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管壁除塵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18:11:21 1

本實用新型屬於管壁除塵機械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管壁除塵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全國有很多樓宇中央空調通風管道內灰塵,細菌超標,由於人無法進入風管內清洗,中央空調通風管道十幾年未清洗消毒。不清潔的管道排出的氣體也會帶有細菌,嚴重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一種管壁除塵裝置,以解決管壁不易清潔的技術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管壁除塵裝置,包括兩個平行設置的電磁鐵和位於兩個電磁鐵之間的除塵器,電磁鐵為環形結構,電磁鐵的環形外壁固定在出風管道的內壁上,電磁鐵分別與設置在出風管道外側的控制器連接,控制器控制兩個電磁鐵輪流通電;
所述除塵器包括金屬材質的環形金屬圈,金屬圈內設置有容納灰塵的環形空腔,金屬圈的軸心處設置有小型吸塵器,吸塵器的吸塵器進風管路的自由端封閉,吸塵器進風管路的側壁設置有第一吸塵口,吸塵管路將第一吸塵口與環形空腔連通,吸塵管路沿著吸塵器進風管路的圓周均勻分布,吸塵管路與金屬圈的軸心線垂直,金屬圈的兩個側壁上分別設置有若干環形均勻分布的第二吸塵口,第二吸塵口將出風管道內部和環形空腔內部連通,金屬圈的外圓環側壁的整個圓周與出風管道的內壁接觸。
進一步的,所述金屬圈的外圓環側壁的中部設置有突出於外圓環側壁的環形橡膠條,金屬圈通過環形橡膠條與出風管道的內壁接觸,金屬圈與出風管道的內壁之間留有空隙,環形橡膠條兩側的金屬圈的外圓環側壁上分別設置有若干沿圓周均勻分布的第三吸塵口。
進一步的,所述環形橡膠條的截面為倒置的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腰與上底邊之間的夾角為60度到30度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吸塵器進風管路的端部設置有小型風能發電機,小型風能發電機用於給吸塵器充電,小型風能發電機與吸塵器的充電口通過導線連接。
相對於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管壁除塵裝置具有以下優勢:本實用新型在管道內壁上增設了除塵裝置,增加了管壁的清潔度,同時也保證了出風的清潔度。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管壁除塵裝置示意圖(其中環形橡膠條縱向剖開);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除塵器的主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金屬圈的剖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導風罩的另外一種結構形式的縱向剖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0-出風管道;101-中央空調控制中心;102-風機;103-第一管路;104-太陽能電池板;105-室外機;106-風能發電機;107-迴風管路;108-隔塵網;109-紫外線燈;110-加溼器;200-電磁鐵;210-除塵器;211-金屬圈;212-環形橡膠條;2111-第三吸塵口;2112-第二吸塵口;2113-環形空腔;213-吸塵器;2131-吸塵器進風管路;220-控制器;230-吸塵管路;240-小型風能發電機;300-導風罩;310-導風葉;311-第一導流板;312-第二導流板。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後」、「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徵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徵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徵。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通過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將參考附圖並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如圖1至圖5所示,一種中央空調控制系統,包括中央空調控制中心101、出風管道100和管壁除塵裝置。中央空調控制中心101與風機102通過第一管路103連接,室外的空氣通過風機102進入中央空調控制中心101進行製冷或者制熱處理,處理後的氣體進入出風管道100,出風管道100與中央空調控制中心101連接。出風管道100的管道壁上設置有開口朝下的出風口。出風管道100的進風口出還設置有隔塵網108和用來殺菌的環形紫外線燈109。與出風口相對的出風管道100內壁上設置有加溼器110。
