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氣滯血瘀型原發性痛經的中藥組方的製作方法
2023-06-03 15:02:06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氣滯血瘀型原發性痛經的中藥組方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氣滯血瘀型原發性痛經的中藥組合物,屬於中醫領域。
背景技術:
痛經為婦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是指經行前後出現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 甚至劇痛暈厥者,又稱「經行腹痛」。其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質量。痛經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前者是指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的的痛經,後者是指盆腔器質性病變所釋義的痛經。目前西醫對原發性痛經的治療方法主要有非麻醉性鎮痛治療、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非留體抗炎藥)、口服避孕藥抑制排卵。單純鎮痛治療療效不夠持久。非留體抗炎藥是最常用的一線藥物。其作用機制為通過抑制環氧化酶從而減少PG的生物合成,緩解 PG引起過強或痙攣性子宮收縮,如布洛芬、吲哚美辛、消炎痛、甲氯滅酸。其副作用比較明顯,以胃腸道和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為主,如消化不良、噁心、厭食、燒心、腹瀉、便秘、頭痛、頭暈、嗜睡等;較為嚴重的副作用有皮膚反應、支氣管痙攣、暫時性腎功能損害。對患有慢性胃炎、胃腸道潰瘍及對阿司匹林或類似藥物過敏者則屬禁忌。口服避孕藥適用於同時需要節育的女性,但對大多數患者來說口服避孕藥仍是二線藥物。口服避孕藥具有雙重作用,通過抑制子宮內膜增長可以減少月經量並抑制排卵,使血中前列腺素、血管加壓素水平降低, 起到抑制子宮活動的作用。但此類藥物對機體代謝有明顯的影響,因而具有更多的不良反應。也不適用於青春期的少女及有生育要求的年輕女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效果顯著、無毒副作用,用藥方便,成本低廉的治療氣滯血瘀型原發性痛經的中藥組方,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所採取的技術方案為該中藥組方由以下重量比的中藥原料配製而成蒲黃9_15g,五靈脂9_15g,香附 9_15g,延胡索9-15g,赤芍9-15g,陳皮9-12g,白芍15_20g,防風9_15g,白朮15_20g,炙甘草9-15g。各中藥原料的最佳重量比為蒲黃15g,五靈脂15g,香附15g,延胡索15g,赤芍 15g,陳皮IOg,白芍20g,防風IOg,白朮15g,炙甘草IOgo方中蒲黃、五靈脂活血化瘀溫經止痛為方中君藥。蒲黃味甘性平,亦入肝經血分, 《本草備要》以為「炒黑性色,止一切血。」五靈脂味甘性溫,專入肝經血分,長於通利血脈而散瘀血,是治療瘀滯諸痛的要藥,《本草綱目》「止婦人經水過多,赤帶不絕,胎前產後,血氣諸痛。」《本草衍義補遺》「能行血止血。治心腹冷氣,婦人心痛,血氣刺痛。」酒制可加強其溫經活血之力。蒲黃、五靈脂合用即為失笑散,此為婦科活血通經的要方,功可活血散結,祛瘀止痛,以治寒凝瘀血阻滯之疼痛。香附、延胡索、赤芍活血理氣止痛為方中臣藥。香附性平無寒熱之偏,既可疏肝調經,又能行氣止痛。同時兼通十二經引諸藥直達病所,《本草綱目》有言「香附之氣平而不寒,香而能竄,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乃足厥陰肝、手少陽三焦氣分主藥,而兼通十二經氣分……乃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也」。而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血行暢則通,通則不痛。元胡性溫,味辛苦,入心、脾、肝、肺,是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妙品,尤以止痛之功效而著稱。汪昂在《本草備要》稱其能「治氣凝血結,上下內外諸痛」,為「活血利氣第一藥」,又能「辛溫走而不守……宜兼補氣血藥」;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歸納元胡有「活血,利氣,止痛,通小便」四大功效,並推崇元胡「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故專治一身上下諸痛」。 赤芍,苦,微寒,歸肝經。本品苦降,有活血通經、散瘀消癥、行滯止痛之效,其清熱涼血作用較弱,但活血祛瘀之力較強,善於散瘀止痛。又因入肝經血分,既能散瘀止痛又能消散肝經鬱滯而止痛。如《本經逢原》中曰「赤芍藥性專下氣,故止痛不減當歸。蘇恭以為赤者利小便、下氣,白者止痛和血,端不出《本經》除血痺,破堅積,止痛,利小便之旨。其主寒熱疝瘕者,善行血中之滯也,故有瘀血留著作痛者宜之,非若白者酸寒收斂也。