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的流年這首歌的作詞作者是誰(走過咖啡屋和無言的結局這兩首歌的詞作者是誰)
2023-06-03 03:58:05
無意間聽人提及《走過咖啡屋》和《無言的結局》兩首歌的詞作者是我們台州市玉環人,頓時驚訝,感覺好神奇大神高人就在身邊,太敬佩了!這麼出名的經典老歌的詞作者居然就是玉環人,玉環這地方真是藏龍臥虎深不可測啊!
饒有興趣地從網絡上搜到本地晚報關於詩人傷水的報導,證實了詩人傷水確實是《走過咖啡屋》和《無言的結局》的填詞人。傷水原名蘇明泉,1965年生於浙江玉環島,1985年台州師專畢業,任教玉環縣陳嶼中學初中語文。他是八十年代和北島、顧城等齊名的現代詩人,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不過,搜得越多疑惑也越大。我們先來說說《走過咖啡屋》這首歌,百度百科上顯示《走過咖啡屋》發行於1989年,詞作者是牧莎(著名填詞人莊奴的另一個筆名)。不知道是百度百科出錯了,還是晚報的報導出錯了,總之這裡出現了兩個作詞人的爭議。我也不知道該信誰的了,就仔細忖了忖,可能性似乎還是莊奴更大一些吧?
首先,網上有過對莊奴先生創作《走過咖啡屋》這首歌的採訪記錄。說先生和朋友一起喝咖啡時,跟朋友說要創作一首新歌,朋友開玩笑說就叫《走過咖啡屋》吧,於是歌曲應運而生。當時,剛好有歌曲徵集活動,先生怕自己名頭太大,影響公正,還故意改了一個新筆名參賽,這就是《走過咖啡屋》作詞者寫著牧莎的原因。這個故事和傷水也參加南方刊物徵集歌詞活動也有點相仿。不過網上無法找到傷水具體的創作細節,只能繼續存疑,只能說可能性的天平更傾向於莊奴。
其次,我們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文學提煉於生活,生活是創作的源泉。中國大陸第一家肯德基正式開業於1987年底,內地第一家麥當勞餐廳亮相於1990年10月的深圳市。想必連鎖咖啡店的誕生更晚於肯德基和麥當勞店。即使那個時代的大城市偶有咖啡屋存在,但作為沿海小城市的台州市,無論是詩人傷水讀書的臨海,還是生活工作的玉環鄉鎮,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還要使用糧票的年代裡,絕對不可能有咖啡屋的存在。街頭能有幾家嵌糕店,就已經是餐飲業的全部了。我記得黃巖最早的咖啡店就是2000年左右開業的上島咖啡,問題是人家的主營其實是西式套餐,咖啡只是兼營,並且綜合性的餐廳和專營性的咖啡屋的氛圍及制式大為不同。可想而知,八十年代詩人傷水根本不可能接觸過咖啡屋。那個年代唯有莊奴先生生活的臺灣地區才有遍布城鄉的咖啡屋。所以,沒有生活經歷根本不太可能寫出《走過咖啡屋》,你說能寫出《走過嵌糕店》才會讓人相信。
還有場景也不對,不符合八十年代的生活內容,也應該寫不出脫離時代背景的作品。《走過咖啡屋》是一首描寫男女情感失戀的歌曲,「不知什麼緣故使我倆,由情侶變成了陌路」。而八十年代的國內,還是非常傳統保守的,自由戀愛還在萌芽,主流依舊是相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說分手很可能是犯了「流氓罪」。年輕的男女之間只敢偷偷地戀愛,偷偷地分手,絕對不敢大聲地說出來,更不敢變為詩歌傳誦。
最後,這歌的風格也和傷水其他詩詞風格不太一致,不屬於同一個類型的。卻和莊奴的風格一脈相承。作為和黃霑、喬羽並稱為「詞壇三傑」的莊奴,寫的基本都是市井小調,多數為小情小愛,有的清新婉約,有的平白舒暢。《甜蜜蜜》《又見炊煙》《小城故事》這些莊奴的經典歌曲和《走過咖啡屋》就屬於同一個風格,清新小調,哼唱起來毫無違和感。所以,我更認同《走過咖啡屋》是莊奴的原創作品。
同理,我們再來看看《無言的結局》一歌。百度百科顯示歌曲發行於1986年3月1日,填詞人是卡斯。正好我們詩人傷水曾用過筆名也叫卡斯。這個應該是傷水的作品了吧?不過再深入搜索發現此卡斯非彼卡斯。填詞人卡斯原名翁順玉,是馬來西亞華人,但去年卻英年早逝年僅61歲,他還創作過另一首更知名的歌曲《粉紅色的回憶》。我們就再來分析一下這歌真正的作詞者是玉環的卡斯(傷水),還是馬來西亞的卡斯呢?
首先,《無言的結局》的原唱雖然是臺灣歌手李茂山,但是他籤約的卻是新加坡的音樂公司,自然很容易和馬來西亞作詞人進行合作。而八十年代大陸和臺灣兩岸還處於隔離狀態,文藝界更沒有展開合作。兩岸的第一次合作還是從九十年代的《戲說乾隆》開始的。因此,發行於1986年的《無言的結局》讓臺灣歌手唱國內作詞人的歌曲幾乎沒有可能。
其次,一般來說都是先有曲後有詞,所謂填詞,就是對著曲子填上詞。我想作曲者很難會把自己剛作的新曲交給一個根本不認識的,遠在天邊的,完全沒有交集的詩人填詞吧!
最後,如同《走過咖啡屋》,藝術來源於生活,也脫胎於生活。國內改革開放之後的流行音樂發展公認是以1986年崔健的《一無所有》為起的,八十年代的流行音樂有《信天遊》、《黃土高坡》、《我熱戀的故鄉》、《我心中的太陽》、《少年壯志不言愁》等為代表歌曲。你看每一首歌都還是那麼含蓄遮掩,根本不敢觸及到男女情情愛愛的字眼。《無言的結局》中寫到「讓我再看看你,讓我再說愛你」。當時的社會風氣真的是「愛你在心口難開」,絕對不敢如此直白把「愛」字說出口的。因此,沒有流行音樂的文化土壤,沒有真正情歌的先例,國內作詞者怎麼會寫出這麼契合流行氣息,充滿流行時尚,超前於時代的流行曲風詞調呢?而八十年代的東南亞地區才有包容萬象的開放氣度,才有這麼新潮的歌曲誕生。所以,我認為《無言的結局》這首歌的詞作者應該是馬來西亞的卡斯(翁順玉)。
為什麼會出現詩人傷水是《走過咖啡屋》和《無言的結局》這兩首歌的詞作者,大概以訛傳訛,誤會成真了吧?當然,也許我的分析有誤,也許百度百科也錯了,確實這兩首歌的詞作者是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