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承載重型貨物託盤的製作方法
2023-06-03 07:03:1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物流作業用託盤,具體是一種可承載重型貨物託盤。
背景技術:
在現代化的物流作業中,託盤是必不可少的載貨工具。目前,應用於物流作業的託盤主要有兩種結構形式,一種是較為傳統的木質拼接託盤或塑料整體成型託盤,另一種是較為現代化的鋼架組合託盤。
傳統的木質拼接託盤或塑料整體成型託盤通常可以用於各種貨物的承載,包括散包貨物、輕型貨物或重型貨物等,通用性好。但是,這種傳統託盤的成型材料決定了其對環境的友好性差,不夠環保,而且易損壞、不夠耐用,通常在單次用過後就已散架,成了一次性託盤,這尤其以木質拼接託盤最為凸顯,基本不存在重複利用的特性,進一步降低了其環保性,經濟成本高。
現代化的鋼架組合託盤也正是基於傳統託盤的技術問題而研發出的。雖然現代化託盤的具體結構樣式眾多,但其基本上是由金屬材質的盤體和以矩形陣列方式布置於盤體頂面的多個承載單元組成,通常每個承載單元亦為金屬材質;相鄰承載單元之間構成貨物裝卸叉道(可以是橫向或縱向單存的,亦或是橫向和縱向共存的),通常在盤體上設有託盤叉取叉道(可以是橫向或縱向單存的,亦或是橫向和縱向共存的);整個現代化託盤相較傳統託盤而言,其具有結構強度高、經久耐用、環保性好、可重複使用、經濟性好等特點。但是,現代化託盤的此種成型結構使得其僅能適用於散包貨物和輕型貨物的物流承載,無法適用於重型貨物(例如機電設備、線盤、鍛件等)的物流承載,這絕非是現代化託盤不能承受這些重型貨物的重量,而是它們的承載結構在承載的同時、無法對重型貨物的表面形成良好、可靠且有效地保護,極易將重型貨物的表面損傷(包括劃傷、硌傷等),這將會影響重型貨物的使用性能。有鑑於此,現有重型貨物的物流作業基本是通過傳統木質拼接託盤或塑料整體成型託盤實現的,鮮少用現代化鋼架組合託盤參與重型貨物的物流作業。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目的在於: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對被承載貨物的表面形成良好、可靠、有效地保護,能適應於散包貨物、輕型貨物或重型貨物的物流承載,具有結構強度高、經久耐用、環保性好、可重複使用、經濟性好、應用範圍廣等特點的可承載重型貨物託盤。
本實用新型實現其技術目的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承載重型貨物託盤,包括高結構強度的盤體,所述盤體的頂面和/或底面設置有至少一塊能夠承載貨物的枕墊層。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枕墊層通過枕墊座連接在盤體上,所述枕墊層的頂面凸起於枕墊座的上沿。進一步的,所述枕墊座的端面呈U形狀,所述枕墊層固定在枕墊座的U形空間內。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盤體的一側表面上的枕墊層為多塊,這些枕墊層在盤體的對應表面以矩形陣列方式布置成型,相鄰枕墊層之間構成貨物裝卸叉道。進一步的,所述枕墊層為長條狀結構。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枕墊層為木材、橡膠或塑料成型的結構。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盤體上具有託盤叉取叉道。進一步的,所述盤體主要由處在同一平面的多根支撐筋、直接或間接布置於支撐筋頂面和/或底面的枕墊層組成,所述多根支撐筋在同一平面上以矩形陣列方式布置成型,相鄰支撐筋之間構成託盤叉取叉道。