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抹刀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19:37:36 1
專利名稱:旋轉抹刀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旋轉抹刀,按國際專利分類表(IPC)劃分屬於手工刀或餐刀的小組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和曾有的關於手工刀或餐刀的小組的技術對旋轉抹刀需要都做過很有成效的努力,也曾設計過許多優秀的技術方案。如l996年中國專利局公告的由張照恆申報的,授權公告號為CN2234848Y,中國專利號(ZL)為95211817.8號的實用新型名稱是《保健刀》的實用新型專利,所採用的技術方案,在手工刀或餐刀的小組技術方面是一例很有價值的發明,它有效地解決了刀的技術問題。但尚有不足,它還很難解決在細微的地方處理不夠到位,用時不夠方便,手握的部位容易疲勞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旋轉抹刀。以解決在細微的地方處理不夠到位,用時不夠方便,手握的部位容易疲勞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新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的旋轉抹刀,主要由按鈕、外殼、轉軸I、底板、特型刀片、轉軸II、握柄、刀片、連杆、連板、轉軸III、折頁、套環構成。
在形狀、構造及其結合上,本實用新型的旋轉抹刀與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共有的必要技術特徵是握柄的兩端焊接在外殼的側壁,外殼的下端卡在套環的頸部,結合成杯形狀的固定結構,功能是起支撐的作用。在形狀、構造及其結合上,本實用新型的旋轉抹刀與最接近的現有技術不同的技術特徵是按鈕的下端焊接在連杆的上端,連杆的下端焊接在連板的上端中間,結合成板形狀的連接結構,功能是起支撐的作用。連板的下端焊接在轉軸I的上端,轉軸I的下端中間直接連接在轉軸III的上端,結合成極端連軸形狀的組合結構,功能是起作垂角和平面旋轉的作用。轉軸III的下端通過套環緊接在底板的上表面中間,底板的下端折頁連接在刀片的下端,結合成平板兩端有刀片中間有凸起形狀的組合結構,功能是起旋轉、摺疊的作用。特型刀片通過轉軸II連接在底板的側面,結合成平面端有刀片形狀的活動結構,功能是起抹特殊平面的作用。這樣就達到了本實用新型的旋轉抹刀的在細微的地方處理不夠到位,用時不夠方便,手握的部位容易疲勞的目的。
實用新型的旋轉抹刀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在細微的地方處理不夠到位,用時不夠方便,手握的部位容易疲勞的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與現有的和曾有的關於手工刀或餐刀的小組的技術相比有四處優點和改進第一,由於本實用新型的旋轉抹刀的技術方案中設計了按鈕的下端焊接在連杆的上端,連杆的下端焊接在連板的上端中間,結合成板形狀的連接結構,所以更容易解決支撐的技術問題。
第二,由於本實用新型的旋轉抹刀的技術方案中設計了連板的下端焊接在轉軸I的上端,轉軸I的下端中間直接連接在轉軸III的上端,結合成極端連軸形狀的組合結構,所以更容易解決作垂角和平面旋轉的技術問題。
第三,由於本實用新型的旋轉抹刀的技術方案中設計了轉軸III的下端通過套環緊接在底板的上表面中間,底板的下端折頁連接在刀片的下端,結合成平板兩端有刀片中間有凸起形狀的組合結構,所以更容易解決旋轉、摺疊的技術問題。
第四,由於本實用新型的旋轉抹刀的技術方案中設計了特型刀片通過轉軸II連接在底板的側面,結合成平面端有刀片形狀的活動結構,所以更容易解決抹特殊平面的技術問題。
