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改編劇本要注意什麼(小說作者參與劇本改編)
2023-06-02 03:10:21 3
小說改編劇本要注意什麼?導語:近幾年,隨著IP改編熱,不少小說作者開始轉型做編劇,我們整理了一部分小說作者的原著小說和他們參與影視作品的改編情況,來聊一聊小說作者轉型做編劇有哪些劣勢和優勢,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於小說改編劇本要注意什麼?以下內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小說改編劇本要注意什麼
導語:近幾年,隨著IP改編熱,不少小說作者開始轉型做編劇,我們整理了一部分小說作者的原著小說和他們參與影視作品的改編情況,來聊一聊小說作者轉型做編劇有哪些劣勢和優勢。
優勢:內容原汁原味,流量轉化率高
根據我們的樣本統計和作者們撰寫的不同風格,我們將以上表格中的作者大致分為青春情感類作者、懸疑諜戰(冒險)類作者、古裝玄幻類作者、主旋律類型這樣四種類型。
根據豆瓣評分及相關評論人數的反饋,在這四大類作品中,最有粉絲受眾群和相關熱度最高的小說類型為青春情感類和古裝玄幻類這兩類。以顧漫的《何以笙簫默》和流瀲紫的《甄嬛傳》為例,前者共計142432人次在豆瓣上為其原著打了7.2分,後者則累計有21209人次,給其原著打了8.0的高分。
這類小說作者的原著小說,和後期參與改編的電視劇作品,均獲得了不俗的市場反饋,由此可見,原著作者參與劇本創作,在這些項目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這其中,原著作者的身份,也為他們的轉型帶來了天然的優勢。
首先,這類小說作者轉型做編劇,大多都能原汁原味地保留出原著的風格,即便影視化後要加入新角色或加入新劇情,也會因為原著作者本身對於自己的作品較為熟悉,而使得新角色或新劇情與原作品有較好的適配度,最終收穫好評。
比如說《甄嬛傳》,原著講述就是道長之女甄嬛,在進入皇宮後,一路在華妃和皇后中周旋,最後成長為善於謀略太后的故事。原著的定位是後宮鬥爭與女性成長,改編後的劇版很好的還原了這點,使得該劇在播出期間拔得S級別的熱度。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得益於原著作者流瀲紫對於作品的熟悉度。
而在增加新角色方面,由顧漫參與編劇的《何以笙簫默》算的上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了。該劇在影視化之後,顧漫等編劇在原著基礎上,增加了攝影師路遠風這個角色,並讓他和女主的閨蜜蕭筱組成一對。兩人的CP火花非常夠,使得該劇在播出時,也掀起過一陣浪潮。
在融入新劇情這一方面,《媚者無疆》的作者半明半寐則大膽捨棄了原著中「露骨」橋段,劇版更是將原著中處於架空時代的殺手組織,落在了五代十國的亂象時代,更符合現實。而在劇本風格和鏡頭呈現上,該劇仍舊還原了妖冶詭異和冰冷暗黑的畫風,這讓原著粉絲和觀眾等人大呼過癮,也使其最後獲得好口碑,在熱度方面的表現也不俗。
除了上述列舉的這幾部作品之外,《偽裝者》《開端》和《香蜜沉沉燼如霜》等劇,也都因為有原著作者參與其影視作品的改編,而最大程度地保留住了原著的風格,它們也分別收穫了8.6、7.8和7.8的高口碑,更是紛紛斬獲了S級的熱度,實現了口碑與熱度雙豐收的局面。
其次,原著作者擁有較多的粉絲,其作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傳播度,那麼在改編後的作品若有原著作者參與做編劇,就更容易發揮其IP的最大效應,實現流量導流,達到明顯的圈層效應。
比如墨寶非寶,在青春純愛領域擁有一定粉絲基礎的她,在近些年,也經常參與相同題材類型的劇集改編。而對於自己的原著《蜜汁燉魷魚》,墨寶非寶也常以第一編劇的身份參與。作為青春情感類的大IP,該劇也因為有了原著效應和合適的改編,收穫了S級的熱度,劇中相關演員在劇集播出期間,更是熱搜頻頻。
同理天下霸唱的《鬼吹燈》系列,在改編的過程中,也多數由他做編劇。其中《精絕古城》篇在口碑上斬獲了高達7.9的評分,在熱度上也獲得了肯定。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情況的原著作者,在改編自己的作品時也具有一定的優勢。通常他們所創作的小說,題材特殊,比如主旋律小說《山海情》。這類小說雖然本身熱度不高,但其價值宏觀,具有一定劃時代的意義。原著作者對小說已經有一定的宏觀駕馭能力,這種駕馭能力也能較好的轉化成可視聽語言,使得該劇在穩固中年觀眾群體的基礎上,也能進一步地擴充年輕粉絲群體。最終有397339人次,為其打出了9.3的高分。
劣勢:跨界創作有壁壘,才華與耐心缺一不可
但並不是所有小說作者參與劇本創作時都能體現出他的優勢,有不少作品在原著小說作者參與下,依然不被觀眾買單。比如由八月長安撰寫的《你好,舊時光》、《最好的我們》和《暗戀橘生淮南》,被改編成了「振華系列三部曲」。
這三部小說中的前兩部,編劇均有其他人參與,在改編後斬獲了A級以上的熱度,豆瓣口碑也是S級的水準。但唯獨《暗戀橘生淮南》,其改編由八月長安做獨立編劇,不管是熱度還是口碑都比較一般。
儘管小說作者擁有基礎龐大的粉絲群體,其IP也具有熱度效應。但或許是因為作者本身並不熟知小說和影視劇的區別,在改編上欠缺火候,導致其口碑與熱度均不理想。
第二情況是小說本身設定宏觀,影視化改編難度較高。原著作者即便熟知原著劇情或框架,但在面臨改編困境時,依舊不能較好的把握。這類小說,通常以玄幻古裝類型為主,有的小說在改編時,還將面臨特效拉胯、服裝不適配等其他原因,使得觀眾在觀看這類劇集時,很容易引起較差的觀感。
比如由貓膩所著的《擇天記》和由我愛西紅柿撰寫的《莽荒紀》,這兩本小說在改編時均遇到了上述所說的問題。比如說《擇天記》,或為了過審,在改編時不僅刪掉了原著中的諸多計謀和鬥爭的部分,更在此基礎上,增加了許多與星辰之力相關的中二情節,引發了吐槽一片。
原著作者參與劇本改編,如果作品持續口碑翻車,也會消耗掉小說積攢的粉絲基礎,比如南派三叔,由他所著的、與《盜墓筆記》同名的影視劇,雖收穫了超9萬次的豆瓣打分評論,但在其口碑上卻沒有及格。而他的其他兩部原著小說《殺海》和《老九門》,在熱度和口碑上,也沒有達到出圈的標準。
而南派三叔本人這幾年一直力推「泛娛樂」文化,將自己的IP以「數字遊戲圖書館」的形式與各大平臺合作。但遺憾的是,鮮少有粉絲機會對這類遊戲感興趣,而國內的市場,對於盜墓類型遊戲推廣和應用也始終呈現出觀望的態度。
如此看來,小說作者跨界劇本創作雖然自帶優勢,但想要成功卻並不容易。小說作者和影視編劇功能本身就不盡相同,優化創意對於小說作者來說或許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小說要改編成影視劇,既要接受市場審核制度的考驗,還有保持情節的精彩,才有可能被觀眾買單。
尋藝「藝家人」社區已開通!
歡迎添加企業微信和我們成為藝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