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行業薪水(半年收入為0挺住啊)
2023-07-02 22:09:42 1
今天這篇,你可能會用6分鐘閱讀。
但與此事相關的人們,已經用了164天等待。
端午節過去一周,很多數據變好看。
端午那3天國內遊客4880.9萬人次,同比恢復50.9%;旅遊收入122.8億,同比恢復31.2%;農產品線上消費火爆,牛羊肉等成交額增長超150%;銀聯交易金額6295億……
6月29日,國家發布的5月經濟數據中提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3萬億(2019年平均水準)。
對數字再沒概念的人,也會對一個詞有概念:
回暖。
有沒有不暖的?
Sir目力所及,有一個。
電影院。
歇業,近半年,放映收入,零。
對此行業的普通工作者來說,這行不算報酬豐厚,但幸福感蠻高,因為「有空調吹,不用風吹日曬,得閒還有電影看」。
現在沒有空調和電影了,電閘已拉下,如果一個綜合商場5層,最上面一層是電影院,那麼四層以下都有人,吃吃喝喝玩玩,只有五層黑洞洞的。
△ 通往某商場影院的電梯階緩慢上升著,好像在期待啥,又好像只是慣性在動
這是端午節前Sir拍的。
那幾天,Sir做了一件事:
找幾間黑洞洞的影院,找裡面的「閒人」聊天。
有經理,服務員,放映員,賣爆米花和汽水的前臺……
今天就來說說:
一個人停工半年,會經歷什麼?
P.s.以下均為真人真事,採訪者選擇以喜愛的電影或動漫人物為化名。為便閱讀,Sir插入某些電影劇照,與文中人物遭遇並無關聯。
01
暴雨中的賣衣攤
蟻人,男,36歲,某院線大區經理。
蟻人最近出門,最怕這種交流——
「上班沒?」
「沒。」
「還沒上班?你什麼工作??」
「……電影院。」
「哦……那,沒辦法。」
在兒子眼裡,爸爸蟻人總是挺有辦法。
身為片區經理,他身上有四川人的袍哥義氣,所以當疫情剛開始,有年輕員工結婚差錢,他還說,「有啥難處,開口,我個人先給你墊了。」然後借給人家5000。
然後是3月,說影院可能復工,然後喊停,接著是5月8日,說又可能復工,又沒戲。
2月到6月大道小道消息一個個傳,蟻人和同事一次次興奮後失望……就這樣一晃半年。
曾經月入過萬的他,現在每月1700,還好大院線有微薄工資發(某些私企小影院一分錢發不出)。
夠不夠花不說,中年人,好歹有點存款。
然而最近又發生兩件事。第一,他單身帶的兒子,小升初。不能讓生活負面影響他學習吧?所以爸爸不能說,日常也不能露馬腳。
第二,他奉養的老父,心梗住院。這一病,存款15萬一下花精光,還有出院後護理……
現在生活裡一點風吹草動,他都覺得貴。
熬到6月,蟻人終於出去擺攤,「泥菩薩了,顧不得什麼高管面子。」
他住郊區某村,做服裝生意的朋友支援他一批衣服,他就在村口支個攤,花花綠綠擺了一個晾衣架的。最近南方暴雨多,經常支了就下,一下就收,太陽再出再支出來:
「最近一陣子我淋的雨,比好幾年都多。」
這麼支攤能掙多少?
目前為止,600。
當初進這行,因為喜歡電影。蟻人最愛《鐵達尼號》,幾年前修復版上映,他看了好多遍:「可能我內心一直對愛情有所缺憾吧。」
然而現在,心裡就期待兩字:
開工。
即使能開工,他也有一堆擔心:
有沒有片源?片方敢不敢冒險給我們好片源?有沒有收益?沒收益的話會不會踩更大的坑?畢竟一開工,人工就要全額,房租也得全額……以及:
影院關了太久,觀眾們還回不回來?
