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預埋可重複注漿管的地連牆G型接頭及方法與流程
2023-06-01 23:40:21

本發明涉及到地鐵工程、建築工程技術領域,更加具體來說是一種預埋可重複注漿管的地連牆G型接頭及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地下工程迅猛發展,在各種複雜地質與環境條件下設計與施工超深基坑成為新常態。地下連續牆以其剛度大、防水效果好、施工工藝成熟、施工難度小的突出特點,逐漸成為複雜地質條件下深基坑圍護方案的首選結構型式。
目前地鐵車站深基坑地連牆接縫止水較常用的是工字鋼接頭,少數採用十字鋼板接頭型式。
在高承壓含水地層中開挖超深基坑過程時,經常發生地連牆接縫湧水湧砂險情,對工程建設和周邊環境產生極大的影響,往往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巨大。比如,在武漢市長江I級階地地區建造地下三層地鐵車站(基坑深度一般為24~30m),由於地連牆接縫施工質量差,高承壓水頭下極易發生漏水漏砂,險情時有發生,成為困擾地鐵建設的重大安全問題。
為了加強地連牆接縫止水效果,一般採取地連牆外側接縫處增加高壓旋噴樁止水,或者設置連續止水帷幕(如三軸攪拌樁、素地連牆等),大大增加了工程投資。但由於當前施工工藝和施工水平的限制,地面20m以下高壓旋噴樁或者三軸攪拌樁施工質量難以保障,並不能很好地解決地連牆接縫滲漏水問題,當採用素地連牆時雖防滲效果較好,但工程投資費用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背景技術的不足之處,而提出一種預埋可重複注漿管的地連牆G型接頭及方法。
本發明的第一目的技術方案通過如下措施來實施:一種預埋可重複注漿管的地連牆G型接頭,它包括一期槽十字型鋼板和二期槽U型鋼板,所述的一期槽十字型鋼板和二期槽U型鋼板均預先安裝在鋼筋籠內且位於相鄰的兩個混凝土連牆之間;在所述的一期槽十字型鋼板和二期槽U型鋼板之間的開挖側密封鋼板;所述的二期槽U鋼板位於所述的一期槽十字型鋼板的一側,所述的一期槽十字型鋼板包括橫向鋼板和豎向鋼板,所述的二期槽U型鋼板包括兩端的翼緣板和U型鋼板,在所述的翼緣板與所述的U型鋼板之間的過渡段安裝有注漿管;所述的橫向鋼板的一端伸入到所述的U型鋼板的槽口內,在所述的橫向鋼板和U型鋼板上等間距設置有混凝土導流孔;在所述的鋼筋籠的內外兩邊均設置有止漿鐵皮。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豎向鋼板與所述的翼緣板之間的距離為10-15釐米。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豎向鋼板與所述的翼緣板之間的距離為15釐米。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豎向鋼板和翼緣板均伸出鋼筋籠迎坑面各5釐米。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止漿鐵皮的厚度為0.5毫米。
本發明還提出了一種施工方法:一種預埋可重複注漿管的地連牆G型接頭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①、根據接縫施工質量檢查情況,包括分段壓水試驗或跨孔聲波測試,自下而上分段高壓注漿;
②、按照設計圖紙要求綁紮鋼筋籠,並在所述的鋼筋籠內安裝所述的一期槽十字型鋼板和二期槽U型鋼板;先澆築一期槽十字型鋼板一側的鋼筋籠;
③、再在施工二期槽U型鋼板時對所述的一期槽十字鋼板一側的殘留沙袋和混凝土結塊進行清刷,澆築位於所述的一期槽十字型鋼板1)一側的二期U型鋼板,同時保證槽的垂直度不大於1/300;
④、在完成步驟①和步驟②之後,在地連牆形成後對注漿管上設置的注漿引孔進行灌漿掃孔,每隔5米分段高壓注入水泥漿;
⑤、自步驟④的接縫補強灌漿完成後,用帶螺口封蓋保護注漿管。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當發現連續牆的的接縫存在滲水跡象時,將接頭處的一期槽十字型槽板和二期槽U型鋼板表面的混凝土鑿除,在所述的接縫處焊接封閉鋼板,並填充快幹水泥或堵漏王。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一期槽十字型鋼板包括橫向鋼板和豎向鋼板;所述的二期槽U型鋼板包括兩端的翼緣板和U型鋼板,在所述的翼緣板與所述的U型鋼板之間的過渡段安裝有注漿管;所述的橫向鋼板與所述的U型鋼板的槽口相對設置,在所述的橫向鋼板和U型鋼板上等間距設置有混凝土導流孔。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在所述的鋼筋籠的內外兩側均設置有止漿鐵皮。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豎向鋼板與所述的翼緣板之間的距離為10-15釐米。
