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具有送料機構的腳輪熱壓成型機的製作方法
2023-06-02 03:23:4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腳輪熱壓成型機。
背景技術:
現有的腳輪熱壓成型機送料推力不足,很容易出現餵料打滑、漏料的情況,影響了產品質量;而且效率低下,軸端共需要四套機械密封,磨擦功率大,洩漏點多,容易使設備粘慢矽膠,影響其精度和強度,降低設備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具有送料機構的腳輪熱壓成型機。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具有送料機構的腳輪熱壓成型機,包括主機和操作臺,所述主機包括固定在地面的機座和驅動裝置,所述操作臺上設有顯示面板和操作按鈕並裝有PLC控制系統,所述機座上設有下模座和注塑部,所述注塑部通過機座四角的定位柱固定在下模座上方,所述注塑部下側設有上模頂板、上部設有送料管,上模頂板下側固定有上模,送料管的側壁設有進料口,送料管內設有軸向的由尾部的送料馬達驅動的單螺旋螺杆,單螺旋螺杆與送料馬達通過聯軸器連接,其與送料管端部通過機械密封密封,送料管內壁與單螺旋螺杆嚙合並留有間隙,送料管的出料口通過高溫管連接上模頂板上的澆注接口,該高溫管上設有逆止閥。
進一步,所述注塑部頂部中央設有一水平橫向的安裝槽,送料管固定在安裝槽內。
進一步,所述安裝槽中部開有通孔,高溫管通過通孔連接至澆注接口。
進一步,所述澆注接口貫穿上模頂板中心,其上端與送料管的出料口連接、下端插入上模的澆注孔內。
進一步,所述送料馬達採用液壓馬達。
進一步,所述操作臺後側設有由其控制的液壓站,送料馬達連接至液壓站。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單螺旋螺杆與送料管內壁嚙合做單螺杆泵使用,將融化的矽膠泵入腳輪模具內,提高了對膠料的推進力,可避免出現餵料打滑、漏料的情況出現,效率更高;且只需要兩套機械密封,磨擦功率更小,洩漏點大為減少,使用時更清潔,使用壽命更長。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的左視機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收模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導軌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中下模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中A-A處的剖視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中上模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2,一種具有送料機構的腳輪熱壓成型機,包括主機1和操作臺2,所述主機1包括固定在地面的機座11和驅動裝置12,所述操作臺2上設有顯示面板21和操作按鈕並裝有PLC控制系統,顯示面板21顯示工作畫面和狀態。機座11上設有下模座3和注塑部4,下模座3通過驅動裝置12可上下移動的裝在機座11上,驅動裝置12電連接至操作臺2,由PLC控制系統進行控制。下模座3上設有活動的下模底板31,下模底板31上固定有下模32;注塑部4通過機座11四角的定位柱13固定在下模座3上方,每一所述定位柱13上部設有螺紋,其上裝有一定位螺母14,注塑部4裝在定位螺母上,並通過定位柱13頂部的固定螺母固定,每一定位柱13上裝有一個滑套,下模座3四角均與對應角的滑套固定。這樣,在驅動裝置12驅動下模座3上下移動時,下模座3就沿四條定位柱13上下滑動,很好的保證了下模座3的穩定性;同時,也可對注塑部4的高度進行調整,方便多尺寸腳輪的加工,實現一機配多模,提高設備的利用率,增加腳輪產品的多樣性。注塑部4下側設有上模頂板41、上部設有送料管5,上模頂板41下側固定有上模42,上模42中心設有澆注孔44,上模頂板41中心設有貫穿其的澆注接口,澆注接口上端與送料管5的出料口連接、下端插入澆注孔44內。通過驅動裝置12驅動下模32上移與上模42合模,送料管5向模腔內注入融化的矽膠,並加壓,待其冷卻凝固後分模取出腳輪產品即可。