或者,所述盤體主要由處在同一平面的多根支撐筋、布置於支撐筋頂面和/或底面的承載平臺組成,所述多根支撐筋在同一平面上以矩形陣列方式布置成型,相鄰支撐筋之間構成託盤叉取叉道,所述承載平臺為平板狀或框形架結構,所述承載平臺用於直接或間接連接枕墊層。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盤體為金屬材質、木材或塑料成型的結構,且所述盤體的硬度大於枕墊層的硬度。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託盤為中空的十字形狀結構,所述枕墊層布置在十字形狀四個端部平面上,整個託盤對應於所承載重型筒狀貨物的端面圓盤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是:
1.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高結構強度的盤體上設置能夠承載貨物的枕墊層而成型,即本實用新型在物流作業時,其通過盤體上的、硬度較低的枕墊層直接承載貨物,其既確保了對被承載貨物的可靠承載,又能對被承載貨物(尤其是重型貨物,重型貨物包括但不限於機電設備、線盤、鍛件等)的表面形成良好、可靠且有效地保護(即便在物流運輸途中的振動環境下也能實現),從而使本實用新型可以適用於散包貨物、輕型貨物或重型貨物的物流承載,應用範圍廣;而且,相較傳統託盤而言,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強度高、經久耐用、環保性好、可重複使用、經濟性好等特點,應用前景好;
2. 本實用新型的枕墊層在盤體上的成型結構,既能有效確保其在物流作業中對被承載貨物的表面形成良好、可靠且有效地保護,又能便於其在盤體上的可拆卸組合,即一旦當枕墊層在物流作業時發生損壞,則無需整個託盤一起報廢,而是僅將損壞的枕墊層從對應枕墊座上拆除並更換即可,進而極大的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可重複使用性,有效延長了使用壽命,進一步增強了其經濟性;
3. 本實用新型枕墊層在盤體一側表面的布置結構,有效增強了其在物流作業中的便利性和可靠性;另外,長條狀的枕墊層能夠有效增大其與被承載貨物的接觸面積,從而既有助於製造成型、又有助於增強整體結構強度、還有助於對被承載貨物的表面進一步形成良好保護;
4. 本實用新型盤體的成型結構,既有效提高了其受力的結構強度高,又有效增強了其在物流作業中的便利性和可靠性;
5. 本實用新型的十字形狀整體結構專門針對重型筒狀貨物(例如機電設備或線盤等)的物流作業而設計,其對筒狀類重型貨物的針對性強,能夠對此類貨物實現便利、可靠、穩定的承載。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仰視圖。
圖3是圖1的A-A視圖。
圖4是圖1的B-B視圖。
圖5是圖1的C-C視圖。
圖中代號含義:1—盤體;2—枕墊座;3—枕墊層;4—貨物裝卸叉道;5—託盤叉取叉道。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為物流作業用的託盤、尤其是可以承載重型貨物的託盤,下面以多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進行詳細說明。其中,實施例1結合附圖1至5進行詳細、具體的說明,其它實施例雖未單獨繪圖、但主體結構可參照實施例1的附圖。
實施例1