02
「一號位」的強迫症
小丑,男,23歲,某影院值班經理。
小丑,是從服務員一路幹到經理的。
影院上班兩三年,做過服務員、收銀員、剪票員、設備維護、放映員、市場廣告、宣傳……做到值班經理前,什麼崗位都會了。
他覺得在影院工作,不僅技能升級,性格也會變,因為形形色色的人都有,爭執難免,但解決好了就是「鍛鍊」。
小丑相當支持國產片,但也非什麼都愛,「我是很挑的。」
比如《流浪地球》他看了N遍,每次都自豪,因為:
「中國有自己的3D了,那麼牛!」
但看《上海堡壘》又不是……
「那個片,打個架頭髮都不會亂的,我看到一半就出了。」
他是外鄉人,想在大城市站穩,沒什麼基礎。年邁父母沒法啃,還有個弟弟要讀書,工作好幾年,一直給家裡倒貼。
現在停工,和女友吵架更多,動不動鬧分手。
「我把玩了幾年的LOL帳號賣了,賣了2000塊。」
小丑給人的整體感覺很積極,他說他的人生信條是:
辛苦=幸福。
最近他又開始get新技能,一學一堆,外賣,幫廚,洗碗……
之前搶不過別人,因為社會工比自己熟練,學生工又比自己便宜(學生時薪9元1小時)。
但現在人適應了,就是手還不適應。一放下騎大半天的外賣電動車,再去洗碗8小時,天天脫皮。
Get這麼多技能,他最懷念「一號位」。
「1號位是行話,就是檢票位,別小看這位置哦!」
當年入行,主管準備一盒子卡片,每張卡片都寫了一部電影的放映信息,怎麼練?就是抽一張卡片,看3秒就放下,然後要準確報出各類信息,他當年練熟了還得意了好一陣。
對,還有一句更簡單的。
「歡迎光臨某某影城,現在幾點幾分幾號廳,某某電影開始檢票了……」
在洗碗時,在一個人穿街走巷送外賣時,他偶爾會強迫症一般地脫口而出。
「這是我第一份工作,感情好深的。」
03
好鬼窮,討厭這樣的自己
綠巨人,28歲,某影院值班經理。
不知為何選綠巨人當化名,可能因為綠巨人能扛?
身為小主管,他完成了自己「青年人生規劃」的第一步,此規劃在腦海中原本分四步走:
23歲前,找個喜歡的工作——電影院他就喜歡,因為「每天放的片都新鮮,好像每天都不一樣」。
26歲前,結婚生小孩,當上值班經理;
30歲當上店長,生二胎;
30-35歲,存夠二三十萬,供孩子讀書成長……
從檢票員做到值班經理,以及結婚生孩子,這兩步他努力做到了。
但第三步……一個人生規劃被喊停的人,該咋整?
綠巨人沒空琢磨這個,因為半年沒工資,家庭存款已呈負數(老婆不工作帶孩子)。
啃老?可以。借了退休父母一些錢,勉強挺半年。再往後,父母也借不出。
還是要找新工作,但綠巨人想來想去……這行做了七八年,從頭再來,真捨不得。
眼下做什麼倒知道,有兼職就做,不挑。送外賣,倒賣水果……每月多一兩千,勉強夠養孩子。
「大人可以省,2歲小孩標準不能降吧?」
停工半年,和老婆話變得很少,因為不能聊別的,一聊就是錢。父母錢借完,接下來就得借朋友。
由於他最近和朋友一開口就是:
「丟,我現在好鬼窮啊。」
導致他自己都很討厭自己。
男人三十,反而發現最近很愛幻想,老想著有個類似漫威的大人物站出來。
「真是沒出息啊」,他自嘲。
想讓大人物為你做什麼呢?Sir問。
「就告訴我一個準確(復工)時間咯。猜了好久,不敢再猜了。」
因為復工,他那個「青年人生規劃」,才有機會重啟。
04
手抖個不停的幸福感
黑寡婦,女,19歲,某影院前臺。
19歲,什麼都不怕的年紀。
去年黑寡婦大專畢業剛工作,今年一停工,她就當放了大假,存的幾千塊花了,跑杭州玩了一圈。
然後呢?
