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音樂原聲(好萊塢科幻電影音樂合集)
2023-06-01 11:43:18
流浪地球音樂原聲?「影樂志」ID:SoundtrackM和我們一起,關注電影音樂一百年,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流浪地球音樂原聲?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流浪地球音樂原聲
「影樂志」ID:SoundtrackM
和我們一起,關注電影音樂一百年
文 / 歐神
近年來,國產大片成績不容忽視,如《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以及最近的《流浪地球》等,都有很好的國內觀眾口碑。其中,《流浪地球》作為國產大片裡程碑式的作品帶來了質的突破,其極高的完成度和劇組敬業的態度值得敬佩也值得驚嘆。
然而這些電影中的音樂都有一個共同點:對好萊塢電影音樂作曲漢斯·季默(Hans Zimmer)的喜愛。在欣賞這些電影音樂的過程中,聽眾或多或少能感覺到極高的相似痕跡在裡面。可惜這樣的模仿,或者說「致敬」,還停留在比較原始的水平。這些模仿缺乏變通、缺乏原創成分,導致其音樂與畫面產生衝突,不能很好完成優秀電影音樂應有的職能。
在《流浪地球》這份觀眾滿意答卷的背後,其音樂就有疑似對漢斯·季默大量模仿的痕跡。其中很多關鍵場景特別明顯,比如影片開頭新聞短片和出現標題的音樂《全球災難與流浪地球計劃》疑似模仿了漢斯·季默在《黑暗騎士崛起》中的《Rise》;
影片一分鐘長鏡頭的音樂《行星發動機 從地面到太空》疑似模仿了《超人:鋼鐵之軀》的《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hen You Are Not Saving the World》;
而影片太空行走的音樂《馬卡洛夫太空行走》疑似模仿了漢斯·季默在《星際穿越》中的《Coward》和《No Time for Caution》,以及Jon Ekstrand在《異星覺醒》中創作的《A Long Way Back》。
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地了解到這種模仿,筆者特意在DAW上為大家扒譜還原對比了《流浪地球》中的《行星發動機》與漢斯·季默在《超人:鋼鐵之軀》中創作的《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hen You Are Not Saving the World?》,並以音頻的方式將和聲、高潮片段展示給大家。
需要通過文字說明一下的是,兩首曲目在結構和配器上已具有極高相似性,都是四個相同的和弦loop,並通過配器的改變等方式使得音樂越來越渾厚。配器上,兩曲都大量使用銅管樂器體現氣勢,並搭配使用弦樂固定音型。兩首曲目都沒有聽到木管樂器的存在。
筆者先用鋼琴分別扒出了兩首曲目loop的四個和弦,並進行對比循環。每次循環的第一遍是《鋼鐵之軀》,第二遍是《流浪地球》。
1、可以從音頻第一輪循環中聽出,兩個曲目的前三個和弦,除了轉位不同,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說用的都是同樣的音符),只有最後一個和弦稍做改變。兩首曲目的調也不同,第一首為c小調,第二首為d小調。
2、接下來為了更好模擬出兩曲的對比聽感,筆者在第二輪循環中換用銅管齊奏音源,並將《流浪地球》對比曲目中的所有音符同時降低大二度,降調為c小調,使與《鋼鐵之軀》版相同。