參見圖1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為承載重型筒狀貨物的十字形狀託盤,其包括高結構強度的盤體1、以及分別布置在盤體1頂面和底面的多塊枕墊層3。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前述頂面和底面僅是相對而言的,在物流作業中,當一面朝上、用作承載貨物時即為頂面,而相背的另一面則必然朝向、用作支撐在承載平臺(包括地面、車輛車廂等)即為底面。
其中,盤體1主要由六根支撐筋6、十六根枕墊座2組成。每根支撐筋6為中空的矩形鋼管,端面大小尺寸視設計要求而定;同理的,這些支撐筋6的長短尺寸根據設計要求各異,這些支撐筋6按中短、最長、最短、最長、中短的順序縱向間隔布置在同一平面上,最短的為兩根、它們端面相向的布置在縱向的兩端端部處,即相對應的最短的兩根為間隔的、非連續的(即它們在同一平面上基本以一行、多列的矩形陣列方式布置成型,當然,基於特定設計結構的要求,長短尺寸除外)。每根枕墊座2為端面呈U形狀的U型管,端面大小尺寸視設計要求而定;同理的,這些枕墊座2的長短尺寸根據設計要求各異,這些枕墊座2以八根為一組而分為兩組,每組對應所有支撐筋6的一個平面(即頂面/底面),兩組枕墊座2在支撐筋6上相背且對稱布置;每組枕墊座2按中短、最長、最短、最短、最長、中短的順序橫向間隔布置(通常為焊接結構布置,當然也可以採用螺栓連接等現有成熟連接方式代替)在支撐筋6的同一平面上,每根枕墊座2的U形空間的開口是相背於支撐筋6的,即枕墊座2的U形底面是焊接固定在支撐筋6的頂面的、而開口則是向上的,最短的為四根根、它們端面相向的布置在橫向的兩端端部處,即相對應的最短的兩根為間隔的、非連續的(即它們在同一平面上基本以一列、多行的矩形陣列方式布置成型,當然,基於特定設計結構的要求,長短尺寸除外)。如此,縱、橫方向交錯的支撐筋6和枕墊座2組成了中空的十字形狀結構的盤體1;盤體1上的每一枕墊座2的U形空間用於固定枕墊層3。在前述盤體1的成型結構中,頂、底面枕墊座2夾持下的相鄰支撐筋6之間構成了託盤叉取叉道5(四條叉道);在前述盤體1的成型結構中,凸起於支撐筋6平面的頂、底面上的相鄰枕墊座2之間構成了貨物裝卸叉道4(五條叉道)。前述縱、橫向僅為對應附圖的相對描述而言,非特定結構方向。
枕墊層3為十六根。這十六根枕墊層3以八根為一組而分為兩組。每組的每根枕墊層3採用木材成型、且為長條狀結構,當然基於每根枕墊層3需要安裝固定於盤體1的對應枕墊座2內,因而各枕墊層3的長度尺寸和端面尺寸應當與對應枕墊座2的U形空間尺寸相匹配。兩組枕墊層3分別嵌裝在盤體1頂面和底面的對應枕墊座2內,要求每根枕墊層3的頂面略凸起於枕墊座2的上沿,通常,枕墊層3在對應枕墊座2上的凸起高度差約為5mm~10mm(具體視設計要求和所承載貨物而定,非標準化尺寸);在每一枕墊座2的側面設置有能夠延伸進U形空間內的鎖緊螺釘,從而通過枕墊座2上連接的鎖緊螺釘將對應的枕墊層3固定在枕墊座2上。如此,所有枕墊層3通過各自對應的枕墊座2連接在盤體1上,在盤體1的頂面和底面分別形成可承載貨物的承載面,每一承載面上的相鄰枕墊層3通過各自對應的枕墊座2構成了貨物裝卸叉道4。
在上述託盤結構中,構成了中空的十字形狀結構,而枕墊層3則布置在十字形狀的四個端部平面上,在物流作業中,四個端部平面上的枕墊層3正好對應所承載重型筒狀貨物的端面圓盤平面,而中間的中空部分通常對應所承載重型筒狀貨物的中心軸部分,有利於使所承載重型筒狀貨物的中心軸部分被收納、安置,確保承載的平穩性。
實施例2
本實用新型為方形狀託盤,其包括高結構強度的盤體、以及分別布置在盤體頂面和底面的多塊枕墊層。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前述頂面和底面僅是相對而言的,在物流作業中,當一面朝上、用作承載貨物時即為頂面,而相背的另一面則必然朝向、用作支撐在承載平臺(包括地面、車輛車廂等)即為底面。
