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市副中心發展前景(城區面積擴張1.8倍)
2023-07-02 21:21:39 1
洛陽城市副中心發展前景?洛陽迎來大幅行政區劃調整,涉及兩縣(市)一區,市區面積擴大了約1.8倍,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於洛陽城市副中心發展前景?以下內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洛陽城市副中心發展前景
洛陽迎來大幅行政區劃調整,涉及兩縣(市)一區,市區面積擴大了約1.8倍。
近日,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縣級偃師市,設立洛陽市偃師區,以原偃師市的行政區域為偃師區的行政區域。撤銷孟津縣、洛陽市吉利區,設立洛陽市孟津區,以原孟津縣、吉利區的行政區域為孟津區的行政區域。
洛陽自古是名城,又是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但在近年的城市競爭中,表現比較低調。洛陽常年佔據河南省經濟體量第二的位置,但它與曾經的「老對手」鄭州已經形成明顯分化。
2020年,鄭州GDP達1.2萬億元,洛陽GDP達5100億元。從2010年到2020年,鄭州與洛陽的GDP之比從1.74倍增至2.34倍。鄭州正在不斷極化,二者差距在拉大。
但對於河南而言,並不希望區域發展僅有一座城市支撐,洛陽仍被寄予厚望。
2020年底,河南省發改委提到,近年來「在做強做優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鄭州都市圈的同時,致力培育壯大洛陽副中心城市。」
此番涉及兩縣一區的大動作,能否為新舊動能轉換步伐溫吞的洛陽,打下加速蛻變的強心劑?
此前縣域面積佔94.7%
行政區劃調整的消息一出,洛陽網友興奮起來。有聲音感嘆:總算行政區劃調整這件事走在鄭州前面。
洛陽是非常典型的「小馬拉大車」,城區規模體量相對較小,縣域經濟發達,急需進行行政區劃調整。
2019年一組數據顯示,洛陽現轄1市(縣級市)8縣6區、2個國家級開發區,縣域土地面積1.4萬平方公裡,佔全市土地面積的94.7%。
在2019年,市區尚未佔到全市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2019年洛陽9縣(市)合計完成生產總值2850.8億元,佔全市經濟總量的56.6%。從人口規模來看,市區人口也僅佔全市近1/3。
「獨立設置的縣(市)在國土資源的規劃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上比較獨立,和市轄區形成不那麼緊密銜接的兩套規劃和建設體系。」河南大學經濟學院名譽院長、中原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耿明齋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耿明齋指出,撤縣設區以後,這些地方變成一套體系、納入到中心城區的建設規劃裡,有助於交通基礎設施等建設步伐的加快,推動要素的無障礙流動,提升整個城市經濟的運行的效率。
對城市全域而言,也更容易產生產業上的競爭摩擦和重複建設。
「洛陽也有高新區等載體,但這些年發展不盡如人意,一個原因是高新區有的產業,洛陽其它縣市也有,難免有競爭。」河南科技大學經濟學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高延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行政區劃調整後,有利於洛陽在更大空間內優化資源配置。他透露,目前已經有計劃將未來的高教園區放在孟津區。
此次涉及調整的偃師市、孟津縣和吉利區,分別位於洛陽市區的東部、北部。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區當初是」因廠建城「,如今的洛陽石化總廠坐落在這裡,形成石化產業聚集區。
不過,在吉利區和洛陽市區之間還隔著一座孟津縣,同時孟津縣也有一些石化相關的配套企業。作為洛陽的傳統優勢產業,此次將孟津縣和吉利區整合為孟津區,也將為石化產業的整合優化帶來契機。
城市能級得到提升
行政區劃變動以後,洛陽市區的面積和人口規模都迎來大幅拓展。
從面積上看,偃師、孟津兩縣(市)撤縣設區後,洛陽市區面積從803平方公裡拓展至2229平方公裡,擴張了1.8倍。
