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密封容器的製造方法
2023-07-03 16:21:36 1
水密封容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水密封容器,包括水密封容器體和水密封容器蓋,水密封容器蓋罩在水密封容器體上端開口上,水密封容器蓋與水密封容器體上端開口之間設有水密封機構;水密封機構包括儲水槽和插板,儲水槽設置在水密封容器體上端開口的頂面上,並且儲水槽沿著水密封容器體上端開口的周向延伸,所述插板頂端固定在水密封容器蓋的底面上,插板沿著水密封容器蓋邊緣的周向延伸,並且插板底端插入儲水槽內,所述儲水槽由內側壁板、底面板和外側壁板依次連接而成,外側壁板的高度小於內側壁板的高度,插板位於水密封容器蓋邊緣,並且插板底端接觸儲水槽底面,將儲水槽分隔成兩段。本實用新型有效的避免水密封容器蓋的水分過快流失,水密封容器更易於製造。
【專利說明】水密封容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容器,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密封性能得到大幅改善的水密封容器。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容器(比如陶瓷鍋),通常包括容器體和容器蓋。由於陶瓷鍋的容器體和容器蓋都採用陶瓷製成,因此無法像高壓鍋、電飯鍋等一樣,在容器體和容器蓋之間設計結構複雜的密封機構。
[0003]在陶瓷鍋的加熱過程中,容器體內的空氣受熱膨脹,會從容器蓋與容器體上端開口之間的空隙出去,但是同時外界的空氣也會從容器蓋與容器體上端開口之間的空隙進入水密封容器體內。尤其是在加熱結束後,容器體內的空氣慢慢冷卻,外界的空氣更加會從容器蓋與容器體上端開口之間的空隙進入陶瓷鍋內。
[0004]上述這兩種空氣的流動,尤其是加熱結束後外界的空氣進入容器體內的情況,會導致外界的空氣中攜帶的細菌、灰塵等影響容器體內食物的質量,並且嚴重影響食品的保存時間。
[0005]為此, 申請人:對陶瓷鍋的結構進行了改進,並將其技術方案申請了專利,專利號為ZL201220018412.4,名稱為「陶瓷鍋」,陶瓷鍋,包括陶瓷鍋體和陶瓷鍋蓋,陶瓷鍋蓋罩在陶瓷鍋體上端開口上,其特徵在於:所述陶瓷鍋蓋與陶瓷鍋體上端開口之間設有水密封機構。所述水密封機構包括儲水槽和插板,所述儲水槽設在陶瓷鍋體上端開口的頂面上,並且儲水槽沿著陶瓷鍋體上端開口的周向延伸;所述插板頂端固定在陶瓷鍋蓋邊緣的底面上,插板沿著陶瓷鍋蓋邊緣的周向延伸,插板底端插入儲水槽內,並且插板將儲水槽分隔成「U」字形儲水管道。
[0006]由於設有水密封機構,因此能夠改善陶瓷鍋的密封性能,並且在少量外界的空氣進入陶瓷鍋的過程中還可以過濾掉大部分這些外界的空氣中的細菌、灰塵,從而大大的降低了外界空氣中的細菌影響陶瓷鍋體內食物的質量和保存時間。
[0007]但是, 申請人:在生產過程中發現,上述技術方案中的陶瓷鍋結構,難以加工,因此需對其結構繼續進行改進。
[0008]
【發明內容】
[0009]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水密封容器,這種水密封容器不僅能夠有效的阻止外界的空氣進入水密封容器、在少量外界的空氣進入水密封容器的過程中過濾掉大部分這些外界的空氣中的細菌、灰塵,而且其結構更簡單、易於製造。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10]一種水密封容器,包括水密封容器體和水密封容器蓋,水密封容器蓋罩在水密封容器體上端開口上,所述水密封容器蓋與水密封容器體上端開口之間設有水密封機構;所述水密封機構包括儲水槽和插板,所述儲水槽設置在水密封容器體上端開口的頂面上,並且儲水槽沿著水密封容器體上端開口的周向延伸,所述插板頂端固定在水密封容器蓋的底面上,插板沿著水密封容器蓋邊緣的周向延伸,並且插板底端插入儲水槽內,其特徵在於:所述儲水槽由內側壁板、底面板和外側壁板依次連接而成,所述外側壁板的高度小於內側壁板的高度,所述插板位於水密封容器蓋邊緣,並且插板底端接觸儲水槽底面,將儲水槽分隔成兩段。由於插板底端接觸儲水槽底面,將儲水槽分隔成兩段,通過插板與儲水槽的底面板之間的空隙,位於插板與儲水槽的內側壁板之間的儲水槽中的水流到位於插板與儲水槽的外側壁板之間的儲水槽中,這樣能夠有效的減緩水密封容器體內的水進入儲水槽的速度,更好的留住水密封容器體內的水分,當儲水槽內的水滿了就會從儲水槽流出水密封容器體。而由於外側壁板的高度小於內側壁板的高度,因此儲水槽內的水不會倒流回水密封容器體。
[0011]更優的方案,所述底面板的寬度大於或等於2毫米。由於儲水槽的寬度能夠得到保證,不會太窄,因此水密封容器更易於製造,尤其當採用陶瓷等材料製造水密封容器時,模具更加易於加工,成品的合格率能夠得到大幅提升,本申請中水密封機構的結構更加簡單,因此更容易製造,製造成本更低,其密封和過濾的效果好。
[0012]更優的方案,所述外側壁板的高度與內側壁板的高度差為2-20毫米。
[0013]較優的方案,所述水密封容器蓋的底面上設有擋水環,所述擋水環的外徑小於儲水槽的內側壁板的內徑。所述擋水環能夠將位於其內的水密封容器蓋的底面上所凝結的水擋住,讓這些水從擋水環底端滴落、回到水密封容器體內,進一步避免過多水流到儲水槽、再從儲水槽流到水密封容器體外,從而有效的避免水密封容器蓋的水分過快流失。
[0014]本實用新型對照現有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由於對水密封機構的結構進行了改進,因此能夠在保證水密封容器的密封性能的前提下,能夠有效的避免過多水流到儲水槽、再從儲水槽流到水密封容器體外,從而有效的避免水密封容器蓋的水分過快流失;所述儲水槽的外側壁板高度小於內側壁板高度,底面板的寬度較大,因此水密封容器更易於製造,尤其當採用陶瓷等材料製造水密封容器時,模具更加易於加工,成品的合格率能夠得到大幅提升。