其中,盤體主要由八根支撐筋、十六根枕墊座組成。每根支撐筋為中空的矩形鋼管,其長度和端面大小尺寸視設計要求而定;這些支撐筋按一行、八列的矩形陣列方式在同一平面上布置成型。每根枕墊座為端面呈U形狀的U型管,端面大小尺寸視設計要求而定,長度匹配於支撐筋;這些枕墊座以八根為一組而分為兩組,每組對應所有支撐筋的一個平面(即頂面/底面),兩組枕墊座在支撐筋上相背且對稱布置,每組枕墊座按一列、多行的矩形陣列方式在同一平面上布置成型;每根枕墊座與對應支撐筋之間以焊接方式連接在一起(當然也可以採用螺栓連接等現有成熟連接方式代替),且每根枕墊座的U形空間的開口是相背於支撐筋的,即枕墊座的U形底面是焊接固定在支撐筋的頂面的、而開口則是向上的。如此,縱、橫方向交錯的支撐筋和枕墊座組成了方形狀結構的盤體;盤體上的每一枕墊座的U形空間用於固定枕墊層。在前述盤體的成型結構中,頂、底面枕墊座夾持下的相鄰支撐筋之間構成了託盤叉取叉道;在前述盤體的成型結構中,凸起於支撐筋平面的頂、底面上的相鄰枕墊座之間構成了貨物裝卸叉道。前述縱、橫向僅為對應附圖的相對描述而言,非特定結構方向。
枕墊層為十六根。這十六根枕墊層以八根為一組而分為兩組。每組的每根枕墊層採用塑料成型、且為長條狀結構,當然基於每根枕墊層需要安裝固定於盤體的對應枕墊座內,因而各枕墊層的長度尺寸和端面尺寸應當與對應枕墊座的U形空間尺寸相匹配。兩組枕墊層分別嵌裝在盤體頂面和底面的對應枕墊座內,要求每根枕墊層的頂面略凸起於枕墊座的上沿,通常,枕墊層在對應枕墊座上的凸起高度差約為5mm~10mm(具體視設計要求和所承載貨物而定,非標準化尺寸);在每一枕墊座的側面設置有能夠延伸進U形空間內的鎖緊螺釘,從而通過枕墊座上連接的鎖緊螺釘將對應的枕墊層固定在枕墊座上。如此,所有枕墊層通過各自對應的枕墊座連接在盤體上,在盤體的頂面和底面分別形成可承載貨物的承載面,每一承載面上的相鄰枕墊層通過各自對應的枕墊座構成了貨物裝卸叉道。
實施例3
本實用新型為長方形狀託盤,其包括高結構強度的盤體、以及分別布置在盤體頂面和底面的多塊枕墊層。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前述頂面和底面僅是相對而言的,在物流作業中,當一面朝上、用作承載貨物時即為頂面,而相背的另一面則必然朝向、用作支撐在承載平臺(包括地面、車輛車廂等)即為底面。
其中,盤體主要由八根支撐筋、第一承載平臺板和第二承載平臺板組成。第一承載平臺板和第二承載平臺板分別為平整的鋼板結構,且它們的面積基本一致。每根支撐筋為中空的矩形鋼管,其長度對應於第一承載平臺板或第二承載平臺板的寬度,支撐筋的端面大小尺寸視設計要求而定;這些支撐筋按一行、八列的矩形陣列方式沿第一承載平臺板和第二承載平臺板的長度方向布置在同一平面上成型,這些支撐筋的一側平面與第一承載平臺板的內壁面焊接連接、另一側平面與第二承載平臺板的內壁面焊接連接在一起,也就是說,第一承載平臺板、支撐筋和第二承載平臺板在厚度方向上依次連接組合,形成夾層結構的盤體,如此,第一承載平臺板和第二承載平臺板之間的相鄰支撐筋之間構成了託盤叉取叉道。
枕墊座採用端面呈U形狀的U型管成型。枕墊座為多根,每根枕墊座的長度匹配於盤體的寬度方向;這些枕墊座分為兩組,每組對應盤體的一個平面(即頂面/底面),兩組枕墊座在盤體上相背且對稱布置;每組枕墊座按一行、多列的矩形陣列方式在同一平面上布置成型,每根枕墊座與對應承載平臺板之間以焊接方式連接在一起(當然也可以採用螺栓連接等現有成熟連接方式代替),且每根枕墊座的U形空間的開口是相背於承載平臺板的,即枕墊座的U形底面是焊接固定在對應承載平臺板的頂面的、而開口則是向上的。如此,盤體每一平面上凸起的相鄰枕墊座之間構成了貨物裝卸叉道。
