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裝裱的活軸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07-03 13:04:31 3
專利名稱:書畫裝裱的活軸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對傳統書畫裝裱工藝的改進。本發明利用活軸方式裝置掛軸,克服了傳統裝裱工藝中存在的一些缺點,不僅提高了裝裱的質量和效率,而且使某些新風格、新流派的書畫作品呈現出新的藝術效果。
中國傳統的裝裱藝術是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裡形成和發展的,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傳統的掛軸形式如圖1所示,主要由繫繩1、天杆2、畫面3、地杆4等幾個部分組成。其中天杆和地杆與畫面的連接是用裱好畫面的兩頭分別把天杆和地杆包起來,再用粘合劑、漿糊把它們粘接住。這樣裝裱好的掛軸既可以利用天杆上的繫繩懸掛起來觀賞,也可以利用地杆、即圓軸捲起來收藏。但是這種傳統的裝裱工藝存在以下幾個缺點一、裱好的畫面,在裝天、地杆工序中,所需要的四道溼的漿糊粘口在乾燥過程中,往往容易影響畫面的平整,並相應加長了裝裱時間的周期。
二、木製的天、地軸杆雖有輕便、易加工的優點,但它對選材也有很高的要求。如乾燥、不易變形、無蟲、無松油,也不能過重等等。由於木材緊張而帶來的軸杆材質的低劣,不但會影響裝裱的質量,而且還會造成返修、造成浪費,有時甚至還會給藝術珍品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近年來,新型輕材料的出現,如鋁合金、塑料等為解決這些問題帶來了前景,本發明就是致力於這個課題的研究。
三、現代書畫界出現許多新的技法和流派,再用千篇一律的傳統模式裝裱,就會顯得單調和不協調。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利用一種活軸工藝,直接將裱好的畫面插入特殊造型的天杆和地杆中,簡單地實現裝杆工序,去掉原傳統裝杆工序中四道溼的漿糊粘口過程,從而提高裝裱質量,使原有的裝裱工藝更趨於合理。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引進新材料、新工藝,使裝裱藝術呈現出一種更加豐富多彩、風格各異的現代裝裱新藝術形式。
本發明的再一個目的是使採用新材料的活軸裝置,便於工廠成型,便於工業化生產,從而提高裝裱效率。
結合以下,使公眾更容易理解本發明的詳細內容。
圖1用於說明傳統工藝裝裱的掛軸概貌;
圖2-圖3是本發明的活動地杆示意圖;
圖4-圖7是本發明的活動天杆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的活軸裝置捲軸橫截面示意圖。
所謂活軸,就是相對於原有傳統工藝是把軸杆粘在畫面上所說的,本活軸裝置不用任何粘合劑,而是隨時可以裝上去和卸下來的。
圖2-圖3表示本發明的活動地杆示意圖。如圖2所示,活動地杆是由一段其長度與裱好畫面寬度相當的鋁合金圓管或塑料圓管制成,沿圓管管壁縱向有一條通長的斷開的窄直縫5,其縫寬略大於裱好畫面的厚度。並且要求其窄縫斷口處形成的兩個內緣口6或7,其橫截面至少有一個不大於直角(≤90°),如7,由於其橫截面形同字母C,故我們稱這種有縫圓管為C型地管。
本發明的C型地管裝置工序,如圖3所示,首先將裱好畫面的地頭向後捲成一個略細於C型地管內徑的多層空心圓卷8,然後將這個圓卷8從C型地管一頭插入C型地管內徑。注意應將不大於直角的內緣口7處在畫面正面,使其畫面從C型地管窄縫5中通過。由於圓卷8在C型地管內徑裡有一個向外舒展的彈力,而產生對四周管壁的支撐作用,就會產生一個阻礙圓卷8在C型地管內移動的靜摩擦力。再加上沒有多少空隙的窄縫5對通過其中的畫面的限制作用,使其畫面在不大於直角的內緣口7處形成一個不大於直角的拐彎9,從而將其畫面掛住、固定住,就使畫面不易從C型地管窄縫中脫出。如果事先將拐彎9處折一道與畫面縱向垂直的死折10,那麼連接的固定效果會更好。圓卷8在C型地管內形成的內層套管的圈數,最少不能少於一圈半,根據連接效果,也可以適當增加圓卷8在C型地管內徑裡的圈數、層數。至此,C型地管裝置工序就完成了。
