志 申請人:天津市聚海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