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門禁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19:49:51 2

本實用新型屬於門禁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門禁系統,在智能建築領域,意為Access Control System,簡稱ACS。指「門」的禁止權限,是對「門"的戒備防範。這裡的「門」,廣義來說,包括能夠通行的各種通道,包括人通行的門,車輛通行的門等。因此,門禁就包括了車輛門禁。在車場管理應用中,車輛門禁是車輛管理的一種重要手段,不以收取停車費為目的,主要是管理車輛進出權限。現有的門禁系統,經常會遇到駕駛員駕駛到門卡刷卡或者取卡時,距離刷卡機或者取卡機較遠,這時候就需要駕駛員使出吃奶的勁去伸長胳臂或者乾脆下車去刷卡或者取卡。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目的: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智能型門禁系統,結構簡單,在駕駛員距離刷卡感應設備較遠時,刷卡感應設備能夠主動靠近駕駛員,便於駕駛員刷卡驗證。
技術方案: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智能型門禁系統,包括主控制器、門禁通信第一模塊、門禁通信第二模塊、門卡感應器、感應器伸縮載體執行機構、伸縮載體感應器、門禁通行執行機構,所述主控制器通過門禁通信第一模塊分別與門卡感應器數據傳輸連接,所述主控器的信號輸出端通過門禁通信第二模塊與門禁通行執行機構的信號輸入端連接;所述門卡感應器設置在感應器伸縮載體執行機構的末端,所述感應器伸縮載體執行機構的末端設置有伸縮載體感應器,所述伸縮載體感應器的信號輸出端與單片機的信號輸入端連接,所述單片機的信號輸出端與感應器伸縮載體執行機構的伸縮調節驅動裝置的信號輸入端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感應器伸縮載體執行機構包括移動端面和伸縮調節驅動裝置,所述移動端面的背面與伸縮驅動裝置的連接,所述移動端面上設置有門卡感應器和伸縮載體感應器。
進一步的,所述伸縮調節驅動裝置包括第一伸縮氣缸、自轉驅動鉸接裝置、第二伸縮氣缸和自轉驅動球鉸裝置,所述第一伸縮氣缸的一端與移動端面的背面設置,所述第一伸縮氣缸的另一端與自轉驅動鉸接裝置的第一鉸接端連接,所述自轉驅動鉸接裝置的第二鉸接端與第二伸縮氣缸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伸縮氣缸的另一端與自轉驅動球鉸裝置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伸縮載體感應器為視頻採集攝像頭裝置,所述視頻採集攝像頭裝置包括多個,分別設置在移動端面的正面或者側端面。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智能型門禁系統,結構簡單,在駕駛員距離刷卡感應設備較遠時,刷卡感應設備能夠主動靠近駕駛員,便於駕駛員刷卡驗證。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框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感應器伸縮載體執行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更進一步的說明。
如附圖1和2,智能型門禁系統,包括主控制器、門禁通信第一模塊、門禁通信第二模塊、門卡感應器、感應器伸縮載體執行機構、伸縮載體感應器、門禁通行執行機構,所述主控制器通過門禁通信第一模塊分別與門卡感應器數據傳輸連接,所述主控器的信號輸出端通過門禁通信第二模塊與門禁通行執行機構的信號輸入端連接;所述門卡感應器設置在感應器伸縮載體執行機構的末端,所述感應器伸縮載體執行機構的末端設置有伸縮載體感應器,所述伸縮載體感應器的信號輸出端與單片機的信號輸入端連接,所述單片機的信號輸出端與感應器伸縮載體執行機構的伸縮調節驅動裝置的信號輸入端連接。
所述感應器伸縮載體執行機構包括移動端面1和伸縮調節驅動裝置4,所述移動端面1的背面與伸縮驅動裝置4的連接,所述移動端面1上設置有門卡感應器2和伸縮載體感應器3。
所述伸縮調節驅動裝置4包括第一伸縮氣缸41、自轉驅動鉸接裝置42、第二伸縮氣缸43和自轉驅動球鉸裝置44,所述第一伸縮氣缸41的一端與移動端面1的背面設置,所述第一伸縮氣缸41的另一端與自轉驅動鉸接裝置42的第一鉸接端連接,所述自轉驅動鉸接裝置42的第二鉸接端與第二伸縮氣缸43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伸縮氣缸43的另一端與自轉驅動球鉸裝置44連接。上述結構設計的靈活度及工作效率優於現有伸縮調節設備。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智能型門禁系統,結構簡單,在駕駛員距離刷卡感應設備較遠時,刷卡感應設備能夠主動靠近駕駛員,便於駕駛員刷卡驗證。
本實用新型中,當車輛停靠在門卡感應器的伸縮載體感應器3的有效範圍內時,伸縮載體感應器3將數據信息傳輸至感應器伸縮載體執行機構的伸縮調節驅動裝置,通過伸縮調節驅動裝置中的第一伸縮氣缸41、自轉驅動鉸接裝置42、第二伸縮氣缸43和自轉驅動球鉸裝置44在單片機的控制下進行自適應的調節,使得所述移動端面1的正面上設置有門卡感應器2靠近駕駛員。當門卡感應器2感應到駕駛員的感應卡後,門卡感應器2將數據信息傳輸至主控器,主控器控制門禁同行執行機構打開通行通道。所述伸縮載體感應器3為視頻採集攝像頭裝置,所述視頻採集攝像頭裝置包括多個,分別設置在移動端面1的正面或者側端面。
本實用新型可以直接改進現在的刷卡式的門禁系統,特別適用於高檔小區、高速進出口、收費大橋等。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