枕墊層為多根,這些枕墊層分為兩組。每組的每根枕墊層為橡膠材料成型的長條狀結構,且每根枕墊層需要安裝固定於盤體上的對應枕墊座內,因而要求各枕墊層的長度尺寸和端面尺寸應當與對應枕墊座的U形空間尺寸相匹配。兩組枕墊層分別嵌裝在盤體頂面和底面的對應枕墊座內,要求每根枕墊層的頂面略凸起於枕墊座的上沿,通常,枕墊層在對應枕墊座上的凸起高度差約為5mm~10mm(具體視設計要求和所承載貨物而定,非標準化尺寸);在每一枕墊座的側面設置有能夠延伸進U形空間內的鎖緊螺釘,從而通過枕墊座上連接的鎖緊螺釘將對應的枕墊層固定在枕墊座上。如此,所有枕墊層通過各自對應的枕墊座連接在盤體上,在盤體的頂面和底面分別形成可承載貨物的承載面,每一承載面上的相鄰枕墊層通過各自對應的枕墊座構成了貨物裝卸叉道。
實施例4
本實用新型為長方形狀託盤,其包括高結構強度的盤體、以及分別布置在盤體頂面和底面的多塊枕墊層。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前述頂面和底面僅是相對而言的,在物流作業中,當一面朝上、用作承載貨物時即為頂面,而相背的另一面則必然朝向、用作支撐在承載平臺(包括地面、車輛車廂等)即為底面。
其中,盤體主要由多根支撐筋、第一承載平臺板和第二承載平臺板組成。第一承載平臺板和第二承載平臺板分別為平整的鋼板結構,且它們的面積基本一致。每根支撐筋為中空的矩形鋼管,其長度對應於設計要求的叉道高度;這些支撐筋按矩形陣列方式排布在第一承載平臺板和第二承載平臺板之間的同一平面上,即這些支撐筋分別在第一承載平臺板和第二承載平臺板之間呈方柱狀布置,從而將第一承載平臺板和第二承載平臺板在厚度方向支撐開,每一支撐筋的兩端端面分別與對應的第一承載平臺板和第二承載平臺板焊接連接在一起,也就是說,第一承載平臺板、支撐筋和第二承載平臺板在厚度方向上依次連接組合(當然,支撐筋立式布置),形成夾層結構的盤體,如此,第一承載平臺板和第二承載平臺板之間的相鄰支撐筋之間構成了託盤叉取叉道,該託盤叉取叉道可以分為相對的橫向和縱向的。
枕墊座採用端面呈U形狀的U型管成型。枕墊座為多個,每個枕墊座為方體結構;這些枕墊座分為兩組,每組對應盤體的一個平面(即頂面/底面),兩組枕墊座在盤體上相背布置;每組枕墊座按矩形陣列方式在盤體的對應平面(即第一承載平臺板/第二承載平臺板)上布置成型,每個枕墊座與對應承載平臺板之間以焊接方式連接在一起(當然也可以採用螺栓連接等現有成熟連接方式代替),且每個枕墊座的U形空間的開口是相背於承載平臺板的,即枕墊座的U形底面是焊接固定在對應承載平臺板的頂面的、而開口則是向上的。如此,盤體每一平面上凸起的相鄰枕墊座之間構成了貨物裝卸叉道,該貨物裝卸叉道可以分為相對的橫向和縱向的。
枕墊層為多塊,這些枕墊層分為兩組。每組的每塊枕墊層為木材成型的方體狀結構,且每塊枕墊層需要安裝固定於盤體上的對應枕墊座內,因而要求各枕墊層的輪廓尺寸應當與對應枕墊座的U形空間尺寸相匹配。兩組枕墊層分別嵌裝在盤體頂面和底面的對應枕墊座內,要求每塊枕墊層的頂面略凸起於枕墊座的上沿,通常,枕墊層在對應枕墊座上的凸起高度差約為5mm~10mm(具體視設計要求和所承載貨物而定,非標準化尺寸);在每一枕墊座的側面設置有能夠延伸進U形空間內的鎖緊螺釘,從而通過枕墊座上連接的鎖緊螺釘將對應的枕墊層固定在枕墊座上。如此,所有枕墊層通過各自對應的枕墊座連接在盤體上,在盤體的頂面和底面分別形成可承載貨物的承載面,每一承載面上的相鄰枕墊層通過各自對應的枕墊座構成了貨物裝卸叉道。
實施例5
本實用新型為承載重型筒狀貨物的十字形狀託盤,其包括高結構強度的盤體、以及分別布置在盤體頂面和底面的多塊枕墊層。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前述頂面和底面僅是相對而言的,在物流作業中,當一面朝上、用作承載貨物時即為頂面,而相背的另一面則必然朝向、用作支撐在承載平臺(包括地面、車輛車廂等)即為底面。
其中,盤體主要由六根支撐筋組成。每根支撐筋以工程塑料成型、呈長方體結構,支撐筋的端面大小尺寸視設計要求而定;同理的,這些支撐筋的長短尺寸根據設計要求各異,這些支撐筋按中短、最長、最短、最長、中短的順序縱向間隔布置在同一平面上,最短的為兩根、它們端面相向的布置在縱向的兩端端部處,即相對應的最短的兩根為間隔的、非連續的(即它們在同一平面上基本以一行、多列的矩形陣列方式布置成型,當然,基於特定設計結構的要求,長短尺寸除外)。