[0015]【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剖視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剖視圖。
[0018]【具體實施方式】
[0019]實施例1
[0020]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的水密封容器,包括水密封容器體I和水密封容器蓋2,水密封容器蓋2罩在水密封容器體I上端開口上,所述水密封容器蓋2與水密封容器體I上端開口之間設有水密封機構。
[0021 ] 所述水密封機構包括儲水槽3和插板4,所述儲水槽3設置在水密封容器體I上端開口的頂面上,並且儲水槽3沿著水密封容器體I上端開口的周向延伸,所述插板4頂端固定在水密封容器蓋2的底面上,插板4沿著水密封容器蓋2邊緣的周向延伸,並且插板4底端插入儲水槽3內。
[0022]所述儲水槽3由內側壁板301、底面板302和外側壁板303依次連接而成,所述外側壁板303的高度小於內側壁板301的高度,所述插板4位於水密封容器蓋2邊緣,並且插板4底端接觸儲水槽3底面,將儲水槽3分隔成兩段。[0023]本實施例中,所述外側壁板303的高度比內側壁板301的高度小5毫米。所述底面板的寬度為6毫米。
[0024]由於插板4底端接觸儲水槽3底面,將儲水槽3分隔成兩段,通過插板4與儲水槽3的底面板302之間的空隙,位於插板4與儲水槽3的內側壁板301之間的儲水槽3中的水才能流到位於插板4與儲水槽3的外側壁板303之間的儲水槽3中,這樣能夠有效的減緩水密封容器體I內的水進入儲水槽3的速度,更好的留住水密封容器體I內的水分,水滿了就會從儲水槽3流出水密封容器體I內。而由於外側壁板303的高度小於內側壁板301的高度,因此水密封容器更易於製造,尤其當採用陶瓷等材料製造水密封容器時,模具更加易於加工,成品的合格率能夠得到大幅提升,本申請中水密封機構的結構更加簡單,因此更容易製造,製造成本更低,其密封和過濾的效果好。
[0025]實施例2
[0026]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於:
[0027]所述水密封容器蓋2的底面上設有擋水環5,所述擋水環5的外徑小於儲水槽3的內側壁板301的內徑。
[0028]本實施例中,所述擋水環5的外徑比儲水槽3的內側壁板301的內徑小20毫米。所述底面板的寬度為8毫米。
[0029]所述擋水環5能夠將位於其內的水密封容器蓋2的底面上所凝結的水擋住,讓這些水從擋水環5底端滴落、回到水密封容器體I內,進一步避免過多水流到儲水槽3、再從儲水槽3流到水密封容器體I外,從而有效的避免水密封容器蓋2的水分過快流失。
[0030]實施例3
[0031]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於:
[0032]所述擋水環5的外徑比儲水槽3的內側壁板301的內徑小2毫米。所述底面板的寬度為2毫米。
[0033]實施例4
[0034]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於:
[0035]所述擋水環5的外徑比儲水槽3的內側壁板301的內徑小I毫米。所述底面板的寬度為4毫米。
[0036]實施例5
[0037]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於:
[0038]所述擋水環5的外徑比儲水槽3的內側壁板301的內徑小23毫米。所述底面板的寬度為12毫米。
【權利要求】
1.一種水密封容器,包括水密封容器體和水密封容器蓋,水密封容器蓋罩在水密封容器體上端開口上,所述水密封容器蓋與水密封容器體上端開口之間設有水密封機構;所述水密封機構包括儲水槽和插板,所述儲水槽設置在水密封容器體上端開口的頂面上,並且儲水槽沿著水密封容器體上端開口的周向延伸,所述插板頂端固定在水密封容器蓋的底面上,插板沿著水密封容器蓋邊緣的周向延伸,並且插板底端插入儲水槽內,其特徵在於:所述儲水槽由內側壁板、底面板和外側壁板依次連接而成,所述外側壁板的高度小於內側壁板的高度,所述插板位於水密封容器蓋邊緣,並且插板底端接觸儲水槽底面,將儲水槽分隔成兩段。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密封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水密封容器蓋的底面上設有擋水環,所述擋水環的外徑小於儲水槽的內側壁板的內徑。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密封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底面板的寬度大於或等於2毫米。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密封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外側壁板的高度與內側壁板的高度差為2-20毫米。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水密封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外側壁板的高度與內側壁板的高度差為2-20毫米。
【文檔編號】B65D53/06GK203497367SQ201320610028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30日
【發明者】湯再喜, 吳曉勤 申請人:廣東天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