3、第三輪循環中,筆者加入了兩首曲目都存在的弦樂固定音型。為了驗證扒譜的準確性,此次將《流浪地球》曲還原為d小調。將《鋼鐵之軀》中和弦簡單轉位,使其根音相同(註:轉位並不會更改音符音名本身,只是E G C變成C E G而已)
4、第四輪循環加入了兩首曲目的打擊樂(漢斯·季默版由於打擊樂較為複雜,只還原其底鼓重音和軍鼓),同時為了對比,將《流浪地球》曲目轉為c小調,使與《鋼鐵之軀》版相同。
5、第五輪循環不再模擬,直接將兩曲高潮處進行對比,《流浪地球》的原曲由d小調轉為c小調。
在上面的片段對比中,可以看到其弦樂固定音型和打擊樂的節奏都使用了三連音和六連音,並搭配附點音符。弦樂固定音型更是都使用了密集的三連音進行,《流浪地球》版的固定音型簡化了漢斯·季默版,直接在和弦上進行。
除開音頻展現的高潮部分,兩首曲目在前端都使用了鋼琴,鋼琴旋律都在主音向上走了五度音程(CG與DA),並都以相同的節奏,用相同的主音繼續發展。
再進行全曲左右聲道的對比,其中左聲道為《行星發動機 從地面到太空》,右聲道為《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hen You Are Not Saving the World》的剪輯版本。
▲ 《行星發動機 從地面到太空》與《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hen You Are Not Saving the World》音樂左右聲道對比
除開上曲中對和聲的模仿,在《流浪地球》電影音樂中,一些帶有漢斯·季默個人標誌的音樂元素也被運用了進去。其中最為代表性的就是漢斯·季默在《蝙蝠俠》系列中使用的弦樂Staccato音型技法,被完整地復刻到了《流浪地球》原聲帶中的《全球災難計劃與流浪地球計劃》一曲。
漢斯·季默的弦樂Staccato音型技法由於在《黑暗騎士》片尾蒙太奇中的出色表現,被廣大電影音樂愛好者所熟知。在西方視頻網站中,還有許多音樂愛好者創作了模擬漢斯·季默Staccato音型技法的視頻,這樣的技法已成為漢斯·季默電影音樂中標誌性的音樂元素。
漢斯·季默Staccato技法的特點就是對於一個弦樂固定音型的持續漸強、漸弱處理, 並搭配鋼琴、大提琴Solo、弦樂、銅管的長音作為主旋律和鋪底。如下圖總譜所示:
從總譜中我們可以看到,大提琴的一個聲部和一提在演奏相同的弦樂固定音型,並同步做了漸強、漸弱處理。而其他大提琴聲部與中提琴演奏長音作為主旋律,低音提琴、鋼琴和長號鋪底。三者層次分明。
漢斯·季默的Staccato技法也被其他好萊塢作曲家模仿過。在由Joseph Trapanese創作《分歧者3》的電影原聲中,相似的技法也被運用到了《Beyond The Wall》一曲。但二者不僅在曲式、配器上有區別(《Beyond The Wall》更側重於電子合成器帶來的音樂效果),弦樂固定音型本身也有明顯差異,觀眾不會在電影院裡把《Beyond The Wall》與漢斯·季默聯繫起來。
但《全球災難計劃與流浪地球計劃》的模仿與《分歧者》不同,《全球災難》的弦樂固定音型直接照搬了漢斯·季默技法的音型。除開音型,配器也與漢斯·季默版高度一致(弦樂長音、大提琴Solo、鋼琴、銅管樂器、鋼琴的運用如出一轍)。結構也與漢斯·季默版高度一致,只有部分和聲和旋律上的改動。
而《馬卡洛夫太空行走》一曲,因為涉及疑似模仿曲目過多,就不一一展開分析,大家對比一下兩曲即可,細節基本一致。
在這裡需要跟大家解釋一下的是,很多人認為這首曲子的部分素材疑似模仿的是Jóhann Jóhannsson在《邊境殺手》中創作的《The Beast》的嫌疑。如果仔細對比《A Long Way Back》與《The Beast》會發現兩者的下墜音效設計思路差不多,但音色上有區別:前者則非常直接,而後者是音色遞進,有漸進的過程;編曲上前者有較多的電子元素,而後者則是用聲學樂器輔以少量電子元素。《馬卡洛夫太空行走》除下墜音效外,音樂進行速度,編曲和《A Long Way Back》基本無異。