一回家,父母居然也失業了。
父親搞運輸,母親做學校食堂,疫情一來都沒得搞。三個人家裡蹲,圍坐一張桌,大眼瞪小眼,誰也沒辦法。
黑寡婦沒父母那麼憂慮,年輕,就先做兼職唄,可是「很多兼職不熟練,搶不過人家。」
好容易找個飯店服務員幹,南方夜市從來熱鬧,常做到凌晨3點,點菜收銀輪不到她,只是一桌桌收食物殘渣和洗碗。新手速度慢,做不過熟手工:「慢慢練吧,要不能怎樣?」
還有一個兼職,鑼鼓鈸,就是舞獅隊的「人肉音響」。每月三四次,運氣好一次能有三四百。
要說這半年變化,黑寡婦說,好像不貪玩了。
以前一下班就想唱K蹦迪,現在一閒,莫名其妙總想起影院加班。
那種逢五一十一聖誕過年,就有的「超級大加班」。
那是真·忙不過來啊!
一杯杯可樂一份份爆米花一次次收錢……一天到晚就三個動作,就在幾臺機器前,順時針高速轉悠。
深夜走出商場大門,手還抖著不能停,好像還在做那三件事。
「我運氣有點差。」
(為什麼?)
「沒這種加班了哦。」
05
激情拆過一顆「炸彈」
白袍甘道夫,男,27歲,某影院放映主管。
27歲的甘道夫,心裡問題很多。
以前是:
「結婚是不是可怕的事?」
「單身到底有啥不好?」
現在是:
「為什麼泳池開放,影院不能?水比空氣更容易傳染吧?」
「為什麼遊樂場卡拉ok能開,人流密集度不也差不多嗎?」
以前甘道夫,在放映室琢磨問題。
現在,他每天步行5萬步琢磨——因為在某馬生鮮,做打包和揀貨的兼職,一天10-12小時。
他有理財觀念,很早貸款買了單身公寓,幾月不出糧,兼職收入不夠按揭,他就找某唄「補貼」,現在欠一萬多。
「還好單身啊。」
但他不敢和某馬籤正式約……「畢竟哪天影院一開,我違約也要回來吧?」
甘道夫覺得現在沒什麼激情,不像當年剛剛工作,多有。
有一年大年三十,放映設備壞了,工程師回家過年了,當晚上映任務重,如果不放映,影院損失很大,觀眾估計也會原地爆炸。
逼得急,甘道夫就把機器全拆了,攤在桌面一樣樣找問題。
後來發現是IMAX氙燈壞了,正常情況下需要冷卻才能換,但那晚特著急,只能趕時間拆了替換。事後知道,那個燈6500瓦,萬一當時操作不當炸了,相當於一個小型手榴彈。
甘道夫跟Sir反覆提到一個詞,激情。
回憶中,這是一份從愛好到經歷都充滿激情的工作。
而這,他很久沒體驗了。
06
不想讓大家忘了電影
精衛,女,36歲,某影院店長。
6月天太熱,37度,北方某市商業街,一絲風沒有。
4小時,4個人,大太陽底下,站到後來腳趾頭髮麻。
但顧不上累,精衛很開心,這是半年來她看過最旺的場景,人太多,「連手機信號都不好了」。
這天下午,精衛帶同事支個攤,擺出籤名海報、展架、電影「周邊副產品」……收入1000多。
一些閨蜜到現場捧場,表示散場了請吃飯。
一些陌生影迷來支持,送吃送喝,有的主動要捐款,有的一上來就給大抱抱,「好溫暖。」
後來媒體報紙電臺也來,話筒在提問,攝像機在拍,「感覺簡直在開影迷見面會。」
這半年,精衛看到周圍同事的焦慮和失望一點點加深,決定「用自己的方式保護他們」,地攤是其中一種。
她還出鏡做網紅,在抖音微博都開帳號。
感情很充沛,形象也不錯,可點擊一般。兒子看到點擊不行,居然跟同學打廣告:
「我媽在搞抖音,你們要關注!」
她做的抖音,大部分是心靈按摩。有時回憶從小就有的電影情結,有時聊影院不開,將造成社會生態的一連鎖反應,很多大家習以為常的東西會消失……
更多時候,她在鼓勵全國幾十萬同行:
「人挪死,樹挪活,生存是最重要的!」
「都是工薪階層,憑什麼小老百姓吃不飽飯,還堅持情懷呢?」
其實Sir眼裡,精衛被「情懷」和「生存」這兩件事,也搞得很矛盾(包括化名,典故來自「精衛填海」)。
剛停工那陣子,她身體各種不好,脫髮嚴重,臉上長疙瘩,隔三差五就胸悶,去看了醫生,醫生說,你這是焦慮症。