如圖1和圖5所示,出風口處設置有導風罩300,導風罩300上方設置有防塵網。導風罩300包括框架和若干截面類似「L型」結構的內凹的圓環形導風葉310,導風葉310的半徑從內到外依次增大,導風葉310從內到外同心等間距固定在十字固定板上。十字固定板的四個端部與框架固接,導風葉310的高度從內到外逐漸減小。導風葉310包括環形的第一導流板311和第二導流板312。實施例一:第一導流板311類似於開口朝下的喇叭口結構,第二導流板312為水平設置的圓片結構,第一導流板311的下邊緣與第二導流板312的內邊緣固接,第二導流板312與第一導流板311之間的夾角為90度~150度。實施例二:第一導流板311和第二導流板312分別類似於開口朝下的喇叭口結構,第一導流板311的下邊緣與第二導流板312的上邊緣固接,第二導流板312與第一導流板311之間的夾角為90度~150度之間。這樣的設計將出風口的進行導流,導流成水平方向的或者斜向下方的,避免直吹。
如圖1至圖4所示,管壁除塵裝置設置在沒有設置出風口的出風管道100內,用於清潔出風管道100的內壁。管壁除塵裝置包括兩個平行設置的電磁鐵200和位於兩個電磁鐵200之間的除塵器210,電磁鐵200為環形結構,電磁鐵200的環形外壁固定在出風管道100的內壁上。電磁鐵200分別與設置在出風管道100外側的控制器220連接,控制器220與遠程控制中心連接。控制器220控制兩個電磁鐵200輪流通電。除塵器210也與控制器220連接。除塵器210包括金屬材質的環形金屬圈211,金屬圈211內設置有容納灰塵的環形空腔2113,金屬圈211的軸心處設置有小型吸塵器213,吸塵器213的吸塵器進風管路2131的自由端封閉,吸塵器進風管路2131的側壁設置有若干第一吸塵口,吸塵管路230將第一吸塵口分別與環形空腔2113連通。吸塵管路230沿著吸塵器進風管路2131的圓周均勻分布,成輻射狀分布。吸塵管路230與金屬圈211的軸心線垂直,金屬圈211的兩個側壁上分別設置有若干環形均勻分布的第二吸塵口2112,第二吸塵口2112將出風管道100內部和環形空腔2113內部連通。金屬圈211的外圓環側壁的中部設置有突出於外圓環側壁的環形橡膠條212,為了方便環形橡膠條212能更好的把出風管道100內壁上的塵土刮下,環形橡膠條212的截面為倒置的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腰與上底邊之間的夾角為60度到30度之間。金屬圈211通過環形橡膠條212與出風管道100的內壁接觸,金屬圈211與出風管道100的內壁之間留有空隙,環形橡膠條212兩側的金屬圈211的外圓環側壁上分別設置有若干沿圓周均勻分布的第三吸塵口2111。吸塵器進風管路2131的端部設置有小型風能發電機240,小型風能發電機240用於給吸塵器213充電,小型風能發電機240與吸塵器213的充電口通過導線連接。
管壁除塵裝置的工作原理為:平時管壁除塵裝置不工作,中央空調給室內供風的同時帶動小型風能發電機240發電,小型風能發電機240給吸塵器213充電。間隔一端時間遠程控制中心控制控制器220打開,控制器220啟動吸塵器213,控制器220輪流給兩個電磁鐵200通電,電磁鐵200通電後帶有磁性,金屬圈211在電磁吸引力的作用下朝向通電的電磁鐵200運動,如此往復,除塵器210在兩個電磁鐵200之間做往復運動。環形橡膠條212將管道內壁的塵土擦拭下來,然後吸塵器213通過第二吸塵口2112和第三吸塵口2111將管道內的灰塵吸入吸塵器213內。
室外設置有與中央空調控制中心101連接的室外機105,室外機105的出風口處設置有風能發電機106,風能發電機106與蓄能器連接,蓄能器為整個系統供電。室外還設置有太陽能電池板104,其與蓄能器連接,蓄能器為整個系統供電。利用風能和太陽能為中央空調供電,既節能又環保,還能減少用電壓力。迴風管路107與風機102與中央空調控制中心101之間的第一管路103連通,利用引射器原理,回收利用室內的空氣。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