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空調器的製造方法
2023-06-01 13:52:31 1
一種新型空調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技術領域】,提供一種新型空調器,包括殼體、蒸發器及風道組件,殼體包括左、右側板,蒸發器固定於左側板或右側板上,左側板或右側板上設有第一進風口,風道組件位於蒸發器與右側板或者蒸發器與左側板之間;風道組件包括風道箱體、兩風輪以及電機;風道箱體上設有貫通兩側面的兩第二進風口,兩風輪分別設於兩第二進風口內,風道箱體的前表面設有兩個分別與各第二進風口貫通的出風口。本實用新型中,將蒸發器設置在空調器的側面,並且於風道箱體上設置兩個進風口,增大了進風面積,兩個風輪同時送風,且兩個風輪送的風集中於一個出風口出風,風量大,有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風量小,換熱效率差的問題,大大提高了空調使用的舒適性。
【專利說明】一種新型空調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器【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新型空調器。
【背景技術】
[0002]在目前的分體落地式空調器中,蒸發器一般放在空調器的正面通過鼓風方式工作,或者蒸發器放在正背面通過吸風方式工作,而這樣設置蒸發器則會造成空調器的進風面積小,風量小,影響空調器的進風,隨之則換熱效率差,用戶在使用時不能獲得舒適感。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新型空調器,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空調進風小而導致換熱效率差的問題。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新型空調器,包括殼體、設於殼體內的蒸發器及風道組件,所述殼體包括左側板及右側板,所述蒸發器固定連接於所述左側板或所述右側板上,所述左側板或所述右側板上設有與所述蒸發器正對的第一進風口,所述風道組件位於所述蒸發器與所述右側板或者所述蒸發器與所述左側板之間;所述風道組件包括風道箱體、兩風輪以及分別驅動各風輪的電機;所述風道箱體具有與所述蒸發器平行的兩側面,所述風道箱體上設有貫通兩側面的兩第二進風口,所述兩風輪分別設於所述兩第二進風口內,所述風道箱體與所述蒸發器垂直的前表面設有兩個分別與各所述第二進風口貫通的出風口。
[0005]進一步地,所述兩個第二進風口沿所述風道箱體的側面上、下設置,所述兩個出風口沿所述風道箱體的正面上、下設置,且位於上側的第二進風口與位於上側的出風口貫通,位於下側的第二進風口與位於下側的出風口貫通。
[0006]具體地,各所述第二進風口與對應的所述出風口截面呈蝸旋狀。
[0007]具體地,所述左側板或所述右側板具有內框,所述蒸發器設於所述內框中。
[0008]具體地,所述蒸發器外形呈長方體狀。
[0009]具體地,所述兩第二進風口靠近所述蒸發器的一端設有擋板,各所述風輪的一端通過所述擋板限位,各所述風輪的另一端通過一蓋板限位。
[0010]具體地,所述風道箱體遠離所述蒸發器的側面上設有第一固定柱,各所述蓋板上設有與所述第一固定柱對應的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與所述第二固定柱通過旋入的第一鎖緊件連接。
[0011]具體地,各所述蓋板遠離各所述風輪的端面上設有電機安裝位,各所述電機固定於所述電機安裝位上,且各所述電機的電機軸穿過所述蓋板與所述風輪的旋轉軸連接。
[0012]具體地,各所述電機分別通過一電機蓋板固定於所述電機安裝位上。
[0013]具體地,所述電機安裝位上設有第三固定柱,所述電機蓋板上設有與所述第三固定柱對應的安裝孔,所述第三固定柱與所述安裝孔通過旋入的第二鎖緊件固定連接。
[0014]本實用新型中,將蒸發器設置在空調器的側面,並且於風道箱體上設置兩個進風口,增大了進風面積,兩個風輪同時送風,且兩個風輪送的風分別通過兩個出風口出風,風量大,有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風量小,換熱效率差的問題,大大提高了空調使用的舒適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空調器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新型空調器的另一角度觀察圖;
[0017]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新型空調器的分解圖;
[0018]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新型空調器的另一角度觀察的分解圖;
[0019]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風道箱體內風流示意圖;
[0020]100-殼體;110-左側板;111-第一進風口; 112-內框;
[0021]120-右側板; 200-蒸發器;300-風道組件; 310-風道組件;
[0022]311-第二進風口; 312-出風口;313-擋板;314-第一固定柱;
[0023]320-風輪;330-電機;400-蓋板;410-第二固定柱;
[0024]420-電機安裝位;421-第三固定柱;500-電機蓋板; 510-安裝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25]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6]參照圖1至圖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空調器,包括殼體100、設於殼體100內的蒸發器200及風道組件300。具體地,空調器的殼體100呈長方體狀,由左側板110與右側板120組合而成。蒸發器200外形也呈長方體狀。本實施例中,蒸發器200固定連接於左側板110上,相應的,左側板110上設有與蒸發器200正對的第一進風口 111,這樣,風道組件300位於蒸發器200右側,風道組件300則位於蒸發器200與右側板120之間。當然,蒸發器200也可以固定於右側板120上,同樣的,在右側板120上設置與蒸發器200正對的第一進風口 111,而風道組件300位於蒸發器200與左側板110之間。風道組件300包括風道箱體310、兩風輪320以及分別驅動各風輪320的電機330。風道箱體310外形也呈長方體狀,其與蒸發器200平行設置,這樣,風道箱體310的兩側面即與蒸發器200平行。風道箱體310上設有貫通兩側面的兩個第二進風口 311,兩個第二進風口 311上下設置,兩個風輪320分別設於兩第二進風口 311內,而風道箱體310與蒸發器200垂直的前表面設有兩個出風口 312,兩個出風口 312分別與兩第二進風口 311貫通。本實用新型中,將蒸發器200設置在空調器的側面,並且於風道箱體310上設置兩個進風口,增大了進風面積,兩個風輪320同時送風,且兩個風輪320送的風分別通過兩個出風口 312出風,風量大,有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風量小,換熱效率差的問題,大大提高了空調使用的舒適性。