雖然老公說「停工一輩子我也養你」,但精衛閒不住。她買了各種書,正好平時忙沒空看,這下好了,啃了幾本電影理論,又從王小波讀到盧梭、波伏娃的《第二性》……人一慌啊,就得充點電。
和Sir聊天時,她說理解國家大局,疫情作戰當然第一位。
而自己從業15年,「不能說電影院一關,人就不做事了。」
不管支攤、抖音還是微博,做這些就一個目的:
不想讓大家忘了電影。
07
等你們
Sir其實不止聊了這些,因為篇幅原因,沒法一一講述。
這些「閒人」中還有小影院老闆,父親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鄉村放映員,自己電影從小看到大,所以創業時又搞電影。現在欠了半年房租(每月四五十萬),停工頭疼,復工也頭疼。
有片區經理,帶著底下員工不斷做增收嘗試,但都談不上有效。比如賣優惠卡,一張卡賺4塊錢,他說現在才覺得,「每一元都很貴。」
也有捉襟見肘的中年小主管,長輩精神有問題要長期照護,兩孩子一個10歲一個7歲,他一天做14小時兼職,做完服務員,再做倉庫搬運工,仍然入不敷出。
還有中年店長,目前雖無債務,但停工仍讓他心有不甘。他一直覺得影院不只是影院,還是「主題化的大眾娛樂生活」。前幾年他常搞創新,「本來今年還想搞一間專門是榻榻米和懶人沙發的影廳呢,就給青年們葛優躺。」關於2020年他原本有很多設想,想圍繞網紅、動漫、快餐店搞跨界合作,但都沒了機會。
離開時,Sir表示想拍一拍他們。
問他們想怎麼拍,他們選擇站在原來的崗位。
這麼站代表什麼?Sir看得出,經歷了失望、焦慮,他們還在等。
有的人嘆完氣,還會帶點理想主義地問Sir:
「其實讓我們放下也容易,做兼職或者換工作,錢不夠就慢慢掙。但影院呢,如果連我們都不堅持?他們不是說,這是個造夢的地方嗎?」
看到這一定有人會說:實際點兄弟,夢不是剛需。疫情中誰都不容易,誰有空管影院能不能復工?
是,夢這東西它不扛餓。
但它扛窮,扛失敗,扛著現在和未來啊。
這樣的東西不剛需?Sir不信。
身為關聯行業,Sir每天都會度娘相關政策,看到國家也一直在積極關注院線困境。
國務院5月初下發了《關於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工作意見》(國發明電〔2020〕14號),其中提到可以「採取預約、限流等方式」,開放「影劇院、遊藝廳等密閉式娛樂休閒場所」。
有些地方響應國務院精神,已積極採取相應措施,如黃岡市黃州區新冠疫情防控指揮部,在6月26日發出了有序開放部分公共場所的相關通告,其中包含影劇院。並規定了嚴格、細緻的監管、檢測和安全措施,如「觀眾人數不得超過劇場座位數的30%,其他場所接納消費者人數不得超過核定人數的50%,消費者娛樂時間不得超過兩小時。」
真希望全國其他地方的影院,也能在符合國家疫情防控政策的指引下,安全、有序地逐步開放。
《人類簡史》說,鳥會飛是因為有翅膀,而不是有什麼飛的權利。
Sir想說的也類似。
影院值得復工,不止因為他們有復工的權利,更因為他們有:
讓我們開心的能力,讓我們造夢的能力。
聊天時,Sir和一位院線員工無意間說到《英雄本色》。所以最後,就以小馬哥幾句臺詞,與中國院線幾十萬等待覆工的同仁共勉:
我不要你可憐我
你沒有欠我什麼
我從不會逼朋友做他不想做的事
我有自己的原則
……
我就是想等一個機會
我要爭口氣
不是想證明我了不起
而是要告訴人家
失去的東西一定要拿回來
希望更多影迷,和Sir一起期待影院逐步復工。
他們在默默地、孤獨地等待,他們一直在等待著為你服務,等待著為你引座、檢票,等待著為你遞上爆米花和可樂。
他們在等你。而你,不要忘記你也需要他們。
等到影院可以復工的第一天,讓我們相約一起,走進它,支持它。
奧利給,放電影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