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1、本發明施工方便,只要按設計要求對一期槽十字鋼板側殘留砂袋和混凝土結塊進行清刷,二期鋼筋籠上U型鋼板與一期槽十字鋼板之間預留距離對施工誤差有合理的容許度,又能相互咬合,適應地連牆側向水平變形。
2、本發明比傳統的十字鋼板接頭剛度更大,止水效果更好,可在開挖時從基坑側焊接鋼板快速封閉接縫滲漏水,並可通過預留注漿孔動態注漿超前補強,能有效降低超深基坑施工風險。
3、本發明將接縫抗滲漏注漿補強措施從牆縫外移至牆縫內,止水效果好,工程費用少,施工質量易於檢查和判定,施工工藝簡單、成熟,不受地下深度的限制,能很好地解決地連牆接縫滲漏水問題。
4、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可以大大減少在高承壓含水地層中建造超深基坑工程的風險,避免因搶險而造成大量工程費用和不良的社會影響,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連接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一期槽十字型鋼板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中二期槽U型鋼板結構示意圖。
圖中:一期槽十字型鋼板1、橫向鋼板1.1、豎向鋼板1.2、二期槽U型鋼板2、翼緣板2.1、U型鋼板2.2、鋼筋籠3、止漿鐵皮4、混凝土導流孔5、密封鋼板6、注漿管7。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情況,但它們並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定,僅作舉例而已,同時通過說明本發明的優點將變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參照圖1-3所示:一種預埋可重複注漿管的地連牆G型接頭,其特徵在於:它包括一期槽十字型鋼板1和二期槽U型鋼板2,所述的一期槽十字型鋼板1和二期槽U型鋼板2均預先安裝在鋼筋籠3內且位於相鄰的兩個混凝土連牆之間;在所述的一期槽十字型鋼板1和二期槽U型鋼板2之間的開挖側設置有密封鋼板6;所述的二期槽U鋼板2位於所述的一期槽十字型鋼板1的一側,所述的一期槽十字型鋼板1包括橫向鋼板1.1和豎向鋼板1.2,所述的二期槽U型鋼板2包括兩端的翼緣板2.1和U型鋼板2.2,在所述的翼緣板2.1與所述的U型鋼板2.2之間的過渡段安裝有注漿管7;所述的橫向鋼板1.1的一端伸入到所述的U型鋼板2.2的槽口內,
在所述的橫向鋼板1.1和U型鋼板2.2上等間距設置有孔5;在所述的鋼筋籠3的內外兩邊均設置有止漿鐵皮4;所述的豎向鋼板1.2與所述的翼緣板2.1之間的距離為10-15釐米。所述的豎向鋼板1.2和翼緣板2.1均伸出鋼筋籠3迎坑面各5釐米。所述的止漿鐵皮4的厚度為0.5毫米。
本發明的一種預埋可重複注漿管的地連牆G型接頭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①、根據接縫施工質量檢查情況,包括分段壓水試驗或跨孔聲波測試,自下而上分段高壓注漿;
②、按照設計圖紙要求綁紮鋼筋籠3,並在所述的鋼筋籠3內安裝所述的一期槽十字型鋼板1和二期槽U型鋼板2;先澆築一期槽十字型鋼板1一側的鋼筋籠3;
③、再在施工二期槽U型鋼板2時對所述的一期槽十字鋼板1一側的殘留沙袋和混凝土結塊進行清刷,澆築位於所述的一期槽十字型鋼板1一側的二期U型鋼板2,同時保證槽的垂直度不大於1/300;
④、在完成步驟①和步驟②之後,在地連牆形成後對注漿管7上設置的注漿引孔進行灌漿掃孔,每隔5米分段高壓注入水泥漿;
⑤、自步驟④的接縫補強灌漿完成後,用帶螺口封蓋保護注漿管7。
當發現連續牆的的接縫存在滲水跡象時,及時分析滲水的原因,並可通過預留注漿孔對開挖面以下的地連牆接縫進行提前補強注漿,防患於未然。
將接頭處的一期槽十字型槽板1和二期槽U型鋼板2表面的混凝土鑿除,在所述的接縫內焊接封閉鋼板6,並填充快幹水泥或堵漏王;所述的密封鋼板6位於一期槽十字型鋼板1和二期槽U型鋼板2之間的接縫內的下底面自上底邊布置,所述的密封鋼板6的高度和厚度根據現場滲漏砂和水頭大小決定,也根據現場的基坑的深度決定。
所述的一期槽十字型鋼板1包括橫向鋼板1.1和豎向鋼板1.2,所述的橫向鋼板1.1與所述的豎向鋼板1.2互相垂直;
所述的二期槽U型鋼板2包括兩端的翼緣板2.1和U型鋼板2.2,在所述的翼緣板2.1與所述的U型鋼板2.2之間的過渡段安裝有注漿管7;所述的橫向鋼板1.1與所述的U型鋼板2.2的槽口相對設置,在所述的橫向鋼板1.1和U型鋼板2.2上等間距設置有孔5,所述的橫向鋼板1.1由兩塊的小鋼板組成,所述的兩塊小鋼板分別位於所述的豎向鋼板2.2的兩邊;每個小鋼板上等間距設置有與所述的U型鋼板2.2上相同大小的混凝土導流孔5,所述的混凝土導流孔5便於一期槽十字型鋼板1與二期槽U型鋼板2之間的混凝土砂漿的流動。
上述未詳細說明的部分均為現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