從人口上看,原本洛陽城區常住人口為238.8萬,有專家估計,撤縣設區後洛陽城區常住人口或突破300萬的門檻,邁入Ⅰ型大城市行列。
「洛陽原來是跨過洛河、兩岸對稱發展,城市的框架比較『弱』,這次把這些區域拉進來後,就把大城市的框架搭起來了。」高延軍告訴記者,如果前些年到洛陽,會覺得這裡都市的氛圍感不太濃。而近三年左右,隨著地鐵、高架快速路等一批基礎設施的落地,讓人感受到洛陽的城市骨架正在拉開。
「這些和最近提的洛陽都市圈發展,其實是一系列的動作。」高延軍告訴記者。
2020年年底,經兩年的謀劃,河南省印發《洛陽都市圈發展規劃(2020-2035)》(以下簡稱《規劃》)。當天河南省發改委主任何雄表示,將實施七大抓手性行動,其中第一項就是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提質。包括了推進都市圈極核擴能增效、推動行政區劃優化調整等等。
「現在就是要把規模做起來。」高延軍表示。
「一般來說,城市的能級與規模是成正比,沒有一定的規模就沒有足夠大的市場,繼而很難支撐一些高端要素的成長。就像金字塔要建的高,下面基底就要寬闊。」耿明齋說,我們多年來都遇到這樣的情況,比如想要做國際會議中心——這是城市功能的一個重要組成,但城市規模小、市場小,就養不起這樣的載體。
耿明齋也期待隨著中心城區的擴大、要素集聚能力的增強,整個洛陽城市能級得以提升。
下一步發力都市圈
「不僅是區劃變動的這幾個地方,下一步肯定會以洛陽為中心,周邊的幾個縣市與洛陽都『融』在一起,形成一個大的都市圈。」高延軍告訴記者。
在都市圈引領區域發展的時代,河南選擇了以鄭州都市圈和洛陽都市圈為兩大抓手。此次洛陽行政區劃的調整也正是基於這個背景。
2020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談及「十四五」目標時,也作出了相關工作部署。包括「建設現代化鄭州都市圈,形成支撐帶動中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源」;「加快建設洛陽都市圈,在全省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兩個都市圈地理位置比較近,存在一種共生關係,也需要錯位發展,優勢互補。」耿明齋告訴記者,鄭州可以在綜合性的功能上發力,而洛陽應該著眼於製造和文旅發展。
對於地級市洛陽來說,作為「雙引擎」之一納入省級發展戰略中,利好尤大。此前河南省委省政府加快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工作推進會時就提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強化土地、財政、人才、交通、生態、文化等支持,依法賦予洛陽部分省級權限,支持洛陽在部分領域先試先行」。
為支持兩個都市圈發展,今年2月河南明確向鄭州、洛陽、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以下簡稱鄭州航空港區)下放295項省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
「以前把洛陽提為副中心城市,但作為地級市洛陽很難『說動』周邊兄弟城市一起合作。」高延軍提到,洛陽都市圈出臺以後,將推動洛陽、平頂山、焦作、三門峽、濟源5市一體化發展,城市之間的協同合作更有效率,洛陽配置資源的能力也能拓展到周邊城市。現在洛陽和濟源在金鉛、鋼鐵等方面的產業協作已經開始了。
「洛陽轄區內山地居多,下轄的一些縣市基礎也比較薄弱。現在非洛陽轄區內的三門峽、焦作孟州、鄭州鞏義等都是製造業基礎不錯的地方,能納入到洛陽都市圈,對洛陽肯定是一個支撐。」耿明齋說。
實際上,近些年洛陽產業尚處於「青黃不接」尷尬階段,原本作為地區優勢的不少央企正在外遷,新興產業整體仍然培育之中,文旅資源優勢發揮還不完全——這也是新舊動能轉換的一個關鍵階段。
洛陽都市圈的戰略對於當下的洛陽正是一個重要機遇。《規劃》指出,到2025年,奠定現代化都市圈發展框架,基本確立一體化發展空間格局、支撐體系和保障政策。而洛陽要坐穩都市圈核心城市的位子,也需要借勢突破瓶頸,在2025年實現再提一個能級。
此前洛陽定下一個小目標:力爭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000億元。洛陽的副中心之路,行政區劃調整隻是開始。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