參照圖5至7,下模32的中心設有圓形的澆注槽33且繞澆注槽33均勻設置有五個腳輪凹槽34,腳輪凹槽34與澆注槽33之間、相鄰兩個腳輪凹槽34之間均設有流道35;上模42與所述下模32對應設置為上下對稱的凹模,其與腳輪凹槽34中心對應處設有軸孔凸杆43,上模42中心設有澆注孔44,送料管5的出料口通過上模頂板41上的澆注接口與澆注孔44連接。合模後融化的矽膠通過送料管5壓入澆注孔44,並經過流道35流向五個腳輪的模腔內,五個腳輪模腔之間也可通過流道35互相流動,防止進料不均,保證成型後腳輪的一致性和外管的完整度,提高腳輪質量;開模後五個腳輪是連載一起的,只需割掉五個腳輪之間連接的薄薄的一層矽膠就得到了五個腳輪產品,一次成型五個腳輪,效率大為提高,且五個腳輪排成一周,大大提高了空間利用效率。
參照圖1、圖2,注塑部4的四角均設有豎向的上模氣缸45,四個上模氣缸45的輸出端分別連接上模42的四角;注塑部4的前後側還設有頂板氣缸46,頂板氣缸46的輸出端連接上模頂板41的前後側的中部。這樣,上模頂板41和上模42就可活動的裝在了注塑部4上,且上模頂板41和上模42之間也可相互活動,方便拆取、更換;當需要更換腳輪模具時,只需操作上模氣缸45驅動上模42向下移動脫離上模頂板41即可;而安裝時先將上模42固定在上模氣缸45上,再控制上模氣缸45向上運動與上模頂板41緊貼,非常方便,是得模具的拆取、更換更加便捷。
參照圖1、圖2,注塑部4頂部中央設有一水平橫向的安裝槽,送料管5固定在安裝槽內,安裝槽中部開有通孔。送料管5的側壁設有進料口,送料管5內設有軸向的由尾部的送料馬達51驅動的單螺旋螺杆52,單螺旋螺杆52與送料馬達51通過聯軸器連接,其與送料管5端部通過機械密封密封,送料管5內壁與單螺旋螺杆52嚙合並留有間隙,送料管5的出料口通過高溫管連接上模頂板41上的澆注接口,該高溫管上設有逆止閥,且其通過安裝槽中部的通孔連接至澆注接口。送料馬達51採用液壓馬達,操作臺2後側設有由其控制的液壓站,送料馬達51連接至液壓站。通過液壓站驅動送料馬達51的主軸旋轉,主軸帶動單螺旋螺杆52旋轉,單螺旋螺杆52與送料管5內壁配合相當於一單螺杆泵,將融化的矽膠泵入腳輪模具內,其相比於現有技術中的主副螺杆形式,效率更高,且只需要兩套機械密封,磨擦功率更小,洩漏點大為減少。
參照圖1、圖2,所述下模座3後側設有水平縱向的推模氣缸36,推模氣缸36設有兩個,其分別設於下模座3後側兩端;下模座3後側兩端設有固定板37,推模氣缸36安裝在固定板37上,固定板37為一向上彎起的槽形板,推模氣缸36安裝在槽形板的豎直部分後側,其輸出杆穿過槽形板,兩個推模氣缸36的輸出杆末端分別通過一插銷可拆取的固定在下模底板31後側兩端。下模底板31下側的下模座3上設有脫模板,脫模板上設有頂杆,頂杆穿過下模底板31和下模32,其頂端與下模32的凹面適配,下模座3上固定有豎向的脫模氣缸,脫模氣缸的輸出端頂在脫模板底面;脫模氣缸也設為兩個,其分別位於下模座3兩側中央,兩個脫模氣缸的輸出端分別頂在脫模板兩側的底面。通過推模氣缸36與脫模氣缸可方便的進行腳輪模具脫模。在下模32與上模42分離後,脫模氣缸的輸出端向上頂起脫模板,頂杆隨之向上移動,其上端頂出冷卻凝固後的腳輪產品,使其與下模分離,從而可以輕鬆的取出成型完畢的腳輪。
參照圖1至4,所述下模座3前側設有收模裝置6,收模裝置6包括固定在機座11前側中間的豎直的收模氣缸61,收模氣缸61上部固定有連接板64,收模氣缸61的氣缸杆67穿過連接板64,其頂端固定有定位板62,連接板64兩側固定有導杆65,導杆65的數量設為四條,分別固定在連接板64的四角,定位板62上開有對應四條導杆65的通孔,定位板62可沿導杆65上下滑動。定位板62的兩側分別固定有兩條水平縱向的導軌63,兩個導軌63的間距與下模底板31的寬度適配。兩條導軌63的相對側各設有九個一一對應的滾輪66,九個滾輪66水平排列。當下模32與上模42分離後,推模氣缸36推動下模底板31向前側移動,下模底板31滑上滾輪66,待其完全置於兩條導軌63之間並在滾輪66上停放平穩後,取出插銷,鬆開推模氣缸36的輸出杆與下模底板31,控制收模氣缸61收縮,其氣缸杆67帶動定位板62沿著導杆65向下滑動,下模32亦跟隨下降,降低高度,方便取出。
以上所述,只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上述實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達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都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