如此多的模仿嫌疑,使得曲目之間在聽感上有高度相似。這樣的創作模式,可為創作者帶來極大便利。其付出是極少的,少量改動帶來巨大實惠。創作者在參考相似題材已有的電影音樂時,不用去思考新的和聲,新的配器,將旋律和音符進行一些改動即可完成一首曲目,這樣的創作模式,不太配得上大劉創作《流浪地球》時花費的精力和知識積澱。因為電影音樂除了有對畫面最基本的情緒渲染的作用外,還承擔了一定的影片客觀表現要求,所以成熟電影工業體系下的電影音樂創作都有為這部電影特別設置的創作構思。
一部合格的電影音樂作品,不能直接照搬其它作品,而是要根據這部電影的畫面、劇情量身打造以滿足電影音樂情緒和客觀性的需要,不可盲目地套用在另外的作品上。這就像一位男子穿上了不合適的西裝,只能貽笑大方,影響效果。前文所提到的模仿曲目,其客觀創作核心很多都不符合《流浪地球》中的場景音樂需求,比如《行星發動機 從地面到太空》模仿《超人:鋼鐵之軀》的循環四個和弦,其實是來自於對John Williams經典超人主題的解構。
一般來說,這背後的原因除了主創自身的喜好傾向外,還有在影片剪輯時預鋪音樂的影響,所以很多時候,為了更好、更方便地把握電影音樂的走向,主創會要求作曲家儘可能地貼近參考音樂(Temp Music)。這個問題很難被立刻根治,即便是擁有成熟的工業體系和創作模式的好萊塢,也和《流浪地球》在電影音樂的創作上會有一樣的問題。
變形金剛的作曲家Steve Jablonsky在《變形金剛3》的一首《It's Our Fight》抄襲了《盜夢空間》預告片音樂《Mind Heist》而遭到該音樂作曲Zack Hemsey的長文控訴。
《斯巴達三百勇士》的參考音樂,直接影響作曲家的創作過程,迫使抄襲了另一位作曲家Elliot Goldenthal的作品《聖詩復仇》,最終讓華納公司向Elliot Goldenthal道歉,道歉聲明發布在當時《斯巴達三百勇士》DVD發行官網上。
甚至如果原作方認真一點,製片公司和作曲也可以輕易吃到官司,John Williams就曾因經典影片《E.T.外星人》的主題就和Les Baxter在50年代創作的一首歌曲《Joy》部分相似而被後者告上法庭;漢斯·季默也曾因當年的《角鬥士》音樂涉嫌抄襲《行星》組曲而被作曲家霍爾斯特的家人指控侵權。
正在茁壯成長的中國電影,沒有必要去重蹈好萊塢創作體系的覆轍,好萊塢未解決的弊端正是中國電影可以「彎道超車」的地方。參考音樂可以指導作曲家對電影片段情緒風格的把控,但不可成為1:1對比借鑑的地方。導演可在電影籌備初期就找到作曲家進行交流,以免由於工期太緊導致容錯率急劇下降。導演和作曲家之間需要建立起相互信任,在創作中導演可以把關電影音樂的整體風格、感情基調,但留足夠的空間供作曲家使用是必要的。同時,音樂編輯等職位的有效利用,也能為導演減輕負擔,同時確保電影音樂符合導演的大致要求。
雖然參考音樂模式不應該被複製,但我們也需要看到好萊塢電影工業體系中對電影音樂的重視。之所以寂默的電影音樂能被人們傳播和喜好,也正是工業體系給了作曲極大的自身發展空間,使得音樂,特別是主題音樂可以成為電影ip中的一員,可以全面擴大電影的周邊價值。
《流浪地球》的電影音樂只能說是合格地完成了其應有的任務,因為它極度缺乏自身的核心音樂素材和完整的音樂體系構架,我們期待中國電影音樂的發展不停留於此,而是能夠變得更優秀。我們期望在未來,參考音樂直接影響作曲家創作的情況越來越少。我們也期望在未來,當與世界各地的人自豪地談起我們的電影時,可以主動哼出咱們自己電影音樂的旋律。
最後衷心祝願國產電影音樂能夠持續進步,越做越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