枕墊層為八根。每根枕墊層以木材成型、呈長方體結構,枕墊層的端面大小尺寸視設計要求而定;同理的,這些枕墊層的長短尺寸根據設計要求各異,這些枕墊層按中短、最長、最短、最短、最長、中短的順序橫向間隔布置在支撐筋的同一平面上,每根枕墊層通過對應支撐筋背面所穿裝的鎖緊螺栓連接在支撐筋的頂面,每根鎖緊螺栓的上端僅延伸至枕墊層的內部而不延伸出枕墊層的壁面、尤其是頂面,這些枕墊層中,最短的為四根、它們端面相向的布置在橫向的兩端端部處,即相對應的最短的兩根為間隔的、非連續的(即它們在同一平面上基本以一列、多行的矩形陣列方式布置成型,當然,基於特定設計結構的要求,長短尺寸除外)。如此,縱、橫方向交錯的支撐筋和枕墊層組成了中空的十字形狀結構的託盤。在前述託盤結構中,底部的相鄰支撐筋之間構成了託盤叉取叉道(四條叉道);在前述託盤結構中,凸起於支撐筋頂面的相鄰枕墊層之間構成了貨物裝卸叉道(五條叉道)。如此,所有枕墊層分別直接連接在盤體上,在盤體的頂面形成了可承載貨物的承載面。前述縱、橫向僅為對應附圖的相對描述而言,非特定結構方向。
實施例6
本實用新型為長方形狀託盤,其包括高結構強度的盤體、以及分別布置在盤體頂面和底面的多塊枕墊層。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前述頂面和底面僅是相對而言的,在物流作業中,當一面朝上、用作承載貨物時即為頂面,而相背的另一面則必然朝向、用作支撐在承載平臺(包括地面、車輛車廂等)即為底面。
其中,盤體主要由多根支撐筋和多根連接筋組成,連接筋的厚度小於支撐筋。每根支撐筋為中空的矩形鋼管,支撐筋的長度對應於設計要求的託盤寬度,支撐筋的高度對於設計要求的託盤叉道的高度;這些支撐筋按矩形陣列方式布置在同一平面上成型。每根連接筋為片狀鋼板,連接筋的長度對應於設計要求的託盤長度;這些連接筋按矩形陣列方式布置在所有支撐筋的頂面,連接筋的布置方向與支撐筋的布置方向交錯、垂直,每根連接筋焊接固定在對應支撐筋的頂面。也就是說,縱、橫交錯的連接筋和支撐筋在厚度方向上連接組合在一起,形成盤體,即支撐筋的頂面形成了框架結構,如此,連接筋底面的相鄰支撐筋之間構成了託盤叉取叉道。
枕墊座採用端面呈U形狀的U型管成型。枕墊座為多根,每根枕墊座的長度匹配於盤體的寬度方向;這些枕墊座按矩形陣列方式在盤體的所有連接筋的頂面焊接布置成型(當然也可以採用螺栓連接等現有成熟連接方式代替),且每根枕墊座的U形空間的開口是相背於盤體的連接筋的,即枕墊座的U形底面是焊接固定在對應連接筋的頂面的、而開口則是向上的。如此,盤體的頂面上凸起的相鄰枕墊座之間構成了貨物裝卸叉道。
枕墊層為多根。每根枕墊層為木材成型的長條狀結構,且每根枕墊層需要安裝固定於盤體上的對應枕墊座內,因而要求各枕墊層的長度尺寸和端面尺寸應當與對應枕墊座的U形空間尺寸相匹配。這些枕墊層嵌裝在盤體頂面的對應枕墊座內,要求每根枕墊層的頂面略凸起於枕墊座的上沿,通常,枕墊層在對應枕墊座上的凸起高度差約為5mm~10mm(具體視設計要求和所承載貨物而定,非標準化尺寸);在每一枕墊座的側面設置有能夠延伸進U形空間內的鎖緊螺釘,從而通過枕墊座上連接的鎖緊螺釘將對應的枕墊層固定在枕墊座上。如此,所有枕墊層通過各自對應的枕墊座連接在盤體上,在盤體的頂面形成了可承載貨物的承載面,承載面上的相鄰枕墊層通過各自對應的枕墊座構成了貨物裝卸叉道。
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上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上述各實施例中的具體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