附圖給出本實用新型的旋轉抹刀的結構示意圖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旋轉抹刀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旋轉抹刀的外殼內部結構示意圖;示意圖中各部位的標號說明1按鈕 2外殼 3轉軸I 4底板 5特型刀片6轉軸II 7握柄 8刀片 9連杆 10連板11轉軸III 12折頁 13套環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旋轉抹刀為實現解決在細微的地方處理不夠到位,用時不夠方便,手握的部位容易疲勞的技術問題所採取的技術方案的優選方式做進一步說明它的靜態結構請參閱附圖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旋轉抹刀,主要由按鈕1、外殼2、轉軸I 3、底板4、特型刀片5、轉軸II 6、握柄7、刀片8、連杆9、連板10、轉軸III 11、折頁12、套環13構成。它的主要零件轉軸I 3、轉軸II 6、轉軸III 11、折頁12、刀片8由市場選用。它的特型刀片5是三角形狀,以鐵為材料,經過鍛造加工製造。它的底板4是長方形狀,以鐵為材料,經過鍛造加工製造。它的連板10是長方形狀,以木材為材料,經過刨磨加工製造。
在形狀、構造及其結合上,本實用新型的旋轉抹刀與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共有的必要技術特徵是握柄7的兩端焊接在外殼2的側壁,外殼2的下端卡在套環13的頸部,結合成杯形狀的固定結構,功能是起支撐的作用。在形狀、構造及其結合上,本實用新型的旋轉抹刀與最接近的現有技術不同的技術特徵是按鈕1的下端焊接在連杆9的上端,連杆9的下端焊接在連板10的上端中間,結合成板形狀的連接結構,功能是起支撐的作用。連板10的下端焊接在轉軸I 3的上端,轉軸I 3的下端中間直接連接在轉軸III 11的上端,結合成極端連軸形狀的組合結構,功能是起作垂角和平面旋轉的作用。轉軸III 11的下端通過套環13緊接在底板4的上表面中間,底板4的下端折頁12連接在刀片8的下端,結合成平板兩端有刀片中間有凸起形狀的組合結構,功能是起旋轉、摺疊的作用。特型刀片5通過轉軸II 6連接在底板4的側面,結合成平面端有刀片形狀的活動結構,功能是起抹特殊平面的作用。
下面通過使用方法,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的旋轉抹刀動態結構關係在使用中,當需要抹平面的時候,根據機械原理,首先將普通刀片8放平,然後折起特型刀片5,再然後根據需要可以讓握柄7在其內能動角度,底面可旋轉,從而完成抹平面可自由轉角度的任務。
在使用中,當需要抹特殊面的時候,根據機械原理,首先折起普通刀片8,然後放下特型刀片5,再然後根據需要使特型刀片5轉動角度,從而完成抹特殊面方便的任務。這樣就實現了本實用新型的旋轉抹刀的在細微的地方處理不夠到位,用時不夠方便,手握的部位容易疲勞的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
實現本實用新型的最佳方案是以鐵為材料,利用制刀工廠的基本設備,採取中量成批生產,以供應生活界的需求,這樣就能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的旋轉抹刀的實用價值和經濟價值。
權利要求1.旋轉抹刀,它是由按鈕(1)、外殼(2)、轉軸I(3)、底板(4)、特型刀片(5)、轉軸II(6)、握柄(7)、刀片(8)、連杆(9)、連板(10)、轉軸III(11)、折頁(12)、套環(13)構成,它的握柄(7)的兩端焊接在外殼(2)的側壁,外殼(2)的下端卡在套環(13)的頸部,其特徵是按鈕(1)的下端焊接在連杆(9)的上端,連杆(9)的下端焊接在連板(10)的上端中間,連板(10)的下端焊接在轉軸I(3)的上端,轉軸I(3)的下端中間直接連接在轉軸III(11)的上端,轉軸III(11)的下端通過套環(13)緊接在底板(4)的上表面中間,底板(4)的下端折頁(12)連接在刀片(8)的下端,特型刀片(5)通過轉軸II(6)連接在底板(4)的側面。
專利摘要旋轉抹刀,其目的是解決在細微的地方處理不夠到位,用時不夠方便,手握的部位容易疲勞的問題。它主要由按鈕、外殼、轉軸I、底板、特型刀片、轉軸II、握柄、刀片、連杆、連板、轉軸III、折頁、套環構成。其特徵是按鈕的下端焊接在連杆的上端,連杆的下端焊接在連板的上端中間,連板的下端焊接在轉軸I的上端,轉軸I的下端中間直接連接在轉軸III的上端,轉軸III的下端通過套環緊接在底板的上表面中間,底板的下端折頁連接在刀片的下端,特型刀片通過轉軸II連接在底板的側面。
文檔編號B26B1/02GK2894967SQ20062001211
公開日2007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18日 優先權日2006年4月18日
發明者徐英博, 周琦, 蘆燕, 張崇明 申請人:徐英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