[0027]由圖5所示,本實施例中,兩個第二進風口 311沿風道箱體310的側面上、下設置,兩個出風口 312沿風道箱體310的正面上、下設置,且位於上側的第二進風口 311與位於上側的出風口 312貫通,位於下側的第二進風口 311與位於下側的出風口 312貫通。第二進風口 311與對應的出風口 312截面呈蝸旋狀。這樣,由風輪320旋轉時送出的風能快速由各出風口 312送出,保證送風的順暢。
[0028]本實施例中,左側板110的內側具有內框112,內框112的深度與蒸發器200的厚度相匹配,蒸發器200可恰好置於內框112內。這種固定方式,使得結構更緊湊,不佔用額外的空間。
[0029]本實施例中,風輪320的固定是通過以下結構實現的,且兩個風輪320的固定結構相同,此處以一個風輪320為例進行詳述。第二進風口 311靠近蒸發器200的一端設有擋板313,風輪320置於第二進風口 311內後,風輪320的一端通過擋板313限位,而風輪320的另一端通過一蓋板400限位。這樣,在擋板313與蓋板400的同時限位作用下,風輪320固定於第二進風口 311內。
[0030]具體地,風道箱體310遠離蒸發器200的側面上設有多個第一固定柱314,而蓋板400上設有與各第一固定柱314對應的第二固定柱410,在第一固定柱314與第二固定柱410內旋入鎖緊件如螺釘(圖中未示出)即將蓋板400固定於風道箱體310的側面上。
[0031]而本實施例中,用於驅動風輪320的電機330是通過下述方式固定:蓋板400遠離風輪320的端面上設有電機安裝位420,電機330固定於電機安裝位420上,且電機330的電機軸穿過蓋板400與風輪320的旋轉軸連接。這樣,電機330在工作時即帶動風輪320旋轉進行送風。
[0032]更進一步地,本實施例中,各電機330分別通過一電機蓋板500固定於電機安裝位420上。電機安裝位420上設有多個第三固定柱421,電機蓋板500上設有與各第三固定柱421對應的安裝孔510,第三固定柱421與安裝孔510通過旋入的第二鎖緊件如螺釘固定連接。
[0033]綜上,採用上述結構的空調器,改變現有的空調內部送風結構,使得風量變大,提高空調的換熱效率,增加用戶使用的舒適性。
[0034]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空調器,包括殼體、設於殼體內的蒸發器及風道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包括左側板及右側板,所述蒸發器固定連接於所述左側板或所述右側板上,所述左側板或所述右側板上設有與所述蒸發器正對的第一進風口,所述風道組件位於所述蒸發器與所述右側板或者所述蒸發器與所述左側板之間;所述風道組件包括風道箱體、兩風輪以及分別驅動各風輪的電機;所述風道箱體具有與所述蒸發器平行的兩側面,所述風道箱體上設有貫通兩側面的兩第二進風口,所述兩風輪分別設於所述兩第二進風口內,所述風道箱體與所述蒸發器垂直的前表面設有兩個分別與各所述第二進風口貫通的出風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空調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兩個第二進風口沿所述風道箱體的側面上、下設置,所述兩個出風口沿所述風道箱體的正面上、下設置,且位於上側的第二進風口與位於上側的出風口貫通,位於下側的第二進風口與位於下側的出風口貫通。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新型空調器,其特徵在於:各所述第二進風口與對應的所述出風口截面呈蝸旋狀。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空調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左側板或所述右側板具有內框,所述蒸發器設於所述內框中。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新型空調器,其特徵在於:所述蒸發器外形呈長方體狀。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空調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兩第二進風口靠近所述蒸發器的一端設有擋板,各所述風輪的一端通過所述擋板限位,各所述風輪的另一端通過一蓋板限位。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新型空調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風道箱體遠離所述蒸發器的側面上設有第一固定柱,各所述蓋板上設有與所述第一固定柱對應的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與所述第二固定柱通過旋入的第一鎖緊件連接。
8.如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種新型空調器,其特徵在於:各所述蓋板遠離各所述風輪的端面上設有電機安裝位,各所述電機固定於所述電機安裝位上,且各所述電機的電機軸穿過所述蓋板與所述風輪的旋轉軸連接。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新型空調器,其特徵在於:各所述電機分別通過一電機蓋板固定於所述電機安裝位上。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新型空調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電機安裝位上設有第三固定柱,所述電機蓋板上設有與所述第三固定柱對應的安裝孔,所述第三固定柱與所述安裝孔通過旋入的第二鎖緊件固定連接。
【文檔編號】F24F13/08GK203857660SQ201420141724
【公開日】2014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26日
【發明者】鍾志堯, 陳俊, 羅凌 申請人:廣東美的製冷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