本發明的與C型地管相配合的活動天杆有兩種形式圖4-圖5的單層C型天管和圖6-圖7的復層S型天管。它們都是由鋁合金或塑料製成的其長度與畫面寬度相當的特殊形狀的小型槽管。
C型天管如圖4所示,其橫截面形同壓扁了的小型C型地管,呈月牙形。其窄縫11處在月牙形凹面中心。月牙形上部稍寬,頂部可打孔繫繩12;下部稍窄,成扁U形導槽13。
C型天管裝置工序如圖5所示,先將裱好畫面的天頭向後折一個類似U形導槽13的倒U形的鉤14。然後將此鉤14從C型天管的一頭插入U形導槽13,使畫面從窄縫11中通過、引出。這時畫面天頭折成的鉤14與U形導槽13成互相咬合狀,將其畫面掛住。又由於沒有多少空隙的窄縫11和U形導槽13對倒鉤14的限制作用,使畫面從正面的各個角度都不易從C型天管中脫落。為了使連接效果更好,可以將鉤14插入U形導槽13內的那部分,根據U形導槽內的空隙大小折成多層狀15,以加強鉤14的強度和增大U形導槽13內的摩擦力。至此C型天管裝置工序完成。
圖6是本發明的S型天管示意圖。其橫截面是一個部分螺線形的180°中心對稱圖形16,呈S形,形成上下、正反兩個導槽。S型天管的特點是其本身可以互相插接成復層或多層捲簾狀天杆17。S型天管上下兩個導槽的開口18、19,也就是螺線形的開口略大於S型天管管壁的厚度,但不宜過大。以S型天管本身互相插接後,從正面不易脫節,並能作前後各30°角的轉動為標準20。
S型天管裝置工序如圖7所示,根據S型天管一個導槽內徑的大小,將裱好畫面的天頭向前卷一個多層小卷21,再向後折一道死折成倒鉤22狀。然後將小卷21從S型天管一頭插入處在下面的導槽內徑,使畫面從導槽開口19處通過,倒鉤22正好掛在下面導槽的槽沿上。至此S型天管裝置工序就算完成了。
圖8是本發明的活軸裝置捲軸橫截面示意圖。從圖8中可以看到活軸裝置的全部結構特點和互相關聯的適應狀態(圖中空隙是為了看圖方便被誇大了的)。在這裡需要補充說明的一點是活動天杆的外形設計為曲面或曲線,而沒有稜角,其原因就是防止當掛軸捲起來後,附在捲軸外面的天杆硌壞本軸或其他軸的畫面。所有形式的活動天杆在與畫面連接時都採用將畫面掛在槽沿口上的偏掛式23,而不是夾在其中的正掛式24,其目的也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天杆與捲起來的畫面的接觸。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活軸裝裱新工藝,不但保留了傳統掛軸可卷可掛的特點,而且還具有根據需要可裝可卸的優點。它解決了軟畫面與硬軸杆之間根據機械力學原理進行的直接的自由銜接,不但提高了裝裱的質量和效率,而且為製作軸杆的新材料進入裝裱的藝術領域開闢了一個途徑。這種把軸杆顯露在外面的活軸工藝,不僅豐富了裝裱藝術的形式和手段,而且也給藝術作品帶來了新的格局和藝術風格。
權利要求
1.一種裝裱書畫的方法,其特徵在於畫面與天杆和地杆的連接是利用畫面的彈力以及它們之間的摩擦力進行銜接的。
2.根據權利要求
1的一種裝裱書畫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地杆是一種有縫的圓管。
3.根據權利要求
1的一種裝裱書畫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天杆是一種帶有U形截面導槽的槽管。
4.根據權利要求
1的一種裝裱書畫的方法,其特徵在於畫面利用自身的彈力在有縫圓管內徑形成一個空心的內層套管來與地杆進行連接的。
5.根據權利要求
1的一種裝裱書畫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天杆利用自身的U形導槽掛住畫面來進行連接的。
專利摘要
本發明涉及對傳統書畫裝裱工藝的改進。它利用一種活動的天杆和地杆結構,藉助於對畫面的限制作用而產生的摩擦力,將畫面與天杆和地杆之間的粘接為插嵌式銜接,從而克服了傳統裝裱工藝中存在的一些缺點,不僅提高了裝裱的質量和效率,而且使某些新風格、新流派的書畫作品呈現出新的藝術效果。
文檔編號B44D3/00GK87102983SQ87102983
公開日1988年11月9日 申請日期1987年4月25日
發明者臧大年, 林信誠 申請人:臧大年, 林信誠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