其治血痺,利小便之功,赤、白皆得應用。要在配合之神,乃著奇績耳。」《本經》認為赤芍有「主邪氣腹痛,除血痺,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之功。香附、延胡索、赤芍三藥相配共湊活血理氣止痛之功。陳皮、白芍、防風、白朮、炙甘草為方中佐使藥。陳皮、白芍、防風、白朮為痛瀉要方, 此方本是一首調和肝脾的和解劑,其作用主要在於扶脾調肝。雖然本方古人為腹痛、腹瀉而設,但在臨床上,見肝鬱脾虛時,隨證加減調治婦科病,確有顯著效果。「不通則痛」和「不榮則痛」是引起疼痛的兩大因素;故痛瀉要方中陳皮,辛苦而溫,理氣燥溼,醒脾和胃以疏通為用,理氣止痛;防風具升散之性,利氣散鬱,疏肝理脾;白朮,苦甘而溫,益氣扶脾以和中; 白芍,酸寒,柔肝緩急止痛,《本草正義》載「補血益肝脾真陰,收肝氣之恣橫」,瀉肝、斂氣、緩中;加入甘草以補中益氣,甘草甘補性平,《藥性論》「主腹中冷痛」。既能益氣補中,又能潤燥養筋而緩急止痛,臨床廣泛用於治療痛證。配伍白芍組成芍藥甘草湯,又有緩急止痛作用。與痛瀉要方互為兼備,能「通」能「榮」,調和肝脾,疏痛散鬱,並有調氣血、理衝任之功。本發明針對氣滯血瘀型原發性痛經的病因「素性抑鬱,或忿怒傷肝,肝鬱氣滯,氣滯血瘀」,以「活血化瘀,理氣止痛佐以溫經」治療氣滯血瘀型原發性痛經,該中藥組方配伍合理,無毒副作用,加工方便,成本低廉,治療效果明顯,經臨床100病例的觀察,治癒率 56%,總有效率96%。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首先稱重以下各中藥原料蒲黃15g,五靈脂15g,香附15g,延胡索15g,赤芍15g, 陳皮10g,白芍20g,防風10g,白朮15g,炙甘草10g。以上十味藥,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 用水泛為丸,乾燥,最後整粒分檔後包裝既得成品。也可以採用常規的中藥製備方法做成膠囊、滴丸、湯劑等。下面對按照本發明的組方製取的調經止痛丸進行毒理學實驗和臨床對比實驗說明1、毒理學實驗調經止痛丸經毒理學實驗結果顯示按照人體用藥量的100倍給藥LD50無小鼠死亡;最大耐受量超過人體用藥量的300倍;急性致死量大於人體用藥量的600倍。
2、臨床對比實驗1)分組情況將符合診斷標準的100例患者隨機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即調經止痛丸試驗組和元胡止痛片對照組,其中試驗組50例,對照組50例。2)治療給藥方法及療程試驗組口服調經止痛丸9克,日3次,連服7天。對照組口服元胡止痛片,一次 6片,日3次。兩組均於經前4天開始服藥,連服7天,連續治療3個月經周期為1療程。一個療程後統計療效。3)療效標準及療效結果臨床療效標準參照《中藥治療痛經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執行。痛經療效判定標準(1)臨床痊癒服藥後積分恢復到0分,腹痛及其他症狀消失,停藥3個月經周期未復發者。(2)顯效治療後積分降低至治療前積分的1/2以下,腹痛明顯減輕,其餘症狀好轉,不服止痛藥能堅持工作。(3)有效治療後積分降低至治療前積分的1/2 3/4,腹痛減輕,其餘症狀好轉, 服止痛藥能堅持工作。(4)無效腹痛及其他症狀無改變者。中醫症候療效判定標準療效指數(n)=(治療前積分-治療後積分)/治療前積分X 100%(1)近期臨床治癒η彡90%。(2)顯效90%> η 彡 70%。(3)有效70 % > η 彡 30 %。(4)無效η <30%。經過1個療程治療分析觀察到的療效結果總結如下表1兩組治療後痛經療效比較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氣滯血瘀型原發性痛經的中藥組方,其特徵在於由以下重量比的中藥原料配製而成蒲黃9-15g,五靈脂9-15g,香附9-15g,延胡索9_15g,赤芍9_15g,陳皮9_12g,白芍 15-20g,防風 9-15g,白朮 15-20g,炙甘草 9_15g。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氣滯血瘀型原發性痛經的中藥組方,其特徵在於各中藥原料的最佳重量比為蒲黃15g,五靈脂15g,香附15g,延胡索15g,赤芍15g,陳皮10g, 白芍20g,防風10g,白朮15g,炙甘草10g。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氣滯血瘀型原發性痛經的中藥組方,由以下重量比的中藥原料配製而成蒲黃9-15g,五靈脂9-15g,香附9-15g,延胡索9-15g,赤芍9-15g,陳皮9-12g,白芍15-20g,防風9-15g,白朮15-20g,炙甘草9-15g。以「活血化瘀,理氣止痛佐以溫經」治療氣滯血瘀型原發性痛經,該中藥組方配伍合理,無毒副作用,加工方便,成本低廉,治療效果明顯。
文檔編號A61P15/00GK102423393SQ20111041488
公開日2012年4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4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4日
發明者張秀豔 申請人:張秀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