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冷凝風循環後蓋板、冷凝風道系統及冰箱的製作方法
2023-06-02 00:05:51 4

本發明涉及家電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冷凝風循環後蓋板、冷凝風道系統及冰箱。
背景技術:
現有冰箱中,冷凝風道系統大多用軸流風扇從冷凝風循環後蓋板1進風側進風,並通過後蓋板出風側排出。冷凝風循環後蓋板1的結構請參見圖1。其中,出風側的出風口101處往往存在空氣擾流,從而使得出風不通暢導致冷凝效率降低;並且擾流會產生較大的噪音。此外,風機3設置在冷凝風倉內,使得氣流經過進風口102進入到冷凝風倉內,並且在經過風機3之前先經過冷凝器4進行熱交換。請進一步參見圖1,由於風機3、冷凝器4和進風口102之間的位置關係,導致冷凝器4靠近風機3的一側與氣流接觸充分,而冷凝器4遠離風機3的一側則由於風阻大導致換熱效率低,因此限制了冷凝冷量,進一步降低了冷凝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冷凝風循環後蓋板、冷凝風道系統及冰箱,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出風側存在擾流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冷凝風循環後蓋板,包括位於進風側的進風口和位於出風側的出風口,所述出風口處設置有分流結構。
優選地,所述出風口通過衝孔翻邊得到,且翻邊部上形成有所述分流結構。
優選地,所述分流結構為形成於所述翻邊部邊沿的分流齒。
優選地,所述分流結構為形成於所述翻邊部上,且沿著出風方向延伸的分流筋條。
優選地,所述分流結構為形成於所述出風口的邊沿上的分流齒。
優選地,所述進風口處設置有導流板,用於將氣流朝著冷凝器的遠離風機的一側引導。
優選地,所述進風口通過衝孔翻邊得到,所述導流板為衝孔翻邊得到的翻邊部。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冷凝風道系統,包括冷凝風倉、冷凝風循環後蓋板以及依次設置在所述冷凝風倉內的壓縮機、風機和冷凝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冷凝風循環後蓋板為上述冷凝風循環後蓋板,所述冷凝器設置在所述進風側,所述壓縮機設置在所述出風側。
優選地,所述導流板位於所述冷凝風倉內部。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冰箱,包括上述冷凝風道系統。
(三)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點:本發明的冷凝風循環後蓋板,包括位於進風側的進風口和位於出風側的出風口,所述出風口處設置有分流結構。該方案通過在出風口位置設置分流結構,從而可以避免出風側擾流導致氣流流通不暢的問題,並有效提高冷凝器的換熱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現有技術的冷凝風循環後蓋板的結構,以及冷凝風倉內壓縮機、風機和冷凝器的位置關係的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一的冷凝風循環後蓋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一的冷凝風循環後蓋板的出風側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中I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5是實施例一的冷凝風循環後蓋板的進風側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中A-A處剖視示意圖;
圖7是實施例三的冷凝風循環後蓋板的出風口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冷凝風循環後蓋板;101、出風口;102、進風口;103、翻邊部;104、分流齒;105、導流板;2、壓縮機;3、風機;4、冷凝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於說明本發明,但不能用來限制本發明的範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後」、「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實施例一
請參見圖2,本實施例一的冷凝風循環後蓋板1,包括位於進風側的進風口102和位於出風側的出風口101。
請參見圖3,出風口101通過衝孔翻邊得到,且翻邊部103邊沿形成分流齒104,分流齒104的齒形請參見圖4。需要說明的是,分流齒104的齒形不受附圖的限制,其還可以是三角形齒、矩形齒和月牙形等。
本實施例一中,通過在出風口101處設置分流結構,可以避免出風側擾流導致氣流流通不暢的問題,從而有效提高冷凝器4的換熱效率。
請參見圖5,為了進一步提高冷凝器4的冷凝效率,本實施例一的冷凝風循環後蓋板1,其進風口102處設置有導流板105,用於將氣流朝著冷凝器4的遠離風機3的一側引導。該種情況下,冷凝器4的原理風機3的一側也可以進行有效的冷凝。
其中導流板105的結構請參見圖6。優選進風口102通過衝孔翻邊得到,從而衝孔翻邊得到的翻邊部103可以作為導流板105對氣流方向進行引導。當然,導流板105和進風口102並非一定要採用衝孔翻邊工藝得到。例如,還可以通過鑄造得到上述進風側的進風口102和導流板105。
在上述基礎上,本實施例一還提供一種冷凝風道系統,包括冷凝風倉、冷凝風循環後蓋板1以及依次設置在所述冷凝風倉內的壓縮機2、風機3和冷凝器4。其中,冷凝風循環後蓋板1採用本實施例一所述後蓋板的結構,且所述冷凝器4設置在所述進風側,所述壓縮機2設置在所述出風側。
在此基礎上,優選將導流板105設置在所述冷凝風倉內部,從而導流板105的結構不需要額外佔用空間,並且可以避免導流板105上落灰或者碰撞損壞。當然,將導流板105設置在冷凝風倉外部也包括在本申請的保護範圍內。
進一步地,本實施例一還提供一種冰箱,包括上述冷凝風道系統。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二和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於出風側的結構,因此,本實施例二僅僅對出風側的結構進行描述。至於和實施例一相同的結構,此處不再進行贅述。
本實施例二的出風口101通過衝孔翻邊得到,且翻邊部103上形成有沿著出風方向延伸的分流筋條,從而使得出風口101處被分流筋條分隔形成多個通道。其中,多個通道的形成可以避免擾流情況的出現。
進一步地,優選分流筋條沿著出風的方向尺寸逐漸增大,從而使得風流通道的截面尺寸沿著出風的方向逐漸減小,進而更好的避免擾流出現。
實施例三
本實施例三和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於出風側的結構,因此,本實施例三僅僅對出風側的結構進行描述。至於和實施例一相同的結構,此處不再進行贅述。
請參見圖7,本實施例三,分流結構為形成於所述出風口101的邊沿上的分流齒104。此處分流齒104的齒形同樣不受局限。
本實施例三中,將分流齒104直接設置在出風口101上,得到的出風口101結構簡單且便於加工,有利於降低生產成本。當然,分流齒104在出風口101處的設置不受附圖的限制,其還可以根據出風的方向設置在出風口101的上邊沿位置或者是左、右兩側邊沿位置,又或者還可以同時在出風口101上、下邊沿或者是左、右邊沿設置分流齒104。
需要說明的是,分流結構並非一定如上述實施例所述設置在翻邊部103上或者設置在出風口101邊沿位置,其還可以是獨立的結構。例如,分流結構還可以是焊接在出風口101位置的分流板,或者可以是鑄造形成的分流板,或者具有防止擾流形成的凸起等。
以上實施方式僅用於說明本發明,而非對本發明的限制。儘管參照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各種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換,都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範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